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宋明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绽放的一朵璀璨之花,其地位可与先秦诸子、两汉经学相媲美。然而对很多读者来说,似乎又感遥不可及,欲探知一二,又因其庞大错杂而却步。诸君可知,“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样为后世人所猛烈抨击或诟病的语句均出自理学大家之口。这些语句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激变和斗争?知名藏书家韦力先生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在《觅理记》一书中,一面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觅得各理学大家思想精髓以享今人,一面又跋山涉水、实地拍摄,让读者一览各理学大家遗留风骨。《觅理记》,一部精心编制的通俗理学大作,一场风雨兼程、不畏艰险的理学寻踪之旅,值得读者燃一盏青灯,备一份淡茶,细品细读,一窥中国人文精神。
内容简介
《觅理记》是藏书家韦力历经数年不辞辛劳跋山涉水寻访宋明理学大家遗迹后写就。然既为“觅理”,自当明白“理”为何物,故作者在各章开篇便以其深厚的理学积淀、经纬分明的创作架构,为读者捋清了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所在——宋明理学的基本脉络。此部分引经据典,内容翔实且逻辑缜密,在不失严谨的同时,又慧海拾珠,觅得三二趣闻逸事,让艰深的理学充满趣味。之后带读者开始冒险探访,洋洋洒洒的文字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各大家的敬仰,三百余幅实地拍摄图更让那些弥足珍贵、濒临消失的遗迹倩影永存。寻访过程中,难免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这些偶遇又给艰辛的寻访旅程弹奏出愉悦动人的音符,动人心扉。
作者简介
韦力,知名藏书家,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嘉德拍卖等数家公司古籍顾问。浸淫古书三十年,收藏各类古籍七万余册,私家藏书堪称当世无两。留心古书版本、递藏掌故之外,还致力于中国古代藏书家遗迹的考察与研究。拥有个人藏书楼 “芷兰斋”,并通过微信公众号 “芷兰斋” 与大众分享关于藏书的一切。著有《批校本》《书楼寻踪》《琼琚集》《硃痕探骊》《上书房行走》《觅宗记》《觅理记》《鲁迅古籍藏书漫谈》《中国古籍拍卖述评》《芷兰斋书跋》《古书之爱》《古书之美》(合著)等。
目录
目录序言ⅰ宋代零壹胡瑗:是大易之作,专取变易之义3零贰石介:孔子之道,治人之道也17零叁周敦颐:无极而太极31零肆程颢程颐:性即理也43零伍张载: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57零陆邵雍: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数71零柒杨时:通天一气耳,合而生,尽而死87零捌游酢: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103零玖罗从彦:王者富民,霸者富国119壹零李侗:要在“知”字上用力也131壹壹朱熹:天地之间,理一而已141壹贰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163壹叁真德秀:万理同出一原177壹肆魏了翁:人心为天地之太极187壹伍吕祖谦:道外有心非道也197壹陆叶适:独无所谓“太极”者213壹柒胡宏:性善不与恶对225壹捌张栻:天理、人欲不两立也235壹玖蔡元定:夫天下之理,中而已矣247贰零陈傅良:须是识礼乐法度,皆是道理259贰壹陈淳:万古通行者,道也;万古不易者,理也269贰贰何基:为学莫先于立志279贰叁王柏:理一易言也,分殊未易识也289贰肆金履祥:理即之所生,气即理之秉303贰伍许谦:致知力行,并行不悖315元代贰陆许衡:一物各具一太极327贰柒吴澄:理在其中,元不相离339贰捌刘因:言语生于有声之后,而其理具于有声之前351明代贰玖曹端:宇宙之间一理而已367叁零薛瑄:理即在气中381叁壹吴与弼:妙古今而贯穹壤,主宰一身而根柢万事393叁贰胡居仁:理与气不相离,心与理不二403叁叁陈献章: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413叁肆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425叁伍王阳明:致良知439叁陆罗钦顺:气本一也461叁柒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477叁捌孙应鳌:心气合一,内外合一489叁玖蔡清:盖实有是物则实有是气,实有是气则实有是理499肆零顾宪成高攀龙:无善无恶最险最巧509肆壹黄道周:身心原无两物,着物便是妄意527肆贰刘宗周:慎独是学问的第一义541肆叁黄宗羲:盈天地皆心也551肆肆方以智:盈天地间皆物也561肆伍陈第:理也者,气之条理也575清代肆陆孙奇逢:吾心即天地万物593肆柒李颙:一点良心便是性,不失良心便是圣605肆捌颜元李塨: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609肆玖费密:道统之说,孔子未言也635伍零王夫之: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649伍壹张履祥:一部《传习录》,只“骄吝”二字可以蔽之663伍贰李绂:圣人之学,心学也679伍叁李光地:理即性693伍肆汤斌:成己成物,止有此道;在上在下,止有此学707后记717
