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地下水科學專論(第2版 彩色版)》是在地質齣版社齣版的《地下水科學專論》(周訓等,2010)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全書共分9章,闡述地下水科學若乾專門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內容涉及:①現代技術方法,包括遙感的原理及其應用和同位素方法及其應用;②特殊類型地下水,包括地下熱水、地下鹵水和天然礦泉水;③特殊地區地下水,包括海岸帶地下水、乾旱區地下水和多年凍土區地下水。
《地下水科學專論(第2版 彩色版)》可以作為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等的教學用書,也可以作為從事相關專業的生産、科研、管理人員和研究生的參考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緒論
思考題
第2章 遙感的原理及其應用
2.1 遙感的基本原理
2.1.1 遙感的基本概念
2.1.2 能量來源及能量在大氣中的作用
2.1.3 能量與地球錶麵特徵的相互作用
2.1.4 理想遙感係統
2.1.5 遙感的分類及應用概況
2.2 遙感在生態植被與地下水關係研究中的應用
2.2.1 植被指數
2.2.2 乾旱區地下水對植被的影響
2.2.3 實例研究——銀川平原植被生長與地下水位埋深的關係
2.3 遙感在植被與河流流量關係研究中的應用
2.3.1 乾旱區植被與地錶水的依存關係
2.3.2 乾旱區植被與河流流量的關係
2.3.3 實例研究——額濟納綠洲植被與黑河流量滯後關係研究
2.4 遙感住蒸散量估算中的應用
2.4.1 錶麵能量平衡係統
2.4.2 衛星數據的獲取
2.4.3 蒸散量的估算——以柴達木盆地平原區為例
思考題
第3章 同位素方法及其應用
3.1 慨述
3.2 同位素基本概念
3.2.1 N位素
3.2.2 N位素的分類
3.2.3 N位素組成及其錶示法
3.3 氫、氧穩定同位素
3.3.1 大氣降水的。H和牆0組成及其分布
3.3.2 2H和18O的應用
3.3.3 2H和18O同位素分餾與氘過量參數
3.4 13C和34S穩定同位素
3.4.1 天然水中的13C
3.4.2 天然水中的34S
3.5 放射性同位素衰變原理與地下水年齡測定方法簡介
3.5.1 放射性衰變基本原理
3.5.2 地下水年齡測定方法簡介
3.6 3H和14C放射性同位素
3.6.1 3H
3.6.2 14C
3.6.3 運用3H和14C確定補給區
思考題
第4章 地下熱水
4.1 概述
4.2 地下熱水分布的地質背景
4.3 我國地下熱水的分布
4.3.1 地下熱水的分布狀況
4.3.2 溫泉的分布
4.3.3 我國地下熱水分布的基本特點
4.3.4 地下熱水的分布類型
4.4 地下熱水賦存與地熱係統類型
4.4.1 地下熱水的賦存
4.4.2 溫泉齣露的控製因素
4.4.3 地熱係統的基本類型
4.5 地下熱水的形成與循環
4.5.1 地下熱水的形成模式
4.5.2 地下熱水的起源
4.5.3 地下熱水循環深度
4.5.4 混閤作用
4.5.5 地下熱水的年齡
4.5.6 地熱溫標估算熱儲溫度
4.6 地下熱水的溫度場和水動力場
4.7 泉華
4.7.1 鈣華
4.7.2 矽華、硫華和鹽華
思考題
第5章 地下鹵水
5.1 概述
5.2 地下鹵水的分布和富集
5.2.1 地下鹵水的分布
5.2.2 地下鹵水的富集
5.3 鹵水水化學基本特徵
5.3.1 礦化度
5.3.2 主要離子組分
5.3.3 微量組分
5.3.4 比例係數
5.4 地下鹵水的起源
5.4.1 地下鹵水的幾種起源
5.4.2 地下鹵水的氫、氧穩定同位素
5.5 地下鹵水的形成機製
5.5.1 含鹽岩係的溶濾
5.5.2 蒸發岩鹵水的形成
5.5.3 隔膜滲濾作用
5.6 地下鹵水化學組分演化的水一岩作用
5.7 海水蒸發實驗及其在鹵水形成研究中的意義
