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叉、大头针、曲别针和拉链等日常物件是如何变成他们现在的样子?
为什么餐叉有四个齿? 十字花螺丝与它的前身平头螺丝相比有什么优势? 为什么曲别针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 是什么使得我们现在的胶带变成透明的?
在这本令人愉快的书中, 作者用显微镜来看我们平时很少会考虑的东西。如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用到的大头针、便利贴、快餐盒。同时, 他还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关于技术创新的新理论, 作为对现有产品缺陷的回应, 即刺激和不必要性是发明之母。
作者简介
亨利?波卓斯基(Henry Petroski),美国杜克大学土木工程、历史学教授,特别擅长于事故分析,被《克科斯评论》誉为“科技的桂冠诗人”,2006年荣获美国历史悠久且富盛名的工程奖项之一——华盛顿奖。他曾在《美国科学家》杂志中,持续为大众撰写工程设计与文化研究的专栏,也为《纽约时代》《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撰写一些非工程类文章。
主要著作有:《设计,人类的本性》《铅笔:设计与环境的历史》《日用器具进化史》等。波卓斯基通过对事故分析的案例、不同文化背景器物形态的差异比较,以及对器物创造、演进过程的梳理,富有创造性地阐述出抽象的设计基本问题;另一方面,他多采用以小见大的研究方法,通过一些经常被人们忽视的小物件来揭示设计的基本问题。
目录
序 连续的创造 001
第一章 从刀、叉、筷说起 001
第二章 缺点为改良之母 015
第三章 发明者即批评者 025
第四章 从大头针到回形针 037
第五章 小东西大道理 053
第六章 拉链的故事 067
第七章 制造工具的工具 079
第八章 器具繁衍的形式 087
第九章 流行和工业设计 101
第十章 先例的力量 119
第十一章 先关再开 133
第十二章 小改变赚大钱 157
第十三章 “好”胜于“最好” 169
第十四章 永远有待改进 185
参考文献 199
前言/序言
序 连续的创造
在我们居住的生活环境里,除了天空及树木等自然景观之外,目及之处尽是人工所造:我眼前的书、书桌及电脑,我身后的椅子,地毯及门,头上的屋顶,窗外的马路、车辆及建筑物,这些都是经由人工把自然物分解组合的成品,即使连天空也受到人为污染的影响,而树木的培育也多少必须配合人为的绿化景观。在城市中,感官可以感受到的一切莫不受到人为的影响,我们亲身体验了这个由历代人类“设计”出来的物质世界。
整个物质世界是如何演变成今日的样貌呢?为何这个器具的样貌不是另一种样子?过程到底如何?同样功能的器具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样貌,这过程又是如何?西方的刀叉和东方的筷子的演进原则是否相同?西方的锯子靠推力切割,而东方的锯子靠拉力切割,有什么理论可以解释?如果“功能决定形式”的说法无法解释得通,整个物质文明演进的原则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使我开始着手撰写此书, 这本书是我前两本书的延续:一是探讨器具为何会破裂的《设计,人类的本性》(To Engineer is Human),以及另一本《铅笔》(The Pencil),从文化、政治及工业科技的角度追溯单件器具的演进过程。我着重探讨的并非器具的缺点,而是这些缺点所衍生的意义。整本书也在反驳“功能决定形式”的说法,直探创造过程的本质。
器具的进化是连续的,是以过往的器具为基础,书籍亦然。在写作本书期间,承蒙许多图书馆及馆员提供许多软硬件的资源,受益匪浅。在此感谢杜克大学工程图书馆(Vesi? Engineering Library)馆长埃瑞克?史密斯(Eric Smith),他非常耐心地帮助我收集资料,并提供我原先未曾想过的渠道。还有杜克大学帕金斯图书馆(Perkins Library)公文室的斯图亚特?贝思斯盖(Stuart Basefsky),由于他的协助,我才能取得专利申请的文件档案。另外,北卡罗来纳大学希尔图书馆(D. C.Hill Library)的专利申请文件档案中心也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还有许多厂商热心提供产品目录及公司简介,许多朋友、读者和收藏家鼎力相助,使得资料更加完备。
本书的许多观念是过去数年来,我和许多发明设计家经由不断的讨论所酝酿而成的。该感谢的人太多,无法一一指名道姓,其中特别感谢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尤金?弗格森(Eugene Ferguson)、梅尔文?克兰兹伯格(Melvin Kranzberg)及沃尔特?文森蒂(Walter Vincenti)的帮助。
最后感谢古根海姆基金会(John Simon Guggenheim Memorial Foundation)提供的研究奖助金、帕金斯图书馆的读书室、帮我整理杂乱初稿的助理编辑格林(Ashbel Green),以及我亲爱的家人。
杜克大学帕金斯图书馆
1992年4月
日用器具进化史 启真科学译丛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日用器具进化史 启真科学译丛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可以,比较好看的书
评分
☆☆☆☆☆
好书,最近的新书都不错,又有书看了
评分
☆☆☆☆☆
价格实惠,送货快
评分
☆☆☆☆☆
还没开始看,不过物流速度比较快。
评分
☆☆☆☆☆
价格实惠,送货快
评分
☆☆☆☆☆
薄薄的一本书,期待内容精彩!
评分
☆☆☆☆☆
慢慢看,比想象中无趣
评分
☆☆☆☆☆
CIP核准号 2017274912 ISBN 978-7-308-17627-9 正书名 日用器具进化史 出版单位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 杭州 出版时间 2017.11 版次 1版 印次 1 开本或尺寸 24 × 17 装帧方式 平装 中图法分类 TS976.8-49 主题词 日用品-技术革新-普及读物 内容提要 叉、大头针到曲别针和拉链等日常物件是如何变成他们现在的样子?为什么餐叉有四个齿?十字花螺丝与它的前身平头螺丝相比有什么优势?为什么曲别针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是什么使得我们现在的胶带变成透明的? 在这本令人愉快的书中,作者用显微镜来看我们平时很少会考虑的东西。如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用到的大头针、便利贴、快餐盒。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关于技术创新的新理论作为对现有产品缺陷的回应,即刺激和不必要性是发明之母。
评分
☆☆☆☆☆
感觉还是挺不错的,希望多点给力的活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