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 |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 | 其他参考信息 | |
| 作者: | 李笑来 | 开本: | 16开 |
| 定价: | 59.00元 | 页数: | 352页 |
| 慧泉价: | 35.90(59折) | 出版时间: | 2014-05 |
| ISBN号: | 9787121210273 | 印刷时间: | 2014-05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 主编推荐 | |
| 畅销多年,虽经反复咀嚼依然不断有新的启发,令人受用至今——这就是本书的魅力!李笑来老师阅历丰富,爱思考,勇行动。在过去的几年里,屡有不小心夺人眼球的惊人之举且硕果累累。为什么?本书恰是他多彩人生中的点滴思考的精辟文字,一针见血地揭出我们各类问题的老底,令人羞愧,激人奋发。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了?为什么我们都有拖延症?为什么速成绝无可能?为什么我对现在做的事情会没兴趣?…… | |
| 版权/插图 | |
| 内容简介 | |
|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得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后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自我积累。作者通过自己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旅程。 | |
| 作者简介 | |
| 他说,他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人们问,什么是“低级趣味”?他说:“忽悠人、吹牛—这是天下*恶俗的低级趣味。”不知道他26岁那年都发生了什么,他只是说:“突然有一天想明白了,于是……就这样了。”他说:“把时间当作朋友。”他真的就这么做了。时间仿佛真的是他的朋友。10多年的时间里,他做过很多事情:销售、教书、写书、开公司,现在做天使投资人……他精力旺盛,学习能力超凡,随便什么东西,只要需要,就去学,并且能学好。*近一次惊到别人,是他以40岁的“高龄”学习网络编程语言RubyOn Rails,然后,按朋友的说法是“于4个月后(2013年1月)顺产”了一个大受欢迎的网站knewone.com…… | |
| 目录 | |
| 第0章 困境 1. 问题 2. 慌乱 3. 解决 第1章 醒悟 1. 孰主孰仆 2. 何谓心智 3. 我的案例 第2章 现实 1. 速成绝无可能 2. 交换才是硬道理 3. 完美永不存在 4. 未知永远存在 5.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6. 与时间做朋友 第3章 管理 1. 估算时间 2. 及时行动 3. 直面困难 4. 关注步骤 5. 并行串行 6. 感知时间 7. 记录开销 8. 制订预算 9. 计划 10. 列表 11. 流程 12. 预演 13. 验收 第4章 学习 1. 效率本质 2. 基本途径 3. 主要手段 4. 经验局限 5. 自学能力 第5章 思考 第6章 交流 第7章 应用 第8章 积累 | |
| 精彩内容 | |
| 本书定位 这不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有些时候,有些事物,从反面描述比从正面描述更为容易。如若先仔细说清楚这本书不是什么,之后对“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就不言自明了。 这本书不是时间管理书籍 尽管本书的内容也包括任务管理等与常见“时间管理技巧”相关的内容,但是,本书主张时间不可管理、一切都靠积累。 更进一步地说,本书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时间才是朋友,否则,它就是敌人。很多“时间管理技巧”并非无用,但往往由于使用者心智能力低下甚至尚未开启心智,致使那些技巧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甚至既不治标,也不治本。 这本书不是成功学书籍 我不赞同大多数所谓成功学书籍里的观点及其论证方式。在本书的第1版中有个专门的章节,叫“小心成功学”,但在这次修订的过程中,因结构调整,已将其内容打散分布到相应的章节。所以,这本书里没有出现“小心成功学”这个标题。虽然如此,但我的观点从未改变:成功从来都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依然不是。基于比较的成功观,是伤人的、害人的。事实上,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 这本书不是心灵鸡汤式的书籍 这本书里没有安慰,因为这本书不是写给脆弱的人的—只有脆弱的人才不断需要安慰。现实是残酷的,生活是艰难的,无论什么样的时代,无论对哪一个层次的人,都是如此,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不能接受现实,一切成长都是虚妄。只有坚强的人才能接受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有可能开始运用心智作出理性的决定,进而才有可能做时间的朋友(请重点参照“现实”一章)。 …… | |
最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它带来的“松弛感”。我一直以为时间管理就是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让生活变得高效,但这种“高效”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焦虑和压力。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如何在不牺牲生活品质的前提下,依然能够有效地管理时间,并且从中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快乐。它并没有贩卖焦虑,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娓娓道来。作者在书中阐述的很多观点,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比如,他强调“重要的事不紧急,紧急的事不重要”背后的逻辑,以及如何去区分和应对不同类型的事情。我发现自己过去常常被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所裹挟,而真正对我有价值、能让我成长的事情,却总是被我一拖再拖。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先级,并且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臣服”于时间的节奏,而不是与之对抗。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那么“赶”,而是能够更从容地去生活,去工作,去享受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感觉,不是那种张牙舞爪的励志,而是内敛的智慧。我之前尝试过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像是番茄工作法、GTD等等,但总感觉在实践过程中缺乏一种“根基”,很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不同于市面上绝大多数时间管理书籍的切入点所吸引。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如何做”,而是花了很多篇幅去探讨“为什么”,深入剖析了我们为什么会拖延,为什么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以及我们对时间的认知有哪些误区。这种先“破”后“立”的思路,让我豁然开朗。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乏方法,而是缺乏对时间本身以及对自己内在驱动力的深刻理解。作者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时间的流逝以及它在我们生命中的真正价值。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自己对话、与时间对话的旅程,它引导我去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从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之道。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更加成熟、更加深刻的人生智慧。它不像一些书籍那样,急于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间在我们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我们与时间的关系。我曾经一度陷入“时间焦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都像在打仗。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挤”出更多时间,而在于如何“用好”有限的时间,并且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拥抱时间的流逝。书中关于“选择”的论述,让我茅塞顿开。我们常常抱怨时间不够,但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做无数个选择,而这些选择,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时间去了哪里。这本书教我如何去做出更有价值的选择,如何去聚焦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从而让我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它不像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人生导师,陪伴我一起探索时间的奥秘,一起成长。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关于“复利”的思考。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要想取得成功,就需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加班,以为付出的越多,回报就越大。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种更聪明、更可持续的成功路径。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时间作为一种“复利”的本质,以及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复利效应来放大自己的价值。我以前只知道储蓄有复利,却从未想过,学习、经验、能力,甚至人脉,都能够通过时间的积累产生惊人的复利效应。他提出的“时间的朋友”这个概念,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鼓励我们去拥抱变化,去持续学习,去投资那些能够带来长期回报的事物,而不是仅仅追求眼前的苟且。书中的很多案例和故事,都非常生动,让我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运用这种“时间复利”的思维。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更加清晰,也更有信心去为之努力。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硬核”,但又恰恰是这种“硬核”才显得弥足珍贵。市面上很多励志书籍,读起来热血沸腾,但过后就烟消云散,感觉就像是喝了鸡汤,暂时亢奋,却无济于事。而这本书,它提供的是一种认知上的升级,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真相,比如我们对时间的误解、我们思维中的盲点等等,反而直面它们,并且提供了解决的方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有效努力”的探讨。很多时候,我们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并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错了。这本书帮助我认识到,真正的有效努力,是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能够产生最大边际效益的事情上。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思维的枷锁,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什么是“伪努力”,什么是“真投入”。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盲目地“内卷”,而是能够更理性、更策略地去规划自己的时间,去实现更有意义的目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