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吉姆》是著名英国作家吉卜林的代表作品。《吉姆》缘起于吉卜林自己在印度的童年生活经历。在小说中,孤儿吉姆是一个驻印爱尔兰士兵的孩子,机智调皮,人称“世人之友”。吉姆遇到一位喇嘛,执意寻找传说中可以治病洗罪、摆脱轮回的“箭河”。吉姆成为喇嘛的弟子,踏上寻找“箭河”的旅程,而印度各个阶层、各种民族的人也汇聚在这条寻找之路。同时,吉姆因其特殊身世被训练成为一名优秀的间谍,参与了波澜壮阔的“大游戏”。
《吉姆》画卷般展示了印度的世俗人情、种姓制度和多种文化的交融。在19世纪与20世纪相交之际的印度正是英俄大博弈的时代,恢弘的时代背景于故事中暗暗涌动。这是一部少年的成长小说,也是拥有信仰之人的寻找之旅,更是对印度历史、风俗的生动展示。
作者简介
吉卜林(RudyardKipling,1865-1936)
著名英国作家、诗人,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他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思想新颖、气势雄浑和叙述卓越见长”。其杰出的叙事与高超的文学性备受后世推崇,对世界文学影响深远。
出生于印度,1870年被送回英国上学,1882年返回印度,成为一名记者并开始写作。主要著作有短诗《如果》,诗集《营房谣》《七海》,短篇小说集《山中的平凡故事》《正是如此故事集》《普克山的帕克》《丛林之书》,长篇小说《勇敢的船长》《吉姆》,等等。
精彩书评
吉卜林的地位仅位列于亨利?詹姆斯、D.H.劳伦斯、詹姆斯?乔伊斯之后,而与乔治?路易斯?博尔赫斯和伊萨克?巴别尔不相上下。
——哈罗德?布鲁姆(美国著名评论家)
吉卜林推崇果敢、自我牺牲和忠诚;他憎恶人没有一点骨气,不能自律。在世界秩序中,他认识到骄傲必败的真理。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吉卜林有哈特那种对流浪生涯多彩多姿的常识;有笛福那种描写细节务求真实,用字遣词务求正确的作风;他有狄更斯那种对贫苦大众的同情心和描写人的小动作的风趣感,可是更重要的是他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C.D.阿夫?维尔森
我几乎在每一篇演说中总要引用吉卜林。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尔等循羊肠小道
借托菲特之火前往最后的审判日
当异教徒对镰仓大佛祷告时
还请保持温和
他把市政府的禁令当作耳旁风,骑在赞赞玛大炮上。铸于砖台之上的这尊大炮正对着古老的阿杰布格尔——拉合尔博物馆,当地人叫它奇异屋。谁拥有了赞赞玛这条“喷火龙”,谁便拥有了旁遮普,这个绿青铜色的物件总是征服者的第一个战利品。
吉姆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他刚刚把拉拉·迪那那斯的儿子从炮耳上踢下去,因为是英国人控制着旁遮普,而吉姆正是英国人。尽管由于太阳的曝晒,他的皮肤像当地人一样黑;尽管他更喜欢说土语,说起母语来却磕磕绊绊;尽管他与那些常在市井玩耍的小男孩完全平等相处,但吉姆毕竟是白人,是最穷的白人中的一员。照看吉姆的那个混血女人(她在出租马车集散的广场旁开了家经营二手家具的商店做幌子,以掩饰她吸食鸦片的真相)告诉传教士们说,她是吉姆的姨妈。吉姆的妈妈曾在一个上校家里做育婴保姆,后来嫁给了爱尔兰小牛团的年轻的旗手吉姆保尔·奥哈拉。奥哈拉后来在信德、旁遮普和德里的铁路线上工作,所以当他的那个团回归故乡时,他并没有跟着回去。吉姆的妈妈在菲罗兹布尔地区死于霍乱之后,奥哈拉开始酗酒,带着他那目光锐利的三岁的儿子在铁路线上游荡。一些社团和牧师很为那孩子担心,想抓住奥哈拉,但他总能逃脱。后来他便遇到了那个抽鸦片的女人,并且染上了她的恶习,最终像所有贫困的白人一样死在印度。他留下的遗产仅仅是三份文书,其一他称之为“不可更改”,因为这几个字就写在他的签名下面,另一份是他自己的退伍证书,第三份是吉姆的出生证明。他以前常常说——尤其在他沉醉于吸食鸦片的时候,说这几样东西最终会成就小吉姆保尔,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它们和吉姆分开。他说这几份文书拥有巨大的魔力,这种魔力是博物馆后面那座蓝白两色的大屋子贾都格尔里的人才有的——当地人称共济会的屋子为魔屋。他说这一切最终会得以证明。人们会在象征美与力量的巨柱共济会成员证书上绘有所罗门圣殿及其门口的巨柱。之间欢迎吉姆,率领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的上校会亲自照顾吉姆——理应比他的父亲过得更好的小吉姆。信奉绿地红牛的九百个顶呱呱的精灵会照料吉姆,只要他们还没有忘记奥哈拉,在菲罗兹布尔铁路线上做领班的可怜的奥哈拉。说完这些,他便卧在阳台那张用灯芯草编织的破椅子上痛苦地抽泣。他去世后,那女人便把几份文书缝在一个护身符里,挂在吉姆的脖子上。
