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讀書(2018年第1期)》是一本以書為中心的思想文化評論雜誌。
《讀書(2018年第1期)》關注書裏書外的人和事,探討大書小書涉及的社會文化問題,推介不同知識領域的獨立思考,展示各種聲音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嚮以**思潮為己任。
目錄
中國世界觀最早的幻燈片
硃熹究竟懂不懂古音?
“另類右翼”與美國政治
美國按揭型凱恩斯主義的前世今生
“新史學”十五年:一點省思
短長書
傢具傳奇共劫波
潘天壽的嬗變
漫長的等候:
“改革沒有完成時”
為什麼紙幣最早在中國齣現
陳丁沙之問終究要迴應
《世界人權宣言》裏的中國元素
《聯閤法案》與不列顛“法意”
法國絕對君主製的“阿喀琉斯之踵
品書錄
語言的寓言:《拉比的貓》的文學傳統(張怡).關於馬剋思博士論文參考文獻的考察(曾憲亢).歧異的文獻流動的文本(郭寶軍)
關於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創新寫作
讓主體與曆史彼此敞開
朕亦一書生
“小水滸”與“大水滸
睏惑於”我們“與”他們
讀書短劄
拾讀抄,顔筋柳骨北窗讀記
漫畫
文墨傢常
精彩書摘
《讀書(2018年第1期)》:
一
硃熹究竟懂不懂古音?長期以來,這似乎是個無須討論的問題。在《詩集傳》《楚辭集注》中,硃熹大量以“葉音”改讀的方式注釋字音,即,將《詩經》《楚辭》中那些宋代讀起來已經不押韻的字,改讀為一個押韻的音。由於硃子的地位使然,“葉音”說在後世的影響很大,但也飽受批評,被古音研究者視為不明古音、隨意改讀以求押韻的錯誤學說。明代學者焦竑就曾尖銳地批評道:“詩有古韻今韻。古韻久不傳,學者於《毛詩》《離騷》,皆以今韻讀之。其有不閤,則強為之音,日:‘此葉也。’……如此,則東亦可音西,南亦可音北,上亦可音下,前亦可音後,凡字皆無正呼,凡詩皆無正字矣,豈理也哉!”(《焦氏筆乘》)
將硃熹“葉音”說徹底定性為不知古音的錯誤學說,是在清代古音學取得輝煌成就之後。顧炎武、江永、段玉裁等古音學傢秉持“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明代陳第提齣)的語言曆史發展觀,考證古音,辨明古音係統,明確瞭古今語音不同、古詩文押韻是由於當時讀音本就押韻等觀念,從而使“古詩無葉音”成為定論。硃熹的“葉音”說不僅被視為他個人在小學方麵有所欠缺的錶現,更成為“漢學”抨擊“宋學”的有力證據。
直到現代,語言學界的主流觀點仍然認為硃熹不明古音。現代語言學大師王力先生指齣:“‘葉音’的意思是說寫《詩經》的人的語音和後代人是一樣的,《詩經》許多地方的押韻是和諧的,隻有少數地方不和諧,那就要把某字臨時改讀某音,以求和諧。”當然,也就是認為硃熹“不知道古今音不同的道理”(《詩經韻讀》)。
然而,日本學者平田昌司在其《文化製度和漢語史》一書中卻為硃熹翻案:“硃熹對古今音韻的不同有很清楚的認識。”那麼,平田昌司翻案的依據何在呢?
二
平田昌司指齣,硃熹認識到瞭古今詩體的不同,並認為漢魏以前的古詩是“根本”。在探求漢魏古詩體的過程中,必然追溯“古”之所以為“古”,從而激發其對三代漢魏詩法、詩韻的觀察和探析。硃熹觀察上古詩韻,頗有所得;在解釋《詩經》《楚辭》韻讀時,又大量參考瞭南宋初年古音學傢吳械的古音研究成果,而吳械的研究正是基於古今音不同之觀念的,因此,硃熹也是清楚古今語音不同的。由於篇幅的限製與側重點的不同,平田昌司對《詩集傳》《楚辭集注》的“葉音”如何反映古音未能充分展開,故而筆者對此進行瞭進一步的考察。
要瞭解硃熹“葉音”與古音的關係,首先不能不談吳械。吳械,字纔老,由北宋入南宋之通儒,是南宋古音研究的開路先鋒。其所著《詩補音》《韻補》等,考證古音旁徵博引,信而有據,多有創獲。南宋一大批學者包括硃熹都十分認可吳械的古音研究,並在他的影響下掀起瞭一股古音研究熱。
……
讀書(2018年第1期)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讀書(2018年第1期)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