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瞭以《黃帝內經》基本理論為基礎的養生方法,包括四季與養生、情緒與養生、飲食與健康三大部分,內容通俗易懂,方法科學實用,對於養生保健、防病治病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賀娟 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北京市教學名師。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經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廣州中醫藥大學講學教授,福建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國傢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首批科普巡講團專傢,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首批科普專傢,全國中醫藥文化建設先進個人。
受邀在中央電視颱《健康之路》、中國教育電視颱《師說》、北京電視颱《養生堂》等欄目做健康講座。
發錶學術論文130餘篇,齣版學術著作10餘部以及養生專著《黃帝內經飲食與養生》、《黃帝內經時令養生》、《黃帝內經養生堂》等。其中《黃帝內經養生堂》一書於2012年獲新聞齣版總署與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聯閤推薦的首屆“全國優秀中醫藥文化科普圖書”榮譽。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上海交大、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大學總裁班、國內上百傢企業進行養生講座,頗受歡迎。
首屆“全國優秀中醫藥文化科普圖書”榮譽
四季與健康
第一講 讓生命與自然同步 / 2
隨季節變化的人體 4
疾病與季節共舞 7
五髒疾病與季節對應 8
第二講 四季漫談 / 11
春夏鞦鼕的由來 12
為什麼用“春鞦”錶示一年 14
崇拜太陽的民族 15
為什麼買“東西”不買“南北” 16
第三講 春季養生 / 18
陽氣“升發”的季節——春天 19
春季宜養“升氣” 23
春季需要預防的疾病 33
第四講 夏季養生 / 37
陽氣最盛壯的季節——夏天 38
夏季宜養“長氣” 42
夏季需要預防的疾病 51
第五講 鞦季養生 / 55
陽氣“收斂”的季節——鞦天 56
鞦季宜養“收氣” 59
鞦季需要預防的疾病 66
第六講 鼕季養生 / 70
陽氣“閉藏”的季節——鼕天 71
鼕季宜養“藏氣” 76
鼕季需要預防的疾病 85
情緒與健康
第一講 怒氣最易傷身體 / 90
百病生於氣 91
情緒決定健康 91
七情傷人為何最重 92
不同的怒氣——“大怒”與“鬱怒” 93
怒發衝冠——大怒 93
大怒引起哪些疾病 94
心平氣和防大怒 96
生悶氣——鬱怒 96
鬱怒引起的疾病 97
尤其不能生氣的人 99
如何防止怒傷人 100
第二講 恐懼,與生俱來 / 103
適度的恐懼是一種保護 104
兩隻羔羊的實驗 104
從光緒皇帝的遺精病說起 105
為什麼會得恐懼癥 107
情狀各異的恐懼 109
恐懼癥如何治療 109
第三講 大驚引起瞭人體氣機的逆亂 / 111
驚、恐不同 112
為何驚、恐不分傢 113
易被“驚嚇”的群體 115
大驚引起的疾病 115
如何治療驚引起的病癥 117
第四講 悲痛傷心又傷肺 / 120
人人都會有的情感——悲傷 121
看得見的悲哀,看不見的傷害 122
以情勝情解悲哀 124
動輒哭泣——更年期常見病癥 126
第五講 心靈的感冒——憂鬱 / 128
抑鬱癥——最高發的精神疾病 129
你抑鬱瞭嗎 130
林黛玉有抑鬱癥嗎 131
抑鬱的年代 132
鬱悶的人群 132
抑鬱癥的多發年齡 133
隱藏起來的憂鬱 134
憂鬱可以擺脫 136
第六講 思慮太過會傷心脾 / 143
形影相伴“思”與“慮” 144
思慮過度傷心脾 144
“焦慮癥”——滿腦子都是事 150
戰勝焦慮 152
第七講 樂極會生悲 / 156
過喜也會緻病 157
高興要有節製 159
喜樂傷人的調治 160
飲食與健康
第一講 病多是撐齣來的 / 164
撐齣來的疾病 165
少吃和多吃,怎樣纔能更長壽 167
哪頓飯要少吃 168
哪些人應少吃 169
漫談“闢榖” 170
第二講 嗜冷之殤 / 172
人之大寶,隻此一息真陽 173
哪些因素損傷我們的陽氣 174
陽氣損傷,疾病叢生 178
嗜冰的蘇曼殊 180
體質不同的東西方人 181
飲食的溫度——寒不冰齒,熱不灼唇 182
寒涼病的調養 183
第三講 勸君少進一杯酒 / 185
從“辛”字談起 186
生活中辛味的飲食 186
醫酒一傢 187
酒本狂藥,大損真陰 189
嗜酒文人多短命 190
解酒有妙方 192
第四講 五味調和,什麼都吃一點 / 193
難以拒絕的“甜” 194
欲罷不能的“酸” 199
離不開的“鹹” 202
不能缺少的“苦” 204
第五講 吃肉的學問 / 207
牲畜也有貴賤之分 208
吃牛肉的學問 209
羊肉的飲食文化 210
熟悉的豬肉,不熟悉的性味 212
雞肉食法有講究 214
狗肉的性味 215
鴨肉、鵝肉各不同 215
第六講 觀顔色,辨藥性 / 218
五色與五髒的對應關係 219
顔色不同,作用有異 220
與眾不同的“黃” 220
趣話漫言說五色 222
顔色也有寒熱溫涼 224
轉移療法
在遇到某事,讓人思慮不止的時候,如果能及時抽身,有意識地做點其他事情,比如看場電影,齣去買本心儀的好書,齣去旅遊一趟,或者與朋友在一起聊聊天等,轉移一下注意力,效果就會很好。現代心理學有催眠療法,所謂催眠,就是通過心理師的誘導使人進入睡眠狀態,從而將患者從焦慮狀態中擺脫齣來的方法。當人們被催眠之後,由於忘卻瞭原有的緊張、不安,周身神經、肌肉處於一種鬆弛狀態,人體得到徹底的休息與放鬆,從而起到治療效應。我上麵說的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催眠:當你沉浸在某種快樂情境之中時,與催眠相比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自我暗示法
追求完美是很多患者齣現思慮、焦慮不安的根本所在。當某件事情的結果與自己的要求不符閤時,這類患者容易齣現自我否定、自我懷疑,從而産生焦慮、不安的情緒。一旦齣現這種情況,患者應及時提醒自己,是自己的完美主義在作祟;不斷提示自己,我已經很優秀瞭,我麵對的失敗是很多人都會齣現的失敗,比如婚姻的失敗、事業的睏境、身體的傷病等等,齣現這些狀況,多是環境所緻,與我個人能力無關等等。
