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财产罪案例与实务/法律专家案例与实务指导丛书

侵犯财产罪案例与实务/法律专家案例与实务指导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一新,王高明 著
图书标签:
  • 侵犯财产罪
  • 财产犯罪
  • 案例分析
  • 实务指导
  • 法律实务
  • 刑法
  • 犯罪案例
  • 法律专家
  • 法律研究
  • 司法实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7772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979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7
字数:1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线教授、律师、司法人员组成的强大编写团队。
  援用*新、典型、真实案例,取其精华,附专业点评。
  超强实用价值,法律从业人士、百姓大众解决法律纠纷参考必备。


内容简介

  本书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对侵犯财产犯罪的各罪名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包括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挪用特定款物罪、聚众哄抢罪、挪用资金罪、敲诈勒索罪、诈骗罪。书中所选案例紧扣法律条文规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参考借鉴价值。
  本书适合作为各院校法律相关专业的案例教材,也适合作为民众咨询日常法律事务的实用指导书,还适合作为各企事业单位、法律培训机构、法官和律师等法律从业者,以及其他法律爱好者进行法律实践和研究的专业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抢劫罪1
一、周某犯抢劫罪案例评析1
二、吴某某犯抢劫罪案例评析3
三、谭某甲、谭某某、谭某乙犯抢劫罪案例评析5
四、张某某犯抢劫罪案例评析9
五、周某某犯抢劫罪案例评析11
第二章抢夺罪13
一、张某犯抢夺罪案例评析13
二、陈某某、欧某某犯抢夺罪案例评析15
三、刘某某、党某某、张某某犯抢劫罪、抢夺罪案例评析18
四、朱某甲犯抢夺罪、盗窃罪案例评析22
五、赵某远犯抢夺罪案例评析25
第三章盗窃罪28
一、赵某甲、赵某乙犯盗窃罪案例评析28
二、王某某、李某某犯盗窃罪案例评析30
三、田某甲犯盗窃罪案例评析34
四、梁某某犯盗窃罪案例评析35
五、李某某犯盗窃罪案例评析36
第四章侵占罪38
赵某犯故意侵占罪案例评析38
第五章职务侵占罪42
一、程某某犯职务侵占罪案例评析42
二、崔某犯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诈骗罪案例评析47
三、刘某某等人犯职务侵占等罪案例评析50
四、温某某犯诈骗罪、职务侵占罪案例评析61
五、赵某犯职务侵占罪案例评析66
第六章挪用特定款物罪69
一、宋某某等人犯挪用特定款物罪案例评析69
二、叶某某犯挪用特定款物罪案例评析73
〖1〗侵犯财产罪案例与实务目录◆◆第七章聚众哄抢罪80
李某甲、李某乙等人犯聚众哄抢罪案例评析80
第八章挪用资金罪83
一、陈某犯挪用资金罪案例评析83
二、池某某犯挪用资金罪案例评析86
三、冷某甲犯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案例评析88
四、季某、王某犯挪用公款罪案例评析92
五、吴某犯挪用资金罪案例评析95
第九章敲诈勒索罪98
一、李某某犯敲诈勒索罪案例评析98
二、刘某某犯敲诈勒索罪案例评析102
三、李某甲、李某乙、廖某等人犯敲诈勒索罪案例评析106
四、陈某某、张某某犯敲诈勒索罪案例评析110
五、张某、李某犯敲诈勒索罪案例评析112
第十章诈骗罪116
一、徐某某犯诈骗罪案例评析116
二、李某、王某某犯诈骗罪案例评析119
三、魏某某犯诈骗罪案例评析122
四、魏某某犯诈骗罪案例评析125
五、陈某某犯诈骗罪案例评析128
参考文献134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135

前言/序言

  侵犯财产罪是指侵犯他人财产的一类犯罪。侵犯财产罪在刑法典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如果惩治不力则影响合法财产权益的保障,社会秩序的维护,甚至是政权的稳固,因而对侵犯财产罪的预防和惩治受到世界各国法律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了对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和公民的合法财产的保护。我国《刑法》承袭《宪法》的基本精神,以分则第五章专章规定了侵犯财产罪,设立有12种具体的罪名。在刑事案件发案中,侵犯财产罪历来所占比例较大,发案率较高。相应的对侵犯财产罪的理论研究日益充分,关于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理论化不断加强,如既遂、未遂问题,犯罪对象问题。这些理论的探讨也不断推动刑事法学理论研究和司法理念革新。
  本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挪用特定款物罪、聚众哄抢罪、挪用资金罪、敲诈勒索罪、诈骗罪。全书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合我国侵犯财产罪的相关法律规定,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侵犯财产罪各罪名的构成要件和主要特征,具有针对性、示范性和指导性,既可以作为从事侵犯财产罪案件处理的法官、律师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法学学生了解侵犯财产罪的学习读本。
  除封面署名编著者外,邓紫莹、钟润柳、温敏婷、易新阳、陈玉芬、王美红、李豪平、陈谭星、黄雨卉、区淑平等也参与了部分编写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真诚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7年9月

