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经历了充满传奇的漫长一生后,阿朗·卡尔松住进了他以为将是他在地球上最后一站的老年公寓。可问题是,他的健康却不肯屈从。一天,他居然活到了三位数的年纪。华丽的庆典在等待着他,市长和本地的报纸都已就位。但他却不想看到这样的场面,竟临时起意,从窗口爬出去,逃离了自己的生日聚会。仓促间,他偶然得到了一个旅行箱——原本他只需要看管一下的,可转眼间,他就成了犯罪团伙和警察们追寻的目标,因为箱子里装有五千万现钞!
《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娓娓道来的是一场针对阿朗和他临时结识的伙伴们展开的追踪,足迹遍及整个瑞典,历时一个月。与此同时,这本书也讲述了一趟穿越二十世纪的旅行——无忧无虑的阿朗·卡尔松的人生之旅。
阿朗怎么会救下了佛朗哥,还跟即将成为总统的杜鲁门共进晚餐?他为何搭上了前首相邱吉尔的便车,又被扔进中国的国共两党之争?还有,他是如何度过翻越喜马拉雅山的那几个月的?
尽管阿朗对政治和宗教完全不感兴趣,可是上个世纪绝大多数的全球重大事件,似乎他都现身其中并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一百年间,阿朗·卡尔松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被搅得不太平。
而现在,他又不见了……
作者简介
约纳斯·约纳松(JonasJonasson),1961年出生于瑞典韦克舍,在哥德堡完成语言专业的学习后,成为一名记者,曾任职于《斯莫兰邮件》和《快报》。1996年创立自己的传媒公司OTW,并通过一周工作七天的持续努力,将公司发展到拥有一百多名雇员的规模。2005年,结束自己的媒体事业,卖掉公司的所有股份,搬离斯德哥尔摩,开始新生活。
2009年,长篇小说处女作《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在瑞典出版,以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和幽默独特的叙事口吻,迅速激起各国出版界的热烈反响,版权售出三十多个语种,全球销量近千万册。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于2013年平安夜在瑞典上映,打破了瑞典有史以来电影票房纪录。
2012年,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拯救瑞典国王的女孩》,同样获得很好的口碑。
精彩书评
已经很久没有捧着一本书笑成这样了。
——《奈尔克集锦报》
瑞典作家不是只能写连环杀人魔一类的惊悚故事,轻松、逗趣、引人发笑的小说,他们一样写得极好。
——英国HesperusPress出版社董事长卡尔·巴洛
像《阿甘正传》一样迷人的故事,充满欢笑,有趣到让人难以置信。
——《斯莫兰地方报》
每个字都不断翻腾跳跃的故事,妙不可言,让人耳目一新。
——瑞典NerikesAllehanda网站
精彩书摘
第一章
2005年5月2日,星期一
大家可能认为,他在这之前就应该下定了决心,然后非常爷们地,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周围的人。可是,阿朗·卡尔松对这件事根本就没有进行过任何深思熟虑。
也就是说,直到他行动的那一刻,这个念头在这个老头的脑袋里才刚刚冒出来。他打开了自己房间的窗子——这是一个位于南曼兰省马尔姆雪平市老年公寓底层的房间——翻过窗台,爬了出去。
行动很是不易。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一天,正好是阿朗100岁的生日。再过不到一个小时,他的生日宴会就要在老年公寓的大厅里召开了。市长会亲自来参加,还有本地的报纸,还有所有其他的老人。还有全体工作人员,包括那个凶神恶煞的爱丽丝小姐。
唯一不打算出现的,是主角本人。
第二章
2005年5月2日,星期一
阿朗·卡尔松站在老年公寓楼外面的三色堇花坛里犹豫了一会儿。他穿着棕色的外套,棕色的裤子,脚上是一双屋里穿的棕色拖鞋。他可不是什么追求时尚的潮人,都这把年纪了,还能有什么潮人。他逃离了自己的生日宴会,这个年纪的人,也很少会做出这样的事来,这主要是因为,很少有人能活到这个岁数。
阿朗考虑了一番,有没有必要再从窗户爬回去,去取他的帽子和鞋。不过当他发现,钱包好歹在衣服内袋里,他就觉得够了。而且有好几次,爱丽丝小姐都表现出强烈的第六感(无论他把他的酒藏在什么地方,她都能把它找出来),没准此刻,她正在屋里走来走去,察觉到有什么事不对劲?
