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小书介绍了北京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全书分九讲展开:第*讲从语文的角度,谈“字号”的用法演变;第二讲从五个角度介绍了“老字号”在命名方面的文化特点;第三讲从民间流传的与“老字号”有关的顺口溜、歇后语中探索“老字号”文化内涵;第四讲至第八讲按“食品加工类、餐饮饭庄类、医药类、服饰鞋帽类、书画工美类”重点介绍了部分老字号的具体情况;第九讲谈“老字号”的“新”传播,从传承的角度,显示出老字号对当今年轻企业的示范作用。
作者简介
李艳,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台湾元智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入选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语言产业。主要著述:《在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交叉点上》、《语言产业引论》(合著)、《语言产业视野下的语言消费问题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消费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等。
目录
引言
第一讲 “字号”的用法演变
一 从“字”“号”到“字号”
二 作为企业名称核心元素的“字号”
第二讲 “老字号”的命名文化
一 语言“崇拜”与吉祥“字号”
二 源自诗文楹联的“字号”名称
三 由顾客叫出来的“字号”名称
四 与所经营的产品相关的“字号”名称
五 以人名、地名等构成的“字号”名称
六 北京“老字号”命名的地域与时代特色
第三讲 民谚俗语中的“老字号”
一 关于“老字号”的顺口溜
二 与“老字号”有关的歇后语
第四讲 食品加工类“老字号”
一 酱菜“老字号”:皇城根下的特色“代言”文化
二 肉制品“老字号”:被慈禧特赦的掌柜,铁质包装盒上的广告
三 茶叶“老字号”:“三自”技艺人“非遗”,“三点”服务得人心
四 糕点“老字号”:南味食品走红京城,三家店的百年沉浮
五 秋梨膏“老字号”:药食合一“通三益”,太医赠方偿夙愿
第五讲 餐饮饭庄类“老字号”
一 “便宜坊”的焖炉烤鸭技艺与“全聚德”的挂炉烤鸭技艺
二 “柳泉居”的京菜制作技艺
三 “烤肉宛”“烤肉季”的烤肉技艺
四 “都一处”的烧麦制作技艺
五 “鸿宾楼”“全羊席”的“菜名文化”
第六讲 医药类“老字号”
一 “同仁堂”首创的“药目”文化
二 “同仁堂”的“广告”文化
三 “同仁堂”的“打假”文化
四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第七讲 服饰鞋帽类“老字号”
一 “官帽”与“朝靴”:作为清政府“定点企业”的“马聚源”与“内联升”
二 “盛锡福”与“内联升”:帽文化与鞋文化的传播
三 “步瀛斋”与“内联升”:“错位”发展的两家制鞋“老字号”
四 “瑞蚨祥”——曾经的“商业王国”在顾客消费习惯变迁中的定位调整
第八讲 书画工美类“老字号”
一 “戴月轩”的“笔”
二 “一得阁”的“墨”
三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
第九讲 “老字号”的“新”传播
一 “老字号”的“新媒体”传播
二 “老字号”的“体验式”传播
三 “老字号”的“博览会”传播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名不虚传 北京老字号的语言与文化/北京市民语言文化阅读书系》:
如果在这次成功的“抄底”后,王子丰继续在“千芝堂”掌柜的位置上发挥着他的才能,不知道后来的“白塔寺药店”的历史会不会改写?不过,历史已然,不能够假设。王子丰与吴霭廷,这对职业经理人与东家之间发生了摩擦,并出现了难以调和的矛盾,致使王子丰负气离开“千芝堂”。吴、王两人不仅从此形同陌路,而且成为了商业竞争中的“死对头”。
吴霭廷在王子丰离开后,聘请了吴受臣来接任掌柜一职,由于吴受臣也非常精通经营之道,换“相”风波并没有对“千芝堂”的生意产生太大的影响,在1915年和1917年又相继开办了两家药铺,分别为位于珠市口南的南山堂药铺、位于阜成门大街白塔寺的琪卉堂药铺。
王子丰在随后的十年间也在京城建起了自己的庆仁堂连锁药店,并与同仁堂、鹤年堂、千芝堂并称“北京中药四大家”。其先是在崇文门外开办庆仁堂参茸庄,1918年在珠市口开办南庆仁堂药店,之后,又相继在虎坊桥开办西庆仁堂、在东四开办北庆仁堂、在阜成门白塔寺开办大和堂、在前门大街开办庆颐堂等。
后来,“千芝堂”吴霭廷开办的“琪卉堂”和“庆仁堂”王子丰开设的“大和堂”之间发生了戏剧性的关系变化:先是由竞争对手变成了兄弟店铺,然后又合二为一。1942年,“琪卉堂”和“大和堂”先后被资本家谢康夫收购,并在营业执照上分别加上了“新记”,即“北京琪卉堂新记”和“北京大和堂新记”。“新记”琪卉堂、大和堂药铺以选料地道、调剂讲究、饮片精纯、药品齐全、服务优良闻名。
……
名不虚传 北京老字号的语言与文化/北京市民语言文化阅读书系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名不虚传 北京老字号的语言与文化/北京市民语言文化阅读书系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