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通识教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发表于2024-11-14
我们的通识教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进入新世纪,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方兴未艾,生机勃勃,这无疑是中国大学教育自我更新的新起点。所谓“我们的”通识教育,即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乃至中国大学的教育,不针对国外的通识教育。它旨在关心人格的修养、公民的责任、知识的整全、全球的视野,进而为新世纪中国文化传统的接续与光大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全书共分三编:上编为通识教育与学生,主要针对人格培养、面向大学生所写所讲的;中编为通识教育与大学,针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而言的;下编为通识教育与社会,针对校外的(政府和社会)、素质教育而言的。
蔡达峰校长一直是通识教育理念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十几年的摸索实践使蔡先生对我国通识教育有一清晰的认识和思考。此书便是其的思想和理念结晶,也是中国大学中人讲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的极为少数的文集之一,对当下是有积极意义的。
进入新世纪,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方兴未艾,生机勃勃,这无疑是中国大学教育自我更新的新起点。所谓“我们的”通识教育,即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乃至中国大学的教育,不针对国外的通识教育。它旨在关心人格的修养、公民的责任、知识的整全、全球的视野,进而为新世纪中国文化传统的接续与光大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全书共分三编:上编为通识教育与学生,主要针对人格培养、面向大学生所写所讲的;中编为通识教育与大学,针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而言的;下编为通识教育与社会,针对校外的(政府和社会)、素质教育而言的。
蔡达峰校长一直是通识教育理念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十几年的摸索实践使蔡先生对我国通识教育有一清晰的认识和思考。此书便是其的思想和理念结晶,也是中国大学中人讲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的极为少数的文集之一,对当下是有积极意义的。
自序
我们的通识教育: 关心人与社会的发展
上编 通识教育与学生
给学生开拓前程、和谐发展的力量
新生入学教育报告节选
抱定宗旨,独立求学
做生活的主人
深入理解学习与人生的关系
积极参加学术活动
保持纯洁的求知欲
在学术活动中培养独立人格
共话通识
青年与责任
大学,给生活以力量
复旦“服务与牺牲”的精神
中编 通识教育与大学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大学教育
学分制建设的设想
“培养方案”需要修订
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本科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关于文理教育的思考
通识教育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通识教育的启动策略
我对通识教育的认识
为什么要开展通识教育研究
完善我们的通识教育
深入探索通识教育,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开展通识教育大讨论
通识教育的目标与计划
推进通识教育的思考
全校公共课程改革要求
书院建设要有改革精神
坚持推进通识教育
完善本科生培养制度的设想
用学问引导学生的人生态度
共同努力,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本科培养体制改革与发展方案
关于推进本科培养体制改革工作的建议
筹备本科生院
我们的本科教育改革
坚持推进“我们的通识教育”
下编 通识教育与社会
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
关于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的建议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反思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
教育发展规划要聚焦“人”的问题
为公民教育的呼吁
教育需要研究人格问题
关于加强公民教育的建议
建设一流大学体制改革要先行
教育是生发人格的土壤
“通识教育”访谈选编
“通识教育”报道选编
后记
给学生开拓前程、和谐发展的力量
大学生面临大量基本的任务,如课程、考试、学位、就业、恋爱、社交、成家、事业等。其中有些是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任务,有些是毕业以后比较适合做的事情,但大部分是在校期间可以去做的事情。这些都是人生中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即便是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也未必都能胜任,更何况是没有独立谋生经历的大学生。
一、大学生经历了什么
分析一个人群的成长背景似乎是很困难的事情。我们试图梳理其中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以提高大学教育的针对性。这并不否认个体差异,也不否认他们成长中得到的所有教益。
从年龄来说,大学生有公民的权利,但没有独立的职业工作经历、生活经历乃至社会贡献。从家庭来说,有两种情况值得关注。(1)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容易使学生得到这样的教育: 接受多于付出,独占多于分享,做作业多于其他劳动,接受家长对名利的期望多于自己的愿望。(2)农村不富裕的多子女家庭容易使学生得到这样的教育: 生活经济压力大于学习快感,接受家庭对解困的期望多于自己的愿望。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学习的动力和自我意识。从学校来看,他们都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者,而应试教育将答案重于思考、掌握重于探究、知识重于素质、统一重于差异、竞争重于激励。这些可能使学生的思想受制于习惯,机械竞争,能力失衡。从社会来说,他们难免受到金钱和功利思想的影响。归结而言,这些都是当今中国大学教育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
无论是要做好个人的事情,还是实现社会的期望,以大学生的成长背景来说,都不能说有优越的基础和充分的准备。他们确实需要学习,需要指导,需要力量。
