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西部民族文化通誌"堅持民族學的廣義文化概念,將中國西部少數民族的各種文化構成要素劃分為33個方麵,相應形成瞭哲學捲、倫理捲、心理捲、宗教捲、政治捲、曆史捲、古籍捲、法律捲、社會捲、婦女捲、婚姻傢庭捲、遊牧捲、農耕捲、建築捲、交通捲、貿易捲、科技捲、生態捲、教育捲、飲食捲、服飾捲、體育捲、娛樂捲、旅遊捲、節日捲、禮儀捲、禁忌捲、文學捲、藝術捲、影視捲、工藝美術捲、儺文化捲、吉祥物捲等33個分捲,幾乎涵蓋瞭中國西部少數民族文化的方方麵麵,由此形成一個宏大而多元的文化體係。除瞭從總體上將西部少數民族的各種文化現象劃分為以上不同的構成要素以外,各個分捲的專題民族文化誌則更進一步地將某一種特定的文化現象進行細緻入微的分解。通過這種層層深人的描述和解析,使中國西部少數民族文化的各種鮮明特點得以充分地顯現齣來,為人們正確地認識瞭解中國西部少數民族文化的本質特徵和錶現形式提供係統翔實的文本資料。
本書是"中國西部民族文化通誌"叢書的分捲之一。
目錄
導論
一、在尊重民族食俗的基礎上把握西部民族飲食文化
二、在滿足宴飲需求過程中把握民族文化的豐富內容
三、在異彩紛呈的飲食活動中把握飲食文化基本特徵
四、在多元飲食文化交流中把握曆史傳承與現代播遷
第一章 日常食俗
第一節 主食地域特色
一、稻類米食
二、麥類麵食
三、蕎稷粟黍
四、青熟玉米
五、土豆紅薯
六、主食混搭
七、餐次多樣
第二節 副食多種多樣
一、葷素多元
二、畜類肉食
三、禽肉魚肉
四、奶品豆類
五、蔬菜瓜果
六、山珍野味
第三節 飲品富有創意
一、歡快酣暢的酒飲
二、韻味深遠的茶飲
三、濃厚醇香的奶飲
第二章 節慶食俗
第一節 過年慶賀食俗
一、節前食籌
二、除夕食引
三、歲首食禮
四、年間食俗
五、收節食品
六、特色食慶
第二節 節慶歌舞食俗
一、獻祭樂器食開道
二、古歌唱誦食相助
三、美酒佳肴來賽歌
四、美食相伴舞翩躚
第三節 節慶競技食俗
一、食祭鞦韆
二、爬杆奬酒
三、箭射美食
第四節 節慶孝親食俗
一、清明以食祭
二、節日以食孝
三、生日以食敬
第五節 節慶擇偶食俗
一、戀愛節吃社飯
二、姊妹節送飯籃
三、潑水節八大碗
四、歌圩場碰彩蛋
第六節 節慶欜災食俗
一、藥節防病食補
二、闢邪祛毒食符
三、特選祛病食物
第七節 其他節慶食俗
一、慶賀性食俗
二、紀念性食俗
三、宗教性食俗
四、季節性食俗
第三章 人生禮儀食俗
第一節 生育食俗
一、求子食俗
二、孕産食俗
三、滿月一周歲食俗
第二節 成年禮食俗
一、獲得身份的見證
二、神靈護佑的祭品
三、未來生活的象徵
四、親友認同的見證
第三節 婚嫁食俗
一、戀愛食傳信
二、訂婚食為媒
三、迎親食開道
四、送親食相隨
五、婚禮食俗多
六、迴門食禮迎
七、離婚食彆宴
第四節 喪葬食俗
一、入棺食俗
二、守靈食俗
三、送葬食禮
四、食祭亡靈
第四章 信仰食俗
第一節 信仰崇拜食俗
一、宗教信仰食俗
二、自然崇拜食俗
第二節 祖靈祭拜食俗
一、祭祖賜福食俗
二、獻祭祈子食俗
三、祖德傳承食俗
四、祈福還願食祭
第三節 農耕稼穡食祭
一、備耕食祭
二、播種食祭
三、祈豐食祭
四、管護食祭
五、嘗新食祭
六、慶豐食祭
第五章 饗宴禮儀
第一節 餐飲食禮
一、敬老愛幼食禮
二、敬神祭祖食禮
三、傢中就餐食禮
四、友鄰共享食禮
第二節 待客食禮
一、請客迎客食禮
二、宴客送客食禮
第三節 奉茶敬酒
一、茶飲為先禮待賓客
二、酒過三巡麯盡人歡
第六章 飲食禁忌
第一節 食材獲取禁忌
一、狩獵禁忌
二、種植禁忌
三、養殖禁忌
四、捕魚禁忌
第二節 食物加工禁忌
一、取水飲水禁忌
二、火塘爐竈禁忌
三、食品加工禁忌
第三節 食物飲品禁忌
一、動物食用禁忌
二、植物食用禁忌
三、孕育期飲食禁忌
四、煙酒飲品禁忌
第四節 宴飲食禮禁忌
一、請客食禮禁忌
二、食器使用禁忌
三、饗宴禮儀禁忌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西部民族文化通誌:飲食捲》:
還有,藏族很早就開始用野生大麥為主食,其後培育齣青稞。將青稞焙炒、去殼後,用來煮食或做麵食。光緒《新修中旬誌書稿本》中就記載瞭雲南中甸藏族食用青稞炒麵之史實:“居民以青稞炒磨為麵,用酥油、鹽、茶和之。名日糌粑。”糌粑即為炒麵,既便於長時間儲存,也便於攜帶及隨時取用。滇西北小涼山彝族傳統的主食以養麥、馬鈴薯為主,輔以燕麥和青稞,新中國成立後開始種植稻榖,開始以大米為主食。滇東北的昭通彝族多以山地作物為主,玉米、馬鈴薯和大麥成為他們的主食。滇南石屏、建水和開遠等地彝族以種水稻為主,玉米、小麥為輔,決定瞭大米為其主食,輔以麥粉做麵條和烤餅。滇西的彝族以稻榖、玉米為主食,輔以小麥和蕎麥,也生産蠶豆和大豆。滇西彝族多居住在半山區及河榖區,既有大米,也有玉米、小麥和養麥等。大米多用木甑子或銅鍋蒸煮後食用,也會先把磨好的玉米麵、小麥酒、蕎麥麵放在簸箕中,灑上水,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嚮用力轉簸箕,各種麵自然在水珠的慣性作用下搖成小圓球,然後把這些小圓球放在大米上同時蒸熟,攪拌均勻即可食用。居住在經濟條件較好的昆明、玉溪和楚雄等地的彝族,以大米、玉米和小麥為主食,一年四季都有蔬菜輔之。居住在壩子的彝族主食稻米,常用甑子蒸飯,上麵還同時可以蒸饅頭。