精彩书摘
《觅理记(套装上下册)》:
胡瑗:是大易之作,专取变易之义
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为“宋初三先生”,被视为宋代理学的先驱。陈来先生在《宋明理学》中说:“南宋理学家追溯理学产生的源头时,对仁宗庆历时期的胡瑗、孙复、石介很为推崇,合称为‘三先生’,认为他们在思想上开风气之先,为后来理学的创立奠定了思想的基础。”
关于胡瑗,《宋元学案》中有这样一段话:“七岁善属文,十三通五经,即以圣贤自期许。邻父见而异之,谓其父日:‘此子乃伟器,非常儿也。’家贫无以自给,往泰山,与孙明复、石守道同学,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中,不复展,恐扰心也。”这段记载说,胡瑗家里很穷,曾前往泰山与孙复、石介共同学习,每日里刻苦读书,一学就是十年。这个过程中如果得到家信,胡瑗看到上面有“平安”二字,就会把信扔到深涧里,不再展看,因为他担心这样会扰乱自己学习的平静之心。
我对这段话多少有点疑问,那就是他如何在不展开的情况下看到“平安”二字。依理来推,信封上不太可能写上如此二字;如果在信封内,胡瑗不展看,何以能知道有如此二字。不管怎么说,这段话也表现了胡瑗一心向学的决心。张义生先生在其所著的《宋初三先生研究》一书中,也考证了这段话,他说现在的泰山还有“投书涧”这个地名,这当然就是纪念胡瑗当年在此把信扔人深涧之事。此事成为了后世佳话,后代的不少文人都用诗文来歌颂此事。
可是,这样一个励志的故事,经过张义生先生的考证,结论却是“此条史实有误”。他说胡瑗去泰山学习,最早是由胡瑗之孙胡涤自述所言,后来被朱熹收录进了《五朝名臣言行录》中。这本来是板上钉钉之事,然张义生却说:“但是考证孙复和石介的生平,孙复是直到宋仁宗景祐二年即1035年才定居泰山,之前与泰山并无任何关系,泰山更无书院可居住。仅此一条,足以证明胡瑗与孙复、石介同学泰山之伪。”考证出一个励志的故事仅仅是传说而已,虽然有点煞风景,但毕竟还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黄宗羲《宋元学案》的第一案,就是安定学案,这一篇所讲的,正是胡瑗。看来黄宗羲是把胡瑗视之为宋代理学的开山人物。对于安定学案,全祖望写了这样一篇按语:“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程、朱二先生皆以为然。安定沈潜,泰山高明,安定笃实、泰山刚健,各得其性禀之所近。要其力肩斯道之传,则一也。安定似较泰山为更醇。小程子人太学,安定方居师席,一见异之。讲堂之所得,不已盛哉!”全祖望把胡瑗和孙复视之为开宋代学术先河的人物,却没有提到石介。全祖望认为从二程、朱子开始,就是这样看待胡、孙二先生者,接下来全祖望比较了胡、孙性格上的差异,之后又说程颐曾在太学上学,而那时胡瑗执掌太学。按照传统的观念,胡瑗就是小程的老师,因此,陈来先生直言“胡瑗曾为理学创始人程颐的老师”,这句评语已足够显赫。
以上这段话,并没有将三位先生进行并称。到了南宋,王十朋在给胡瑗所写的祭文上,将此三人并称为庆历皇祐间的三大巨儒:“庆历皇祐,有三巨儒。太山徂徕,盛不及湖。眷言此邦,如泗与洙。弟子诜诜,三千之徒。《中庸》有传,《皇极》以敷。法行太学,化广寰区。诸老先生,万事问胡,富矣道德,贤哉范模。国朝之治,效在《诗》《书》,先生之功,不在都俞。”虽然王十朋在这篇祭文中,将三先生并提,但他又说,那两位先生都赶不上胡瑗之盛,因为胡瑗有三千弟子之多。这么大的数量可能包含了他执掌太学时所有的学生数量吧。而元代赵雍对胡瑗的夸赞则点出了他的学统:“承继洙泗,开先濂洛。天子辟雍,取法湖学。议乐侍讲,海内尊师。先生道德,欧公表之。”(《纯白斋类稿》卷十九)
赵雍把胡瑗的学问一直追溯到了孔子,接着说到胡瑗开周敦颐、二程之先河,之后义说宋朝的太学制度也是由胡瑗所制定者,他所做出的这些文化贡献,受到了欧阳修的夸赞。
……
觅理记(套装上下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觅理记(套装上下册)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评分
☆☆☆☆☆
不错,发货迅速!
评分
☆☆☆☆☆
挺好的,作者走了很多路,吃了很多苦,文字一般。
评分
☆☆☆☆☆
包装简陋保护不当,损伤多处无法修复,故申请换货。。。收到上门更换的新书,换汤不换药,依旧塑料袋裸装送来,现在对京东的图书包装很失望。。。纸壳箱内只有书和空气就算好的了,没有任何填充缓冲物,书在里面肆意晃荡碰撞。。。我是不奢求泡泡塑料袋,但用泡泡塑料布将书缠绕一圈再放入袋子里也好啊,泡泡塑料布各种各样,泡大泡小有硬有软,都能将书保护的妥妥的。。。看见这样简陋的包装,看见所购图书不能安好,爱书之人只能是一声长叹,心不甘又如何?要是京东收取包装加固费我都愿意。。。另外,公平的说,抛开包装问题,这书装帧质量不敢恭维,哪里是什么硬封,一碰就折就破,糊弄没商量,书角破损处清晰可见劣质的纸壳及纸壳的劣质感,总之《觅理记》《觅诗记》做的都不好,比《觅宗记》差远了。。。实拍四张照片放在这里,前两张是头次收到的书,后两张是更换的书。。。
评分
☆☆☆☆☆
质量很好?值得拥有。
评分
☆☆☆☆☆
还是不错的商品
评分
☆☆☆☆☆
很好,很喜欢,希望京东能够多搞一些图书优惠活动。
评分
☆☆☆☆☆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
知名藏书家韦力先生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在《觅理记》一书中,一面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觅得各理学大家思想精髓以享今人,一面又跋山涉水、实地拍摄,让读者一览各理学大家遗留风骨。
评分
☆☆☆☆☆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