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详细介绍了下一代的vSphere存储架构,对设计和实现Virtual SAN延伸集群、传统存储、存储协议的概念,以及通过vRealize Automation和vRealizeOrchestrator实现存储即服务(STaaS)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作者和译者都是VMware公司的资深专家,权*性毋庸置疑。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10章。第1章概述vSphere存储技术的现状,以及软件定义的存储、存储资源的经济学,以及存储即服务的启用。第2章介绍过去10年VMware基础架构中已经使用的存储技术。第3章介绍存储连通性和结构。第4章讲解VMware vSAN存储技术相关的设计注意事项。第5章着重讲解延伸集群的设计。第6章解释与大规模部署vSAN超融合基础架构相关的注意事项。第7章概述Virtual SAN的用例,并为云管理平台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架构。第8章讲解VMware虚拟卷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策略驱动的存储概念。第9章介绍IT组织和服务提供商如何在通过使用VMware的云管理平台技术支持云的数据中心服务中设计并提供存储即服务。第10章涵盖了在软件定义存储的数据中心存储内的存储监控和预警设计,以确保存储设计能够提供端到端的高效运营的存储平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马丁·霍斯肯(MartinHosken),VMware全球云实践(VMwareGlobalCloudPractice)部门的全球云架构师,VMwareCTO大使。他是数据中心虚拟化和云管理及自动化两个领域的双重VMware认证设计专家(VCDX#117),全球只有极少的人获得了双重认证。马丁还在过去4年里获得了年度VMwarevExpert称号,他擅长于将Cisco、EMC、IBM、HP、Dell和VMware系统设计、实施并整合进企业环境及云服务提供商的基础架构中。
译者简介
叶毓睿,VMware存储架构师,《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实践与生态》的作者,也是微信公众号“乐生活与爱IT”的作者。
臧铁军,VMware中国卓越中心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VMwareCTO大使。
赵杰,VMware售后服务团队解决方案架构师,VMwareCTO大使。
苏旭,VMware云管理业务部资深系统工程师。
目录
Contents目录
译者序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前言
作者简介
技术审校人员简介
第1章软件定义存储设计1
1.1软件定义计算2
1.2软件定义网络2
1.3软件定义存储3
1.4VMware存储环境设计5
1.4.1技术评估和需求收集5
1.4.2确立存储设计因素6
1.5存储经济性9
1.5.1计算存储资源的总体拥有成本11
1.5.2信息生命周期管理13
1.6实施软件定义存储战略14
1.7软件定义存储概要15
1.7.1超融合基础架构和VirtualSAN17
1.7.2VirtualVolumes17
1.7.3传统存储模型与下一代存储模型18
第2章传统存储模型与构建19
2.1传统存储概念19
2.1.1RAID集22
2.1.2虚拟置备36
2.1.3存储分层41
2.1.4存储可扩展性设计45
2.1.5存储管理工具47
2.1.6多租户存储设计48
2.1.7服务质量49
2.1.8数据去重和压缩49
2.1.9存储设备安全性50
2.1.10硬件高可用性51
2.1.11基于存储阵列的灾难恢复和备份51
2.1.12传统存储环境中的存储阵列快照和克隆53
2.1.13vSphere城域存储集群54
2.1.14全闪存磁盘阵列54
2.2vSphere存储技术56
2.2.1虚拟磁盘56
2.2.2虚拟机存储控制器(vSCSI适配器)59
2.2.3数据存储60
2.2.4裸设备映射66
2.2.5什么情况下使用RDM而不使用VMFS或NFS67
2.2.6StoragevMotion和增强型vMotion操作68
2.2.7数据存储集群69
2.2.8存储分布式资源调度69
2.2.9存储I/O控制71
2.2.10传统存储模型—VAAI74
2.2.11传统存储模型—VASA1.076
2.2.12VADP和VAMP76
2.2.13从SAN引导77
2.2.14传统存储模型—vSphere存储策略79
2.2.15vSphere中的分层存储设计模型80
2.2.16子LUN系统访问83