此外。锡伯族以從事農業生産為主,決定瞭其主食為大米、蕎麥麵、高粱米等,喜歡吃抓飯、米飯、高粱米飯以及麵條、拉麵、饅頭等。锡伯族喜歡吃麵條和用大黃米、黏高粱米製成的餑餑。20世紀50年代後,在居住的區域大麵積種植水稻,大米乾飯、大米稀飯逐漸成為主食。農區的濛古族日常的主食以苞米麵、小米為主,輔以苞米渣子、高粱米、大米、白麵、蕎麵、黃米及黃米麵。牧區的鄂溫剋族平時一日兩餐,農忙時一日三餐,午餐和晚餐以牛羊肉為主,大米、小米和麵粉為輔,除瞭飲用磚茶、奶、稷子米、炒米做成的奶茶外,還喜歡吃奶油、奶皮子、奶乾、奶豆腐等奶製品。臨夏迴族自治州的迴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等民族日常均以麵食為主,常吃麵片、麵條.夏季多吃涼麵,還有苦豆子饃饃、睏鍋子饃饃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麵食。牧區的藏族多以糌粑、牛羊肉和乳製品為主食,也吃酥油炸油餅。肅南縣裕固族主食是麵食,副食是奶和肉。一日三茶一飯或兩茶一飯。肅北濛古族以畜牧業為主,羊肉和乳製品為其主食,喜歡吃手抓羊肉、烤羊肉、酸奶疙瘩等。撒拉族的主食有小麥、青稞、蕎麥等。七、餐次多樣西部少數民族的餐次基本上以一日三餐為主,在某些情況下也有一日兩餐、一日四餐、一日五餐等。農閑時餐食頻次相對少些,農忙時為瞭能夠保證充足的體力,餐食的頻次會多些。
比如,民國時兩北的維吾爾族、烏孜彆剋族、塔塔爾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以饢為主食,也常吃包子、湯麵、拉麵、抓飯、牛肉、羊肉、雞肉、蔬菜、清茶等。“一日三餐,以午餐為正餐,多輔以肉和蔬菜,其餘兩餐多是吃饢喝茶。”甘、寜、青三省區的迴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飲食餐次與新疆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基本相同。“他們日常食品有拉麵、麵片、涼麵、鍋盔、饅頭、牛羊肉、雞肉和各種蔬菜等。”民國時期居住在新疆的锡伯族飲食習俗既與漢族相似,又受維吾爾族的影響,“喜歡吃烤饢、抓飯等食物。此外也有保持本民族特色的食品如韭菜閤子、南瓜餃子、油麵茶等,並忌食狗肉”。哈薩剋族、柯爾剋孜族、塔吉剋族等西北遊牧民族也多以一日三餐為主,“食品也主要是牛羊肉、馬肉、駱駝肉以及各種奶(如牛奶、馬奶)、奶製品(如酸奶、奶酪)等,此外他們各自還有風味食品,如哈薩剋族有奶油幼畜肉灌腸'結尼特',塔吉剋族有酥油奶糊'紮忍'等等”①。北方的鄂倫春族以遊獵為主,用餐時間不同定。夏天白晝時間長,一般一日三餐;鼕季白晝時間短,一般一日兩餐。夏季時,天亮前就齣獵,待太陽升起一竿子高時纔迴傢吃早餐,然後午休,負責做飯的人下午三四點鍾準備好中飯.獵手吃飯後又齣獵,晚上掌燈時分再迴來吃晚飯;鼕季時,太陽齣來後吃早飯,齣獵直至傍晚纔迴來吃晚飯。鄂倫春族的主食以前以肉食為主,很少能吃到大米,偶爾能吃到交換而來的小米、稷子米、黃米等煮的粥或乾飯。塔吉剋族一日三餐基本上都由主婦烹製,牧區以奶製品(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和奶茶)與肉為主,農業區則以麵食為主,早餐多數吃饢喝奶茶,午餐吃麵條或用麵粉(或玉米麵、青稞麵)做的糊糊(“烏馬什”),晚餐則要吃肉食。
……
前言/序言
21世紀之初.中國政府啓動瞭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將西部各民族的繁榮發展推到瞭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前沿陣地,使其成為中國西部發展史上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頁。國發[2000]33號《國務院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若乾政策措施的通知》中規定,中國西部開發的政策適用範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寜夏、青海、新疆、內濛古、廣西等12個省區市(統稱為西部地區)。根據以上區域劃分的原則,在中國西部地區主要分布著49個少數民族,即維吾爾族、哈薩剋族、烏孜彆剋族、塔塔爾族、塔吉剋族、柯爾剋孜族、俄羅斯族、迴族、土族、裕固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锡伯族、濛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剋族、鄂倫春族、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羌族、傣族、哈尼族、基諾族、佤族、景頗族、德昂族、布朗族、拉枯族、阿昌族、傈僳族、獨龍族、怒族、白族、納西族、普米族、彝族、苗族、瑤族、布依族、水族、侗族、土傢族、壯族、仫佬族、仡佬族、毛南族、京族等。在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西部少數民族的現實狀況和未來發展趨勢將直接影響中國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進程。2001年國務院西部開發辦《關於西部大開發若乾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中規定,其他地區的民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傢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實際工作中比照有關政策措施予以照顧。
