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战争三百年 : 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南北战争三百年 : 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南北战争三百年 : 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硕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3

商品介绍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831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4337
品牌:世纪文景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6
字数:4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南北战争三百年 : 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 写兵种、战术之细节,补正史、古籍之缺失

  中国古代的战争究竟怎么打?史书记载得往往不是那么详细,《南北战争三百年》试图弥补正史、古籍中的这些缺陷,意图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再度诠释魏晋南北朝战争历程。

  ? 全面呈现魏晋南北朝战争原貌

  晋灭吴,隋灭陈,桓温、刘裕北伐……数场重大战役详细分析,还原冷兵器战争原貌。

内容简介

  我们通常对古代战争的想象都源自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战争场面都不过是小说家的幻想与虚构而已,并不是真实状况。《南北战争三百年》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借助全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进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作者简介

  李硕,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现供职于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从事中古军事史、历史地理、边疆民族问题研究。著有《铁马楼船北府兵》《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南新疆探索图文志》等,在《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精彩书评

  中国历史古籍浩如烟海,军事与战争的著作也十分丰富,《新唐书·兵志》更开启了正史中记载军事制度的传统。但是,即使是对于战争记载特别关注的《资治通鉴》,对于古代战争中兵种的运用、战术性细节的展开,也往往语焉不详。李硕的这部书,试图弥补其缺失,功不可没。

  ——张国刚(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近些年来出现的各种军事史著作中*有功力的一部。

  ——陈苏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目录

序言(张国刚)

前言

第一编 骑射、冲击与军阵:步、骑兵战术的演变

第一章 早期骑兵战术特征:骑射与游击

  第一节 匈奴骑兵战术与其经济形态、社会结构的关系

  第二节 《六韬》中的战国骑兵战术原则

  第三节 秦汉之际的骑兵战例

第二章 汉匈战争与骑兵冲击战术的肇端

  第一节 汉军与匈奴的战术区别及社会背景

  第二节 文帝到武帝:探索中原骑兵进攻战略

  第三节 卫青、霍去病的骑兵战术革新:从骑射到冲击

  第四节 再论李广与李陵

第三章 骑兵冲击战术的发展期(东汉到西晋)

  第一节 刘秀时代的“突骑”作战

  第二节 汉末三国骑兵冲击战术的强化

  第三节 汉末三国政权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第四节 西晋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第四章 骑兵的马镫战术革命与北方民族政权转型

  第一节 关于马镫研究的学术史和考古证据

  第二节 骑兵冲击战术的成熟:马镫与马槊

  第三节 冲击骑兵的战术运用特征

  第四节 游牧族对骑兵冲击战术的适应

第五章 4—6 世纪南北政权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第一节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骑兵建设

  第二节 北方骑兵对南作战的特征

  第三节 南方政权的骑兵建设

  第四节 南方骑兵作战特征

第六章 古代步兵军阵的战术特征与发展历程

  第一节 古代步兵军阵的队列特征

  第二节 军阵的“非理性异动”

  第三节 先秦至隋代的步兵军阵变化趋势

  第四节 南方步兵的特殊战术形式

  附录 戚继光对军阵战术的探讨和对世俗观念的纠正 …

第二编 南征与北伐:经典战例

第七章 东吴的江防作战与晋灭吴之战

  第一节 汉末三国时期的隔江对峙与攻防战

  第二节 伐吴的前期部署及司马炎对将帅的戒备

  第三节 灭吴之役的部署

  第四节 伐吴之战过程

第八章 陈朝的江防作战与隋灭陈之战

  第一节 立国之初:与北齐的战事

  第二节 560 年代陈内战与北周、北齐的渡江作战

  第三节 隋军灭陈之战的部署

  第四节 灭陈战事实际进程

第九章 桓温对前燕的北伐

  第一节 南方对北作战的地理因素

  第二节 晋军北伐中的黄—淮航道

  第三节 桓温伐前燕

第十章 刘裕对南燕和后秦的北伐

  第一节 刘裕伐南燕

  第二节 刘裕北伐后秦

结语 地理环境并非战争的决定因素

第三编 成功转型与积重难返:南北朝的战争与政权

第十一章 北魏开国初期的战争模式

  总论 拓跋北魏战争模式的三次转型

  第一节 拓跋珪伐燕之战的战争形态

  第二节 北魏前期的复合战备形式(5 世纪前期)