第3章结构连接和存储I/O架构85
3.1光纤通道SAN86
3.1.1光纤通道协议86
3.1.2光纤通道拓扑94
3.1.3基于交换的结构98
3.1.4安全和流量隔离功能103
3.1.5N_Port虚拟化和N_PortID虚拟化108
3.1.6从SAN引导110
3.1.7光纤通道概要110
3.2iSCSI存储传输协议111
3.2.1iSCSI协议组件111
3.2.2iSCSI流量隔离113
3.2.3巨型帧113
3.2.4iSCSI设备命名标准114
3.2.5CHAP安全115
3.2.6iSCSI网络适配器116
3.2.7虚拟交换机设计118
3.2.8从SAN引导iSCSI121
3.2.9iSCSI协议概要121
3.3NFS存储传输协议122
3.3.1NAS和SAN对比123
3.3.2NFS组件123
3.3.3NAS实现125
3.3.4单虚拟交换机/单网络设计129
3.3.5单虚拟交换机/多网络设计131
3.3.6vSphere6NFS4.1版本限制132
3.3.7NFS协议小结133
3.4以太网光纤通道协议133
3.4.1以太网光纤通道协议原理134
3.4.2以太网光纤通道物理组件136
3.4.3以太网光纤通道基础架构137
3.4.4以太网光纤通道设计选项137
3.4.5以太网光纤通道协议概要140
3.5多路径模型141
3.5.1可插拔存储架构143
3.5.2iSCSI多路径146
3.5.3NAS多路径146
3.6直接连接存储148
3.7评估交换机设计特性149
3.8结构连接和存储I/O体系架构概要151
第4章使用VirtualSAN实现策略驱动的存储设计153
4.1VirtualSAN概览157
4.2VirtualSAN体系架构158
4.2.1VirtualSAN磁盘组159
4.2.2VirtualSAN混合与全闪存模式比较161
4.2.3全闪存模式的去重与压缩164
4.2.4数据的位置和缓存算法166
4.2.5VirtualSAN的倒盘机制166
4.2.6VirtualSAN的分布式数据存储167
4.2.7对象、组件和见证169
4.2.8磁盘格式170
4.2.9交换效率/稀疏交换172
4.2.10VirtualSAN分布式RAID172
4.2.11软件校验码173
4.3VirtualSAN设计需求174
4.3.1主机形式因素174
4.3.2主机引导架构175
4.3.3VirtualSAN硬件需求179
4.4VirtualSAN网络结构设计189
4.4.1vSphere网络需求190
4.4.2物理网络需求193
4.5VirtualSAN存储策略设计200
4.5.1基于存储策略的管理框架200
4.5.2VirtualSAN规则201
4.5.3VirtualSAN规则集201
4.5.4缺省的存储策略212
4.5.5应用评估和存储策略设计212
4.6VirtualSAN数据存储设计与容量规划216
4.6.1每集群主机数量217
4.6.2存储能力218
4.6.3配置多个磁盘组219
4.6.4耐久型闪存设备容量规划220
4.6.5对象、组件和见证容量规划221
4.6.6数据存储容量盘容量规划222
4.6.7容量盘容量规划222
4.7可用性设计227
4.7.1防范硬件组件失败的设计228
4.7.2防范主机故障的主机集群设计与规划230
4.7.3仲裁逻辑设计与vSphere高可用236
4.7.4故障域236
4.8VirtualSAN内部组件技术240
4.8.1可靠数据报传输240
4.8.2集群监控、成员关系与目录服务241
4.8.3集群级对象管理器241
4.8.4分布式对象管理器241
4.8.5本地日志结构对象管理器242
4.8.6对象存储文件系统243
4.8.7基于存储策略的管理243
4.9VirtualSAN集成与互操作243
第5章VirtualSAN延伸集群设计245
5.1延伸集群使用场景246
5.2故障域架构247
5.3见证设备247
5.4网络设计需求249
5.4.1距离和延时251
5.4.2带宽需求计算251
5.5延伸集群部署场景252
5.6缺省网关和静态路由253
5.7延伸集群存储策略设计254
5.8首选和非首选站点概念254
5.9延伸集群读/写本地化254
5.10分布式资源调度器配置256
5.11高可用性配置259
5.12延伸集群广域网互联设计261
5.13部署延伸VLAN266
5.13.1广域网互联高可用268
5.13.2安全通信269
5.14数据中心互联设计因素汇总269
5.15延伸集群解决方案架构示例271
5.15.1基于DWDM和裸光纤的CiscovPC273
5.15.2基于DWDM和裸光纤的OTV273
5.15.3CiscoLISP配置简介275
5.16延伸集群故障场景275
5.17延伸集群的互操作性276
第6章Web-ScaleVirtualSAN平台设计277
6.1纵向扩展架构278
6.2横向扩展架构280
6.3基于vSphere主机集群的Web-Scale设计280
6.4构建块集群和Web-Scale横向扩展架构280
