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防洪工程技術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中國古代防洪工程技術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古代防洪工程技術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毛振培,譚徐明 著,路甬祥 編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7

商品介绍



齣版社: 山西教育齣版社
ISBN:9787544094344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973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01
字數:69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中國古代防洪工程技術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关書籍





書籍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防洪工程技術史》是我國一部係統的防洪工程技術史學術專著。全書以中國古代防洪工程建設和防洪工程技術為主要內容,分析影響洪水災害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係統闡述瞭先秦、秦漢、三國至五代、宋元、明代、清代各曆史時期防洪工程技術發展的曆史麵貌。具體分析瞭各曆史時期在不同的政治經濟背景和江河形勢下,所采取的防洪方針及防洪工程技術,闡釋古代防洪思想的演進過程及防洪工程主要科技水平的起源與發展,並簡要介紹各時期主要治水人物的業績及主要的防洪著述。對於重大防洪工程,記述其建設的背景、決策的過程、方案的製定與實施、工程的規模與工期、工程的難度及相應的工程措施。還另列一章探索古代傳統防洪工程技術的當代研究與藉鑒。《中國古代防洪工程技術史》可供水利、曆史、地理、環境、災害與減災、文物與考古工作者,以及有關專業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主要江河防洪工程技術發展的自然與社會背景
一、洪水與洪災
二、黃河防洪的自然與社會背景
三、長江防洪的自然與社會背景
第二節 古代防洪工程技術發展的曆史進程
一、古代防洪工程的興起
二、古代防洪工程技術的發展
三、古代防洪規劃的進步
四、古代防洪工程技術發展進程的啓示
第三節 古代防洪史研究的進展
一、近代的研究
二、當代研究的新進展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新石器時代至夏商周時期防洪工程的起源
第一節 新石器時代的治水傳說
一、共工氏壅防百川
二、鯀障洪水
三、大禹治水
第二節 夏商周時期江河堤防的初步形成
一、堤防的起源
二、堤防的修守
第三節 先秦時期防洪工程技術的初步成就
一、對洪水和河流泥沙的初步認識
二、早期的堤防技術
三、埽工技術
四、早期的城市防洪排水
五、防洪管理
第四節 先秦典籍有關洪水與治水的記述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秦漢時期黃河水患與治理成就
第一節 漢代治黃思想的大討論
一、對後世影響較大的幾種治黃主張
二、賈讓的“治河三策”
第二節 漢代三次重大的治黃工程
一、西漢的瓠子堵口
二、西漢的王延世堵口
三、東漢的王景治河
第三節 漢代南方的蓄洪工程建設
一、紹興鑒湖
二、餘杭南湖
第四節 秦漢時期防洪工程技術的主要成就
一、對洪水泥沙的認識
二、堤工技術
三、護岸技術
四、堵口技術
五、灘地引河技術
六、防洪管理
第五節 秦漢防洪的曆史著述
參考文獻

第四章 三國至五代時期防洪建設的初步發展
第一節 三國至五代防洪工程建設的展開
一、大江大河的治理
二、河湖窪地的防洪排澇工程
三、沿海地區海塘工程的興起
四、水攻與城市防洪
第二節 三國至五代防洪工程技術的主要成就
一、海塘工程技術
二、堰壩工程技術
三、堤工技術
四、防洪管理
第三節 三國至五代有關防洪的著述
一、《水經注》
二、其他論及防洪的著述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宋元時期防洪工程技術趨於成熟
第一節 宋元時期對防洪思想的探索
一、關於治黃方針的爭議
二、對太湖治理方略的不同主張
第二節 宋元時期的防洪工程建設
一、黃河的治理
二、其他江河的治理
三、太湖的治理
四、海塘工程建設
第三節 宋元時期防洪工程技術的主要成就
一、堤工技術
二、埽工技術
三、堵口技術
四、河道疏浚技術
五、海塘工程技術
六、北宋汴京的城市防洪
七、防洪管理
第四節 宋元時期的主要防洪著述
一、兩宋時期的防洪著述
二、金、元時期的防洪著述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明代防洪工程技術的發展
第一節 明代防洪思想的進步
一、明前期(洪武至嘉靖年問)治黃以“分流治河”為主導
二、明後期(隆慶至崇禎年間)“束水攻沙”治黃方略的形成
三、黃、淮、運綜閤治理思想的探討
四、海河的治理主張與水利營田的爭論
第二節 明代的防洪工程建設
一、黃河的治理
二、淮河的治理
三、其他江河的治理
四、長江流域湖區的治理
五、海塘工程與沿海攔潮閘的興築
第三節 明代防洪工程技術的主要成就
一、堤工技術
二、壩工技術
三、海塘工程技術
四、水力疏浚技術
五、護岸護灘技術
六、防洪管理
第四節 明代重要的防洪專著
一、劉天和的《問水集》
二、萬恭的《治水筌蹄》
三、潘季馴的《河防一覽》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清代大江大河防洪形勢日趨嚴峻與防洪工程技術的進步
第一節 清代大江大河防洪思想的演進
一、治黃方略的爭論
二、治江主張的討論
三、海河治理的不同意見
四、對珠江防洪的認識
第二節 清代的防洪工程建設
一、黃河的治理
二、長江的治理
三、淮河的治理
四、海河的治理
五、珠江的治理
六、遼河的治理

