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靈魂的獵者”茨威格經典小說閤集
★細膩豐富的情感,獨特的講述方式,引起人們的共鳴
★徐靜蕾深受其影響,改編並導演同名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內容簡介
書中收錄瞭茨威格的九篇經典作品,包括《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國際象棋的故事》等。《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少女對一個登徒子一見傾心,並委身與他,最後付齣瞭生命的代價。《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中一個齣身名門、年逾不惑的女人竟然被一個賭徒迷得神魂顛倒,甚至想與之遠走天涯。
作者簡介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小說傢、詩人、劇作傢、傳記作傢。代錶作有小說《國際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等,迴憶錄《昨日的世界》,傳記《三大師》和《一個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高中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從事德國文學研究。翻譯作品有《歌德精選集》《茨威格文集》《二十世紀外國短篇小說編年選》《瓦格納喜劇全集》等。
韓耀成,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編審,參與多部作品的編著、主編工作。翻譯作品有《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城堡》《少年維特的煩惱》等。
精彩書評
茨威格所寫的書籍很有益處,茨威格不愧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傢。
——[俄]高爾基
茨威格駕馭語言甚為純熟,他善於錶達一個對象,使得它的精緻的細枝末節都變得形象鮮明具體。
——[奧]弗洛伊德
目錄
譯者序——靈魂的獵者
被遺忘的夢
灼人的秘密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一顆心的淪亡
看不見的收藏
日內瓦湖畔的插麯
拍賣行裏的奇遇
國際象棋的故事
精彩書摘
一座彆墅緊靠在海邊。
鹹腥味的海的氤氳彌漫在靜謐朦朧的五針鬆甬道中間,不斷吹來的微風戲弄著橘子樹的四周,拂來掠去,宛如用謹慎的手指撫摸著一朵絢麗多彩的鮮花。陽光閃耀中的遠方,山丘,它們中間秀麗的房屋猶如白色的珍珠在熠熠發光。幾裏之遙有一座燈塔,它像一根蠟燭筆直地矗嚮天際,在清晰明顯、界限清楚的輪廓中間,一切都泛著亮光並浸入大海的湛藍之中,如一幅閃光的鑲嵌圖案。大海動情地把它的波浪緊緊依偎在帶有颱階的平颱旁邊——彆墅就在上麵。白色的光華映進大海,點綴著遠處孤寂的閃光的船帆,越來越深入地升到一個寬大的陰影下的庭院中的綠地上,並消失在疲憊的、童話般寂靜的公園裏。
上午的炎熱壓在沉睡的房屋上麵,一條狹窄的鋪著沙礫的小路像一條白綫從房屋通嚮涼爽的望景颱,颱下波浪粗暴地不停地在衝擊,劈啪作響,這些閃光的水珠子不時四下飛濺,由於刺眼的陽光擴散成鑽石般的光華。熠熠發亮的太陽光芒一部分灑落在五針鬆樹葉上,這些樹葉濃密地靠在一起,宛如在竊竊私語;另一部分由一把張開的日本雨傘遮擋住,被刺眼的不舒服的顔色固定在歡快的形狀上。
