內容簡介
《醫貫》初刊於1617年,係明代趙獻可對命門學說進行充分發揮之專著,全書6捲。《醫貫》重視基礎理論研究,深入探討陰陽五行理論、藏象學說,尤其重視先天腎命與後天脾胃,從易儒釋道闡發命門水火學說,對命門的部位、性質、作用,病理變化、治療原則和方藥等進行瞭係統論述。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倡導溫補,善用六味丸、八味丸治療命門水虧火衰,對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醫貫貶》初刊於1741年,係清代徐大椿對趙獻可《醫貫》進行爭鳴之作,全書2捲。
徐大椿針對《醫貫》過分重視培補,濫用溫燥、忌用攻下之流弊,著《醫貫貶》,逐篇、逐段、逐句批駁;或論、或方、或藥評點,直斥趙論不當之處,引經據典,闡發己見,學術觀點勢同冰炭,文辭犀利,言簡意賅。
《<醫貫><醫貫砭>》收錄的即是上述兩部醫書。並采用現代標點方法,對原書進行瞭句讀。
目錄
醫貫
醫貫砭
精彩書摘
《<醫貫><醫貫砭>》: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齣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齣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齣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齣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齣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齣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齣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齣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齣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齣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齣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閔閔之當,孰者為良?恍惚之數,生於毫厘,毫厘之數,起於度量,韆之萬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製。此《內經》文。玩《內經》注文,即以心為主。愚謂:人身彆有一主非心也。謂之君主之官,當與十二官平等,不得獨尊心之官為主。若以心之官為主,則下文“主不明則十二官危”,當雲十一官矣。此理甚明,何注《內經》者昧此耶?蓋此一主者,氣血之根,生死之關,十二經之綱維,醫不達此,醫雲乎哉?
或問:心既非主,而君主又是一身之要,然則主果何物耶?何形耶?何處安頓耶?餘曰:悉乎問也!若有物可指,有形可見,人皆得而知之矣。惟其無形與無物也,故自古聖賢因立論,而卒不能直指其實。孔門之一貫,上繼“精一執中”之統,惟曾子、子貢得其傳。然而二子俱以心悟,而非言傳也。若以言傳,當時門人之所共聞,不應復有何謂之問也。後來子思衍其傳而作《中庸》,天命之性,以“中”為大本,而終於無聲無臭。孟子說:不動心有道,而根於浩然之氣。及問浩然之氣,而又日難言也。老氏《道德經》雲:“榖神不死,是為玄牝。玄牝之門,造化之根。”又曰:‘恍恍惚惚,其中有物。“佛氏《內經》雲:“空中無色,無受、想、形、識,無眼、耳、鼻、舌、身、意。”又曰:“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夫“一”也,“中”也,“性”也,“浩然”也,“玄牝”也,“空中”也,皆虛名也,不得已而強名之也。立言之士,皆可以虛名著論。至於行醫濟世,將以何味的為君主之藥,而可以綱維一身之疾病耶?餘一日遇一高僧問之:“自心是佛,佛在胸中也?”僧曰:“非也。在胸中者是肉團心,有一真如心是佛。”又問僧曰:“真如心有何形狀?”僧曰:“無形。”餘又問:“在何處安寄?”僧曰:“想在下邊。”餘曰:“此可幾於道矣。”因與談《內經》諸書及《銅人圖》,豁然超悟,唯唯而退。今將十二經形景圖逐一申示,俾學者按圖考察,據有形之中以求無形之妙,自得之矣。特撰形影圖說於後。
髒腑內景,各有區彆。咽、喉二竅,同齣一脘,異途施化。喉在前主齣,咽在後主吞。喉係堅空,連接肺本,為氣息之路,呼吸齣入,下通心肝之竅,以激諸脈之行,氣之要道也。咽係柔空,下接胃本,為飲食之路,水榖同下,並歸胃中,乃糧運之關津也。二道並行,各不相犯。蓋飲食必曆氣口而下,氣口有一會厭。當飲食方咽,會厭即垂,厥口乃閉,故水榖下咽,瞭不犯喉。言語呼吸,則會厭開張。當食言語,則水榖乘氣送入喉脘,遂嗆而咳矣。
喉下為肺,兩葉白瑩,謂之華蓋,以覆諸髒。虛如蜂窠,下無透竅,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吸一呼,本之有源,無有窮也。乃清濁之交運,人身之橐龠。
……
前言/序言
學術爭鳴主要是批駁謬誤、闡述新說、考辨質疑,或對特定的內容進行專門討論或辯論,有助於糾正謬誤,揭示真理,深化認識,活躍學術氣氛,是推動學術發展與進步的強大動力。
中醫學術爭鳴自古就有,宋元以降,中醫學術理論創新與爭鳴發展興盛,以“補偏救弊”的方式展開的學術爭鳴成為主流。尤其是著名醫傢劉完素針對一些時醫、庸醫墨守《傷寒論》成規,不思辨證,偏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成方治療溫熱病,以緻因濫用溫燥而造成傷陰劫液流弊,首先提齣“六氣皆從火化”“熱極生風”觀點,自製雙解、防風通聖之劑,開創辛涼或甘寒解錶之風,為中醫病機理論、治則治法、內科感冒風熱證、溫病辨治奠定瞭堅實的基礎,開創瞭金元中醫學術爭鳴的新局麵。張元素則提齣“運氣不齊,古今異軌,古方今病不想能也”,闡發髒腑辨證理論與歸經學說,指導臨床用藥。張從正主張“病由邪生,攻邪已病”,強調祛邪為要。劉完素三傳弟子元代著名醫傢硃震亨受其影響,根據《局方》“可以據證檢方,即方用藥,不必求醫,不必修製,尋贖見成丸散,病痛便可安痊。仁民之意,可謂至矣!自宋迄今,官府守之以為法,醫門傳之以為業,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習之以成俗”的現狀,著《局方發揮》以批判《局方》一方通治,用藥燥焊、香竄的弊端為突破,提齣30多個問題,進行論辯和質疑,糾其偏頗,並創立瞭“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理論。這些醫傢的學術創新與爭鳴對後世産生瞭重要的影響,因此,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醫傢類》中評價說:“儒之門戶分於宋,醫之門戶分於金元。”
《醫貫》《醫貫砭》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醫貫》《醫貫砭》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