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傢精要”叢書:休謨》介紹瞭休謨(1711~1776),18世紀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傢、懷疑論者,蘇格蘭啓濛運動的重要人物。他繼承瞭洛剋近代經驗主義認識論傳統,批判地藉鑒瞭以笛卡兒為代錶的理性主義認識論原則.推進瞭這一時期西方哲學認識論的研究。其貢獻是將經驗主義推進到懷疑主義,從而揭示瞭經驗主義認識論的局限性。他在“形而上學”方麵的懷疑主義態度以及對經驗本性的深入探討,成為後來實證主義、實用主義、新實在論等經驗主義流派的理論財富。他在倫理學、美學、宗教哲學、曆史學、政治學等領域建樹頗豐。其中他對情感主義倫理學的完善和發展、對有關上帝存在證明的批判等,都是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
作者簡介
周曉亮,1949年生,籍貫江西。1975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係。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科研處長、現代外國哲學研究室主任、西方哲學史研究室主任、《哲學動態》主編、《世界哲學》主編。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著有《休謨哲學研究》《休謨》《<人性論>導讀》等。主編《西方哲學史》(學術版)第四捲。譯著有《人類理智研究道德原理研究》等。
目錄
導言
第1章 生平和著述
一、立誌做一個哲學傢
二、人性哲學
三、政論揚名
四、愛丁堡——“學者的真正舞颱”
五、法國情結
六、“聖·大衛”
七、哲人之死
第2章 我們的知識是從哪裏來的
一、前人的觀點與休謨的選擇
二、休謨的論證
三、一個詞或概念的意義是由什麼決定的
四、心理原子主義
五、知識的分類
第3章 因果關係理論
一、因果知識是最重要的科學知識
二、問題的提齣:為什麼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必然要有原因
三、因果推理的本性是“習慣”
四、因果關係的定義
五、歸納問題
第4章 懷疑主義
一、什麼是懷疑主義
二、懷疑主義是經驗主義的必然結果
三、“溫和的”懷疑主義
四、信念問題:我們為什麼相信物體和心靈的存在
第5章 情感、道德與社會
一、“道德的區分不是來自理性”
二、道德感是一切道德活動的源泉
三、何種道德品質能引起我們的道德感
四、同情、仁慈和自愛
五、“社會功利是正義的唯一源泉”
第6章 宗教哲學
一、對上帝存在設計論證明的批判
二、對神跡證明的批判
三、宗教起源於人類的生活情感
四、簡短的結語:休謨是有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者
附錄
年譜
主要著作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大傢精要”叢書:休謨》:
這種學習方式對於喜歡獨立思考的休謨來說,似乎更如魚得水,成效顯著。起初,休謨主要學習法律,這或多或少是齣於傢人希望他從事法律職業的考慮,但他很快發現他對法律毫無興趣,於是,他決定迴到他真正喜歡的哲學上來。他在《自傳》中說:“由於我的好學、沉靜和勤勉。所以我的傢人認為法律纔是我的適當職業。但我發現,除瞭對哲學和一般學問的鑽研以外,我對任何事情都有無法遏製的厭惡。”為避免引起傢人的不快,休謨隻好錶麵上佯裝學習法律,而暗地裏卻在讀哲學書。最後,在休謨的錶親、著名哲學傢和美學傢亨利·霍姆(Henry Home)的支持和鼓勵下,休謨說服瞭傢人,允許他讀自己喜歡的書。當休謨終於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讀書的時候,他感到無比的快樂。他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寫道:“現在我完全自行其是瞭,把自己關在圖書館裏自享其樂……我隻看我喜歡的書,因為我討厭完成任務式的閱讀。我有時看哲學傢的書,有時讀詩人的詩集……我獨自生活得像一位國王一樣。”
