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地球:人類傢園的生存之戰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發表於2025-01-22
半個地球:人類傢園的生存之戰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更多精彩,點擊進入湛廬文化旗艦店>>
愛德華·威爾遜繼《生命的未來》與《繽紛的生命》之後又一聚焦生物多樣性、關注全球物種滅絕的傾情力作!
“社會生物學之父”、兩屆普利策奬得主、進化生物學先驅、殿堂級的科學傢愛德華·威爾遜再續經典!
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劉華傑,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李大光,分享收獲農場執行董事、“全球40歲以下影響食物係統的20人”農人石嫣,暢銷書《大轉嚮》作者史蒂芬?格林布拉特,科普作傢奧利弗?薩剋斯,著名全球發展問題專傢 傑弗裏?薩剋斯!
湛廬文化齣品。
“社會生物學之父”、兩屆普利策奬得主、進化生物學先驅、殿堂級的科學傢愛德華·威爾遜,深情講述全球的物種滅絕故事,探索生物多樣性的未來齣路與方法。
閱讀《半個地球》,就如同威爾遜在帶領我們領略地球多種多樣的生物多樣性。整個地球生命的進化史,也是一部精彩絕倫的生物多樣性發展史。但隨著人類足跡的擴展,我們也逐漸將眾多物種帶嚮瞭瀕危與滅絕的不歸路。隻有將半個地球交還給大自然,我們纔能保護地球上眾多的生命形式,拯救現存的有生力量,實現人類生存所需的穩定與發展。
愛德華·威爾遜
進化生物學先驅,螞蟻研究方麵殿堂級的科學傢,有 “社會生物學之父”“當代達爾文”之稱。
哈佛大學榮譽教授,哈佛大學昆蟲館榮譽館長。
提齣瞭生物多樣性、知識大融通等概念,創立瞭島嶼生物地理學、社會生物學等學科。
纍計獲得過100多項國際大奬,其中包括美國國傢科學奬、“生態學諾貝爾奬”剋拉福德奬等。被《時代周刊》評為“對當代美國影響的25位美國人”之一。
截至目前齣版瞭20餘部著作,代錶作有《社會生物學》《論人性》《螞蟻》等,兩度問鼎普利策奬。
大博物學傢威爾遜也是科學傢,而且是有學識、有遠見、負責任的那種科學傢。他的思想不用說,韆年一見,他的文字也愈發曉暢、雋永。
——劉華傑
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
令人敬佩的威爾遜再發警語,他告誡我們應在以自然資源換取“幸福”的狂熱中冷靜麵對地球的未來,讓齣半個地球吧!
——李大光
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
人類多大程度上可以全麵認知這個地球,取決於我們認可自己有多“無知”。威爾遜的著作在嘗試建立人與自然的連接:在日常中,讓社會認知大自然的重要性;在研究領域,建立跨學科的對話。希望我們在推動社會生態農業上的努力與威爾遜“半個地球”的倡導一樣,為時不晚!
——農人石嫣
分享收獲農場執行董事
“全球40歲以下影響食物係統的20人”
愛德華·威爾遜具有一種極為珍貴且獨一的特質。他將博大的科學知識和深刻的人文智慧完美地融為一體。他所深愛的自然界,他用畢生時間去研究和探索的自然界,因人類的愚蠢和貪婪而被大肆破壞。這一切就發生在他身邊,他也有無數理由去陷入絕望,但我們在《半個地球》中看不到任何悲觀與抱怨。通篇全是作者滿懷希望的大膽錶述,以及為拯救地球而描繪的藍圖和願景。
——史蒂芬·格林布拉特
《大轉嚮》(The Swerve)作者
威爾遜用充滿人文情懷的筆觸對大自然進行描述,他的語言能喚起我們每個人對美好世界的嚮往。
——奧利弗·薩剋斯
科普作傢
如果說人類能找到彼此之間和諧共處的方法,找到與自然界天人閤一的途徑,那麼威爾遜一定是其中不可取代的角色。
——傑夫裏·薩剋斯
著名全球發展問題專傢
測試題 你對生物多樣性瞭解多少?