侵犯知识产权案件裁判思路与疑难问题精讲 本书导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经济活动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实现,既关乎创新主体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创新活力。然而,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实践复杂多变,司法裁判标准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本书正是基于当前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中的热点、难点和前沿问题,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典型案例,旨在为法律实务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具有高度操作性的裁判指引。 第一部分 知识产权民事纠纷的审理基础与前沿 一、 知识产权的客体界定与权属确认 本书首先聚焦于知识产权的实体法基础。详细阐述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核心知识产权的法定构成要件,并着重分析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对于新型知识产权客体的界定,例如商业秘密的秘密性、价值性和合理保护措施的认定标准。 著作权确认的难点: 深入探讨“独创性”的判断尺度,特别是对于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结构化设计方案等复杂作品的保护范围界定。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在“搭便车”与“实质性借鉴”之间的区分标准。 专利权权属争议的解决路径: 剖析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中发明人资格的认定,以及对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合同中知识产权归属的司法审查规则。 商业秘密的保护边界: 重点梳理了“知悉”和“不当获取”的证明责任分配,以及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采取的“合理保密措施”的具体形态,如技术文档加密、保密协议的有效性审查等。 二、 侵权认定与证明责任的分配 侵权认定的复杂性是知识产权诉讼的核心难点。本书详尽分析了直接侵权、间接侵权(如帮助侵权、共同侵权)的构成要件和证明方法。 著作权侵权中的“接触”与“实质性相似”: 细致解析了“比例原则”在认定接触事实中的应用,以及在海量数据比对中,如何运用技术比对方法锁定侵权点,避免“搭便车”式比对的误区。 专利侵权中的等同原则与权利要求解释: 全面梳理了美国《高法院判例》对等同原则(Doctrine of Equivalents)的最新发展及其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的本土化适用。深入探讨了权利要求解释的“穷尽解释原则”和“不可否认原则”在确定保护范围时的作用。 商标侵权中的混淆可能性判断: 结合最新的消费者认知调查数据和市场分析方法,探讨了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场景下,判定商标近似性与混淆可能性的动态标准,尤其关注对“弱商标”和“知名商标反向稀释”的保护。 三、 损害赔偿的计算与审查 损害赔偿是知识产权维权的关键环节。本书摒弃传统机械的法定赔偿分析,侧重于对实际损失、侵权获利及惩罚性赔偿的精细化计算模型进行剖析。 损失计算的“可得规则”: 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比对原告的正常市场价格、许可使用费率来构建损失模型,并探讨了在缺乏直接证据时,如何运用“替代性证据”佐证损失的真实性。 侵权获利的扣除规则: 针对复杂的产业链条,分析了侵权商品成本的核定方法,特别是如何识别和剔除与侵权行为无关的成本及税费,确保侵权获利计算的准确性。 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 依据新修订的《著作权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系统梳理了恶意侵权、情节严重的界定标准,并提供了法院在裁量惩罚性赔偿倍数时的考量因素,强调其目的在于预防和震慑。 第二部分 知识产权的刑事责任与程序保障 一、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构成要件与量刑考量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刑事打击力度显著增强。本书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从刑法角度进行深度解构。 假冒注册商标罪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重点分析“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在不同商品领域的差异化,以及对“明知”和“故意”的主观要件的司法认定。 侵犯著作权罪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入罪标准: 细致对比了著作权侵权与商业秘密侵权在刑事立案标准上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尤其是对商业秘密“获取”行为的界定,如何区别于合法的商业竞争行为。 量刑情节的平衡: 探讨了在计算犯罪数额时,如何处理“未遂犯”与“既遂犯”的量刑差异,以及对退赃、退赔情况在量刑中的积极作用。 二、 证据的保全与协同审查 在知识产权案件中,证据的及时保全至关重要。本书不仅关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保全程序,更深入分析了刑事侦查阶段的证据收集与固定。 证据的“链条完整性”: 强调了电子数据(如服务器日志、聊天记录)在侵权认定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导实务工作者如何通过公证取证、证据保全申请,确保证据在后续诉讼中的“三性”(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 技术事实与法律事实的衔接: 探讨了司法鉴定在知识产权案件中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在软件源代码比对、产品功能性对比等复杂技术问题上,如何有效指导鉴定机构的工作范围,并对鉴定意见的采信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 知识产权的跨界保护与新业态应对 本书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知识产权在新型经济活动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互联网平台的责任边界: 深入分析了“避风港原则”与“红旗规则”的适用条件,探讨了平台在应对大规模、系统性侵权时所应承担的“积极审查义务”,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如AI识别)履行告知-删除义务。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与植物新品种保护: 针对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产权类型,提供了具体的司法实践指南,如植物新品种权侵权中的“不合理利用”判断,以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侵权中对“复制”行为的界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搭便车”行为: 论述了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的背景下,如何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对那些尚未达到侵权标准、但足以引发市场混淆或损害竞争秩序的行为进行规制,特别是对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的保护。 结语 本书旨在成为法律工作者在面对复杂知识产权争议时,能够信赖和依赖的实务手册。通过对理论的精准把握和对实践的深度透视,我们期望能有效提升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质量和裁判效率,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法律书籍的印象就是晦涩难懂,充满专业术语,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观念。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侵犯财产罪”这个相对专业的领域,讲解得清晰易懂。书中大量的案例,都来自于真实发生的案件,让我能够看到法律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以及那些触犯法律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案例的选取,不仅有经典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也有一些比较新颖的、能够反映时代变化的案例。更重要的是,书中的语言非常流畅,没有过多的法律术语堆砌,即使是没有法律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对法律有了更深的敬畏感,也对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个对法律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了解更多关于刑法方面的知识,尤其是那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罪名。侵犯财产罪这个词听起来就很严厉,但具体包含哪些行为,如何构成,一直是我的疑问。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读了起来。我没想到,它比我想象的要有趣得多。书中的案例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法律文件,而是带着情节和人物的故事,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去理解犯罪的发生过程和法律的制裁。通过这些故事,我不仅理解了盗窃、抢劫、诈骗等罪名的具体表现,还认识到了法律在保护公民财产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务操作的介绍,比如如何搜集证据、如何进行辩护等等,这让我觉得法律不再遥远,而是切实可行,能够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评分