在這把傘的陰影中間,一個女人倚在一把柔軟的草椅上,她把漂亮的身軀舒適地偎依在軟塌塌的紡織物裏。一隻消瘦的沒有帶指環的手像被遺忘似的垂瞭下來,輕輕地愜意地戲弄著一條狗的發亮的絲綢般的皮毛,另一隻手拿著一本書,深色的長有黑色睫毛的眸子把她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書本上,一刻也沒有間斷,眼睛裏含著一絲強忍住的微笑。這是一雙不安靜的眼睛,大大的,在呆滯的、模模糊糊的光亮裏顯得更為秀麗。綫條清晰的瓜子麵龐所散發齣的強烈的吸引力並不是天然的、和諧的,而是把經過精心修飾的個彆部分的美以一種精心的方式顯露齣來。淩亂的鬈發閃閃發光,散發著芳香,仿佛一位藝術傢的精心之作,在閱讀時現齣的微笑,露齣牙齒那潔白光滑的琺琅質,這種微笑現在已經成瞭固定的、無法擺脫的一種習慣瞭。
沙礫上響起瞭輕微的沙沙聲。
她望去,姿態沒有任何改變,像一隻躺在耀眼灼熱的陽光裏沐浴的貓,她用炯炯發光的眼睛迎嚮來人。
腳步迅速走近,一個身著號衣的僕人站到她的麵前,遞上一張狹長的拜訪名片,然後後退少許等在那裏。
她讀著名片,錶情驚愕,在馬路上當一個陌生人嚮你親切地打招呼時,你就會有這樣的錶情。眼睛上方清晰而濃黑的眉毛顯齣一道小小的皺紋,這是在費力思考的一種錶示,隨即突然在她的麵龐上流露齣一種歡快的光輝,眼睛在傲慢的光亮裏閃動,她像在迴想早就逝去的、完全遺忘的青春年華,而這個名字重新喚起瞭那段歲月明快的畫麵。形象和夢幻重又獲得結實的形體,清晰得如實實在在的一樣。
“那麼,”她突然清醒過來,轉嚮僕人說,“這位先生當然可以前來。”
僕人邁著卑恭的腳步走開瞭。有一分鍾的時間寂靜無聲,隻有永不疲倦的風兒在輕輕吟唱,從充滿強烈的正午陽光的山峰那邊飄來。
突然間傳來瞭輕快的腳步聲,一條長長的身影直落到她的雙足跟前,隨即一個高大的男人站到瞭她的前麵,她從她那臃腫的座位上伶俐地立起身來。
先是他們的目光相遇。他朝綽約嬌麗的身軀飛快地一瞥,而她在眸子裏閃爍齣一絲兒嘲弄的微笑。
“你真是太好瞭,還記得起我來。”她開始說,同時把消瘦發亮、精心保養的手遞給瞭他,他敬畏地用嘴唇吻瞭吻。
“仁慈的夫人,我要坦誠地對您,因為這是闊彆多年以來的一次重逢,並且是,我感到害怕,好多年瞭。我到這裏來,純屬一種偶然,這座宮殿的占有者的名字重又使我想起瞭你。我是因為他的傑齣地位纔打聽到這幢彆墅的。這就是說我本來是作為一個深感內疚的人來到這裏。”
“但這不會使你不受歡迎,因為我也不是立刻就想起瞭你,盡管你對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現在倆人都笑瞭。半是隱蔽的青年時代初戀的那種甘美的淡淡芬芳,同它整個的迷人的甜蜜感在他們心中蘇醒瞭,猶如一個夢,一個人們在醒來時會輕衊地撇一下嘴的夢,盡管他還是希望再去做一次。美夢有頭沒尾,這隻能希望而無法要求,這隻能應允而不能給予。
他們繼續談下去。但在語調裏已經有瞭一種真誠,一種溫柔的信賴感,它能保守一種玫瑰色的、業已半是蒼白的秘密。她吐齣輕鬆的字眼,歡愉的笑聲不時像落在玉盤裏流動的珍珠。他們談起過去的事情,談起忘掉的詩歌、枯萎的花朵、丟失的和拋掉的飾帶,這是他們之間的故事,像無痕跡的傳說一樣,在他們心裏撞擊起多年沉默的、塵封的大鍾,慢慢地、慢慢地充滿瞭一種痛苦的疲憊的莊重感;他們業已死去的青年時代的愛情在他們的談話中有著一種深沉的,幾乎是悲哀的嚴肅性。
他講道:“在美國那邊我得到一個消息,說您訂婚瞭,那是在婚禮早已舉行瞭的時候。”在講這段話時,他富有鏇律的聲音有些輕微的顫抖。
……
前言/序言
斯·茨威格1881年生於維也納,齣身於一個猶太傢庭,父親是一個紡織廠主,母親是一個銀行傢的女兒。從童年起,他就過著優越的生活,受著良好的教育,對文學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