6.5Web-Scale架构的可扩展性和物理资源设计282
6.6Web-Scale叶-脊架构285
第7章VirtualSAN用例库288
7.1用例概述289
7.1.1双节点远程办公室/分支机构设计291
7.1.2Horizon和虚拟桌面基础架构296
7.1.3VirtualSAN文件服务299
7.2解决方案架构示例:基于VirtualSAN构建云管平台299
7.2.1简介与概念设计300
7.2.2客户设计需求和约束302
7.2.3集群配置305
7.2.4网络层设计307
7.2.5存储层设计310
7.2.6云管平台安全设计318
第8章使用VirtualVolumes实现策略驱动的存储设计322
8.1VirtualVolumes技术简介324
8.1.1VirtualVolumes组件技术架构326
8.1.2VirtualVolumes对象架构326
8.2管理平面328
8.2.1VASA2.0规范328
8.2.2VASA提供程序328
8.3数据平面329
8.3.1存储容器329
8.3.2协议端点332
8.3.3绑定操作333
8.4使用VirtualVolumes实现基于存储策略的管理334
8.4.1已发布功能336
8.4.2存储功能337
8.4.3存储功能概要338
8.5设计VirtualVolumes的优势338
8.5.1增强的性能338
8.5.2更强的应用控制338
8.5.3操作简化339
8.5.4减少容量浪费339
8.6VirtualVolumes的关键设计要求339
8.7vSphere存储功能的互操作性339
8.8VAAI和VirtualVolumes339
8.9VirtualVolumes概要340
第9章提供存储即服务设计341
9.1STaaS服务定义343
9.2云平台概述343
9.3云管理平台架构概述346
9.3.1vRealizeAutomation云管理平台347
9.3.2vRealizeOrchestrator349
9.3.3存储供应商的第三方插件支持351
9.4组合解决方案栈352
9.5工作流示例352
9.6小结354
第10章监控和存储运维设计355
10.1存储监控355
10.1.1监控组件的健康状况356
10.1.2监控容量356
10.1.3监控存储性能357
10.1.4监控安全358
10.2存储组件监控359
10.2.1在主机服务器上监控存储359
10.2.2监控存储架构359
10.2.3监控存储阵列系统361
10.3存储监控的挑战362
10.4通用存储管理和监控标准363
10.5VirtualSAN的监控和运维工具367
10.6vRealizeOperationsManager370
10.6.1用于存储设备的管理包371
10.6.2存储合作伙伴解决方案372
10.7vRealizeLogInsight374
10.8LogInsightSyslog设计375
10.9端到端监控解决方案小结377
10.10存储容量管理与规划377
10.10.1管理策略设计377
10.10.2过程与方法379
10.10.3VirtualSAN的容量管理380
10.11小结382
前言/序言
TheTranslatorsWords译者序
当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关敏编辑询问我有没有兴趣翻译MartinHosken的《VMwareSoftware-DefinedStorage》一书时,我是既惊讶又高兴,因为之前我曾希望有这么一本专门介绍VMware软件定义存储的书籍,但是并没有看到过。虽然两年前,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乐生活与爱IT”上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存储策略之发展&VMwareSPBM;是什么(含vVol大全)》的文章,其内容与VMware软件定义存储相关,但毕竟不成体系。没想到,终于有我VMware公司的同事撰写了这个主题的书籍。
看到英文原版书后,我非常高兴,因为书中不仅介绍了vSAN和VirtualVolumes(vVol),还用两章介绍了传统存储(ClassicStorage)。我觉得,完整的vSphere存储就应该如此,因为仍然有大量的用户在使用传统存储,只有一些外置存储用户开始尝试VirtualVolumes,当然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转向vSAN。我个人觉得,VMware是一个在生态环境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的公司,应该继续保持其生态的强壮,扩大其在vSphere存储领域的影响力。
为了方便读者迅速获得VMware软件定义存储的全貌,我制作了一个结构图供大家参考(见下页)。