  第三节 420 年代拓跋嗣的对宋战争

第十二章 北魏政权中期的战争模式

  第一节 拓跋焘时期魏军的战争模式

  第二节 北魏进占淮北青齐与作战模式转型

  第三节 北魏中期的步兵来源

第十三章 北魏政权后期的战争模式

  第一节 孝文帝时期的魏齐战争形态

  第二节 魏宣武帝初年的对南扩张

  第三节 505—506 年萧宏北伐与魏梁战事

第十四章 南朝的财政与战争

  第一节 刘宋时期的战争与财政

  第二节 南齐的财政与战争

  第三节 梁、陈的财政与战争

  总结

第十五章 南朝军人势力与皇权

  第一节 陈朝的“军人共同体”特征

  第二节 宋、陈军人改立皇帝的选择

  第三节 皇权对军事将领的打击与控制

  第四节 皇权、将领对士族文化的追求

  余论 文武分途与“南朝化”命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第三节

  汉末三国政权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汉末北方军阀对骑兵的建设和运用

  中平六年(189 年),董卓军队进入洛阳,揭开了东汉末年大战乱的序幕。当时,董卓所部只是一支不满三千人的步、骑兵兼有的部队,但因为其长期在凉州与羌人作战,招纳了很多边地少数民族骑兵,战斗力很强,所以能够震慑、兼并京师的禁军,控制朝廷。时人恭维董卓说:“且天下之权勇,今见在者不过并凉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而明公权以为爪牙……”这些来自并凉二州的异族骑兵就是董卓军队的中坚。在董卓退回关西,遇刺身死后,西部军人势力分化,经常陷入互相间的内斗,再也未能主导中原政局。211 年曹操准备征讨关西的马超、韩遂时,还在担心“关西诸将,恃险与马”。但此时曹操已经击败了东北的乌桓族,招降了大量骑兵,所以能成功平定关西。

  在内战初期,控制幽州的公孙瓒骑兵实力最强。因为幽州与北方匈奴、鲜卑、乌桓、东胡等游牧族区域相邻,历来战争不断,当地的生活方式也有些接近游牧族,且盛产骑兵。史书公孙瓒的传记中未提及他部下中是否有来自北方民族的骑兵。但刘备在崛起之初曾在公孙瓒部下效力,当公孙瓒与袁绍作战时,刘备负责在青州对抗袁绍,当时刘备“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乌丸即乌桓,这些乌桓杂胡的骑兵应当是公孙瓒拨付给刘备的,所以公孙瓒骑兵中应有不少异族成分。

  乌桓原本是数个独立的所谓“三郡乌丸”部落。和楚汉相争时匈奴冒顿的突然崛起一样,汉末动乱初起时,辽西乌桓首领蹋顿统一了三郡乌桓,“边长老皆比之冒顿”。袁绍和公孙瓒激战时,蹋顿与袁绍通婚结盟,一起攻灭了公孙瓒。“袁绍兼河北,乃抚有三郡乌丸,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袁绍虽拥有当时最强大的骑兵武装,但在使用方面乏善可陈,终于在官渡被曹操击败。据说张郃曾建议袁绍“勿与曹公战也,密遣轻骑钞绝其南,则兵自败矣”,即将曹操主力牵制在前线,同时派骑兵远袭其后方,但袁绍“不从之”。其实此说并不准确,因为袁绍在与曹操对峙于官渡时,曾派遣刘备袭击曹操的根据地许昌,但刘备迂回成功后并不愿与曹军作战,反而借机联络南方的刘表势力为自己扩充军力。可以说刘备此举是袁绍败亡的重要原因:

  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曹公遣曹仁将兵击先主。先主还绍军,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

  曹操自从起兵反对董卓以来,也组建了一支称为“虎豹骑”的骑兵部队。曹操很重视并直接控制这支骑兵,他的族子曹真、曹休都曾受命统领“虎豹骑”,从弟曹仁统帅骑兵的时间更长,且多次亲自带领骑兵进行冲击作战。袁绍被曹操击败后,其二子逃亡到乌桓,借蹋顿帮助继续对抗曹操。曹操遂于建安十一年(206 年)远征乌桓。由于曹军选择了比较偏僻的路线,行军直到距离蹋顿所驻柳城百里时才被乌桓人发觉。此时蹋顿做出了一个错误决策:没有采取游牧族惯用的主动撤退、诱敌深入战术,反而与曹军迎面决战。事实证明,乌桓骑兵对冲击战术的运用远不如中原军队,此战乌桓军大败,蹋顿被斩。曹操将万余户乌桓人迁入内地,征调其骑士参与征伐,“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此后曹操平荆州刘表、关中马超、汉中张鲁等,这些乌桓骑兵都曾参与。

  中原和南方地区的战马主要来自北方草原和西部高原地区。所以与这些产地不相邻的割据势力难以获得战马补充。吕布出身并州军官,又曾在董卓部下任职,非常擅长骑兵作战,但当他流动到徐州一带时,还需要到北方买马:“建安三年春,布使人赍金欲诣河内买马,为(刘)备兵所钞。”战马来源被切断后,吕布军队战斗力迅速下降,他在这年底兵败被杀。

  孙吴政权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孙吴政权的势力范围主要是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这里不是马匹产地,骑兵数量较少。孙吴为了获得战马,努力与蜀汉、曹魏进行贸易,甚至泛海远至辽东买马。黎虎先生对此已有详尽论述。但值得注意的是,自孙坚至孙策、孙权三代统帅都很擅长骑兵作战,且都喜欢亲自上阵冲锋。孙策曾上表讲述其讨伐黄祖的战争,说自己“身跨马擽陈”,以骑马杀敌自雄。孙权指挥围攻曹军的合肥城时,遭遇曹军骑兵挑战,“权率轻骑将往突敌”,但被部下劝止。崇尚鞍马征战几乎成为孙氏家族的象征。孙坚、孙策父子甚至都死在马背上:孙坚是在出征刘表、黄祖时被黄祖军人射死;孙策骑马行猎时被刺客射伤而死。孙氏家族生长在江东,不像公孙瓒、吕布、马超等北方将领有鞍马生活的便利,何以如此擅长骑兵战术?可能因为孙坚早年担任汉朝军官时,曾参与平定黄巾军和关西叛军,这些在北方作战的经历,使他熟悉了骑兵战术的运用方法。且孙坚武装是在参与讨伐董卓的战争中成形的,其主要作战地域是以河南为中心的淮汉以北地区。后孙策继承了这支武装,南渡长江拓地扩张。所以较之江南本地武装,孙氏的军队更像一支典型的北方军队,其中骑兵相对较多且运用较纯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孙氏武装中擅长骑战的将领,多与邻近乌桓、鲜卑的幽州—辽海地区有关。比如孙坚收纳的程普是“右北平土垠人”,韩当是“辽西令支人”,都擅长骑战。韩当“便弓马,有膂力,幸于孙坚,从征伐周旋,数犯危难,陷敌擒虏”。孙策在江南扩张时,与程普等三骑对战祖郎军,程普“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再如太史慈本是青州东莱人,早年曾避祸迁居辽东,在黄巾战乱期间,他以擅长骑射著称,往返于青州与辽东之间,后南渡江依附扬州刺史刘繇。在孙策击败刘繇之后,太史慈又转入孙策麾下效力。太史慈与孙策首次相见的战斗,就是一场典型“北方式”骑兵对战:

  时(太史慈)独与一骑卒遇(孙)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

  太史慈、孙策这次发生在江南的骑兵对决,水平堪与前述公孙瓒与鲜卑骑士的战斗相比。这种风气之下,东吴骑兵数量虽远远不如曹魏,但仍敢于正面对抗曹军。吴名将周瑜与曹军作战“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肋”。三国中后期,吴将丁奉应接投诚的曹魏寿春守军,“与敌追军战于高亭。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陈中,斩首数百”。可见东吴将帅运用骑兵战术非常纯熟,这和东晋南朝时期的南方军队有很大区别。孙权还非常注意培养下一代将领的骑战技艺。吴将领周泰之子周烈、周封,“年各数岁,权内养于宫,爱待与诸子同……及八九岁,令葛光教之读书,十日一令乘马”,这也使得骑战技艺能够在吴军将领中世代传承下去。

  孙吴统帅不仅能在战术层面成功运用骑兵,还试图发挥骑兵的战略作用,改变与曹魏对峙的态势。孙吴和曹魏长期在长江—淮河之间进行拉锯争夺战。孙权曾计划向北推进,过淮河,占领徐州,威胁曹魏核心区河南—许昌地区。但淮北平原适合骑兵集群作战,对以步兵为主的吴军非常不利。所以吕蒙对此表示反对:“(徐州)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孙权暂时接受了吕蒙的意见,但他一直未放弃攻取淮北的计划,并为此力图建立五千人规模的骑兵部队,“欲得五千骑乃可有图”。但到孙权去世乃至东吴亡国,都没能建成这支骑兵。

  第二篇

  第四节伐吴之战过程

  根据各路军队的进展,晋伐吴之战可分为两个阶段。

  从咸宁五年(279 年)十一月至太康元年(280 年)二月十八日,为第一阶段,战事主要发生在长江北岸诸地区,以及自三峡至江陵的长江南北两岸;自太康元年(280 年)二月十八日至三月十五日,为战事第二阶段,王濬舰队从江陵东下,配合江北各军攻克敌沿江诸城塞,顺流直下,于三月十五日登陆占领建邺,尽俘吴后主朝廷,战事宣告结束。

  在第一阶段的战事中,各路伐吴军队所遇到的抵抗很强烈,且都有较大战果,但各路统帅对于战事进度的意见并不一致,其中最关键的争执,是能否顺利渡江。在第二阶段,晋武帝已明确指示王濬舰队攻占建邺,但未能及时厘清王濬舰队与下游陆路诸军(主要是中线扬州都督王浑)的指挥关系,导致王濬与王浑发生争执。下面将重点分析西晋高层对于伐吴进展的预判,以及在实战过程中的抵牾。

  第一阶段战事

  据《晋书·武帝纪》,晋武帝于咸宁五年(279 年)十一月诏命前线各军展开全面进攻。由于诸军进入临战需要一些时间,加之原边界距离吴军重要城垒尚有一定路程,所以到次年正月、二月才进入激战阶段。关于王濬舰队启程的时间,《华阳国志》卷八载为咸宁五年(279 年)“冬,十有二月,濬因自成都帅水陆军及梁州三水胡七万人伐吴”。《晋书·王濬传》则载为“太康元年正月,濬发自成都”。自建平郡(今巫山县)以下的三峡江段都由吴军控制,吴军预先在峡中“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而羊祜尚在世时已从吴军俘虏口中获悉这些布防地点,所以王濬舰队已有针对性措施,顺利通过三峡江段。这表明在益州舰队的下江行动中,荆、益两州保持着密切的协作。

  按照晋武帝战前的诏书部署,王濬舰队在驶出三峡,进入荆州江段后,便开始接受荆州都督杜预的指挥(节度)。二月三日(庚申), 王濬舰队攻克江北重镇西陵,继续沿江而下,攻击两岸吴军。