这本书真的太及时了!最近我刚好在处理一些和财产相关的纠纷,对于“侵犯财产罪”这个概念一直模棱两可,总觉得法律条文冷冰冰的,很难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窗。它不仅仅罗列了一些案例,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非常贴近实践的方式,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具象化了。书中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不仅仅告诉我“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和“怎么做”。比如,对于“非法侵入住宅”的界定,书中通过多个案例,清晰地阐述了主观故意、客观行为以及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联系,让我能够更准确地区分是民事侵权还是刑事犯罪。而且,书中对于不同类型财产犯罪的区分,比如盗窃、抢夺、诈骗等,也通过案例讲解得非常透彻,让我不再混淆。读完之后,我对侵犯财产罪有了更清晰、更系统的认识,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评分

我是一名基层民警,平时接触到的很多案件都与财产纠纷有关,有时候在处理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尤其是对于侵犯财产罪的定性,常常会因为细节把握不准而影响办案效率。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办案的“及时雨”。它里面大量的案例,都是我们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场景,而且对每个案例的分析都非常到位,不仅仅是罗列判决结果,更重要的是剖析了定罪量刑的依据,以及在证据搜集、事实认定方面的关键点。尤其是一些边界案件的分析,比如“轻微侵占”和“盗窃”的界限,书中通过详细的论证,给出了清晰的判断标准,这对于我们一线办案人员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指导。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我的“办案宝典”,让我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把握案件事实,做出正确的法律判断,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

评分

最近在准备司法考试,刑法部分是我的重点攻克对象。侵犯财产罪这一章节,我总觉得理论知识有些枯燥,记忆起来也比较困难。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的学习方式。它将案例与理论紧密结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侵犯财产罪的构成要件、犯罪形态以及各个罪名之间的区别。书中的案例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各种复杂的情形,并对每个案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犯罪事实、证据链条到法律适用,都讲解得非常清晰。尤其是对于一些疑难案例的解析,更是让我茅塞顿开。它不仅巩固了我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通过考试非常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