前 言 何為人類
第一部分 我們麵臨的問題
01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02 人類需要生物圈
03 繽紛的生命
04 犀牛的挽歌
05 現代啓示錄
06 我們形同上帝嗎
07 滅絕緣何加速
08 氣候變化的衝擊
09 最危險的世界觀
第二部分 我們生活的世界
10 保護的科學
11 上帝的物種
12 未知的生命之網
13 迥異的水下世界
14 不可見的王國
15 生物多樣性最佳地點
16 重述曆史
第三部分 我們的解決之道
17 覺醒與頓悟
18 修復與重建
19 拯救生物圈
20 瓶頸與障礙
21 荒野之地,正是孕育人類的傢園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譯者後記 ?
01 第6次物種大滅絕
6 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 12 韆米的小行星以每秒 20 公裏的速度,撞到瞭如今位於尤卡坦半島(Yucatán)的希剋蘇魯伯(Chicxulub)海岸上。這次撞擊形成瞭深達 10 公裏,寬達 180 公裏的大坑,將地球像個鈴鐺一樣狠狠地敲瞭一下。隨後緊跟著便是火山爆發、地震、酸雨,如山峰般席捲而來的巨浪將整個世界掃蕩瞭一遍。灰塵遮蔽瞭天空,擋住瞭陽光,阻止瞭光閤作用。黑暗持續瞭很久,絕大多數植被被活活扼殺。在充滿殺機的漫長午夜,氣溫迅速下降,火山鼕天(volcanic winter)封鎖瞭整個星球。70% 的物種從此消失,其中就包括最後一代恐龍。在一些幽暗的角落,微生物、真菌和食腐蠅類這些生命世界之中的清掃大師,在死去的植被和動物屍體的養育下興旺繁衍瞭一段時間,但很快,它們的數量也下降瞭。
這就是爬行動物時代終結的中生代,也是哺乳動物時代開始的新生代。人類是新生代的終極産物,很可能也是新生代的最後一件作品。地質學傢將新生代分為 7 個世代,每個世代都有其代錶環境和生活於其間的特色動植物。按時間順序排列,排在首位的是古新世,這段時間長達 1 000萬年,生物多樣性在進化的作用下,從中生代大災難的摧毀中一點點復蘇。隨後是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第 6 個世代是更新世,在這段時間中,大陸冰川逐漸形成,後又齣現瞭消退。最後一個經地質學傢正式認可的是全新世,也就是我們所生活的世代。全新世始於 11 700 年前,那時,最後一片大陸冰川開始退行。溫和的氣候條件也在生物史上創造齣瞭物種數量最為繁多的短暫“春天”。
全新世早期,人類在地球上幾乎所有適宜居住的土地上都留下瞭腳印。生命組織的全部三大層級都麵臨著希剋蘇魯伯撞擊的破壞性力量所帶來的新威脅。這三大層級首先是由珊瑚礁、河流和森林等構成的生態係統,然後是諸如珊瑚、魚類和橡樹等存在於生態係統之中的生物物種,最後一層則是決定物種性狀的基因。
從地質時間的維度來看,生物滅絕事件並不罕見。在生命曆史上,滅絕事件總是以隨機變化的強度接連發生。而真正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大事件,隻會每隔一億年發生一次。據考證,地球上曾發生過 5 次顛覆性的毀滅事件,最近的一次就是發生在希剋蘇魯伯的隕石撞擊。每一次事件發生之後,地球都需要大約 1 000 萬年的時間進行自我修復,這也是為什麼由人類引起的毀滅大潮常被稱作第六次大滅絕的原因。
許多專傢都曾撰文指齣,地球已經與往昔大不相同。當下可以被認定為全新世的結束,以及一個新的地質世代的開端。20 世紀 80 年代早期,水生動物學傢尤金 · 施特莫(EugeneF. Stoermer)為新世代提齣瞭一個稱謂——人類世,即屬於人類的世代。後在 2000 年經大氣化學傢保羅 · 剋魯岑(Paul Curtzen)推廣開來。
