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旅游地理学(第3版)》第1版曾获国家教委第三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中青年奖,修订版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二等奖。本版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教材现状,对各章节及附录进行了全面修订,增加了社区旅游、新兴旅游两章。删去旅游交通、旅游区划两章。修订后的内容涵盖旅游者行为、旅游需求预测、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等旅游地理学主要论题。
《旅游地理学(第3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地理类、旅游类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参考使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研究内容简析
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与地理学科的关系
二、与旅游学科的关系
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三、20世纪60年代中至20世纪80年代初
四、20世纪80年代中至20世纪90年代
五、进入21世纪之后
六、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式
第二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一、古代旅游知识的积累
二、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一节 旅游者
一、国际上的定义
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三、旅行者分类
四、旅游者分类
第二节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一、旅游需要分析
二、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三、旅游动机的激发
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第三节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一、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二、普雷德(Pred)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三、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四、旅游决策过程
第四节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一、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二、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
第五节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一、资源个体的评价
二、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
三、旅游路线的设计和宾馆选址
第四章 旅游需求预测
第一节 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一、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二、旅游需求预测资料的获取
第二节 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
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二、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第三节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一、趋势外推模型
二、结构模型
三、仿真模型
四、定性模型
五、4类模型的相关关系
第四节 趋势外推模型
一、简单回归分析
二、时间序列模型
第五节 引力模型
一、引力模型的发展
二、旅游研究中的引力模型及其发展
三、实例分析
第六节 潜在游客市场模型
一、潜在游客市场模型
二、实例分析:“告别三峡游”的系统动力学解释
第七节 特尔菲法
一、概述
二、特尔菲法的工作步骤
三、实例分析
第五章 旅游资源评价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旅游资源
二、评价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旅游资源分类
第三节 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
一、一般体验性评价
二、西方的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价
三、中国的名山大川自然美评价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一、气候的适宜性评价
二、地形的适宜性评价
三、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
第六章 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第一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一、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理论述评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一、具有广域旅游市场的国际级旅游地
二、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
三、喀斯特洞穴旅游地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一、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解释
二、名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三、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四、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第七章 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
第一节 城市旅游研究概述
一、城市旅游研究的起源和定义
二、城市旅游研究的内容
三、城市旅游吸引体系
四、城市旅游地评估
第二节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
一、RBD概念
二、RBD与CBD的关系
三、城市RBD的功能及意义
四、城市RBD的类型
第三节 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城市旅游驱动力的一般分析
二、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
第四节 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一、基本概念
二、主题公园的类型
三、主题公园的特点
第五节 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三、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四、空间集聚和竞争
五、决策者行为
六、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七、中国主题公园发展问题
第八章 旅游环境容量
第一节 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概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中国研究概况
第二节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
一、基本容量
二、非基本容量
第三节 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
一、基本空间标准
二、旅游的资源容量和旅游的心理容量的量测
三、旅游的生态容量的测定
四、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的测定
五、旅游地容量的测定
第四节 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一、饱和、超载与旅游污染
二、超载与旅游的空间分流
三、LAC理论和应用
四、实例分析——颐和园的旅游环境容量与管理
第九章 社区旅游
第一节 社区旅游概述
一、社会
二、社区旅游
三、社区参与
第二节 中国社区参与旅游的特点
一、注重经济利益诉求
二、被动参与
三、社区力量薄弱
四、产生的原因及思考
第三节 社区增权
一、社区增权理论
二、雨崩案例
第四节 社区旅游参与模式
一、提高社区参与度的路径选择
二、社区参与旅游有效模式的构建
第十章 新兴旅游
第一节 替代性旅游与生态旅游
一、替代性旅游
……
第十一章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第十二章 旅游规划
附录1 国外著名旅游地理学家推荐重要文献
附录2 SSCI收录的旅游、休闲与接待业国际学术期刊
附录3 1989-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旅游研究项目
附录4 2008-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旅游研究项目
附录5 1989-2011年国内旅游领域部分博士学位论文
前言/序言
本书是以高等学校地理类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写的,地理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旅游课程相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要少,因此本书的结构虽然以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客源地这样一个空间过程来建构的,但是涵盖的内容较多,以便使地理类专业学生对旅游学科有更多的认识。
本书第一版成书于1992年春,出版于1993年春,经5次印刷,印数累计达2万册。本书第一版于1995年获国家教委第三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中青年奖,1997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指定为旅游院校使用教材。
修订版完成于1999年夏,出版于1999年秋,经23次印刷,印数累计达16万册。修订版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8年,中山大学“旅游地理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按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要求,教材出版后4-5年要修订一次,高等教育出版社早于5年前就和我签订了再修订合同,可我一拖再拖,直到2011年春节假期才有一段完整的时间来完成最后的工作。
时间在一个人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人的限制作用是不一样的。年轻时时间多,而积累和机会不够;中年时万事俱备,却最缺时间。回想1990年和1991年写本书第一版时,那时办公室没有电话,没有电脑,更没有互联网,单纯的每天三点一线(家、办公室、球场),上午、下午和晚上有效工作时间可以达到7-8小时;1999年写本书修订版时,时间也相对充裕;到本版时,除了时间的关系外,心态上也没有写第一版时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知道得越多,未知也越大,越不敢在没有充裕时间的情况下动笔。
这样的状况延续了几年,我始终找不到整块的时间来像本书第一版、修订版时那样从容写作。本次修订能得以完成,与我的许多博士生和硕士生(有的已经毕业)的大力协助分不开,他们是孙九霞、戴光全、张朝枝、车震宇、马凌、林清清、李鹏、项怡娴、朱峰、翁时秀、陈钢华、马涛、姚冶、陈可耀、卢凯翔、徐耀宽,特别是翁时秀、陈钢华、朱峰和项怡娴协助做的工作最多。没有他们的帮助,本书的修订工作还将拖延下去。
旅游地理学(第3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旅游地理学(第3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