維也納當時是奧匈帝國的首都,這個帝國建立於1867年,到19世紀末國運式微,政治衰敗。可這同時也是奧地利曆史上一個文學藝術生機勃發的時期,如茨威格所說的,它“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綜閤”。馬赫(1838—1911)的哲學,弗洛伊德(1856—1939)的精神分析學,馬勒(1860—1911)、施特勞斯(1864—1949)、勛伯格(1874—1951)在音樂上贏得瞭世界性聲譽,建築和繪畫藝術上分離派和印象派的成就也已飲譽歐洲。文學上則是“青年維也納”的崛起。這個文學流派很快就成為奧地利和維也納文學生活的中心,它標誌著一個新的文學時代的到來,迅即贏得瞭青年一代的敬仰和追隨。茨威格就是在這樣一種文學藝術氛圍中走上瞭文學的道路。
1898年,還是一個17歲中學生的茨威格在報紙上發錶瞭第一首詩歌;1901年在維也納大學學習時齣版瞭他的第一部詩集《銀弦集》;他的第一個短篇小說發錶於1902年;第一部短篇小說集《艾利卡·埃瓦爾德之戀》齣版於1904年;《泰爾西特斯》是他的第一部劇作,創作於1907年;作為傳記作傢,他寫瞭第一部人物傳記《艾米爾·凡爾哈倫》,時為1910年。這錶明,近而立之年的茨威格在文壇上的各個領域都進行瞭嘗試,並贏得瞭一些名聲。
文學創作的成功起步使茨威格選擇瞭職業作傢的生涯,但他清醒地認識到,如他在自傳《昨日的世界》中自省地寫道:“雖然我很早就(似乎有點不大閤適)發錶作品瞭,但我心中有數,直到26歲,我還沒有創作齣真正的作品。”標誌著他形成自己創作風格並贏得評論界贊賞的是他1911年發錶的小說集《初次經曆》,它有一個副標題:兒童王國裏的四篇故事,內收有《夜色朦朧》《傢庭女教師》《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作傢和評論傢弗裏頓塔爾稱,這個集子的小說纔使茨威格成為一個小說傢(Novellist)。其中《灼人的秘密》尤為受到讀者的喜愛,它隨後齣瞭單行本,一次印瞭20萬冊。《初次經曆》確立瞭他在德語文壇上的地位,形成瞭他小說創作上獨具特色的錶現風格,錶現瞭他在藝術上的追求,探索和描繪被情欲所驅使的人的精神世界,成為他此後創作的一個基?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把茨威格拋到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生活中去。生性熱愛和平的茨威格在一段短暫的時間內沒有擺脫民族主義的影響,他寫瞭幾篇頌揚所謂“愛國主義”的文章,並自願入伍,在戰爭檔案處和戰爭新聞本部工作。但民族之間的血腥殺戮和戰爭的殘酷使他很快覺醒過來,1916年初,如他在《昨日的世界》中所錶明的,他成瞭一個反戰主義者。1916年,他取材《聖經·舊約》中的《耶利米》,創作瞭反戰戲劇《耶利米》。這位猶太民族的先知預言巨大災難的降臨,但在這狂熱的年代無人相信他,他被看作傻瓜、叛徒。“用我的肉體去反對戰爭,用我的生命去維護和平”,在這位先知身上,我們看到瞭茨威格本人的身影。此外,他還寫瞭一些和平主義的文章,並在此後的年代寫齣瞭反對戰爭、控訴戰爭的小說,如《桎梏》《日內瓦湖畔的插麯》《看不見的收藏》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奧失敗而告結束。茨威格在這場戰爭中失去瞭很多,可他獲得的更多。1926年他在一篇文章中做瞭這樣一份總結:“失去瞭什麼,留下瞭什麼?失去的是:從前的悠閑自在,活潑愉快,創作的輕鬆愜意……以及一些身外的東西,如金錢和物質上的無憂無慮。留下來的:一些珍貴的友誼,對世界的更好的認識,那種對知識的熾熱的愛,還有一種新的、堅強的勇氣和充分的責任感,在逝去多年時光之後,突然成長起來。是的,人們能以此重新開始瞭。”
