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5年8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章丘分会——比较视野下的龙山文化与早期文明在龙山文化的命名地山东章丘举办,来自国内外60多位学者在会上分享了他们的研究。研讨会主题有城子崖城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岳石文化与夏商文化、聚落考古与社会复杂化研究、龙山文化的发现、研究与价值评估、龙山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
《龙山文化与早期文明: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章丘卫星会议文集》收录了这次会议中的32篇文章。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海岱龙山文化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新进展
龙山时代的社会转折:政治实验与互动网络的拓宽
中国王权的诞生——兼论王权与夏商西周复合制国家结构之关系
龙山到岳石时期渤海湾北岸的方国文明——夏家店下层文化
龙山时代陶器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两城镇遗址陶杯研究
两城镇遗址绿松石的使用及仪式重要性研究
龙山时代与龙山玉器
青岛地区龙山文化初探
海岱地区龙山文化特殊埋葬方式浅析——以尹家城、三里河遗址为例
藤花落龙山时代城址的特征与聚落形态
山东定陶十里铺北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及初步认识
城子崖遗址考古的学术意义
山东城子崖遗址环境演变过程的初步分析
海岱龙山文化农作物类型及区域特点分析
两城镇遗址的消费模式:脂类残留物分析
寿光边线王龙山文化城址出土动物遗存分析
海岱龙山文化人口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化的初步研究
海岱龙山文化的年代——城子崖遗址地质考古野外工作和14C测年的初步结果
关于夏商周考古年代学研究
史前遗址展示的困惑与探索——对史前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浅谈
登封王城岗遗址与禹都阳城的考古学观察
河北张家口市清水河流域龙山时代考古遗存分析
——以大水沟遗址的考古调查与试掘为例
论江淮地区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文化格局
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人类饮食和健康状况的变化
儒家文化与龙山文化
五帝年代考证与当今断代工程
菏泽: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陶寺与哈拉巴的古城文明比较研究
陶胎的矿物学研究在理解交流、生产和产地中的优势——以古代秘鲁为例
卡霍基亚神庙建筑群一处宗教与家用建筑的重要性
大卡霍基亚地区的土制大型遗迹以及对其他早期文明的反思
精彩书摘
《龙山文化与早期文明: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章丘卫星会议文集》:
两城镇遗址早期调查发现的环纹货贝在海洋资源非常丰富的良渚遗址和东南沿海贝丘中从未出现过,因此更可能来自高地龙山社会。山东出土的璇玑造型玉器,显示渤海沿岸龙山社会与石峁之间的密切往来。临朐西朱封大墓出土的白玉镶嵌绿松石头饰和两城镇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绿松石镶嵌腕饰,与陶寺和下靳墓地出土的绿松石镶嵌腕饰拥有相同的制作工艺。这种技术非常成熟的绿松石镶嵌制品,分布范围从黄河上游到山东沿海,在晋南贵族墓葬最为集中,体现了龙山世界贵族之间紧密的联系。这个技术传统并为二里头王室作坊所继承,成为三代文明贵族艺术中的重要技术传统。
在淮河流域的西北部,王城岗,古城寨等龙山城邑兴起于嵩山南麓河谷和周边平原,沿淮河上游诸支流河谷分布。与这些遗址相关的中原龙山物质文化各类型共享以陶鼎为中心的饮食和制陶传统,并发现大型建筑基址、动物牺牲、骨卜、以及零星的冶铜迹象。颍水河谷中的禹州瓦店(约100万平方米)是这个区域内最大的龙山都邑。瓦店出土数量丰富且种类繁多的考古遗物显示该遗址与淮河流域其他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以及高地龙山社会交流频繁。淮河流域北部的柘城山台寺遗址发现作为祭祀牺牲瘗埋的九头黄牛与蛋壳黑陶残片共存。这个现象表明新的家畜被引入东方平原的龙山社会,为传统的宗教仪式带来变化。对三代后期逐渐成型的以牛羊猪为组合的太牢祭牲传统来说,这个转折尤为重要。
……
前言/序言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是当今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盛会。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是该会115年来第一次在亚洲举行,也是首次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之外举行。在山东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山东大学组委会征得国际历史学会同意,决定在历史科学大会召开期间,结合主会场议题,在济南等六个城市举行卫星会议,向世界展示山东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齐鲁文化的软实力,推动山东进一步走向世界。其中,济南市的章丘卫星会议主题确定为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龙山文化,由山东大学、济南市、章丘市政府共同主办。
确定筹办章丘卫星会议以来,济南市和章丘市政府非常重视,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支持保障工作协调小组和专门办公室。同时,在环境整治、住宿餐饮、食品安全、会议安保、会议宣传、交通通讯、文化活动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安排,责任落实到位,反复督导检查。山东大学成立了专门的卫星会议筹备组,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反复协商、多方联络,向国内外近百位学者发出邀请,得到广泛响应。这些平凡而细致的工作,为章丘卫星会议的顺利召开创造了良好条件。
章丘卫星会议以“比较视野下的龙山文化与早期文明”为主题,汇集来自国内外60乡位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共同探寻东方文明的深厚文化底蕴,研究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路径和特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会议于2015年8月24日在章丘市新落成的文博中心隆重开幕。会议经过两天紧张研讨,55位与会中外代表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会议上做了报告,讨论的内容以龙山文化为主,兼及其他区域的史前文化甚至海外的相关考古研究,可以说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学术盛会。
自1928年在齐鲁大学任教的吴金鼎先生发现城子崖遗址,1930~1931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两次发掘该遗址之后确立了龙山文化,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综观80多年来龙山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历程,期间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转折性变化。
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龙山文化确立之后,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增多,由于认识和研究相对滞后所导致的龙山文化分布区域越划越大,文化内涵也越来越庞杂。到50年代后期,学术界逐渐认识到,黄河和长江流域等不同地区此前划归为龙山文化的遗存,实际上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进而将浙江地区的龙山文化单独命名为良渚文化,而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存则被区分为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等不同文化类型。为了表示后者与其他类型的区别,又把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称为典型龙山文化,从而将其从泛龙山文化中分离出来,把分布区域缩小到黄河下游地区的范围之内,成为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
龙山文化与早期文明: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章丘卫星会议文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龙山文化与早期文明: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章丘卫星会议文集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