最好还是赶紧离开,阿朗心想。他抬起咯咯作响的膝盖,跨出了花坛。据他自己记得,他在钱包里存了几张一百元的钞票,这很好,因为要想逃离人群,肯定得要花钱。
他转过头去,看了一眼这幢老年公寓。就在刚才,他还以为这将是他在地球上的最后一个居所了。而现在,他对自己说,他也许可以下一次再死,换个地方去死。
百岁老人穿着他的“尿点拖鞋”上路了(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男人一上了年纪,撒尿的时候总是射不远,免不了滴在鞋子上)。他先是穿过一个公园,然后沿着一片开阔的广场往前,那里时不时会举行集市,给这座安静的小镇带来些热闹。走出两三百米后,阿朗来到了本地引以为骄傲的那座中世纪教堂的后面,在几块墓碑的旁边找了张长椅坐下来,好让他的膝盖休息一下。这个地区信教的人不多,所以阿朗可以安安静静地在那里坐上一会儿。他发现,他跟一个叫汉宁·阿尔古特松的人是同龄人,而他就躺在那块墓碑下,正对着阿朗现在坐的地方。这太具有讽刺意味了。他俩的区别在于,汉宁在61年前就已经失去了他的灵魂。
如果阿朗是个八卦的人,他也许会想,汉宁是怎么死的,他死的时候才39岁。但阿朗不关心别人的事情,能不去管就尽量不去管。而大部分时候,他也确实可以置身事外。
而现在他想的却是,他在老年公寓的时候,想要离开这个世界去死的想法也许是错的。因为无论身体多么痛苦,能够逃离爱丽丝小姐,总比安安静静躺在地下两米的地方要有意思、有意义得多。
寿星从那里站了起来,抚慰了一下那令人苦恼的膝盖,跟汉宁·阿尔古特松说了再见,继续他那没有计划好的逃跑行动。
阿朗向南穿过教堂的墓地,直到一道用石头垒起来的篱笆墙挡住了他的去路。这道墙应该不会超过一米高,可是阿朗已经一百岁了,不是跳高健将。篱笆墙的另一头,是马尔姆雪平的游客咨询中心,老头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那虚弱得快要散架的双腿,是想把他带去那里。有一次,那是很多年前了,阿朗曾经翻越过喜马拉雅山。那可真费劲啊。此刻,阿朗站在他跟游客中心之间最后的这道屏障面前,想起了当年的经历。他想得那么投入,以至于眼前的这道篱笆门也变小了,小到几乎什么都不是了。当他把它想象到最小的时候,阿朗爬了过去,尽管他已经一把年纪,膝盖也不利落了。
在马尔姆雪平,很少会有拥挤的时候,这个阳光灿烂的春日也不例外。自打阿朗匆忙之中做出决定逃避自己的百岁生日宴会以来,他还没有遇上一个人。阿朗穿着拖鞋溜进去的时候,游客咨询中心的等待大厅里几乎一片荒芜。不过只是“几乎”。大厅的正中,有两排背靠背的长椅,所有的座位都是空的。右边有两个办公柜台,其中一个关闭了,另一个柜台后面坐着一个细瘦的男孩,戴着小小的、圆圆的眼镜,头发稀疏,梳成中分,穿着制服背心。阿朗进门的时候,这个男孩从电脑屏幕上抬起不耐烦的目光。也许他觉得这个下午特别忙碌。阿朗这才发现他不是大厅里唯一的游客。在一个角落里,站着一个身材纤细的小年轻,一头金色的长发,油腻腻的,蓬乱的胡子,穿着牛仔服、背后写着“NeverAgain”。
这个小伙子不知道是不是不识字,因为他站在那里,按着残疾人厕所的门把手,仿佛根本没有看到牌子上黄底黑字写着的“停用”二字。
他随即来到旁边的厕所门口,不过在那里却遇到了另一个问题。很显然,这个小伙子不愿跟他那硕大的、带轮子的灰色旅行箱分开,可就是这间厕所太小了,没法把他和旅行箱都容下。阿朗认为,小伙子要么把他的旅行箱放在外面,自己进去方便,要么让旅行箱进去,自己待在外面。
可惜阿朗很难插手去管这个小伙子的烦恼。他迈着小碎步,走到柜台后那个男孩面前,努力地踮起脚,询问有没有什么公共交通工具,去往某个地方,哪里都行,要最近的,还有就是要花多少钱。
那个男孩看上去有点累。在听阿朗讲述的过程中,他肯定是中途在哪里掉线了,反应了几秒钟后,他说:
“先生您打算去哪里来着?”
阿朗又说了一遍,并提醒男孩,可以先不用管旅行的目的地以及出行方式,而是首先考虑:1)出发时间,2)费用。
男孩又沉默了几秒钟,低头看他的时间表,让阿朗的话沉淀一下。
“开往斯特兰奈斯的202路公共汽车,三分钟后发车。可以吗?”