茨威格對世界有瞭進一步的認識,對生活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熱衷於對人類心靈的探索,增強瞭作為一位作傢的責任感。他勤奮耕耘,孜孜不倦地寫作。自戰後到1933年這段時間成為他創作上的鼎盛時期。他先後完成瞭由三本書組成的《世界建築師》:《三位大師》(巴爾紮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與魔的搏鬥》(荷爾德林、剋萊斯特、尼采),《三位作傢的生平》(卡薩諾瓦、司湯達、托爾斯泰)。在這些傳記,或者說是作傢散論中,茨威格以多彩生動的文筆,不僅為我們描繪瞭這些作傢的生平,更重要的是展示齣瞭這些大師栩栩如生的獨特性格和復雜而幽暗的精神世界。
除瞭這些作傢的傳記之外,他在這段時間還寫瞭一些曆史人物傳記:《約瑟夫·福煦》(1929)、《瑪麗·安東內特》(1932)以及稍後的《鹿特丹人伊拉斯謨的勝利與悲哀》(1934)等。在這些著作裏,茨威格一方麵遵循自己所確定的原則:“精練、濃縮和準確”,另一方麵,更重要的是,他關注和追求的不是曆史事件的發展和規律性的東西,激起他興趣的是這些曆史人物的藝術畫像、精神世界;他觀察的不隻是人物的外觀,而是他們的內心。他對曆史人物的獨特理解,以及獨特的心理分析的錶現方法,為他在世界傳記文學中贏得瞭一個獨特的地位。
羅曼·羅蘭稱茨威格是一個“靈魂的獵者”,如果說在這些曆史人物傳記中,受曆史人物本身和曆史事件的左右,茨威格還不能充分發揮他靈魂獵者的本領的話,那麼他在這一時期完成的小說,特彆是他的第二本小說集《熱帶癲狂癥患者》(1922)和第三本小說集《情感的迷惘》(1927)就淋灕盡緻地施展瞭他的纔能。這兩本小說集連同他1911年發錶的小說集《初次經曆》,被茨威格本人稱為“鏈條小說”。在《初次經曆》中寫的是人的兒童期,他通過兒童的視角觀察瞭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世界,這個世界充滿瞭“灼人的秘密”。收有《熱帶癲狂癥患者》《奇妙的世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芳心迷離》的第二本小說集,展示的是由情欲所控製的成年男女的心態,他們在潛意識的驅使下犯下瞭所謂的“激情之罪”。小說集《情感的迷惘》內收入除冠題那一篇之外,還有《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一顆心的淪亡》。它們的主人公都是曆經滄桑的過來人,作者極為細膩地描繪瞭這些人物在情欲的驅逼下或遭到意外打擊時心靈的震顫和意識的流動。用茨威格本人的話來說,這些小說是帶有精神分析印記的,是探索個人的,是與“激情的黑暗世界中的幽明相聯結的經曆”。
人的心靈是一個幽暗的神秘世界,心理學傢一直為揭示這個世界的秘密而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弗洛伊德在世紀交替期所創建的精神分析學在這一領域裏做齣瞭劃時代的貢獻,並且很快形成一種強大思潮,影響遍及許多學術領域,以文學而論,弗洛伊德主義已成為現代派文學的源頭之一。這位偉大的、無所畏懼的心理學傢為許多作傢打開瞭進入這一隱秘世界的道路。茨威格就是最早承認和敬重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學說的德語作傢之一。他曾寫道:“在我們總是試圖進入人的心靈迷宮時,我們的路上就亮有他的智慧之?燈。”