將人類世作為獨立的世代正式提齣,其背後的邏輯是站得住腳的。通過以下思維實驗,讀者便能有更加清晰的瞭解。假設在未來的某一天,地質學傢要對地球上的沉積岩層進行發掘,沿著地質的記憶往前追溯數韆年。發掘過程中,他們會遇到一層又一層界限清晰、因不同化學物質而導緻質地改變的泥土,從中發現因快速氣候變化而産生的物理和化學痕跡,以及大量經過馴化的動植物化石。這些化石都是在突然之間、在全球範圍內替換掉瞭地球上絕大部分的前人類時代的動植物。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會挖掘齣機器的碎片和一些五花八門的緻命武器。
未來的地質學傢可能會說:“不幸的是,人類世將飛速的技術進步和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麵結閤在瞭一起。對人類和其他生靈來說,那是一段可怕的時光。”
02 人類需要生物圈
生物圈,是在任何給定時間地球上所有有機體的總和,是你在閱讀這段文字時,地球上所有活生生的植物、動物、藻類、真菌和微生物的加和。
生物圈的上層界限由被風暴席捲到萬米高空的細菌構成,其實際高度可能還要更高。在這一高度上的細菌物種占據瞭所有微觀粒子的 20%,其餘都是沒有生命的塵埃顆粒。有研究人員認為,其中一些細菌物種能通過光閤作用和對死亡的有機物質進行分解,來實現物質的循環和個體繁殖。有關這種“高高在上”的生物層級能否被視為一個生態係統,目前尚沒有定論。
生命的最底層界限,存在於科學傢所稱的深層生物圈的下部邊界,即位於陸地和海洋之下至少 3 公裏深的地方,細菌和綫蟲能在地球岩漿釋放齣來的強大熱量中維持生存。目前,科學傢在這煉獄般的地底找到的為數不多的幾類物種,可以依靠從身邊岩石中提取的物質與能量來維持生存。
與龐大的地球整體相比,生物圈簡直薄得像紙一樣,重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整個生物圈像一層薄膜一樣覆蓋在地球錶麵,即使是在地球大氣層外延軌道運行的飛行器上,如果不通過工具進行觀測,都無法察覺到它們的存在。
人類自認為是生物圈的主宰,是生物進化的終極傑作,相信自己擁有無上的權力,可以為所欲為地對其他生命做任何事情。在地球上,“權力”就是人類的代名詞。上帝對約伯設下的挑戰,都不會令我們感到怯懦。
你曾進到海源,或在深淵的隱密處行走嗎?
死亡的門曾嚮你顯露嗎?死蔭的門你曾見過嗎?
地的廣大你能明透嗎?你若全知道,隻管說吧!
光明的居所從何而至?黑暗的本位在於何處?
誰為雨水分道?誰為雷電開路?
《聖經·約伯記》,欽定版
(38:16 – 19:25)
我們或多或少已經做到一些瞭。探險傢下潛到海洋最深處的馬裏亞納海溝之中,看到瞭魚群和大量微生物。人們還完成瞭太空旅行,雖然這樣做並沒能讓人們更接近不言不語的上帝。
科學傢和工程師嚮太空發射齣太空艙和機器人,對太陽係中的其他行星和路過的小行星進行細緻入微的考察。用不瞭多久,我們就將有能力探索其他星係,以及那些星係之中的星球。
然而,人類自身、人類的軀體依然像百萬年前進化之初那樣不堪一擊。我們依然是有機體,完全依賴於其他有機體維持生存。藉助生物圈中的其他有機體,人類便能生存於沒有人工製品的環境中,但生物圈中可供我們利用的部分極其有限。
我們極端依賴於軀體,脆弱不堪,而且無人能幸免。我們都必須遵從軍隊在生存訓練中提齣的“萬事皆三”原則:沒有空氣能生存三分鍾,冰點氣溫環境下沒有住所和衣物能生存三小時,不喝水能生存三天,沒有糧食能生存三周。
為什麼人類會如此脆弱,如此強烈地依賴於外部條件呢?原因與生物圈中其他所有物種的脆弱性和依賴性如齣一轍。就連老虎和鯨在特定的生態係統中都需要保護。每一個物種都有自己的軟肋,都受到“萬事皆三”原則的限製。舉個例子,如果你把一個湖泊的水質變酸,其中的某些物種就將消失,但也有一些物種會活下來。那些依靠滅絕物種維持生存的幸存者,大多都以滅絕物種為食或依靠滅絕物種而免遭捕獵者的攻擊。這些幸存者將在不久之後消失殆盡。因物種間互動而引發的群體規模效應,被科學傢稱為 “密度調節”(density-dependent),適用於所有生命。
密度調節的經典案例,是狼群在樹木生長過程中發揮的促進作用。在黃石國傢公園,隻要某個區域內有一小群狼,就會極大地降低同一地區的駝鹿數量。一匹狼可以在一周之內吃完一隻駝鹿(狼能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將一頓飽餐消化掉),而一隻駝鹿能在同一時間段吃掉大量的白楊幼苗。狼群作為頂級捕獵者,能將駝鹿從該區域嚇跑。隻要有狼在,被駝鹿吃掉的楊樹苗就會減少,楊樹林的密度就會增加。而當狼群離開後,駝鹿就會迴來,楊樹的生長速度也會大幅下降。
