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入选作品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有较强的原创性和鲜明的特色,有翔实的史料和语料,研究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翻译的本质。
内容简介
本书具体介绍了基于经验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三个范畴的翻译语境描写体系,共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从“模式-途径”和“语境张力”两个视角对50余年来现代翻译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集中对语言学途径进行反思,揭示翻译研究中跨学科移植的规律,探讨语言学途径的发展路径。下编基于上述对翻译研究发展史的认识,借鉴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模式、Halliday的“语言元功能”等语用学、语言学概念,提出翻译语境模式,并以平行语料为例证,力图建立以“语用-功能”为框架的翻译语境描写提纲。
目录
绪论
关于翻译理论和实践
关于翻译研究中的跨学科移植
翻译研究的学科间性
翻译研究的学科间性
学科间性视阈下的现代翻译研究
“示意图”
理论研究诸范畴
理论研究诸范畴所体现的以植入式为
主导的学科间性关系——首要关系
应用研究诸范畴
应用研究诸范畴所体现的以合作式为
主导的学科间性关系——次要关系
小结
本书概要
上编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
第一章语言学途径的反思
概说
“模式-途径”框架
翻译研究模式和理论移植途径
三大途径和两大流派
对两大流派关系的认识
“语境张力”框架
“语境张力”概念
各学派发展中的语境张力体现
语境张力下各学派的相对位置
语境张力的启示
第二章语言学途径的发展
引言
语言学途径作为一种工具范式
语言学途径作为一种学术话语
语言学途径的发展
语言学途径发展的供体理论
语言学途径的语境转向
第三章语言学途径的语境观——翻译语境
引言
语境的前理论概念(thepre-theoreticalconceptofcontext)
——上下文
翻译研究中的语境观
本书要建立的语境模式——语境视野模式
译者的语境视野
翻译研究者的语境视野
语境视野模式中的“心理情景”和“语言框架”
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方法论上的启示——翻译研究者视野中的诸关系
认识论上的启示——翻译语境的属性
第四章语言学途径的研究方法
引言
注意研究跨学科理论移植规律
描写和对比
描写研究的程序
语篇描写是语境研究的根本
对语料库建设的思考
研究者的立场
下编翻译语境描写纲要
第五章经验意义描写
概说
经验意义
经验意义潜势以及经验意义的谋议和重构
经验意义的解构和作者的经验
译者经验在翻译中的作用
小结和假设
视角
概说
叙述视角
时空视角
小结和假设
词语
词语的种类
概念性经验
感知性经验
事件性经验和关系性经验——及物过程
翻译语境描写论纲
小结和假设
名物化
什么是名物化
“名词+of+名词”和“修饰语+中心词”结构
去名物化过程是心理过程
小结和假设
第六章人际意义描写
概说
互动语旨
作者的呈现度
译者的可见性
感染力(pathosappeals)
语言变体
小结和假设
功能语旨
交际意图
话语特征
小结和假设
第七章语篇意义描写
概说
语义重复链
衔接的实质是重复
语义重复的种类
小结和假设
心理情景和语言框架
概说
情景成分隐化和语言框架
高情景框架和低情景框架
汉语高情景框架赋予译者的自由(translator’slicense)
和责任
小结和假设
互文性
互文性的含义
语篇间的互文关系
小结和假设
连贯
概说
连贯的心理属性
连贯的语篇属性
小结和假设
第八章结语
对本书的总结
语言学途径发展随想
修订版后记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作为本书的绪论,先阐述三个想法,再概述一下本书内容。
0.1.关于翻译理论和实践
翻译作为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可分出三个范畴:翻译实践、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翻译实践的工作基础是双语和双文化能力、百科知识和语际转换技能,工作方式是源文诱发的译文写作,服务对象是译文读者,目的是促成和实现语际交流。翻译教学的工作基础是翻译实践能力加上教学能力,工作方式是包括讲解、示范和批改学生练习在内的教学活动,服务对象是委托人、学生或学员,目的是培养能独立完成跨文化、语言交际的翻译人才。翻译研究的工作基础是有关语言、文学、文化和社会的理论知识以及对翻译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工作方式是对翻译实践的各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描写和阐释,服务对象是翻译领域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理论爱好者和部分实践者,目的是加深人类对语际交流的认识,揭示跨文化、语言交际的规律和实质。