大学应该或能够给予他们什么呢?大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学生领悟人生,懂得科学。这里有永恒的道理,也有时代的特殊性。从上分析,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考习惯和科学方法,以免他们虽聪明好学但不善于探究;要特别注重培养宽阔的眼界和胸怀,以免他们只善于竞争计较而不能谦让宽容;要特别注重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免他们太善于克制适应而不敢于批判;要特别注重培养领悟生活意义的能力,以免他们太注重名利而不能感受内心的真实;要特别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因为他们有公民的权利,但缺乏职业经历和社会阅历。
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潘光旦说“教育的理想是在发展整个的人格”。大学要把社会的需要与人生、科学教育结合起来。耶鲁开设人文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宽容、尊重、公正和坦诚的精神;开设文化艺术课程,培养学生超越自己看自己的能力;开设社会科学课程,培养学生思考人类命运的见识和能力。
我们要为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人?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就要开展共同价值观的教育。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使学生懂得社会和谐的意义,懂得自身和谐的道理,懂得社会和自身利益的关系。要有和谐的人生,就要能够理解和把握人生的本质要求,善于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利益关系,保持生活的热情和理性,保持身心协调发展。每个人都可以有力量,这个力量就是信念和智慧,而不是在手中的技巧和物质。这就要教育和教师。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引导者。辅导员可以从人生的大局,全面地引导学生;可以从生活的细节,直接地引导学生;可以从朋友的角度,真切地引导学生。
1.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的道理。人才培养最需要人文精神,大学要始终为学生的根本利益着想。学生的根本利益是什么?什么是他们最需要得到的?是不断领悟生活的意义或人生的意义。耶鲁的通选课计划的目标“不是为了职业,而是为了生活”。每个学生都有成长的背景,每种背景都有动力和局限,他们的生活、学习愿望和需要也有差异和局限。我们要告诉学生生活中本质性的道理,增强生活的力量,包括体质和心理的健康、思想和活动的能力。良好生活的感受来自生命、思想和行为的协调,来自个人与社会的平衡,来自在现实生活中接受与付出的平衡。
(1)珍惜生命,保持健康。生命是唯一的、本质的,并且是人权的基础,每个人对生命都有爱护珍惜责任,包括对自己、他人和人类。以生命为代价的东西只有生命的全部意义所在的东西。所以,培养学生崇高的人生目标等于爱护学生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首先是感受人生,人生包括喜怒哀乐各种经历和感受,喜怒哀乐的事情不能否定生命。所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十分重要。生命的意义还在于创造,创造出使更多人感受人生快乐的机会,创造出自己发挥生命意义的机会。所以,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意识十分重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健康的意义特别重大。生命的质量取决于健康,每个人都有保持健康的责任。没有健康,生命就会痛苦,生命活力就受影响。健康不是与生俱来的,健康是理性的产物,健康意识和能力需要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科学的生活习惯需要培养。对人群来说,保护健康的内容还延续到环境与资源的保护,这也是珍惜生命的责任。
(2)放眼未来,坚持长远利益。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教育本质上就是为了未来,大学为学生和社会的未来而教育,以促进人和社会的长远发展为目的。大学的期望是学生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但如果学生抱有功利的需求,以受教育来换取什么东西,那就没有耐心领悟教育的意义。所以,大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未来意识。
认识未来是认识生活本质的能力,是理性保持生活热情并得到生活乐趣的能力,是使自己不断进步并得到最大成就的能力。不追求未来等于没有未来。“时间流逝”是令人无奈和伤感的,对有些人来说,未来未必是前程,大学毕业未必是前程,就像每天走路不一定是前进一样。今天往哪里走?走的过程是否感受到快乐?
第一,前程总比现状重要。我们要为了未来而关心今天。今天的事情不是生活的结局。有的同学遇到一些不满意的事情,反应相当激烈,似乎遭到灭顶之灾,断送了前程。有的同学获得一点成功,反应也相当激烈,似乎捞到了一辈子的幸福。当我们觉得自己无精打采的时候,多半是失去未来意识的时候。生活总有困境,良好的未来意识,可以使自己免于陷入僵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什么会忧虑,因为对未来失去了信任。远虑不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忧虑是思考未来,思考未来,才不会陷于当下。
第二,发展总比得到重要。我们要为了发展而展望未来。未来不是将来的某一天。我们总是把某种结果当作未来,把就业当作学习的未来,把未来当作具体的得到。人生总是进行时态,不是完成时态。每个人每天有未来,关键是要使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不断谋求自己能力的最大发挥。胜不骄,败不馁,不要将今天的能力当作结果。
第三,发展的核心是提高能力。自己的能力是否还会提高?这是实质性的问题,我们始终要在乎自己能力的提高,关键是提高。
要使能力提高,就要保持求知欲,就要保持刺激求知欲的东西,保持可以为发展创造动力的东西,比如眼界、胸怀、理想、想象力和兴趣,而不是具体结果。没有这些,前程就是结局。虚荣、竞争、复仇都可以是动力,但很有副作用。物欲也有能量,但求知欲是为了将来的提高,物欲是基于现实的满足。欲望越是功利,能力越受局限。有了财富和地位以后,你会怎么样?当发展的意义被具体化以后,人生的乐趣就失去了源泉。纯洁的动机是本质的力量,伟大的科学家总是为了不断探究而获得成就的。
要使能力提高,就要坚持不懈地付出。未来基于付出的能力。我们每天都可以付出,得到永远是未来的。求知欲是促进付出,物欲是为了得到。所谓功利,就是追求眼下的、局部的利益,没有未来意识。见钱眼开可能是最容易失去信心的时候。对功利的人来说,未来是没有到来,对没有到来就是没有兴趣的。
(3)放眼社会,关心国家命运。温家宝总理的诗《星空》,阐释了对大学生的希望:“要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有国外媒体描述中国青年:“中国20多岁的人忙着享受生活,无暇顾及政治。”言虽有过失,但也是提示。青年人如对宏大和抽象命题冷漠,对社会、民族、国家、政治、世界、人类、自然界的变化缺乏思考的热情,只关心自身及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事物,迷恋于财富的竞争和博弈,那是大问题。
大学教育要注重人的社会属性,它要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领导、文化与政治共同体的公民。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讲解两个基本的问题: 自己与自己以外存在什么样的利益关系?为什么要关心自己以外的人和事?