5.7.1 海水蒸發實驗
5.7.2 海水蒸發過程中離子含量與Br含量的變化關係
5.7.3 某些地下鹵水與海水蒸發過程的比較
思考題
第6章 天然礦泉水
6.1 基本概念
6.1.1 飲用天然礦泉水
6.1.2 理療礦泉水
6.1.3 物理性質
6.1.4 天然礦泉水與人體健康
6.2 天然礦泉水形成的基本條件
6.2.1 地質構造條件
6.2.2 岩石地球化學條件
6.2.3 水-岩作用條件
6.2.4 水文地質條件
6.3 天然礦泉水形成機理
6.3.1 偏矽酸礦泉水
6.3.2 碳酸礦泉水
6.3.3 鋰礦泉水
6.3.4 鍶礦泉水
6.3.5 鋅礦泉水
6.3.6 硒礦泉水
6.3.7 碘礦泉水
6.3.8 溴水
6.3.9 氡水
6.4 我國礦泉水的分布和舉例
6.4.1 礦泉水的分布
6.4.2 礦泉水實例
思考題
第7章 海岸帶地下水
7.1 慨述
7.2 鹹淡水突變界麵
7.2.1 Ghyben-Herzberg公式
7.2.2 Hubbert公式
7.2.3 根據淡水帶潛水位和鹹水帶水頭確定界麵位置的公式
7.2.4 根據淡水帶水頭和鹹水帶水頭確定界麵位置的公式
7.2.5 根據淡水帶壓力和鹹水帶壓力確定界麵位置的公式
7.3 海岸帶地下淡水排泄量的估算
7.3.1 無地錶入滲潛水含水層
7.3.2 地錶存在均勻入滲的潛水含水層
7.3.3 承壓含水層
7.3.4 圓柱形海島含水層
7.4 海水人侵
7.4.1 海水入侵的現象
7.4.2 鹹淡水界麵嚮內陸延伸距離的估算
7.4.3 海水入侵的防治對策
7.5 海岸帶潮汐效應
7.5.1 潮汐效率
7.5.2 周期與滯後
7.5.3 描述地下水位波動的數學模型
7.5.4 利用潮汐效應觀測資料研究含水層參數
思考題
第8章 乾旱區地下水
8.1 基本概念
8.2 地球上乾旱地區的分布
8.3 於旱地區水資源基本特徵
8.3.1 地下水資源時空分布
8.3.2 乾旱區水文地質分帶性
8.3.3 乾旱區山前地帶地錶水-地下水轉換
8.3.4 乾旱區的生態環境
8.4 乾旱區地下水的水循環
8.4.1 山丘區地錶水與地下水的轉化
8.4.2 平原區地錶水與地下水的轉化
8.5 乾旱區地下水舉例——黑河流域
8.5.1 地理位置
8.5.2 地形地貌
8.5.3 氣候與水文
8.5.4 水資源概況
8.5.5 地質概況和地下水分布
8.5.6 流域水環境特徵
思考題
第9章 多年凍土區地下水
9.1 凍土的概念
9.2 中國多年凍土分布的基本特徵
9.2.1 東北多年凍土區
9.2.2 西部高山、高原多年凍土
9.3 多年凍土區的水文地質條件
9.3.1 多年凍土區的地下水類型
9.3.2 多年凍土區地下水的基本特徵
9.4 多年凍土區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和排泄
9.4.1 多年凍土區地下水的補給
9.4.2 多年凍土區地下水的排泄
9.4.3 多年凍土區地下水的徑流
9.5 凍土區鬆散岩層中孔隙水
9.5.1 活動層水
9.5.2 潛水
9.5.3 承壓水
9.6 凍土區基岩裂隙水
9.6.1 裂隙水的主要特徵
9.6.2 裂隙水的補給、排泄與分布
9.7 地下冰及其分類
9.7.1 內成冰
9.7.2 外成冰(埋藏冰)
9.8 全球氣候變暖下的多年凍土退化
9.8.1 多年凍土的麵積與厚度變化
9.8.2 多年凍土深埋
9.8.3 凍土上限附近的少冰凍土的形成
9.8.4 連續的片狀凍土中齣現島狀凍土
9.8.5 融化夾層齣現
9.8.6 熱融湖塘
9.8.7 活動層厚度變化的水文效應
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和資料
附錄A 練習題
一、思考題與練習題
二、綜閤練習題
三、部分練習題答案
附錄B 專業實驗
實驗一 地下熱水循環模擬實驗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裝置
三、實驗方案
四、實驗成果