孟加拉孫德爾本斯國傢公園中有一片紅樹林,在那裏,老虎也扮演著同樣的角色。那裏的老虎以梅花鹿、野豬、獼猴以及人類作為捕獵對象,導緻這些物種的種群數量不斷減少,也由此促生瞭更加豐沛、更具生物多樣性的動植物種群。
生物多樣性作為一個整體,對生存於其間的每一個物種都具有保護作用,也包括人類。除瞭那些因人類行為導緻滅絕的物種之外,倘若再有 10% 的物種、50% 的物種,甚至 90% 的物種消失會發生什麼事情?隨著越來越多的物種消失或瀕臨滅絕,幸存者的滅絕速度也越來越快。在某些情況下,這樣的效應會立即顯現齣來。一個世紀之前,曾經在北美洲東部隨處可見的美洲栗樹,因遭受來自亞洲的真菌疫情幾近滅絕。7 個飛蛾物種因其幼蟲以美洲栗樹的枝葉為食而消失,而最後一批旅鴿也隨之滅絕。隨著當地生物滅絕情況的加劇,生物多樣性到達瞭一個臨界點,至此,生態係統徹底瓦解。目前,關於這樣的全球性大災難何時以及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最有可能發生,科學傢纔剛剛開始展開研究。
真實的災難性場景中,某個棲息地可能由於外來物種的侵入而被完全掠奪,這並非好萊塢劇本。每個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的國傢都發現,殖民物種的數量在以指數級速度增長。其中一些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對人類有害,或對環境有害,抑或對兩者皆有害。美國應頒布總統的行政命令,以明確政府政策,將這些物種界定為“入侵”物種。一小部分入侵物種就能造成巨大的破壞,還有可能誘發災難性事件。其中一些物種因其巨大的破壞性而傢喻戶曉。在一張迅速拉長的“入侵”物種名單中,包括瞭外來火蟻(紅火蟻)、亞洲白蟻(“吃掉新奧爾良的白蟻”)、吉普賽蛾(舞毒蛾)、翡翠榆樹甲蟲、斑馬貽貝、亞洲鯉、蛇頭魚,以及兩種蟒蛇和西尼羅河病毒。
在其原先居住的地區,入侵物種是作為生活瞭成韆上萬年的本土物種存在的。在自己的傢園中,它們在自然條件下適應瞭其他本土物種,同時扮演著捕食者、獵物和競爭對手的角色,因此種群數量受到瞭控製。研究人員發現,入侵物種最能適應那些人類喜歡的環境,比如草地、河岸等。遍布美國南部、蜇傷疼痛難忍的外來火蟻作為入侵物種,在草地、住宅院落和道路旁最為活躍。而其南美洲的原駐物種則十分馴良,隻在草原和衝積平原一帶活動。
外來火蟻一直是我在野外考察和實驗室中非常關注的研究對象。一次,為瞭拍攝一段影片,我將手伸進瞭火蟻巢穴。剛伸進去沒幾秒鍾時間就被暴怒的工蟻蜇瞭 54 下。在接下來的24 小時之內,每一個受到火蟻攻擊的傷口都變成瞭又疼又癢的膿包。所以我建議:韆萬彆將手伸到火蟻巢穴裏,更不要坐在它們的巢穴上。
不被人類聚居地的規則所容納的入侵物種,對自然環境而言,危害性尤其大。不起眼的火蟻比普通火蟻(我的另一個研究對象)的個頭還要小,也是南美雨林的原生物種,但它能成群結隊深入熱帶叢林,單槍匹馬地滅掉幾乎所有生活在落葉層和土壤中的無脊椎動物。
另一種可怕的棲息地破壞者是棕樹蛇。這種蛇是在 20 世紀 40 年代被人們從新幾內亞或所羅門群島不小心帶到關島上的。棕樹蛇尤其擅長捕食在樹上築巢的鳥類,因此,關島上的7 種鳴禽幾乎被掃蕩一空,幸存者屈指可數。
一些學者認為,隨著時間的推進,入侵物種最終會在當地安定下來,融入穩定的“新型生態體係”,但實際證據並不支持這樣的說法。應對生物界的混亂現象,唯一經實踐證實的方法就是盡可能對大規模的保護區以及其中的本土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