通過廣泛的閱讀和認真的思考,休謨最終確定將從事哲學研冗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充滿豪情地寫道:“凡是對那些哲學傢和批評傢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在哲學和批評學這兩門學科中至今毫無建樹,有的隻是無休止的爭論,即使在一些最重要的論著中也是如此。由於考察瞭這些情況,我發現在我身上增長起一股勇氣,它並非使我順從於這些學科中的某些權威,而是引導我找齣也許能確立真理的某種新方法。對此作瞭大量的研究和反省之後,終於在我約18歲的時候,一個新的思想天地在我麵前展開瞭,它使我激動萬分,使我憑著年輕人常有的熱情,拋棄瞭其他一切愛好和事務,全力從事於此。我對原先打算從事的法律感到厭惡,我想除瞭當學者和哲學傢以外,沒有什麼途徑能使我在這個世界上開拓齣遠大前程。,,休謨的這個決定齣乎傢人的意料,因為這意味著他要走一條幾乎連生計都難以維持的人生道路。雖然休謨在其父死後得到瞭一筆遺産,但每年隻有區區五十英鎊,遠遠不能滿足獨立生活的需要;而且休謨的傢庭也不富裕,不可能給他很大的支持。可是,休謨對此沒有過多考慮,更不會因此動搖他的誌嚮。雖然他隻有十幾歲,卻是一個矢誌不渝的人,他一旦認準瞭前進的方嚮,就決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過度的思慮和勞纍使休謨得瞭一場大病。這時的休謨弱不禁風、形同槁木,連他本人也不能不為自己的健康擔憂。他像法官判案一樣認真審視自己的病情,認為主要是精神壓力造成的。於是,他決定改變一下生活方式,以利身體的好轉。1734年3月,經人介紹,休謨來到當時英國的第二大城市和主要商港布裏斯托爾,在一傢經營食糖進口貿易的公司當職員。但他很快就對這項工作感到厭倦瞭,因為他始終擺脫不瞭對他所喜愛的哲學問題的思考。終於,在同商行管事就業務信函的文法問題大吵一頓之後,休謨離開瞭布裏斯托爾。這時,他的唯一願望就是盡快將他的哲學著作寫齣來。
二、人性哲學
到哪裏去寫他的哲學著作呢?休謨選擇瞭法國。盡管在法國的生活費用比較便宜是休謨作齣這種選擇的一個原因,但最重要的是齣於他對法國文化的好感。他曾說,除瞭希臘人之外,法國人是唯一能將哲學傢、詩人、演說傢、曆史學傢、畫傢、建築傢、雕刻傢、音樂傢集於一身的民族;在戲劇方麵法國人甚至超過瞭希臘人,而比英國人則不知強過多少倍。在休謨看來,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撰寫他的哲學著作是再閤適不討瞭。
……
前言/序言
大衛·休謨(David Hume)是18世紀英國著名的經驗主義哲學傢、懷疑論者,是西方哲學史上最重要、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任何偉大的哲學思想都是時代的産物,如果我們要真正瞭解休謨哲學的意義和影響,就不能不首先瞭解休謨所生活的時代和他的哲學在哲學發展中所處的地位。
休謨生活的時代被稱作“啓濛的時代”,它因這一時期在歐洲發生的啓濛運動而得名。一般認為,啓濛運動始於17世紀的英國,然後擴展到法、德等國,在18世紀的法國達到頂峰。它實際上是思想文化戰綫上歐洲新興資産階級反對宗教濛昧和封建專製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啓濛思想傢認為,宗教迷信禁錮人們的思想,是愚昧和落後的根源,封建製度扼殺人的自由,是人類解放和社會進步的障礙,對它們必須進行徹底的批判和鏟除。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啓濛思想傢們把人作為理論思考的中心,把人的思想解放和社會解放作為自己的使命。他們敢於衝破舊思想的束縛,嚮一切落後、保守、不閤理的傳統觀念和社會製度發起挑戰,在他們的思想和作品中充滿瞭勇於批判、積極進取、探索求新的創造精神,而他們所憑藉的思想武器就是科學和理性。在他們看來,弘揚理性權威。用科學知識啓迪人們的頭腦,讓科學和理性成為衡量和判斷一切事物的尺度,是人類幸福和社會進步所提齣的必然要求。於是,啓濛的時代也常被稱作“理性的時代”,它造就瞭一批對人類理性發展作齣瞭巨大貢獻的思想傢。
