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論醫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龍圖論醫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龍圖論醫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吳見非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09

商品介绍



齣版社: 中醫古籍齣版社
ISBN:9787801745385
版次:3
商品編碼:12273517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2
字數:300000
正文語種:中文簡體

龍圖論醫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关書籍





書籍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結閤他對《周易》《道德經》的理解,以及對《黃帝內經》的熟諗,對中醫進行詳盡解讀。全書語言平實,邏輯嚴謹,完整地講述瞭傳統中醫的思維模式,以及辨癥施治的實踐經驗,不禁讓人感嘆:“中醫原來如此!”作者立願弘醫,將多年心血集成之醫論,及久經試驗之良方公諸於世。書中一方一論都是萬金不易。本書對於理解中醫、建立中醫的思維方式極有助益。



作者簡介

  吳見非,齣身中醫世傢,與中醫有很深的淵源。他精研易道,旁通醫理,可依《周易》遣方用藥。他刻刻關注病患之艱難,深深寄望中醫之復興,立願弘揚醫道,用心良苦精誠。著有《文明的對話》等作品。

  



目錄

緣起/001
我與中醫的淵源/002
針灸小談/009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論治/017
究竟是誰得瞭癔病?/020
係統性紅斑狼瘡腎炎/035
門徑/045
《孫子兵法》與中醫/046
《道德經》與中醫/051
談方之“王道”與“霸道”/053
易醫啓濛/055
高燒不退一例/057
大道甚夷/060
怎麼學中醫/068
我來醫病入膏肓的中醫/072
宗旨/077
中醫學習次第/078
世界觀/094
陰陽/102
五行/111
髒象/120
經脈/127
色脈/131
針藥大要/138
病例/141
藥方/150
求經/157
《素問》選注/158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158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163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167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171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174
陰陽離閤篇第六/181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184
六節藏象論篇第九/186
五藏生成篇第十/191
五藏彆論篇第十一/194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197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198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200
髒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202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205
血氣形誌篇第二十四/208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210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213
離閤真邪論篇第二十七/216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219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221
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222
示從容論第七十六/224
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226
徵四失論篇第七十八/228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230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233
初學論病/237
血壓/238
糖尿病/249
慢性乙肝論治/254
思路/259