与这三个范畴相应的人员即译者、教师和研究者三种角色。这三类角色应当也必须相互沟通。研究者研究的是实践者的具体工作过程和成果,教师讲授的内容也同样基于他人或自己的实践,没有翻译实践,翻译研究无从谈起,教学也会沦为空谈。就目前的情况看,许多理论研究人员也翻译过不少作品,许多翻译实践人员也不时写文章或著作探讨翻译问题。翻译教学人员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实践经验,或者一定程度的理论修养。从社会需求数量来看,实践人员居首位,教师和研究者依次次之。在双语和双文化方面有才能的人应该去从事各类翻译实践活动(不仅是文学翻译),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当这些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便可以从事译员培训或理论研究。教学和研究者绝不能脱离实践,口译尤其如此。至少就目前而言,很难想象一个从不或几乎不动笔、动口翻译的翻译教员或研究者能为翻译事业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理论研究者的角色,或者说翻译理论研究是重要的,但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不应太多;实践者、教师和研究者应该有一个恰当的比例。
Hatim(001)在谈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说:“翻译研究力推这样的主张:研究不仅是针对或关于翻译实践者的,还是实践者可以做的。 ”1他呼吁打破实践与理论的绝对边界,提倡所谓自省考辨( self-reflective enquiry),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当前我国翻译研究的现状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但也应该预见到,随着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随着有关文章著述的大量涌现,随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分工势必会越来越明确。有专攻理论者,也有专事实践者。研究人员会无暇从事实践,实践人员也无意去读那么多文章和著述。“实践和理论是不能互相取代的”,“实践家不是理所当然的理论家,理论家也未必就是理所当然的实践家,实践家可以成为理论家,但前提是他必须花费与他的实践几乎相同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理论。反之亦然”(王东风, 00)。理论研究人员不应将实践人员贬为“翻译匠”,工匠干活其实自有其原则和方略,塑得一篇篇独具匠心的好译文,是很了不起的。实践人员也无须将理论斥为空谈,他们其实是以你为研究对象的,他们发现的东西可能对你有用,你也可以用自己丰富的实践为他们提供材料,对他们的看法进行批
1 Translation studies is seeking to promote the stance that research is not only something done to or on practitioners, but is also something done by practitioners.
评。应该提倡理论研究者从事些翻译实践,也应提倡实践者拨冗读一点、写一点研究文章,在翻译研究发展的目前阶段尤其应这样做。但这两类人毕竟是在两个范畴内从事着不同性质的活动的。理论研究人员翻译点东西,可能是为亲自体验一下,验证理论问题,他们并不以卷帙浩繁的译著为己任;翻译实践者也会看点文章,写点文章,但由于他们无暇研读大量文献,他们的文章并不充分引证他人,无长长的参考书目,更像是个人经验的总结和体会。所以我们现在读到的文章或著作,大致就可分为这么两类:理论著述和经验著述,而这两类文章和著作都是有价值的。
研究者和实践者是可以沟通的,但他们是两种角色,研究层面和实践层面也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Toury(1)在谈论翻译研究和实践的关系时这样说:“翻译实践当然是翻译研究各个分支的目标层次,但却不是诸分支的‘实际应用’。这正如说话……并非语言学的实际应用一样;但语言教学或言语矫治倒是语言学的具体应用。”同样,本书建立翻译语境描写理论框架的直接目的,只是揭示跨文化、语言交际的性质和规律,从而深化对语篇生成和使用机制的认识。它和翻译实践和教学不是一回事,但会对翻译教学和翻译批评产生影响。“理论将不仅以抽象形式存在,它将是动态的,将涉及对翻译实践中具体问题的探索。理论和实践将互相滋养” (Bassnett, 1)。
……
翻译语境描写论纲(修订版)/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翻译语境描写论纲(修订版)/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