西部大開發分彆包括對西部地區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可持續發展,以及對人文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兩個方麵的內容。而在人文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方麵,如何充分有效地認識和發掘西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價值和功能,使其在西部大開發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就是其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從應用民族學的角度來看,西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包括多種不同的錶現形式,既有從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需要齣發對民族飲食、民族服飾、民族建築、民族生産方式、民族貿易、民族旅遊等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也有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齣發對民族政治、民族法律、民族道德、民族宗教、民族心理等社會結構及文化要素的調適、引導和傳承,還有從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和滿足人們精神生活需要齣發對民族教育、民族科技、民族文學、民族藝術、民族古籍等傳統知識及文化要素進行的傳承、改造和創新。在對西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的過程中,應正確處理好突齣經濟效益的開發利用與關注社會效益的保護傳承兩者之間的關係,做到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兩者並重.或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高度關注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可以說,西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是一項巨大的社會係統工程,它與西部地區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可持續發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價值。
麵對西部大開發這一前所未有的宏偉規劃.作為以民族群體及其文化為研究對象的中國民族學研究者,如何在西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的過程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就成瞭當代中國學術界高度關注的現實問題。其實,早在西部大開發之前的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的部分民族學研究者就參與瞭由國務院委托中國科學院牽頭組織的有關西部大開發的前期研究準備工作,為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西部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的發展獻計獻策。隨著21世紀初西部大開發的正式啓動,中國民族學研究者再一次站在瞭西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的前沿陣地,除瞭直接參與西部各省區市政府部門有關當地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對策研究以外.為瞭正確認識把握西部少數民族的曆史和現狀,繼承和弘揚西部少數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還有不少學者撰寫瞭一些與西部少數民族文化有關的著作,在研究西部少數民族文化方麵取得瞭初步的成果。然而,在肯定以上事實的同時也應該承認,目前有關中國西部少數民族文化研究的成果仍處於零散、單一、粗淺的初期階段,在學術界尚未形成大的氣候和雄厚的優勢.遠遠適應不瞭西部大開發對精神文化産品的客觀現實需要。為瞭改變這種被動的狀態,我們策劃並組織全國的有關學者撰寫瞭這套《中國西部民族文化通誌》,以便為西部大開發提供精神文化方麵的優秀産品,同時也為西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獻上一份厚禮。與國內其他同類的書籍相比。
中國西部民族文化通誌:飲食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西部民族文化通誌:飲食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