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在国内外一些大学和研究所所做的六个演讲,并经作者修改和补充,都与汉语语法研究有关,包含2010年12月在日本大阪立命馆孔子学院和神户外国语大学做的《汉语语法研究摆脱印欧语的眼光》,2011年1月在东京大东文化大学研究生院所做的《谈谈“摆事实和讲道理”》,2011年1月在日本和6月在法国做的《为什么说汉语的动词也是名词?》,2011年1月在东京大东文化大学做的《说,还是不说?——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11月在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做的《“语法隐喻”和“隐喻语法”》,2007年10月在香港理工大学做的《为什么研究语言中的整合现象?》。每篇演讲后都附有非常详细的参考书目,便于按图索骥。
读完这本《语法六讲》,我必须承认,我对语言的兴趣被重新点燃了。过去我总觉得语法是束缚创造力的桎梏,是生硬的规则,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语法中蕴含的美感和秩序。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拘泥于传统的章节安排,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加灵活的、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论述方式。每一讲的内容都像是精心编织的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我特别欣赏它对“语境决定形式”这一观点的强调。例如,书中在解析介词的用法时,不再只是简单地给出“in, on, at”的对应中文翻译,而是展示了在不同的空间关系、时间框架乃至抽象概念下,这些小词是如何体现出其精确的指向性的。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我阅读复杂长难句的能力。以前读外文文献常常需要逐字逐句推敲,现在我可以更自然地把握句子的主干和修饰关系,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都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如何“思考”语法,而不是简单地“记忆”语法。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在学习一门学科,不如说是在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哲学思辨,只不过媒介是语言结构。它探讨的已经超越了“对错”的范畴,深入到了“为什么是这样”的本质层面。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句法结构中“焦点”和“信息流”的探讨。这让我在写作时,不再仅仅关注主谓宾的完整性,而是开始有意识地操纵语序,将最重要的信息前置或后置,以达到更强的表达效果。这对于非母语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地道表达的大门。比如,书中对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和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区分,不再是简单的“有逗号和没逗号”的区别,而是从“提供额外信息”与“界定指代对象”的功能差异上进行了剖析,这种功能导向的解释非常贴合实际应用场景。我感觉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得到提升,这是一种扎根于理解的进步,而非表面功夫的修饰。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语言学习的宝典!我一直以来对英语语法的理解都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死记硬背那些规则,结果考试还可以,但真要自己开口说或者写作时就束手无策,感觉知识点都是零散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语法书,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娓娓道来,把复杂的语法概念拆解得异常清晰。特别是对时态的讲解,作者没有仅仅罗列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这些名称,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背后的“时间观”和“语境感”。比如,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生动地展示了不同时态在表达“持续性”、“突发性”或“与现在关系”上的细微差别。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了英语语法的“灵魂”,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皮毛。即便是那些我过去认为非常难以掌握的虚拟语气和从句结构,在这里也变得合乎情理,仿佛是自然语言的必然走向。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于一本普通的参考书,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语言结构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通常对语法学习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是一片需要极其严谨和枯燥对待的领域。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近乎散文诗般的笔触,引领我进入了语法的殿堂。它的语言风格是温和而富有启发性的,仿佛一位智者在与你探讨世界的构成方式,而语言结构就是其中最精妙的一部分。书中对连词和关联词的分析尤其精彩,它揭示了不同逻辑关系是如何在句子层面得以体现的,例如“转折”、“递进”、“因果”并非孤立的知识点,而是构建复杂思想网络的基础节点。这种整体性的视角,极大地改善了我组织长篇论述时的结构混乱问题。读完之后,我不仅在阅读理解上感到轻松,更重要的是,在尝试构建自己的复杂论点时,我找到了稳定的支撑框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构建思维和语言的底层逻辑,这是任何死记硬背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语法书,但大多数读不到一半就束之高阁了,不是内容太浅显,就是过于晦涩难懂。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空白。它的行文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失面向实践的指导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有一种“化繁为简”的魔力,能将那些被前人描绘得如同迷宫般的语法知识点,梳理成清晰的路线图。例如,对于动词不定式和动名词的混淆问题,书中没有陷入冗长的规则堆砌,而是从动词的“倾向性”——即动作的未来指向性与已完成性——角度切入,逻辑清晰,让人豁然开朗。此外,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也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字体大小适中,关键概念突出,即使是像我这样需要频繁查阅参考的读者,也能轻松找到重点。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书桌上最常被翻阅的工具书,它的实用价值无可替代。
评分自己看上这本书已经很久了,因为图书馆的都被借走了,所以才买一本,书的内容是不错的,质量也还可以。
评分书很好,经典著作,纸张一般,价格略贵
评分内容相当扎实,不错
评分不错,值得一看。
评分书很好,经典著作,纸张一般,价格略贵
评分不错,值得一看。
评分书很好,经典著作,纸张一般,价格略贵
评分书很好,经典著作,纸张一般,价格略贵
评分自己看上这本书已经很久了,因为图书馆的都被借走了,所以才买一本,书的内容是不错的,质量也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