“总有一天,”她还模糊地记得奥哈拉的预言,“会来一头健壮的绿地红牛,骑着高头大马的上校,还有——”她下意识地说起了英语,“九百个精灵。”
“啊,”吉姆说,“我记着呢。一头红牛和骑马的上校会来,但我父亲说,首先会来两个人为这些事做准备。我父亲说,他们都是这么做的。人们施展魔法的时候也是这么做。”
如果这女人把吉姆连同那几份文书送到当地的贾都格尔,那么吉姆一定会被接到省收容站,然后再被送到位于山区的共济会孤儿院。但是她并不相信那些共济会员。吉姆也有自己的主意。当他到了行事鲁莽的年龄,他便已经学会了如何避开传教士以及那些表情严肃的白人,这些人见到他总问他是谁,做过什么等等。因为吉姆的确没有做过什么值得称道的事。吉姆对有着高大城墙的拉合尔城非常熟悉,尤其是从德里门拉合尔城的西北方向的城门。到护城河;他与那些生活怪异得连伟大的哈里发哈伦·拉希德都梦想不到的人关系密切,而他自己的生活也像《天方夜谭》里描述的一样充满了野性。只是传教士们和那些慈善团体的老爷们体味不到这种生活的妙趣。他身边的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世人之友”。他身体轻巧,不引人注目,所以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在拥挤的房顶上帮一些穿着入时的时髦的年轻人做事。当然,他知道这是不正当的事,他知道得很多,他打会说话起便已知晓了世间所有的罪恶——他喜欢的只是这游戏本身——偷偷摸摸地翻沟渠、越小巷,顺着水管往房上爬,偷窥平坦房顶上的女人,偷听她们说话,在闷热漆黑的夜晚从一个房顶仓促地奔到另一个房顶。还有那些圣者,那些满身是灰的托钵僧们,他们通常待在河边树下的圣坛边。吉姆与这些人也很熟识。他在他们乞讨回来时迎接他们,而且,如果没有旁人在场的话,他也会吃他们碗里的食物。那个照看他的女人,眼里噙着泪水,坚持要他像欧洲人一样着装,穿长裤和衬衫,外加一顶破帽子。吉姆倒是觉得,在办某些事情时,还是穿印度教徒或伊斯兰教徒的衣服更方便些。有一个时髦的年轻男子——他在地震之夜被人发现死在一口井里——曾经给过他一套印度教徒的服装,是那种低种姓的街头男孩穿的衣服。吉姆把它藏在旁遮普高等法院附近的尼拉·拉姆木料场里——那些芳香的雪松经由拉里河运来,在这里晾干。轮到有事可做或者嬉闹时,吉姆便穿上这套衣服,比如跟在结婚的队伍后面叫嚷,或者在印度教节日里大呼小叫,直到第二天黎明时分才精疲力竭地返回。有时家里有吃的东西,但更多的时候没有,这时吉姆便去找他当地的朋友,跟他们一起吃。
此刻,吉姆脚后跟磕着赞赞玛大炮,正与小科塔·拉尔和糖果店老板的儿子阿卜杜拉玩城堡大王的游戏。他们冲在博物馆门口看管鞋子的警察骂脏话。那个大块头的旁遮普人也不生气,咧嘴笑笑。他认识吉姆已经很久了。那个用羊皮袋往路面洒水的人,还有整天弯着腰做包装箱的博物馆的木匠贾瓦尔·辛格,他们都认识吉姆。目之所及的人们,没有不认识吉姆的。当然,除了那些匆匆忙忙来奇异屋观看本省及外地工艺品的农民。博物馆收藏有印度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任何人都可以要求馆长给他解释。
“下来,下来!让我上去!”阿卜杜拉边喊边爬上赞赞玛的轮子。
“你爸是糕点工,你妈偷酥油。”吉姆唱道,“所有的穆斯林很早以前就从赞赞玛上掉下去了。”
“让我上去!”小科塔·拉尔戴着有镀金和刺绣的帽子,失声尖叫。他的父亲大概有五十万英镑的资产,但印度是世界上唯一民主之地。
“印度教徒也从赞赞玛上掉下去了,穆斯林把他们推下去的。你爸是糕点工——”
他停下了。从拐角那儿,从喧嚣的集贸市场的方向,走来一个人。吉姆自认为能认出印度所有种姓的人,但这个人的打扮他却从未见过。他大约六英尺高,像马毡一样的脏衣服堆满了皱褶,吉姆无论怎样也无法从这衣服上看出他的职业。他的腰带上挂着一只铁质的透雕笔盒,项上戴着一串圣者常戴的木念珠,头上戴一顶硕大的圆扁帽。他的脸是黄色的,布满了皱纹,就像市场里的中国鞋匠福生。他的眼角上挑,像玛瑙的细纹。
“他是谁?”吉姆对伙伴们说。
“也许是个人。”阿卜杜拉说。他的手指含在嘴里,眼睛盯着那个人。
“那当然,”吉姆回答说,“但他绝对不是印度人。”
“也许是瑜伽信徒,”科塔·拉尔看着那串念珠说,“瞧,他朝奇异屋去了!”
“不懂,不懂,”看门的警察晃着脑袋说,“我听不懂你的话。”警察用旁遮普话喊道,“世人之友,他在说什么?”
“让他过来。”吉姆回答说。他摆动着两只光脚丫,从赞赞玛上跳了下来。“他是个外国人,你这头水牛。”
那人无助地转过身,朝孩子们走去。他已经上了岁数,身上的羊毛装散发着山隘口的艾草的难闻气息。
“孩子们,这所大房子是什么?”他用流利的乌尔都语问道。
“阿杰布格尔,奇异屋!”吉姆没有给他称谓,因为他猜不出他的教派。
“啊,奇异屋!谁都可以进去吗?”
……
吉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吉姆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