  自襄阳南下的杜预所部,正月时已包围了吴江陵城,但一直未能攻克。杜预遂派一部兵力沿长江北岸向上游进军,以便接应王濬舰队;同时又派少数兵力偷渡长江,“奇兵八百,泛舟夜渡”,埋伏于乐乡城外。乐乡是吴军在长江南岸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且是其长江舰队停泊基地。当上游吴军被王濬舰队击败,逃入乐乡城内时,杜预所遣伏兵随之混入城内。王濬舰队于八日(乙丑)抵达乐乡城外江面,与吴军舰队展开会战,将其尽数歼灭,吴荆州舰队统帅“水军督陆景”被俘。王濬军与城内伏兵里应外合,于当日攻克乐乡。此战彻底消灭了吴军长江上游的水上力量,使得江北吴军孤立无援,杜预军遂于十七日(甲戌)攻克江陵。

  至此,吴军在长江上游的重要据点已全部被晋军攻占。

  同时,指向长江中游的荆州军(江北都督胡奋)、豫州军(刺史王戎)也逐渐进抵江边,围困夏口和武昌二城。下游的扬州都督王浑、徐州都督司马伷所部,也基本肃清了江北吴军。战线基本推进到长江一线。

  但自全面进攻开始以来,贾充一派从未停止对伐吴前景的质疑:

  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帝曰:“此是吾意,华但与吾同耳。”时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华独坚执,以为必克。

  张华本传未载此事具体时间,《资治通鉴》则将其放在平吴之后,属于倒叙,亦无法查证具体时间。本书认为,此事应发生在战事开始后至二月中旬之间。因为在王濬军攻克乐乡之前,晋军的进展颇不乐观:杜预军攻江陵、胡奋军攻夏口、王戎军攻武昌,都难以破城;司马伷、王浑两军虽扫荡江北,但临江而不敢渡,使战局有陷入拖延的趋势。张华、杜预、王濬等力主伐吴者,显然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只有在王濬舰队攻克乐乡后,才取得了在长江南岸的第一个重要据点,江北的江陵也在九天后攻克,战局才呈现出转机。

  在王濬的益州舰队驶出三峡,即将与杜预的荆州陆军会师之际,指挥权问题也在凸显。开战之前,晋武帝已经做出部署:“诏书使濬下建平,受杜预节度”。杜预到任荆州尚不到一年,而王濬在益州经营已有八年之久,只因为杜预与皇室有亲,官品也高于王濬,才有这种安排。

  如果杜预在王濬舰队归入自己麾下之后率部登舰,直取建邺,必将建立灭吴首功。但杜预从大局出发,做出了不和王濬争功的姿态。他判断:如果王濬舰队能够从三峡攻克沿途要塞,开到江陵与自己会师,那么早已功勋卓著,自然不甘心受制于人;如果王濬舰队无力攻克吴军诸要塞,也就无法赶到江陵一带与荆州军会师,更谈不上接受自己指挥的问题。早在获悉益州舰队攻克西陵时,杜预便写信给王濬,鼓励他顺江直下,径取建邺,“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王濬得此信后大悦:这解除了他被人抢功的顾虑,正可以放开手脚建功立业。为了向皇帝暗示这种心情,他还专门将杜预的信件转呈武帝,希望武帝能让自己放手一搏。

  江陵克定的第二天(十八日,乙亥),王濬舰队开到江北,与杜预主力会师。同在这天,晋武帝发布诏书,将王濬军号提升为平东将军,由“监”升格为“都督梁、益二州军事”。这是对他数日之前攻克乐乡的嘉奖。发这道诏书时,晋武帝还未必知道占领江陵的消息,但他在这天稍晚时获悉江陵已定,于是又发布一道诏书,部署继续进军的事项:

  (一)唐彬舰队划入王濬指挥之下。

  (二)杜预军队继续进占荆州的长江以南地区。

  (三)杜预军队中划拨一万人给王濬、七千人给唐彬,编入长江舰队。

  (四)王濬、唐彬舰队继续向下游进军,占领巴丘(今湖南岳阳市),并继续东下:王濬舰队协助胡奋攻夏口,克城后胡奋军队划拨七千人给王濬;唐彬舰队协助王戎攻武昌,之后王戎所部划拨六千人给唐彬。然后王、唐舰队顺流攻占建邺。

  (五)由于舰队东下,贾充的指挥中心也从襄阳东移到项城,以便协调长江下游战事,特别是司马伷、王浑等军与王濬舰队的协同问题。

  这道诏书表明荆州方面的胜利给了晋武帝信心,使他不顾贾充等人反对,执意将伐吴进行到底。另外,这也是他了解了杜预和王濬关系之后的部署:杜预无意于争功,所以命其留在上游;下江直取建邺的任务则留给了王濬。

前言/序言

  这是一本研究战争的学术专著。聚焦的时代,是秦统一之后,分裂割据最严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作者不是叙述战争的故事,而是试图探讨在胡汉种族差异、南北地域差异这样两个特殊背景下,所进行的战争中的某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从司马迁到司马光等史家都比较忽略的。

  本书有三个视角。一是兵种(骑兵、步兵)及其装备与相关战术的演进,作者会从先秦两汉的战史追溯其起源;二是通过这一时期南北之间发生的若干经典战例,分析战略问题以及战争中各种复杂因素(地理环境、军事技术、统帅素质等)的影响;三是讨论战争本身

南北战争三百年 : 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南北战争三百年 : 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南北战争三百年 : 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南北战争三百年 : 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南北战争三百年 : 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终于出版了,现在网上把有些书的价格都抄的离谱了!这本书现在我已经买下了,现在我来给它写段评论吧! 先从哪里说起呢?还是先从它的品相说起吧!也就是先从它的外表说起吧!这本书的品相还是很好的,绝对的是全品书。也就是说封面很平很新,没有折角,印刷精致美丽大方,当然就很漂亮啦。要说到品相好,还得说说它的正文啊!每一页上都有字呢!每个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每页都很规整,没有脱页、漏页的现象出现呢!每个字印刷的都很精细呢。好的,现在品相已经评论完了,至此品相这一个环节还是可以打个很高的分呢。 说完了品相,接下来我们该评论些什么内容呢?是书的内容?还是书的包装?还是书的运输?还是书的价格呢? 我觉得还是先从书的内容说起吧!基于以上几点我给这本书一个好评。

评分

李硕的博士论文 开辟新领域 有新视角 了解中古军事史政治史的必备 值得阅读

评分

这波书,好多都是凑单的,包括吕老的通史。重在参与,活动拿下,还是超值。通史的装订很好。《人五人六》好像也这个装订,画画做笔记都很舒服,只是那书写的太油腻。这批书好几本这路货了,多了真吃不消。

评分

书是期盼已久的,终于趁京东618买上啦!很满意!

评分

这种比较严谨的历史著作,喜欢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有证据的,讨厌那种戏说,那种口水话很多的作品。鸡汤再好,也要浓一些,才够香。

评分

在赵国学界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懂军事尤其是兵种和战术的人开始进入学界,这好比马幼垣闯入甲午战争史研究。之前学界衮衮诸公的研究成果简直是民科的海洋、文言文原文引用的不知所云堆砌糊弄。其次,新闻从业经历让作者的文笔流畅,叙事分析很清晰。(豆瓣)

评分

618囤货来着,还没有看,价格实惠,物流又给力,每个月都要败一千左右的书,家里快要放不下了。难怪有人说东哥其实是搞房地产的

评分

  ♦ 全面呈现魏晋南北朝战争原貌

评分

我们通常对古代战争的想象都源自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战争场面都不过是小说家的幻想与虚构而已,并不是真实状况。《南北战争三百年》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借助全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进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南北战争三百年 : 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南北战争三百年 : 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