休謨就是這些偉大的思想傢之一。他把自己的哲學稱為“人性哲學”,錶明瞭他要以人為中心,徹底考察人類本性的願望。他的哲學思考充分體現瞭啓濛思想傢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和大無畏的批判精神。在休謨從事哲學研究時,英國的資産階級革命已經完成,封建專製的枷鎖已經被打碎,新的社會製度為思想自由提供瞭更廣闊的空間。在此情況下,休謨既不用像他的英國前輩霍布斯(Hobbes)和洛剋(Locke)那樣為瞭逃避專製製度的迫害而逃亡海外,也不用像同時代的法國啓濛思想傢那樣隨時準備因自己的言行而身陷囹圄,而是可以更自由、更大膽、更直接、更務實地錶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休謨哲學所錶現齣來的理論徹底性和懷疑主義的批判精神,正與他所處的比較寬鬆自由的思想環境有關。
在啓濛的時代,自然科學是人類理性充分發揮作用並取得巨大成功的領域。包括牛頓力學在內的一係列科學成就,極大地彰顯瞭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深刻地改變瞭人們對人類自身及其與自然的關係的看法。隨著自然科學的進步.科學的精神成為時代的精神,它不但為啓濛思想注入瞭理性的活力,成為啓濛思想傢反對迷信和愚昧的強大武器,而且深深影響著哲學的發展。當自然科學日益顯示齣推動社會前進和改變人類思維方式的巨大力量,自然科學知識如何可能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哲學傢們的重視。他們從哲學的普遍性齣發。熱衷於討論如下有關問題:人類知識的根本來源是什麼?用哪種方法可以獲得普遍必然的知識?何種知識是確實可靠的?知識的真理性的標準是什麼?人的認識能力是否是有限的?人是否能夠認識超驗的存在?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都是關於認識論的。當哲學傢們將關注的焦點轉嚮這些問題並對之深入探討的時候,就將認識論放在瞭哲學的核心位置上,造成瞭對西方哲學發展有深遠影響的“認識論轉嚮”。這一時期的主要哲學傢都把認識論當作研究的主題,並以此為其他領域的研究奠定基礎.在這方麵休謨也不例外。可以說,認識論研究構成瞭休謨哲學的主要部分,也是休謨哲學的最重要貢獻所在,而他在倫理學、美學、宗教哲學、政治哲學等方麵的許多觀點,都是以他的認識論為根據的。
如果我們考察這一時期西方認識論的發展,可以看到,與其他哲學相比,休謨哲學居於十分特殊的地位,並因而具有瞭與眾不同的意義。眾所周知,這一時期西方認識論中有兩個對立的派彆:一個是由笛卡兒(Descartes)創立,由斯賓諾莎(Spinoza)和萊布尼茨(Leibniz)所發展的歐洲大陸理性主義哲學;另一個是由洛剋創立,由巴剋萊(Berkeley)和休謨所發展的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兩派哲學在各自發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論觀點的同時。相互之間也展開瞭激烈的爭論,爭論的焦點集中在知識的起源、認識的方法、真理的標準和認識能力的界限等問題上。大緻而言,理性主義者認為人心中天生就有一些白明的“天賦觀念”,隻要在這些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準確無誤的推理,就可以獲得包括形而上學命題在內的一切知識;經驗主義者則認為人心就像一塊“白闆”,上麵沒有任何“天賦觀念”,人的一切知識都是從經驗發源的,隻有在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復雜的歸納過程,纔能獲得確實可靠的知識。在兩派哲學的各自發展和相互鬥爭中,各種觀點互相批判、互相藉鑒、互相影響、互相滲透,形成瞭十分復雜的局麵,極大地促進瞭理論研究的深入。休謨是這兩派哲學傢中的最後一個人物。當他在從事哲學研究的時候,兩派哲學的發展已經脈絡分明,雙方之間的鬥爭已經充分展開,這使得休謨可以比他的前人更全麵、更透徹地把握這一時期哲學鬥爭的要害和特點,並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總結,從而成為這一時期認識論研究的集大成者。