第一,个人的价值存在于他人的认同之中。复旦校长李登辉说:“近代教育的思潮,是由个人与社会对抗的观念,进而至于个人与社会调和的观念。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要把个人潜伏的心能,尽量引导使之发展,以替社会谋福利。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个人中最有价值而应启发的心能,亦就是在社会上高贵的德行。”
没有绝对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才能的发挥要有益于他人,这个群体越大,个人价值也越大,有益于国家、民族和人类的才能是个人最大价值的体现,这才是个人生活的意义所在。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得到与失去往往是相关的。所以,社会总有人打破平衡,用超凡的能力使大众得到发展的机会,这种人就被大众承认。被大众需要是人生最好的机会。
第二,社会栋梁必须理解社会根本利益。个人服务社会的能力,来自学习和理解大众。大众以国家和民族的存在而存在,社会栋梁不只是职业界的领导者,还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是国家利益的维护者和发展者。这里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关系,理解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和社会文明的关系。社会发展中什么是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我们应该克服什么,维护什么。我们往往将职业界的需求当作社会的需求,这只是社会需求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中文化的全球化?怎样维护民族的利益?中华民族对世界和人类新的贡献在哪里?世界文化交流中有国家和民族利益,客观上存在着文化霸权、冲突和不平等。
第三,中国的栋梁要懂得中国社会。要为大众承担社会使命,管理大众的事务,就要使学生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理解中国当今社会和发展过程的特征,理解贫富差距、机会公平等问题的原因,理解自由与平等、仁爱与公正、公平与效益、权力与权利、法制与道德、制度与理想等意义。
2.引导学生热爱学问,敢于独立探究。大学是学术机构,大学注重科学精神与方法,注重理性,注重创造,这是重要的教育内容。
学业与做人的教育要紧密结合。学生思想问题集中表现在学业问题中,学业问题集中反映了人生态度问题。学业指导就是科学精神教育,就是理性教育,就是创造力教育。
(1)保持自信,发挥潜能。学习不能功利。学习不是考试成绩,成绩不是能力的全部,更不是用于炫耀的。学习不仅是积累和模仿,目的是培养探究和创造的能力,而培养探究能力的核心是始终保持良好的求知欲。青少年是最有好奇心的,好奇心总是天真和纯洁的。但好奇心很容易消失,或因为功利,或因为规训,或怕孤独等,逐渐放弃了追求,且战且退,退而求其次,以次为最。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有兴趣、有问题,就会有自己的路。
(2)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学术的灵魂就是创新,就是发现新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就要不怕孤独,不怕嘲讽,不怕幼稚,不怕失败。探险家不是寻找安全之处。
学习的态度要科学,实事求是,不能有面子意识,不图名利,甚至不图成绩。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会放弃。学习本身是需要选择的,别人的要求,自己的兴趣,两者往往不相同,有时差异很大。要鼓励学生放弃一些东西,保持最有求知欲的部分。要鼓励学生争取一些东西,克服困难,主动寻求机会,使求知欲得到发展。信息化时代,更需要主见。知识和技术迅速更新、繁衍,而且相当诱人。但哪些才是重要的?我们有多少精力关注自身的创造力?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说:“好的教育应该是让你自由寻找那些对你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把人脑当成一个容器,往里填东西。好的教育还在于让人批判性地思考,敢于质疑前人,我发现中国学生在这方面表现不足。”接受知识是不够的,要使学生善于批判地接受,善于接受那些最重要的东西,接受那些持续需要的东西,合理组织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独立地进行积累和研究。
我们的通识教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我们的通识教育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我们的通识教育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我们的通识教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我们的通识教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