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梅,曾任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商务部技术总监和设计研究院副总工(工艺),高级工程师,获建设部科技成果1项;获得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荣誉证书;于2009年受环保部邀请,作为水处理专家参加环保部对山东的总量减排检查组执行核查任务;发表论文4篇,专利4篇,完成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再生水中非常规污染物深度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与推广应用。在桑德期间负责方案、投标、可研和施工图等工作的协调、管理和审核,同时负责国际项目的前期技术支持工作管理和协调。曾赴沙特、孟加拉、泰国、黎巴嫩、斯里兰卡和尼泊尔等国进行项目勘察、技术交流和项目洽谈。所参与的内蒙古伊泰煤制油煤基合成油污水处理工程获得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 在北京德基清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期间担任副总经理兼总工,主管公司技术管理工作,完成ETS生态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该技术通过建设部科技成果评估,被评估为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2项专利,期间完成市政、工业废水和河流治理领域20余个工程项目的从设计到施工调试的全程技术审核、协调和管理。 在北京美华博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现更名博天环境)工作期间研发一体化乡镇污水处理设备,独立完成全套施工图的绘制;基于美华博大成立十数年的图纸,按不同工业废水类型总结提炼各类废水的特点、水质、各工艺段设计参数、运行中的问题、设计问题和设计建议书;研发UASB三项分离器,并将其应用于乳品废水施工图设计中,获得成功,大大降低了三项分离器的成本。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紧凑,每一部分内容都紧密相连,没有冗余的废话。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污泥处理与处置”这一环节时的深度。通常,这部分内容在很多教材中会被一笔带过,但这本书却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它详细介绍了污泥的来源、性质、分类,以及各种污泥处理技术,如浓缩、脱水、稳定化(好氧、厌氧)、干化等。书中对于每种技术的原理、设备特点、工艺流程、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配以大量的图表和实例。例如,在讲解“污泥厌氧消化”时,书中不仅介绍了厌氧消化的生化反应机理,还详细分析了影响消化的关键因素,如进泥浓度、温度、pH值、停留时间等,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参数。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例如,污泥发电、污泥制肥、污泥建材等,这些内容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认识到污泥并非仅仅是“废物”,而是一种潜在的资源。这本书的污泥处理章节,让我对这一复杂而重要的环节有了全面的认识,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朴实,没有花哨的插图,只有书名和作者的名字,这反而让我觉得它更专注于内容本身。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看看它到底能给我带来怎样的“从入门到精通”的体验。第一章的内容,从最基础的污水来源、分类讲起,循序渐进,逻辑清晰。作者用了大量图表和示意图来解释各种概念,比如不同类型的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各种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介绍每一种工艺时,都会先从其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基础入手,然后再深入到具体的设计参数和操作要点。比如在讲到格栅和沉砂池时,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这些设备做什么,而是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尺寸计算、流速控制、排泥方式等,这些都是工程实践中至关重要的细节。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解复杂的概念,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例如,在解释活性污泥法时,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将微生物的“工作”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很快就理解了整个工艺的精髓。此外,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也做得相当出色,选取了几个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设计思路、设备选型、运行调试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些实践经验的分享,对于我们这些正在学习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宝藏。我能感觉到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是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到我们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难点,并一一给予了细致的解答。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安排非常合理,从宏观的概论到微观的细节,层层递进,逻辑严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设计规范和标准”的引用和解读。在工程设计中,遵循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在介绍各项工艺时,都会提及相关的设计规范,并对其关键条文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这大大降低了我们查阅和理解规范的难度。例如,在讲解“曝气生物处理”时,书中引用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相关的设计手册,并详细解释了不同污染物指标的限值,以及如何根据这些限值来确定处理工艺和设备参数。这让我能够真正理解规范的意图,而不是生搬硬套。此外,书中还对“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进行了专题论述。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例如,化学品泄漏、设备故障、生物毒性物质的影响等。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识别和评估这些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确保处理厂的安全稳定运行。这些内容对于我这种负责具体工程项目的人来说,是非常实用的。我根据书中的建议,完善了我项目的设计安全审查流程,有效提升了工程的安全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相当不错,纸张厚实,印刷清晰,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劳。在内容方面,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对“精通”二字的态度。很多书会夸大其词,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确实在努力将读者带到更高的层面。我从书中了解到,污水处理的设计并非一成不变的公式套用,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的艺术。例如,在探讨曝气工艺时,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类型曝气设备(如鼓风曝气、射流曝气、表面曝气等)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并给出了详细的选型依据和计算方法。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曝气环节,背后也有着丰富的技术考量。另外,书中对“过程控制”的强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污水处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水质和水量都在不断变化,如何通过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手段,使处理系统始终保持最佳运行状态,是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关键。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在线监测仪表的功能和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调整工艺参数,例如溶解氧的控制、pH值的调节、泥龄的计算和调整等。这些内容对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我尝试将书中的一些方法应用到我正在进行的一个小型水处理项目中,发现效果非常显著,出水水质比以前稳定了很多,这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深信不疑。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真正有价值的技术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应该是经验的传承和智慧的启迪。而《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对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的简单罗列,更是对这些工艺背后深层逻辑和设计哲学的深度剖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讲解每一项技术时,都极其注重其“为什么”和“怎么样”。例如,在讨论接触氧化工艺时,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填料的类型、比表面积、挂膜特性等,还深入探讨了不同填料形式对生物膜生长和氧传递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污水的水质和处理要求来选择最合适的填料。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工艺组合的论述。污水处理往往不是单一工艺就能完成的,如何将不同的单元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经济、稳定的整体,是衡量一个工程师能力的重要标准。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流程图,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工艺组合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应该如何进行优化和调整。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负荷”这个概念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案例,让我们理解如何在设计中平衡各种负荷,避免出现过度设计或设计不足的情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污水处理工艺的理解,从原本的零散知识点,变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这种升华是非常重要的。