實驗二 海岸帶成淡水界麵模擬實驗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裝置
三、實驗方案
四、實驗結果
附錄C 名詞術語中英文索引
前言/序言
地下水科學在現代技術方法、特殊類型地下水、特殊地區地下水等領域取得瞭很大的進展,形成瞭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在“地下水科學專論”課程講授這些領域的知識,可以使學生瞭解和掌握相關的基本概念、基本結論和基本專業技能,提高科學研究能力,為今後繼續學習和開展科學研究與生産工作奠定重要基礎。“地下水科學專論”課程是地下水科學與工程(以及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地質工程、岩土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等)本科專業教學的專業核心(主乾)課程,是該專業課程教學的最後一門專業課程,是在完成“地下水科學概論”等若乾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學習之後的必修課程。本教材是“地下水科學專論”課程教學使用的教材,第一版於2010年齣版後,被一些高等院校用作專業課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被許多相關專業的科技人員和研究生用作專業參考書。幾年裏的教學實踐錶明,本教材的章節安排、內容體係和主要內容是閤理的和有特色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本次主要在以下幾方麵對教材作瞭重要的修訂,目的是為瞭更好地突齣教材的特色,提高教材的適用性。主要修改內容如下:
第一,對少部分章節作瞭改動,對全書內容進行瞭修訂,對一些內容與文字作瞭增加、刪減和調整,以便更好地體現教材的基礎性、係統性和適用性。
第二,在每章的最後增加瞭思考題,在書後增加瞭練習題及部分練習題的答案,以便於實際教學和讀者加深對地下水科學若乾領域基本知識的理解。
第三,在課堂教學的同時有必要開展地下水科學的專業實驗教學,在正文之後增加瞭專業實驗的教學內容,以便於加深學生對地下水科學專業基本原理的理解。
第四,在正文之後增加瞭本教材齣現的主要專業名詞或術語的中英文索引,以便於讀者在學習本課程和閱讀本書的同時熟悉這些名稱,為查閱英文文獻和提高英文學術論文的寫作能力奠定基礎。
第五,在各章節增加瞭彩色插圖和彩色照片,全書以彩色印刷,更加直觀地展現各種野外地質水文地質現象,以便於讀者更好地閱讀和理解地下水科學相關專業的基本知識。
本教材由周訓主持編寫和修訂。其中第1章、第3章、第4章、第5章和第7章由周訓編寫,第2章由金曉媚編寫,第6章由瀋曄編寫,第8章由張紅梅編寫,第9章由梁四海編寫,練習題、專業實驗和名詞術語中英文索引由周訓編寫。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引用瞭大量他人成果或資料,作者盡力注明齣處,也難免有遺漏之處,這些成果或資料為本書增添色彩,作者嚮這些成果或資料的擁有者錶示感謝!
本教材的齣版,得到瞭高等學校國傢級特色專業“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建設點項目、北京市特色專業“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建設項目、北京市重點學科“水文學及水資源”建設項目、“地下水循環與環境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材齣版基金的資助,作者謹緻謝意。
地下水科學專論(第2版 彩色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地下水科學專論(第2版 彩色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