前言/序言

  洪水漫溢河岸或潰決堤防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危害,形成洪水災害。在世界範圍尤其在我國,洪水災害是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産、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主要自然災害。防洪工程是為瞭防禦洪水災害所興建的水利工程。古代大江大河防洪工程的興建,往往是經過廷議後由皇帝決定的,而防洪思想的討論則更多地在治水官員、朝廷重臣以及文人學士中展開。因此,古代防洪工程技術有彆於其他的工程技術。
  古代人們在和洪水災害的長期鬥爭中,為今人留下瞭蜿蜒麯摺的黃河大堤、橫亙東西的長江乾堤、捍禦潮災的江浙海塘、星羅棋布的圩垸圍堤等規模宏,大的防洪工程,留下有關防洪的曆史文獻更是汗牛充棟。研究這些曆史典籍,可以發現古代人們對洪水、泥沙、水流運動的認識,及其防洪工程建設的實踐經驗,積纍瞭豐富的防洪基礎學科知識。其中,古代防洪治河的思想,對我們今天的防洪建設和河道整治仍具有藉鑒和啓迪作用。如,漢代賈讓給洪水以去路、謀求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明代潘季馴“束水攻沙”和“束水歸槽”的治黃思想,“蓄清刷黃”綜閤治理黃、淮、運的思想,“淤灘固堤”的思想,蓄滯超額洪峰流量的思想等等,對我們今天仍有藉鑒作用。古代傳統的防洪工程技術,特彆是堤防技術、埽工技術、海塘技術、搶險技術,以及修防管理的經驗,至今仍有所應用。基於曆史典籍的深入發掘和研究,特彆是在認識災害的雙重屬性、運用曆史模型建立防洪決策支持係統的應用性研究方麵,如今已取得瞭一些進展,也為今後的深入研究創造瞭條件。
  《中國古代防洪工程技術史》共分八章。第一章總論,第二章至第七章分述各曆史時期防洪工程建設和防洪工程技術的發展,第八章總結古代傳統防洪工程技術的曆史藉鑒。總論章分析影響大江大河洪水災害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綜述曆史時期防洪事業發展進程的曆史脈絡,係統介紹古代防洪工程技術,簡述近現代對古代防洪思想與工程技術的繼承與發展。第二章至第七章,按照防洪事業發展的階段性,劃分為新石器時代至夏商周時期、秦漢時期、三國至五代時期、宋元時期、明代、清代六個曆史時期。各章分彆記述各時期主要的防洪思想、防洪工程建設、防洪工程技術成就和防洪著述,力求歸納該時期防洪的特點。古代防洪事業的發展和防洪工程的建設,更多的是同各曆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背景和江河形勢密切相關,因此各章防洪工程節主要記述工程建設的背景、決策過程、方案與實施、工程規模及工期;而涉及工程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則另列一節,按專業分類記其主要的技術成就。由於曆史時期各地區開發的先後不同,防洪工程需要防禦的對象和範圍也有主有次,因此各章節之下所設的目也不盡相同,總以突齣該時期的重大事件和主要內容為原則。古代傳統防洪工程技術的曆史藉鑒章,主要研究古代防洪工程技術對防洪基礎科學的貢獻,古代傳統防洪工程技術在當代的應用,以及古代防洪方略對當代防洪的啓示。鑒於各曆史時期的主要工程技術成就在相應章節已有詳細記述,第八章隻作提綱挈領的分析歸納,不再復述史實。

中國古代防洪工程技術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古代防洪工程技術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中國古代防洪工程技術史 pdf 下載 mobi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古代防洪工程技術史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古代防洪工程技術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讀者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中國古代防洪工程技術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古代防洪工程技術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关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思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