评分我一直认为,优秀的技术书籍应该具备“启发性”和“前瞻性”。《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恰恰体现了这两点。它不仅仅是教授现有的知识,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书中,我看到了作者对于“智能化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探讨。例如,在论述污泥处理时,书中提到了利用污泥生产沼气、提取磷资源等前沿技术,并分析了这些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和环境效益。这让我意识到,污水处理不再仅仅是末端治理,而是可以成为一个循环经济的环节。此外,书中对于“模型化设计”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通过介绍一些常用的设计软件和模拟工具,展示了如何利用计算机来优化工艺设计,预测运行效果。我尝试使用其中介绍的一个软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A/O工艺模拟,发现它能非常直观地展示不同运行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这比传统的经验估算要准确得多。书中还对“绿色工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如何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能耗,减少二次污染。这些内容都让我看到了污水处理工程的无限可能性,也激发了我不断学习和创新的动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份行业发展趋势的预判,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工作。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案例分析”部分。作者精选了多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工程案例,并对其设计思路、工艺选择、设备配置、运行调试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剖析。我尤其被一个关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案例所吸引。这个案例详细描述了如何在一个老旧的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通过升级改造,使其出水水质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书中不仅给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还列举了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例如,如何在不影响现有工艺运行的情况下进行设备更换,如何优化工艺流程以提高处理效率等,并给出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之间的差距,以及经验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案例,我仿佛置身于实际工程现场,亲身感受到了工程师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智慧和经验。这本书的案例分析,不仅让我学到了具体的工程技术,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对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和运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工艺选择”这一章节中的论述。它并没有给出一个“最优”的工艺选择方案,而是强调了“因地制宜”和“综合考虑”的原则。作者列举了多种影响工艺选择的因素,包括原水水质、处理水量、出水水质要求、土地资源、能源成本、运行管理水平以及当地的环保政策等,并详细分析了不同工艺在这些因素上的优劣势。例如,在讨论“脱氮除磷”工艺时,书中详细对比了A/O、A2/O、SBR、MBR等多种主流工艺,从脱氮除磷效率、占地面积、能耗、运行复杂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给出了详细的选型建议。这种客观、全面的分析,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的决策。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分析也非常到位。一个成功的工程设计,不仅要保证处理效果,还要考虑经济性。这本书提供了详细的成本估算方法和参考数据,让我能够对不同工艺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初步评估,从而选择最具性价比的方案。这些实实在在的指导,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实用的工程咨询指南。
评分我是一个刚刚接触污水处理领域的新人,原本对此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然而,《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耐心地手把手地教导我。书中的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污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从宏观的层面让我理解了整个行业的重要性。然后,它开始深入到具体的工艺细节。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生物处理”部分的讲解。作者将复杂的生物反应过程,通过清晰的图示和通俗的语言,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步骤。例如,在讲解厌氧消化时,它不仅介绍了不同阶段的微生物种类和它们的作用,还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控制温度、pH值、进水负荷等参数,来优化产甲烷效率。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计算公式和设计表格,让我能够快速上手进行初步的设计计算。我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关于污泥处理的问题,想了解不同污泥脱水技术的优缺点。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详尽,它不仅列举了压滤、离心、带式过滤等多种主流脱水方式,还深入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能耗、污泥含水率、运行成本等关键指标,并给出了详细的选型建议。这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试错。这本书真正实现了“从入门到精通”的承诺,它让我这个新手,能够快速掌握污水处理设计的基本要领,并逐渐建立起自信。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系统性和实践性。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而是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融入其中。我在阅读过程中,经常能感受到作者在编写每一章节时,都在思考“在实际工程中,工程师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例如,在讲到“二次沉淀池”的设计时,书中不仅仅提供了公式,还详细分析了沉淀池的几个关键问题:沉淀效率、出水回流比、排泥方式、刮泥机的选型和维护等。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说明了这些细节对于处理效果的重要性。我还发现,书中对于“高级处理”部分的内容也相当扎实。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污水处理厂都需要进行深度处理,以去除BOD、COD、氨氮、总磷等污染物。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技术指导,例如,它详细介绍了“活性炭吸附”、“膜分离技术”、“臭氧氧化”等工艺的原理、设备选型、运行参数和维护要点。这些内容对于我这种需要处理更高标准排放的工程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曾经在设计一个涉及回用水项目的过程中,对膜分离技术感到困惑。仔细研读了这本书关于膜处理的章节后,我豁然开朗,不仅理解了不同膜材料(如超滤、纳滤、反渗透)的特点,还学会了如何根据水质和出水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膜组件和预处理工艺。这本书确实是提升实操能力的好帮手。
评分物流超给力!好评!!!!
评分水处理专业的书籍,值得一看!
评分正版 物流非常快 很喜欢
评分书不错,物流速度很快
评分挺实用的一本书
评分挺不错,够详细,一看就懂
评分意。很快就收到了,而且价格也挺实惠,不错,下次再来。
评分快递速度还可以
评分容易理解,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