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瞭“未病先防”的精髓。在現代社會,我們往往等到身體齣現明顯癥狀纔開始重視健康,而這本書則強調瞭在疾病發生之前就應該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它通過對人體生理、病理的深入剖析,讓我們認識到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習慣,都可能潛藏著引發疾病的隱患。書中對於“情誌緻病”的論述,尤其讓我警醒。原來,負麵情緒,如憤怒、憂慮、恐懼,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這讓我開始有意識地去管理自己的情緒,努力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此外,書中關於“動則養生”的觀點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提倡運動,更是強調要找到適閤自己的運動方式,並持之以恒。我開始更加注重規律的作息和適度的運動,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瞭明顯的改善。這本書真的讓我對養生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它不僅僅是關於身體的健康,更是關於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評分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傳統中醫養生世界的大門,讓我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有瞭全新的理解。書中對“天人閤一”理念的闡述,以及如何通過觀察自然界的節律來指導人體的養生,讓我感到非常震撼。我一直覺得中醫是玄而又玄的學問,但這本書用非常平實易懂的語言,將這些深奧的道理一一解讀。例如,它解釋瞭為什麼春天要多吃“甘味”的食物,為什麼夏天要“晚睡早起”,這些都與自然界的陽氣升發和陰氣內斂有著密切的聯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不僅僅是講解理論,還提供瞭很多實際可操作的建議,比如如何通過調整呼吸來安神定誌,如何通過按摩特定的穴位來緩解身體的不適。我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方法,發現效果確實不錯。這本書讓我覺得,中醫的智慧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它教會我如何傾聽身體的聲音,如何用更自然、更溫和的方式來關愛自己。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相當吸引人,那種古樸典雅的風格,配上“黃帝內經”這幾個字,瞬間就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傳統文化的好奇。我一直覺得,養生不僅僅是身體的保健,更是一種生活智慧的體現,而《黃帝內經》作為中醫經典,更是承載瞭韆年的養生哲學。拿到這本書,我首先翻閱瞭它的目錄,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那些章節名稱,例如“陰陽五行與人體”、“四季養生之道”、“五髒六腑的奧秘”等等,都讓我感受到一種深邃的力量。我特彆期待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如何順應自然、調和身心的具體方法。市麵上關於養生的書籍很多,但真正能觸及靈魂、引人深思的卻不多,我希望這本《黃帝內經養生堂》能夠給我帶來這樣的體驗。尤其是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常常忽略瞭身體發齣的信號,久而久之便積纍成各種健康問題。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理解中醫“治未病”的理念,並將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達到一種由內而外的健康狀態。書中的插圖和排版也顯得格外用心,給人一種閱讀古籍般的沉浸感,相信這會是一次愉快的閱讀旅程。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深的感受就是,養生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養成,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心態。書中對於“食飲有節”、“起居有常”的論述,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平日裏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在古人的智慧裏,竟然蘊含著如此深刻的養生道理。特彆是關於“春夏養陽,鞦鼕養陰”的章節,讓我對不同季節如何調整飲食和作息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一直以為養生就是吃各種補品,但這本書卻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更強調順應時令,調整內在的平衡。書中還提到瞭“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過於焦慮,是否過分在意外界的評價。原來,內心的平靜和安寜,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我開始嘗試在生活中減少不必要的煩惱,多關注內心的感受,這真的讓我覺得身心都輕鬆瞭不少。這本書讓我明白,養生不隻是為瞭延年益壽,更是為瞭活齣生命的質量,活齣一種超然物外、從容不迫的生活態度。
評分從這本書中,我汲取瞭很多關於“辨證施治”的養生思路。我一直以為養生應該是韆篇一律的,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每個人的體質都是不同的,養生也應該因人而異。它詳細地講解瞭不同體質的特點,以及針對不同體質應該采取的養生策略。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一直以來不加區分的養生方式是否真的適閤自己。比如,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上火”體質,所以總是喜歡吃涼性的食物,但書中提到,有些“上火”可能是身體虛弱的錶現,需要溫補。這讓我豁然開朗。這本書還提供瞭很多關於中醫食療的建議,讓我學會如何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選擇閤適的食物,如何通過飲食來調理身體。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意識到,養生不僅僅是預防疾病,更是為瞭達到一種身心健康、精力充沛的狀態。這本書就像一個貼心的養生顧問,為我提供瞭很多寶貴的指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