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宫乐图>临摹笔记》以古代中国画传世经典作品《宫乐图》的高仿画为模本,针对当代传统技法的失传现象,进行很细致入微的临摹研究,将所收集的资料、撰写的论文进行节选、对画材的研究和详尽的临摹过程收录成册,务求还原古画很真实的面貌。
作者简介
于理,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6年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硕士学位,专攻中国工笔人物画。2007年赴日本东京女子美术大学学习交流,主要研究中国工笔画与现代日本画技法的关联及关于日本画学科教学考察。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作品多次获奖,曾参加过第九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由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三届和第四届的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等重要展览。主要代表作有:
1999年,《黑帐篷》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6年,《暖阳》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获铜奖;2009年获鲁迅文艺奖。
2008年,《执子之手》入选“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作品奖,被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
2009年,《日当午》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广东省金奖。
2014年,《寂静欢喜》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广东省优秀奖,获全国优秀奖提名。
内页插图
目录
正文
前言/序言
在当今的中国画领域,追求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对工笔画传统技法进行研究的课题,一度被误解为“不创新”而被忽视,工笔画传统技法继承面临断层危机。殊不知,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中,“传统”是创新灵感的源泉,许多在国际上十分有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均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无论是在理念上、形式上、技法上还是内容上,中国传统艺术中都有很多值得去挖掘的东西。所以更深入透彻地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对艺术创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教学当中进行古典技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临摹则是学习古典技法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临摹也叫模写,包括“临”和“摹”两方面的含义。“临”是指对临,对照摹本,徒手画造型;“摹”则更强调“摹”字,指按照一模一样的底稿描绘下来,就像是书法的描红方式,造型跟临本一致。临摹古而有之,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提到的“传移模写”指的就是临摹作品。作为“六法”之一,其功能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基本功,另一方面可作为留传作品的手段。古代绘画的传移流布,靠的就是模写。比如我们经常能看到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就是宋徽宗临摹前人的作品。事实上,古人也经常采取对临的方式,偶尔也会稍作发挥,因此,同一件作品我们却能看到不同的版本。如《(女史箴)图》《维摩演教图》《朝元仙仗图》等都有若干个不同时期的传世版本。在现在美术学院工笔画的古典绘画临摹教学里,基本采用“摹”的方式。在本书中,我们也是基本依照“摹”的方式来满足模写需求而编写的。
临摹本身也有两种类别的划分,一种称为现状临摹,另一种称为还原临摹。现状临摹是指按照我们所见的临本的现有状态进行模写,无论是变色还是残损剥落,也一并描摹下来;还原临摹则是指依照作品现状进行推测、考证,力求运用与原作相同的技法,在对作品模写的过程中逐步还原到画面刚刚完成时的状态。“临摹笔记”系列是从研究工笔画传统技法的角度,采用第二种方式完成作品的临摹,是学术类研究性质的系列书籍,强调的是还原材料和技法的本质。
“临摹笔记”系列中的每一本,均是以一个案例(古代工笔画经典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的。而用作临摹范本的案例——高仿印刷品,却有着不可克服的缺陷:其一,印刷技术有时候不能完美解决某些材料的质感问题;其二,原作颜料的厚度、光泽问题;其三,原作古旧、残损、剥落的表面效果往往会造成初学者的困扰。针对这些问题,本书不仅意在展示临摹步骤、工具材料的合理运用,而且更重视解决本科专业基础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在深入研究画面表象的过程中,加入对作品的诸多历史问题的考证、同类专题的横向对比,等等。此书成果来自本工作室研究生进行专题临摹研究时的笔记,其对于本科生的学习也发挥着启发性的作用;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阶段的教学,可以通过这一系列书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让课堂学习的思维更有活力。在我的工笔画临摹课程里,本科生教学与研究生教学互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个做法在近几年的教学效果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应该说,在目前的工笔画教学状态下,系统学习和传承传统工笔画技法,通过学院教学是比较好的方式之一。
在文化传承方面,各个博物馆做了很多相关工作,如故宫博物院制作了《故宫画谱》等,对传统绘画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归纳总结。许多美术出版社也出版了不少针对某幅古画进行创作步骤分解的临摹教程。相比20年前,我们能接触到更多高质量的临本;对现代日本画材新的归类法的参照,使我们对传统材料的回溯和再认识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应该说现在的条件越来越好,视野更加开阔。希望我们所做的工作可以综合各方面资源,在研究上做得更极致,在工笔画教学上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从传承的意义上说,“临摹笔记”系列从表面上来看是做了尽可能细致的、和古代文化有关的研究工作,其实际上却是建立在深厚的中国文化元素和文化根基上的研究方法的创新。
我们致力于做一些最基础的事,从《槐荫消夏图》《宫乐图》和《枇杷山鸟图》的临摹笔记开始,逐步展开,后续还会对其他作品进行同类方式的研究。作为中国画传统艺术教育工作者,我希望这样的学习可以推广交流,期待不同亮点的出现…一
于理
《宫乐图》临摹笔记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宫乐图》临摹笔记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