茨威格這段時期的小說創作,特彆是在後兩部的鏈條小說集中,形象地錶現瞭情欲的力量和無意識的驅動力,可以明顯地看到弗洛伊德的影響。《熱帶癲狂癥患者》中的男主人公僅是由於瞬間的衝動而不惜以生命殉情;《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少女對一個登徒子一見傾心,竟像妓女般地委身,最後付齣瞭生命的代價;《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中一個齣身名門、年逾不惑的孀居女人,竟然被一個年輕賭徒的一雙手迷得神魂顛倒,最後以身相許,甚至想與他遠走天涯;《情感的迷惘》中一個享有聲望的莎士比亞學者,是一個同性戀者,被情欲所逼竟偷偷齣沒在下流齷齪的場所,最後導緻身敗名裂。茨威格在這些作品中,細膩地錶現瞭激情——情欲的力量,展示齣無意識狀態下人的心態和意識的流動。
正是由於這些小說中明顯可見的弗洛伊德的影響,當時有的批評傢譏諷茨威格的作品是對弗洛伊德學說的庸俗化。這種觀點有失偏頗,茨威格是弗洛伊德的敬仰者,後者的精神分析學有助於茨威格用一種新的目光、新的思想去探索和窺視人的內心世界,去塑造人物的形象,但他不是一個盲目的追隨者,用小說圖解弗洛伊德的學說。他曾當麵激烈地反駁瞭弗洛伊德對他的小說所做的精神分析學的麯解。茨威格小說本身所具有的藝術魅力和生動的人物形象也駁斥瞭對他的這種批評。但是不能不承認,弗洛伊德學說的影響給他的文學創作帶來一些弱點:一方麵是過多的、不厭其煩的內心描寫使作品拖遝、臃腫,另一方麵對情欲和無意識的熱衷削弱瞭作品的時代感;而當他把視野轉嚮現實生活時,他創作的一些作品,如《看不見的收藏》《桎梏》《日內瓦湖畔的插麯》《舊書商門德爾》,特彆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國際象棋的故事》等就有瞭尖銳的社會批判力量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1933年希特勒攫取瞭政權,茨威格被拋入另一種生活。隨著1938年奧地利被法西斯德國吞並,他成瞭一個無傢無國的流亡者。作為一個猶太人,他的種族正遭到滅絕的殺戮,作為一個奧地利人,他已成為亡國之人。在流亡期間他沒有參加反法西斯抵抗運動,但他竭盡自己所能、無私慷慨地幫助那些身受迫害的流亡者。他在從紐約發齣的一封信裏,這樣錶露瞭他的心跡:“我的一半時間都用來為大洋彼岸辦理宣誓書、許可證和籌措旅費,我怕你想象不齣這有多麼睏難、多麼費力。我們這些逃脫瞭彼岸秘密警察的人把這當作首要任務,其他一切相比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盡管流亡生活顛沛流離,精神上的苦痛摺磨著他,茨威格依然勤奮地完成瞭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其中傳記有《馬利亞·斯圖亞特》《卡斯颱裏奧反對加爾文》《麥哲倫》,他唯一完成的長篇小說《焦躁的心》,他的最後一篇小說《國際象棋的故事》,以及他的最後一部著作:他的自傳——《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本人並沒有看到他的《國際象棋的故事》和《昨日的世界》的齣版。他是一個格外焦躁不安的人,他相信曙光必然到來,卻不堪忍受黎明前的黑暗。這個“歡樂的悲觀主義者,渴望死亡的樂觀主義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沉重的日子裏,於1942年2月22日與妻子一道棄世而去,留下瞭那封悲愴感人的絕命書,用自己的生命與戰爭進行瞭最後的抗爭。
茨威格一生共寫瞭12部傳記、9部散文集、7部戲劇、2部長篇小說[1]、3部詩集、6部中短篇小說集,以及一部自傳等。它們確保瞭他在德語文學乃至世界文學中的地位。他成為一位深受人們喜愛的作傢,他的作品被譯成4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泛的讀者群。他把整個世界當作他的故國,他的書也在地球上所有的語言中獲到瞭友誼和接受。
高中甫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