本书第5章专门介绍了vSAN双活,即延伸集群(StretchedCluster)的设计。不过可惜的是,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包括vSAN6.6在双活上增强的功能,即除了跨站点的镜像(通过设置PFTT,即PrimaryFailurestoTolerate)之外,每一个数据中心站点还可以通过设置SFTT(SecondaryFailurestoTolerate)的值增强数据在本地的冗余。这样做虽然牺牲了一些存储利用率,但是大大地提高了vSAN双活的高可用性。更多细节可以在网上搜索关键字“vSAN6.6双活新特性”进行扩展阅读。
在第4章和第8章介绍vSAN及vVol时,作者Martin使用的章名中都包含了“策略驱动”,我很欣赏这一点,因为我觉得软件定义就是为云计算而生的,而软件定义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实现自动化。VMware就是通过策略驱动来实现自动化的。我曾利用去美国出差的机会,专门和Martin见面交流过,发现我们有不少理念是一致的。
令我欣喜的是,Martin还在本书的最后两章(即第9章和第10章)中介绍了vSAN与vRealizeAutomation如何结合实现STaaS(StorageasaService,存储即服务),以及vSAN与vRops、LogInsight如何结合实现监控和运维。这就使本书关于VMware软件定义存储的内容更为完整了。
不过需要坦率指出的是,本书美中不足的是,有些行文过于啰唆,类似的语句有时可能会重复出现,请不要以为是翻译或排版出了问题,很可能原文就是如此。
本书的英文原版有500多页,我采用了与2015年撰写软件定义存储书籍类似的方法。这次我邀请了VMware中国的几位技术专家共同翻译,他们当中有VMware中国为数不多的CTO大使臧铁军、赵杰,还有VMware中国少有的多面高手(对云管、存储、桌面技术等都很熟悉)之一苏旭。每当周末向他们催稿的时候,我心里都是无比纠结的,因为我知道大家平时工作忙,周末还要赶写译稿也难得休息一下。在这里诚挚地向他们表示感谢。
本书的所有译者及各自负责的章节如下。
叶毓睿,VMware存储架构师,有超过14年的IT行业从业经验,曾获VMware全球总部颁发的“VMwareClub2016”殊荣,以及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全球团队的2016年“亚太年度最佳技术顾问”称号。著有《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实践与生态》一书,也是微信公众号“乐生活与爱IT”的作者。曾任职于EMC、Compellent、DELL,对存储行业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有较深的理解。翻译了第1、2、8章,以及DuncanEpping的推荐序、作者MartinHosken的简介和技术审校RayHeffer的简介。
臧铁军,VMware中国卓越中心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VMwareCTO大使,有超过18年的IT行业从业经验,曾就职于Veritas、Symantec等国际知名企业,持有TOGAF、CISSP等多项认证。在数据中心及云平台建设、存储与可用性、网络与安全,以及应用转型等方面经验丰富。目前主要负责为电信、金融等行业的重点项目提供整体方案设计。个人公众号:疯云时代。翻译了第4、5章。
赵杰,VMware售后服务团队解决方案架构师,VMwareCTO大使,有超过14年的IT行业从业经验,曾就职于VMware研发中心、CA、IBM等国际知名企业,持有PMP、SCA、RHCE等多项认证。在虚拟化领域,尤其是虚拟桌面、云管平台等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实施方面有丰富的经验。除此之外,他在OpenStack和CloudStack的部署、运维及开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加入VMware公司之前,专注于C++和Java的程序开发,他最近的兴趣是DevOps和TensorFlow开发。翻译了第3、6、7章。
苏旭,VMware云管理业务部资深系统工程师,有超过8年的IT行业从业经验,持有VCAP、PMP等多项认证。曾参与电信行业、能源行业等多个大型私有云建设项目,负责过某运营商上千点云桌面设计及实施工作,在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分布式存储、云管平台等方面经验丰富。目前主要负责VMware云管产品售前支持工作。翻译了第9、10章。
最后要感谢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剖析和设计指南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