行,阿朗认为可以,并被告知,这班车从门外的公共汽车站发车,最好是直接向司机买票。
阿朗暗暗想,既然不卖票,那这个男孩在办公柜台里做什么呢?不过他什么都没说。男孩坐在那里,或许也在想同样的问题。阿朗还是对他的帮助表示了感谢,并试图举起帽子——可是出来得匆忙,他并没有戴帽子。
百岁老人在那两排空着的长椅上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独自想他的事情。老年公寓的庆典将在三点钟开始,现在离三点还有12分钟。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敲响阿朗的房门,然后,一场马戏就将开演。
庆典的主角坐在那里暗自笑了起来,就在这时候,他用眼角注意到,有人正朝他走来。
前言/序言
译后记
当我最早从编辑手里接过这部瑞典小说的时候,便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回到家立刻找了一下,果不其然,我的书架上赫然插着四本瑞典语原版的《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这些年,很多瑞典朋友来中国时都会送书给我,这些书绝大多数都是瑞典当下最热门的文学作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部小说我竟陆陆续续地入手了四本。那么多瑞典人,都不约而同地向我推荐它,这可真是难得。如今,我又成了它的中文版译者,看来我跟这位“百岁老人”的缘分实在不浅。惊喜之余,有一个问题随即跳了出来:这部小说,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
很快我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根本就不用回答——才读了寥寥几页,这本书的奇妙,就已跃然纸上了。一直以来,以奥古斯特·斯特林堡为代表的瑞典现代文学,总是给人一种沉闷生涩的印象,就连近几年大热的“千禧年三部曲”,也不可避免地带着北欧特有的灰暗、抑郁色调。我常跟朋友们开玩笑说,这也许是因为瑞典这个国家太过安逸了,近现代历史上既没有参与过大的战争,也没有经历过动荡的社会变革,所以它的文学作品总显得淡而无味。因为缺乏生活,宗教和终极追问便趁虚而入充当了主角,多少有一些无病呻吟的感觉。然而这部《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却有着瑞典文学作品少有的明快色彩,乍一读,甚至让人觉得根本就不像一部瑞典小说。
《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冷幽默,字里行间,处处暗藏玄机,鲜活的语言,常常让译者抓耳挠腮,大费一番心思。随便翻开一页,就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
做出决定之后,他站了起来,告诉那男孩,如果他把这件事告诉警察或是其他人的话,他和老婆、孩子、家人会发生什么。
男孩既没有老婆也没有孩子,不过他还是非常希望,能好好地保住他的耳朵和小鸡鸡。于是他以国家铁路公司员工的荣誉承诺,他不会跟别人吐露一个字。
后来,他把这个诺言一直坚守到了第二天。
出于本能,市长不想向警察局报案,他正思考着他所想出来的解决方案哪一个最好,这时,本地报纸的记者大胆地问道:
“现在市长打算怎么做呢?”
市长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说:
“毫无疑问,当然是报警了。”
天哪,他真是恨死了这家独立媒体。
他说,他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如果说他学到了什么东西,那就是,地球上所能见到的最最大的、最最不可思议的冲突,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平台上的:“你很蠢,不,蠢的人是你,不,蠢的是你。”解决的办法,阿朗说,很多次都是,一起来一瓶75度的白酒,然后向前看。不过现在对本尼来说很不幸的是,他是一个滴酒不沾的人。阿朗当然可以替本尼喝掉他那份酒,不过他觉得这是不一样的。
“一瓶75度的白酒能解决巴以冲突?”阿布问,“这可得一直追溯到圣经上呢。”
“你提到的这个冲突,如果酒足够多的话,不是没有解决的可能。”阿朗回答说,“但原则都是一样的。”
“如果我喝别的能管用吗?”本尼问,感觉自己像是一个绝对主义的颠覆者。
鲜活幽默的语言风格,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但却远远不是最大的亮点。当你发现,作者借用百岁老人的人生经历,把佛朗哥、罗斯福、杜鲁门、宋美龄、蒋介石、丘吉尔、埃兰德、爱因斯坦、贝利亚、斯大林、苏哈托、戴高乐、约翰逊、尼克松……所有这些影响了20世纪历史的大人物通通串联在一起,并且毫无“违和感”的时候,你不得不惊叹,这部小说实在太神奇了!“百岁老人”的人生履历,简直就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浓缩版。这一段段故事,衔接得如此严丝合缝,明明荒诞到极致,却又透着几分真实,让人不禁感叹,作者不仅是驾驭语言的大师,更是一位将历史玩弄于手心的奇才。多少个深夜,我坐在电脑前,被小说的情节击中,兴奋得浑身起满了鸡皮疙瘩。若不是已到凌晨时分,我一定会抓起电话给编辑打过去的——这部小说我足足翻译了两年,交稿日期被我一拖再拖,期间甚至出现了版权险些过期的虚惊事件——每当我被书中的情节震撼到无以复加的时候,我的心里总会涌起一阵害怕,生怕自己会因为拖稿太久,而失去这部小说的翻译资格。