精彩書摘

  《孫子兵法》與中醫
  前言:用藥如用兵。太公曰:未見形而戰,敗之道。病亦有形。形乎形,工獨見,形就是病在髒象經絡間的情狀。先戰而後求勝,敗之道也。用藥不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把握、無勝算就用兵,反為所乘。必須先勝而後求戰。可見,學兵法就是學醫,將會自然暗閤於醫。試述如下:
  一、廟算太極
  要知病者之情,明病勢與正氣之優劣勝敗,而立一周全完整的對治方案。思考得越周密,就越有主心骨。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良醫活人,庸醫殺人,也是生死存亡之事。醫貴與病者兩神閤一。病不許治,病必不治。將不聽吾計,去之。
  二、陰陽持樞
  治病也要貴拙速,不貴巧久,不然會反變。或者漸漸藥不勝病,或者病勢與藥力遷延,久耗精氣,而緻壞癥。隻要是攻病,必須作此慮,一鼓作氣,再鼓衰,三鼓竭。凡是需要用持久戰的,都是沉屙或正氣極弱,得藥援助也不足以平之,隻能藉於主客地位謀求國勝,這時慎無益其病勢,而必培正圖強,《脾胃論》則其理。
  三、三纔人謀
  人謀為本。醫生就是將領,而病人的精氣就是兵馬,藥物就是武裝。兵馬之命懸於將手。病人的體質狀況隻是兵馬雄壯與否,關鍵是將之謀略。庸將亂軍毀國,庸醫亂身殺人。先要立醫略製勝之心,而不能見病人好就武進,見病人壞就萎靡。強者可以使弱,弱者可以使強,勝在將謀。凡治病,不得以病太久為托詞。無論新病久病,都有一個病勢,新可敗之,久也可敗之,在於謀攻是否得當。所以對於病勢而言,無新舊一說,隻有輕重虛實之彆。輕有輕的治謀,重有重的對策,謀得一朝都除。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奪病之資糧、政令地位,就能讓病無用武之地,自然降服。很多時候用陰陽五行的生剋承製關係就能辦到這一點,不攻邪而邪自盡。
  其次伐交,使病失其助與,孤立之,防範之,則病勢屈。其下攻城,西醫一路殺滅、手術之路。攻城日久,兵老師疲,國內空虛,必遭反噬。以謀為本之攻病,先有製勝之大略,則其勝於病簡易。人隻知其勝病之形,卻不知其有製勝,無所容其病勢之變化逃遁。
  四、形(木)
  立於不敗待敵之可勝。病暫未可勝,或欲除病邪,須先防病之傳變,又調三部九候,使之不敗,然後搜邪攻擊。治病用藥要先立在無過之地,即使不能成功也要有益無害,有憂慮疑惑的藥物不能擅用。要是不能靠兵戰取勝,就要謀求國勝。國勝,地生度量,強其國本後備力量,而緻必勝。例如蘇德戰爭,蘇軍不能擊敗德軍,就要動員和依托強大的後備實力漸漸反勝。這個舉國之力的後備、實力起來瞭,即立於不敗。用藥也是。如病勢沉重,必使生化興人身精氣漸旺,即尋求於國勝,然後度病勢可勝則攻戰之。立軍形要先立此不敗,所以毛主席講根據地。對於病勢而言,若病氣是遊走性質的,就易於勝之;若其在有積的情況下步步進取則難對付,如腫瘤。
  五、勢(火)
  任勢以奇正。總之是要使一發攻則有韆鈞之力。力從何來,其勢險,其節短,有勢能而短距離爆發。要形成對敵的那種內蘊之勢,發而加之於敵則不可抵抗。治病不要輕易與病勢輸攻拒守,要知逆從之理,善於誘導,因勢而動。與邪留齣路,即是任勢之例。蓄勢、任勢都能體現於方中。堂堂之藥陣,君臣佐使分明,勢就在其中。要是連個君藥都沒有,號令不明,勢從何來。藥少則功專,勢乃不分;藥眾而烏閤,反而失勢。又要有引經之使,使其威勢能聚嚮一點,不然經過經脈相灌之循環而達病所,其節太長,早就衰弱無力瞭。
  六、法(土)
  以實擊虛,是兵戰的根本法則。緻人而不緻於人,形人而我無形,造成敵虛而我實。緻人而不緻人,居於主動,應天;形人而我無形,備化無象,法地。土法天地而生萬物,故能神其變化。攻其不備,齣其不意,正是以實擊虛。盡兵戰之道,虛實二字。治病也講虛實。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為何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若直接補虛瀉實,直補則其本就氣餒而可能不受納,還可能形成依賴;直瀉則可能傷其與邪拮抗的真氣,邪未必盡去而真氣更弱,邪反盛。缺胰島素長期補之,大謬,脾反不運。緻於人,時時備、處處備,則處處虛。緻人之道則不如是。例如木實瀉火,則木當移其精氣去生成瀉走的火,木減,又火削則金強,金強則木勢屈。又如木虛補水,則水有餘力去生成更多的木,木增,又水益而演土,水土演而木生。故緻人之道,能為虛實之主。病客於身,人身髒象經絡發生一係列虛實變化,實則往往邪客之。先調治虛處,使病邪不能乘於正,再瀉其經絡之客邪,則邪勢孤。經絡邪氣受瀉,則其要移動大本營或其它處的嘍羅來重新盤踞。幾副藥下去,邪氣衰竭不能盤踞要津瞭,也就失去瞭布政的資格。既不能布政,則失勢易擒矣。輕一點無大積的病自然就好瞭,無需再著力,正氣日進而邪盡消散。與病邪鬥爭,不能跟著它的指揮棒轉,這裏有跡象,治這裏,這裏還沒治好,那裏又冒齣癥狀齣來瞭。緻人而不緻於人,要主動,吸引病氣來與藥力作消耗,無使其盤踞巢穴。孫臏曰:必攻不守。你看《漢武大帝》電視劇,堅城車卒以守匈奴,不是個辦法,以騎兵變守為攻,纔得主動。並不是說不守,而是以攻為大戰略原則,攻則緻人而不緻於人,敵要處處備而處處虛。故而治病貴祛邪之術,而畏其入於膏肓。
  七、權(金)
  爭利而形成對敵之優勢,必雜於利害而審之,藉迂直之計以達成之,故須權衡。此非審平之心不可得。我利則敵害,敵利則我害,故爭其權,以扼製敵手。在病勢與治病兩方之間,必定有一關鍵樞機,得之則藥力助正氣轉運而病勢無能為矣。不找到這個樞機,在小處與病勢全力抗爭是不頂用的,雖有小得,反而使病情頑固化、深入化。有很多病剛開始有點效果,後來反而沒動靜瞭,都是因為沒有取得這個關鍵樞機,把病人的正氣通過藥力的鼓充用在瞭無足輕重的方嚮。病邪為小人,見抗衡必肆虐,其性更加褊厲。病人正氣疲乏,精神不能復振,過不瞭多久,病形依舊恢復,而且再也難以挫動。善戰者不爭。不爭各種次要的東西,而反以其為餌以求得掌控最本質關鍵的利害樞機。若爭,則同時也激發瞭敵人爭奪的氣力而使其強盛,還可能會落入被敵人牽著鼻子走的境地。利能生害,害亦能生利,唯迂直之計能趨利而避害。如辛味補肝,辛本為金而害於木,但德為發散卻又閤於木令,能使木氣爭發而趨盛,害中反生利。治病用藥要有步驟、有環節設想,從而為取得樞機創造有利條件,取得之後病情就拿捏住瞭。不能一步到的要分步走,以迂為直。例如肝鬱有火,怎麼辦?可先瀉肝火,再疏肝氣補肝陰,井井有法。一個方子,各種藥有利有害,也要互相製衡,使害有製而凸顯利益。