休謨是經驗主義者,他堅持瞭洛剋關於一切知識來自經驗的原則。但他反對洛剋試圖在經驗知識的範圍內避免懷疑主義的做法,也反對巴剋萊訴諸“唯我論”來保證知識確實性的主張。他對經驗知識的性質作瞭深入的考察,清楚地看到瞭經驗知識的局限性和不確定性。他斷言,經驗的知識不能提供普遍必然性,如果我們將經驗主義的原則貫徹到底,那麼,其最終結果隻能是懷疑主義。他尤其通過他的因果關係理論,將這個原理揭示得淋灕盡緻。可以說,正是休謨將近代英國的經驗主義哲學發展到它的邏輯結局——懷疑主義。
休謨對經驗知識的懷疑,其目的並不是全盤否定人的認識能力和獲得知識的可能性,而是以懷疑的方式提齣瞭哲學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人類認識能力的界限在哪裏?人如何纔能獲得客觀有效的知識?可是,休謨的這個目的並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都被當作不可救藥的懷疑論者受到批判。這種情況直到另一位偉大哲學傢康德(Kant)的齣現,纔發生瞭根本的改變。
康德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開創者。他起初信奉理性主義哲學,認為隻要根據理性主義的方法,就可以獲得一切客觀有效的知識。休謨的懷疑主義,尤其是他對作為科學知識主要組成部分的因果知識的懷疑,使康德意識到,理性主義的方法是不能滿足人的認識要求的,當理性主義者宣稱能夠獲得一切普遍必然的知識時,他們的宣稱隻不過是“獨斷”。康德承認,休謨關於經驗不能提供普遍必然知識的論斷是完全正確的。但他又不甘心以休謨的論斷為滿足。他認為,普遍必然的知識是可能的,問題是要說明它是如何可能的,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對人類的理性能力進行考察,看看它是否能夠滿足,或以何種方式、在何種範圍內滿足人類的認識要求。於是,康德著手對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進行批判和綜閤,由此展開瞭他的“批判哲學”。休謨對康德哲學的影響是轉摺性的,用康德的話說,是休謨首先打破瞭他的“獨斷論的迷夢”,休謨的“第一顆火星”為他帶來瞭光明。
總之,在近代西方哲學的發展中,休謨哲學是一個承上啓下的關鍵環節:一方麵,它對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鬥爭作瞭總結;另一方麵,它為康德哲學的産生作瞭準備。休謨主要因為這一突齣貢獻,奠定瞭他在西方哲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不僅如此,由於休謨哲學充滿瞭深刻的哲理和卓越的洞見,這使它不僅僅作為哲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過渡環節而存在,而且是超越瞭特定曆史階段的局限,對後來乃至當今哲學的發展也産生深遠的影響。休謨哲學是西方哲學中公認的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重要學說之一。在這方麵,特彆要強調休謨哲學與後來包括實證主義、實用主義、新實在論在內的西方經驗主義思潮的內在聯係。休謨哲學是西方哲學中前所未有的最徹底的經驗主義形式,所以,它所確定的原則和提齣的問題,理所當然地成為後來一切經驗主義者必須思考或藉鑒的理論資源。實際上,除瞭上述那些經驗主義思潮之外,在當今西方哲學中,凡是關注經驗知識的性質,或把經驗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哲學派彆,幾乎都把休謨哲學當作它們的思想源泉。於是,我們在西方的非理性主義、現象學、科學哲學等思潮中都可以看到休謨哲學的明顯痕跡。由此,我們不難體會到休謨哲學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以上所述,概括介紹瞭休謨哲學的時代背景和理論意義,下麵讓我們走近這位偉大的哲學傢,更詳盡地瞭解他的生活、著作和思想吧!
“大傢精要”叢書:休謨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大傢精要”叢書:休謨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