《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不仅是一部历史书,更是一部哲学书。在整部小说中,辩证的哲学思想无处不在。主人公阿朗·卡尔松,信奉的是“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该怎么就怎么样”的无为哲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来都不会生气、从来都与世无争、随波逐流的人,却偏偏被卷入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中,并成为了那个在背后改写历史的人。阿朗最讨厌的就是别人跟他谈论政治和宗教,可是在他一百岁的人生中,却处处要跟这两样东西打交道。当阿朗做好了充分准备,打算坦然地迎接死亡的时候,命运却跟他开起了玩笑,让他的生命一而再再而三地获得延长。而在小说的另一条线,也就是“现在”这个时间轴上,阿朗交到了很多新朋友,他们中的好几个都是十恶不赦的惯犯,可就是在这样一个“犯罪团伙”里,却处处充满着让人动容的友情与温情,甚至在故事的结尾,作者不惜将他们的罪行一一“洗白”……在这部小说中,善与恶、正与邪、无为和有为,到处发生着碰撞,擦出了无数火花。
在阅读和翻译的过程中,这部小说的很多细节也非常值得细细推敲。比如小说的主人公,全名是阿朗·伊曼纽尔·卡尔松。这个“伊曼纽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伊曼纽尔·诺贝尔。那位伊曼纽尔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父亲,也是对诺贝尔影响最大的人。诺贝尔被称为炸药大王,而小说的主人公阿朗,也是一位炸药专家,正是他的炸药技术,让他卷入了各种政治纷争,改变了20世纪的人类历史。在书里“伊曼纽尔”这个中间名基本上是隐藏着不出现的,唯有尤里·鲍里索维奇·波波夫在称呼阿朗的时候用的是这个名字——而这个尤里,恰恰也是前苏联的原子弹专家,把阿朗称作“伊曼纽尔”,颇有一点向另一位伊曼纽尔致敬的意味。
另外,在小说中,把阿朗和尤里·鲍里索维奇·波波夫接到苏联去的,是一艘等候在瑞典海域的潜水艇,这个情节,会让人联想到历史上发生的苏联潜水艇在瑞典海域搁浅的事件——尽管这件事发生在1981年,而小说中的情节出现在1948年,但是不能不说,这个桥段显然有作者刻意安排的痕迹。
再比如,第十四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那个新手能在首相的位子上坐到年底,这就是轰动新闻了。”埃克伦德博士所指的“新手”,是当时刚刚接替佩尔·阿尔宾成为瑞典首相的塔格·埃兰德。只有熟知瑞典历史,才能知道此处作者其实用了一个反讽的手法——在埃克伦德博士看来无法胜任首相一职、很快就将下台、“什么都不懂的新手”埃兰德,恰恰是瑞典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位首相。至于在第八章中提到的“扎着马尾辫的财政大臣”,更是对现实的一种调侃,因为瑞典当下的财政大臣安德士·博里是一位留着马尾辫的政治家。(据新闻说,前不久安德士·博里已将马尾辫剪掉。)
关于小说的结局,也很耐人寻味。阿朗是把原子弹技术卖给了印度尼西亚吗?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在跟多位瑞典朋友探讨之后,大家得出一个未经证实的结论:在《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这部小说出版的2009年,印尼总统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宣布,将搁置该国之前的核计划,因为印尼是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小说在这里暗指,尤多约诺之所以搁置核计划,是因为他已经从阿朗那里得到了核技术。
类似暗藏典故的情节,在小说中还有很多很多,就留待读者朋友们去自己发掘吧。
《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自出版以来,五年间迅速成为瑞典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并在整个欧美文学界获得了广泛好评。2013年平安夜,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在欧洲上映,更是将大家对这部作品的关注推向了新的高潮。我所接触到的瑞典朋友,无不对这部小说倍感自豪。一位朋友的朋友,听说我正将“百岁老人”翻译成中文,旋即通过E-mail跟我取得联系。他告诉我,他们组织了一个阅读协会,把“百岁老人”的逃跑路径设计成了一条旅游线路,利用这部小说的轰动效应,将多个原本默默无闻的瑞典小镇串联起来,展示给世界各国的读者。“有机会的话,真心希望你来瑞典亲身体验一下这条线路。”
作为一名翻译新兵,能够拿到这样一部作品,实在是我的幸运,更让我诚惶诚恐。由于本人在语言和知识上的欠缺,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存在很多疏漏、错译之处,在这里也恳请读者朋友们予以包容、谅解和指正。最后,真诚地希望中文版《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能给您带来一场美妙的阅读体验。
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2018年新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2018年新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