  八、變(水)
  變通之道。水主潤澤,因地製流。同是一個病機,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治法可能完全不同。拘執者死守框框,或者受性格偏纔影響,不能靈活變化,就會失敗。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中醫沒有教條。教條色彩重瞭,精華也就喪失瞭。將用兵不能受製於君,就是因為可能受束於君的旨意教條而不能因情勢而變。將不知變,則有六敗。有些古病到今天變瞭卦,不知斟酌損益,就是用古方也未必管用。對這個人管用,對那個人可能無效。不同的時代疾病都有不同的信息標記。隻有經旨以及論著的精華格言纔是萬變的宗要,其餘都隻能作為善變的藉鑒啓發。蒲輔周對同一傳染病各人之方都不相同,傳為美談。
  《道德經》與中醫
  一、《道德經》有辯證法。
  一個事物到瞭極端其錶象與實質往往相反。如大智若愚之類。陽極似陰,陰極似陽。重陽必陰,重陰必陽。如病人腎陰將竭,反見打冷戰、哆嗦,陽極似陰。又如中寒隔陽之癥,好像在發燒,陰極似陽。又傷寒重而高熱,重陰必陽。鼕天手下冷水,一會兒手反覺火燒火燎。傷暑則熱重而反有寒象,牙關緊咬、閉塞之狀,重陽必陰。
  二、本宗於一
  陽秘守陰是得一之途,閤於道。或言五禽戲善引四末之類,此皆陽為陰之導引,為其守護活動,而非偏著於陽。人有一生成日新之機,也有一日弊之機。毗陰嚮陽,則早壯而衰;陽秘守陰,則能長生。陰陽得一,則能去故就新,而得真人。病之漸有二,一是逐物欲榮華等陽象而伐其陰本,而見陽亢病;一是陽不能秘而傷陽亡陽,而見陰沉病。人們通常都是毗陰嚮陽的,不願卑辱要高貴等,與道相悖。上古有道而不病。衰世之人,與道德相失,莫談得一,其極竟至於陰陽分崩,竭陰、脫陽之類。補益之道,善補陰者,必藉於陽,善補陽者,必藉於陰。
  如六味丸之補陰,不若加減八味之峻補,藉於肉桂。金匱腎氣補陽,先藉於六味之滋陰。皆暗閤陽秘守陰之大宗。丹溪言:陰常不足,陽常有餘。其見人伐其陰本,而製補陰之法。為物欲外嚮之人多為此病,世之常態。彼時之人以士農為主,人心擾動尚未太過,故其時真正陰虛者並不廣。後人張景嶽等斥之。丹溪補陰之法不知藉於陽之使、陽秘之守,與道有違,故未確當。景嶽之時,正是明清小冰期,氣候寒,陽常被害,故其不知自己已經矯枉過正。沿至清末鄭欽安,偏而至極。現在已是溫暖期,今時之人以工商為主,以浮躁逐欲為尚,與道德相失甚遠,陰虛之人多見。
  陰虛者地黃之類,陽虛者附子之類。今人濫用鄭氏之法往往殺人。今人之病常為陰虛有火,八味丸偏於陽,六味丸補陰有弊,其唯加減八味之變化乎。霸王方齣在此處。陽虛者往往是沉滯內嚮之人,此得之有所亡失。亡陽當思補牢,要有秘陽之先慮。補陰是常,鼓陽是變。一鼓作氣、再鼓衰、三鼓竭,故而不發其陽則已,一發則當鼓之舞之以盡神。
  三、治病必本於道,治病之心法亦本於道德。
  “盜亦有道”,必以道服之。治非其道,邪氣不服,病就不去,甚至變本加厲。必須要看到各種跡象、病史、性情背後緻一的東西,然後用大道的根本法則加以調治。期在損有餘而補不足,使其得一,使其陰陽調和,則生生日新,病形日去而不變癥反復。不要輕易搞心狠手辣、眼疾手快之術,除非見其機而利在速決。
  治病有從容無為之道,常思順應。例如寒在太陽,人體發熱欲汗之齣,加一把火就好瞭。此時見熱而用撲滅之法也可能治愈,但是遷延傷真。又如我治那個腎病患者,立足於其陰陽締造之生,不治水而水服。乃至於濟生腎氣湯也在此含義上略加導水,平平淡淡,反而是治水之利器。若日思猛藥奇兵以治之,則非正法。陰平陽秘,使陽守陰,為陰之正,為之敷演生化,就是道之常。知常曰明,妄作者凶。故治病必察道德之得失。例如今人之病,濕中有火之病多。幾種最大疾病都與此大有乾係。
  人們物欲無窮,耗其靜順之水德,水不足則濕氣盛火動。就天氣而言,全球變暖冰山融化,水德不足意味著濕氣之昌、火氣宣布,因此洪水肆虐、地震火山爆發。就飲食而言,碘鹽是罪魁禍首,碘為艮卦,應濕氣,再加常服催肥之食品、含氯之自來水,濕能不昌麼?大氣汙染,溫室氣體應火氣,火能不作麼?


龍圖論醫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龍圖論醫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龍圖論醫 pdf 下載 mobi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龍圖論醫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龍圖論醫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讀者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龍圖論醫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龍圖論醫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关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思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