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以茶证道,深具性情
2.文淡如茶、深具韵致
3.茶事、诗事、画事、佛事 融于一体
3.装帧优美、图文并茂、悦目养心
内容简介
《无风荷动:静参中国茶道之韵》以作者对自己数十年间在不同季节、时段、空间品饮各类中国茶的切身体验为前提,在一篇篇短小精炼的茶道日记中,将古今茶事、诗事、画事、佛事融于一杯杯香味氤氲的清茶中,让读者在种种日常感悟中见证真正的茶道精神。
作者简介
马守仁,长安人,字守仁,号冷香斋主人、南山如荠、如荠居士、煎茶翁等。生平无他好,唯嗜茶、书而已。读书之余,坐而瀹茗;煎水之余,起而读书,以为人生乐事,不过如此。曾有诗句曰:人生有真味,趺坐瀹茶汤。亦日常生活之写照也。
目录
总序 幽雅阅读 吴志攀 iii
序一 滕军 viii
序二 苦茶和尚 xi
佳人如茗 1
茶道略说 3
茶俳(一) 7
烟雨·江南 9
茶有九德 15
女儿红 17
白石词风 23
茶可载道 25
说茶时 28
煎水(一) 29
茗壶说(一) 31
佳人如茗 33
再说茶时 37
茶俳(二) 38
茶与禅 40
秋水(一) 45
秋水(二) 48
饮茶的境界(一) 50
般若味重重 53
人淡如茶 54
夏夜烹茶 56
论饮 58
饮茶说《三国》 63
说茶食 65
饮茶的境界(二) 67
茶道威仪说 70
秋水(三) 73
老竹大方(一) 76
论茶香味 78
煎水(二) 80
论投 83
兰说(一) 85
茗壶说(二) 89
兰说(二) 90
人淡如茶 92
茶道礼法 93
老竹大方(二) 98
茶器略说 101
说茶香 105
禅茶诗偈 106
冷香斋诗钞 108
兰说(三) 110
陈继儒茶诗 112
茶性略说 114
老王 116
重修冷香斋记 122
茗壶说(三) 124
茶道修持说 130
茶与音乐 136
茶有九香 141
乌龙茶略说 143
茶友论茶时 147
肉末炒茶叶 149
对花饮茶 154
禅茶诗偈 160
山居纪事 160
春日涉事 161
岁末抒怀 162
老实吃茶 164
悼一如居士 164
茶汤说 171
煎茶的乐趣(一) 178
老实吃茶 187
吃好茶 193
煎茶的乐趣(二) 197
艺可载道 201
饮茶歌诮寇丹先生 206
燕京茶会 208
秋水(四) 212
兴教寺吃茶记 217
平常心是道 222
怀念苦茶和尚 222
平常心是道 231
品读静冈煎茶 234
品饮径山茶 243
云月斋饮茶记 248
冬寒瑟瑟,起炭煎茶 254
佛前持一盏,窗外正苦寒 258
小寒扫雪细烹茶 261
围炉煮茶夜读书 266
浅议茶道修习 270
茶道与香乘 277
春阴不散,焚香煎茶 284
沉水扶香燃将尽 287
后记 293
“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297
精彩书摘
茶汤说
饮茶离不开茶汤,说茶同样离不开茶汤,品茶论道更离不开茶汤。茶汤是茶叶冲瀹后的茶水,茶与水相交融,茶即是水,水即是茶,两者不即不离,密不可分,因此称作“ 茶汤”。老子曰“ 上善若水”,道出了水之真谛。古人论煎水,以为水功八分,茶只两分,说尽煎水瀹茶之奥秘。
然而自神农氏尝茶到陆羽作《茶经》,历经唐、宋、元、明、清直至今日,对茶事的理解仍仅仅停留在茶品、水品及茶叶冲瀹技法上,而罕言茶汤。陆羽作《茶经》,在“ 五之煮”“ 六之饮”中虽然对茶汤作了初步描述,尚未登堂入室;宋徽宗著《大观茶论》,则对茶汤之色、香、味作了些微探讨,犹属雾里观花;许次纾《茶疏》详说茶事,细论水功,几及茶汤;罗禀《茶解》论茶汤之色、香、味,渐入佳境。更有精行俭德之士,癖好甘草之徒,虽然茶品与水品并重,但对茶汤却秘而不宣,故田子艺作《水品》,仍属呓语;樵海山人著《茶录》,乃纸上谈兵;屠隆著《考槃余事》,无非隔靴搔痒。老子有言:道之不行,吾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古代茶人对茶汤这种有意无意间的忽略,不能不说是中国茶道史上的一个缺憾,这也许正是中国茶道未能“ 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吧。
