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06年秋,作者应邀到北京大学短期授课,本书即根据那八堂课整理而成。八堂课,有六次是演讲性质,各从“抒情”与现代中国话语的主题,如启蒙、革命、国族、时间/历史以及创作主体,做出观察;另外两次则为座谈,范围包罗较广。作者所援引的范例有“五四”到当代的主要作家,也有海外文学的佼佼者。所讨论的文类,除了“抒情”表述的主要形式诗歌之外,也尝试了如小说、散文、戏剧,甚至音乐。作者另外写出《“有情”的历史:抒情传统宇宙观文学现代性》作为序论,一方面补足课堂上未能顾及的背景和论式,一方面也试对同学们的课堂提问做出比较有体系的回答。作者以为,对“抒情传统”的重新叩问,正是我们对中国文学何所来、何所去的反省,也是对一“有情”的历史的召唤。
作者简介
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着有《从刘鹗到王祯和:中国现代写实小说散论》、《众声喧哗:三○与八○年代的中国小说》、《阅读当代小说:台湾.大陆.香港.海外》、《小说中国:晚清到当代的中文小说》、《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众声喧哗以后:点评当代中文小说》、《跨世纪风华:当代小说20家》、《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事》、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 Fin-de-siè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等。2006年11月9日,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于北京师范大学以《粉墨中国——性别表演与国家论述》为题发表演说。王德威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鲁迅、巴金、梅兰芳等四位大师为例证,探讨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在面对各种家国苦难的挑战时,如何借助性别表演或扮装的观念,来重新面对或定义中国人、中国的民族性以及中国国家如何建构的种种想象或实际论述问题。
目录
前言序论“有情”的历史: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演讲1 导论2 沈从文的三次启悟3 红色抒情:从瞿秋白到陈映真4 抒情主义与礼乐方案:江文也与胡兰成5 江行初雪·游园惊梦·遍地风流: 白先勇,李渝,钟阿城6 诗人之死: 海子,闻捷,施明正,顾城座谈1 想象中国的方法: 以小说研究史为中心2 海外汉学的视野:以普实克、夏志清为中心附录1.北大识小2.北京惊“燕”
精彩书摘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在北大的八堂课》:
但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的表现还有另外一个面向。以郭沫若、成仿吾为首的创造社作家在20年代中期开始左转,而他们首先开攻的对象不是别的,就是浪漫主义。郭沫若在1925年就宣布“浪漫主义的文学早已成为反革命的文学”;成仿吾则强调“否定的否定”的必要,踏过浪漫主义布尔乔亚式反传统的阶段,朝向革命文学迈进。但这些左倾作家赖以提倡普罗文学的激情,与他们曾经热衷的小布尔乔亚激情,其实存有微妙的互动。日后以“革命加恋爱”小说走红的蒋光慈提倡革命不遗余力,但他笔下老牌浪漫唯我动机同时膨胀到惊人程度。试看他的宣言:“革命就是艺术,真正的诗人不能不感觉得自己与革命具有共同点。诗人:罗曼谛克更要比其他诗人能领略革命些!”革命成为天启式的狂喜经验。通过这种狂喜,革命者得以挣脱世俗,进入“诗”一样的超越境界,所以“唯真正的罗曼谛克才能捉得住革命的心灵,才能在革命中寻出美妙的诗意”。
蒋光慈式“革命的罗曼谛克”在30年代初即遭到批判。但我在他处已经指出,中国新文学的左翼传统始终不曾摆脱浪漫主义的因素,毕竟浪漫主义的根源不只是个人主义的推崇,而带有强烈批判社会色彩和公共精神。
……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在北大的八堂课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在北大的八堂课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