人類也受到物種相互依存的鐵律的製約。我們並不是空降在伊甸園之中的成品入侵物種,也不是靠神明指引去主宰這個世界的統治者。生物圈並不屬於我們,而我們屬於生物圈。圍繞在我們身邊的種類繁多、五彩斑斕的有機體,是自然選擇通過 38 億年的進化形成的産物。人類作為舊世界靈長類動物中的一個幸運物種,是自然選擇演進至今的産物之一。而這一切從地質角度來看,不過是轉瞬之間的事。我們的生理和思想都適應瞭存在於生物圈之內的生活。而關於生物圈,我們纔剛剛開始瞭解。人類雖有能力保護其他生命,事實上卻依然毫無顧忌地傾嚮於毀滅其中的很大一部分。
何為人類
他們是故事的講述者,是神話的創造者,是這個生機盎然的世界的毀滅者。他們將理性、情感和宗教摻雜在一起展開思考。他們是更新世晚期靈長類進化過程中幸運齣現的偶然事件。他們是生物界的思想主宰。他們充滿神奇的想象力和充沛的探索欲,卻不甘為這顆走嚮頹勢的星球服務,而要坐上主人的位置。他們生來就具備生存和持續進化的能力,也擁有為生物界賦予永恒力量的能力。然而,他們卻傲視一切、行事魯莽,總是危險地將自我、部族和短視的未來置於最高位置。他們對幻想中的神明卑躬屈膝,而對更低等的生命形式充滿鄙視。
那些能將眼光放到 10 年之後的人們纔有可能真正看清,人類正在玩火自焚。人類自以為對地球的主宰並不是真相,我們和自身傢園之間的關係正越來越疏遠。人口數量龐大,使得安全與舒適成為幻想。飲用水日益短缺,陸地上的各類活動導緻大氣和海洋的狀況每況愈下。氣候變化,除微生物、水母和真菌類生物以外,對其他生物均已造成負麵影響,對許多物種來說甚至是緻命的。
人類製造齣來的問題是全球性的、漸進式的。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將失去迴頭的餘地。這些問題無法分拆開來一一解決。用來生産頁岩氣的水資源是有限的,用來開發種植黃豆和棕櫚樹的雨林麵積是有限的,可供儲存過剩碳的大氣空間也是有限的。
與此同時,我們依然無動於衷,腦袋中除瞭經濟增長、大肆消費、個人健康和幸福之外彆無其他。而這樣的行為對生物界其他部分的影響是極其負麵的。生存環境變得不再穩定,不再舒適,而人類的長遠發展也充滿瞭變數。
我創作的三部麯作品講述瞭人類物種如何成為人類世時代(Anthropocene epoch)的設計師和統治者,由此所産生的結果對所有生命形式都造成瞭深及地質未來的影響,其中包括我們自身,也包括自然界的各類生物。《半個地球》這部作品是三部麯中的最後一部。
在《地球的社會徵服》( The Social Conquest of Earth )中,我講到瞭先進社會組織在動物王國中是十分罕見的成就,而且是在地球 38億年的生物曆史後期纔齣現的。目前已有一些證據證明,這一現象在當時非洲大型靈長類動物中已經齣現。
在《人類存在的意義》( The Meaning of Human Existence )中,我從科學的角度分析瞭水平相當低下的人類感官係統和充滿矛盾、根基不牢的道德推理能力,解釋瞭為什麼我們的感官係統和道德推理能力均存在缺陷,不足以承擔現代人類的使命。無論人類對此怎麼看,我們都是駐留在生物界中的一個生物物種,神奇地適應
半個地球:人類傢園的生存之戰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半個地球:人類傢園的生存之戰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半個地球:人類傢園的生存之戰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半個地球:人類傢園的生存之戰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不錯~~~~~可以購買~
評分不錯的書,紙質很好,內容偏科普
評分暫時還未閱讀,看上去紙張不錯,等閱讀在追加好評哦
評分購物車放瞭半年,終於等到優惠券
評分大師的作品,內容不錯,就是這本書實在是太貴瞭,幫同事買的,同事喜歡
評分閱讀經典、感受經典、學習經典
評分書很好,是正版,活動買的,一直相信京東。
評分書很好,是正版,活動買的,一直相信京東。
評分暫時還未閱讀,看上去紙張不錯,等閱讀在追加好評哦
半個地球:人類傢園的生存之戰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