冷香斋主人饮茶有年,以为茶之色、香、味、气韵等,皆蕴藏于茶汤中,饮茶其实是饮茶汤,说茶同样是说茶汤,品茶论道更是品论茶汤。简而言之,茶道其实就是茶汤之道。
重视茶汤,古亦有之。据苏鹗《杜阳杂编》记载:“(唐)文宗皇帝尚贤乐善,罕有比伦……令宫女以下伺茶汤饮馔。”此为茶汤进入皇宫的证据。而五代时期著名词人、五朝元老和凝嗜茶,与朝臣结为汤社,更是一时雅举。此事陶谷《清异录》有载。昔年赵州和尚接引学僧,往往只说“ 吃茶去”,禅语法言遍布丛林,独得茶汤三昧。日本珠光禅师说:“ 佛法存于茶汤”,并因此创立了草庵茶道,已得茶汤真谛。可见茶汤最早结缘是在佛门禅寺。另外,禅门典籍《百丈清规》《禅苑清规》中多有“ 茶汤”字句,亦可佐证。此时此处的茶汤已超越了茶品、水品、茶器、冲瀹方法等物质层面,直达心源,直面真我,直接体现茶道精髓。冷香斋主人有感于此,故不揣简陋,作《茶汤说》, 以求证于诸方同道。
茶汤是茶叶冲瀹后的茶水,分过滤和不过滤两种。一般而言,绿茶,特别是上品绿茶可以不过滤,由于是透明玻璃杯冲瀹,一杯在手,茶叶在茶汤中翩跹作舞,更增加了茶汤的可观赏性。至于乌龙茶、红茶、花茶、黑茶等,则需过滤后饮用。另有煎茶、点茶之茶汤,当属别论。冷香斋主人论茶汤,仅以过滤后的茶汤为限。
茶汤有冷热,有深浅,有盈亏,有虚实,有甘淡爽利之分,有艰涩柔和之别,今略分为茶汤之色、之香、之味、之气韵论之。茶汤之色:汤色以柔白雅淡为上,嫩绿清亮为中,橙黄浓重为下。其他各色茶汤又等而下之。以茶品论,绿茶茶汤为上品,乌龙茶茶汤为中品,红茶、黑茶茶汤为下品。
(京华闲人评曰:此论偏颇。几大茶类制法不同,颜色迥异,口感、功效自是各异,汤色优劣当以是否清澈艳亮判定。)
茶汤之味:汤味有甘苦,有轻重,有厚薄,有老嫩软硬之别,有滑利艰涩之辨。对汤味的要求:入口轻,触舌软,过喉嫩,口角滑,留舌厚,后味甘。轻、甘、滑、软、嫩、厚称为茶汤六味。六味俱足者为上品,甘、滑、软、厚四味具备者为中品,味尚甘滑者为下品。
茶汤之香:香有清浊,有沉浮,有短长,有阴阳,有出世入世之分,有婉约粗放之别。婉约则香气幽雅深长,粗放则粗疏短浅,茶汤之香以婉约为贵,粗放为贱。今略分茶汤之香为:浓香、甜香、幽香、清香。浓香如姚黄魏紫,香气馥郁。甜香如月下秋桂,其情最娇。幽香如空谷幽兰,其韵独高。清香如夏荷初露,清芬袭人。茶汤之香以幽香为上品,清香为中品,浓香、甜香为下品。幽香中尤以能出兰香者为绝品。
茶汤之气韵:茶汤气韵以雅淡空灵为上品,具“岩骨花香”者为中品,香味平庸者为下品。上品茶汤能得茶之真香、真味。滋味淡然隽永,香气清幽深长,气韵流动鲜活,香气、滋味俱蕴藏于茶汤中,不动声色,不露圭角,如至人贤圣处世,淡然自足,宠辱皆忘,而其品德、操行足以教化四方。中品茶汤应具“岩骨花香”。“岩骨”指茶汤入口后应有金石感,品啜时有圭角,耐咀嚼;香气幽雅深长谓之“花香”。中品茶汤如仁人君子处世,慷慨激昂,忠勇好义,以思兼天下为己任,以没世不朽为标榜,让人钦羡不已。下品茶汤略具滋味,聊备诸香,香气或浓或淡,滋味或甘或苦,细细品啜,其实平庸。上品茶汤应以清静心证之,
中品茶汤应以义气证之,下品茶汤所在皆是,随处可证。
茶汤的色泽、香气、滋味、气韵称为“ 茶汤四相”,品啜茶汤时能得四相,称为得味,不即不离四相,称为得意,能空掉茶汤四相,方称得道。
(京华闲人评曰:“茶汤的色泽、香气、滋味、气韵称为茶汤四相,品啜茶汤时能得四相,称为得味,不即不离四相,称为得意,能空掉茶汤四相,方称得道。”妙论!闲人与之。)
无风荷动:静参中国茶道之韵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无风荷动:静参中国茶道之韵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