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自由之翼,埋葬往昔钢铁巨舰;航母利剑,开拓崭新战争纪元。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专家顾伟欣绘制超大拉页线图!
◆上千张珍贵航母照片和彩绘线图,资料详实,战例丰富,还有诸多旧日本军亲历回忆和航母技术细节披露,极具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海报:
内容简介
七十年前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在东至珍珠港、西至印度、南至瓜岛、北至阿留申群岛的广阔海上、空中范围内逞凶的旧日本海军航母机动舰队,是如何产生、发展乃至壮大起来的?本书将为读者详细解析日军航母从建造到服役直至覆灭之过程和日军在航空母舰的设计、改造及武器装备等方面所做出的各种研究与尝试,并记录有诸多令人感同身受的亲历回忆、许多不曾披露的点滴技术细节,还收录有大量珍贵照片、精美线图。
作者简介
潘越,江苏苏州人,微博名“快马浊酒”,日常从事日语翻译,工作之余研究日本历史,偏重于政治、军事题材。著有《日本驱逐舰全史》、《日本军事崛起之路:幕末至明治时代》,编有专注于日本军政文化的《日本·军鉴》。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初创
若宫丸号、能登吕号、神威号水上飞机母舰
凤翔号小型航空母舰
赤城号大型航空母舰
加贺号大型航空母舰
龙骧号小型航空母舰
第二章 跃进
香久丸型、神川丸型特设水上飞机母舰
苍龙号航空母舰
飞龙号航空母舰
祥凤号、瑞凤号改造航空母舰
第三章 苦战
翔鹤号航空母舰
瑞鹤号航空母舰
大鹰型改造航空母舰
海鹰号、神鹰号改造航空母舰
飞鹰型改造航空母舰
第四章 覆灭
千岁型水上飞机母舰
千岁型改造航空母舰
瑞穗号水上飞机母舰
日进号水上飞机母舰
秋津洲号水上飞机母舰
大凤号航空母舰
云龙型航空母舰
特TL护航航空母舰
陆军秋津丸号、熊野丸号航空母舰
信浓号航空母舰
伊势型航空战列舰
伊吹号改造航空母舰
第五章 前世今生
日本航母主要舰载机
“航空主兵”VS“舰炮主兵”的论战
战后日本海上航空相关军舰的发展
附录一 日本航空母舰彩绘线图
附录二 日本航空母舰彩绘图
附录三 日本航空母舰上色照片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秋津洲号水上飞行艇母舰
秋津洲号水上飞行艇母舰出自丸四计划。“秋津洲”是日本国的古老称呼之一,曾经作为舰名被用于甲午战争中一艘巡洋舰上。该巡洋舰原本是继航速缓慢、主炮实际效用惨不忍睹的主力三景舰之后的第四号战舰,但日本海军最终决定参照最新英美巡洋舰来修建(为此还与负责三景舰设计的法国人闹翻了)。它也是首艘从设计到建造都在日本国内完成的钢制巡洋舰(超越了中国清政府福州船政局的造舰水平)。秋津洲以其高航速和大量速射炮与著名的吉野号快速巡洋舰一起成了大东沟海战日军第一游击队中最凶猛的战舰,日俄战争后于1912年转为海防舰,1921年又成为特务潜水(艇)母舰,1927年退役。
20世纪30年代,日本海军积极研发超远航程的水上飞机(日本称“飞行艇”),川西飞行公司于1937年和1941年先后研制成功九七式和二式大型飞行艇(简称“大艇”)。其中二式大艇最大航程竟达6700公里,也就是说理论上从日本近海起飞可以抵达美国西海岸——但是战时无法降落加油,当然也就飞不回来了。日本海军战略规划的“九段渐减作战”中,首先派遣飞行艇从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群岛等处基地起飞,飞跃大洋侦察美国夏威夷群岛,从而切实掌握驻珍珠港美舰队动向,如此往返航程近8000公里,超出了其航程的极限。因此为了在茫茫大洋上对其进行中途补给,拥有随行补给整备功能的飞行艇母舰是必要的。如前所述,1939年日本海军将神威号水上飞机母舰改造为飞行艇母舰,但实际改造后的神威舰上不能装载飞行艇,只是运输飞行艇所需物资至前线、为飞行艇官兵提供休养场所而已。
日本海军在丸四扩军计划中又列入了一艘更为正规的飞行艇母舰,代号第131号,而前面的第130号即为“决战终极兵器”大凤号航母,第131号建成后又得到“秋津洲”这个堪称“荣耀”的舰名,可见日本海军对此舰是非常重视的。大型飞行艇的尺寸、重量大大超出了一般飞机,翼展达40米左右,全副武装时总重能够达到32吨以上,相当于一架重型轰炸机(可以比较日本海军主力陆基轰炸机一式陆攻,其满载最大重量只有15.5吨,翼展不到25米长)。有没有办法让如此庞大的战机上舰呢?最初的设计是在舰艉设置9度左右的倾斜滑道,最末尾部分1.2米左右没入水下,注水之后可以进一步压下水面,然后飞行艇降落海面时对准舰艉,利用惯性冲上滑道,再用绞盘拉到航空甲板上固定。但是经过验证,这种回收飞行艇的方式危险度太高,不用说海况条件不佳时,就算是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要让飞行艇冲上甲板也需要飞艇驾驶员拥有高度的技巧且心理极其沉稳,否则就很容易出事故。于是日本海军只得放弃这个不实用的方案,转而在其舰艉设置尺寸、起吊重量均创造纪录的大型电动吊车。该大型吊车支柱为三段式结构,高23米,顶端还附带有无线电通讯桅杆,起重吊臂则长达21米,最大起吊重量达35吨,拥有360度旋转起吊能力。尽管这座吊车实在是性能不俗,可以将一架二式大艇从海面吊上航空甲板,但吊装作业仍然需要在海况条件理想时才能确保安全,而且飞行艇固定在甲板上之后,两边机翼探出舷外足有10米以上,舰体稍有倾斜便可能令翼端触及水面或者干脆导致整舰重心失衡,所以秋津洲在航行时就不能搭载飞行艇了。
因此,秋津洲所能做到的只是在具有良好停泊条件的水域(至少是岛礁内港中),将飞行艇吊装上舰实施补给、整修,然后再放下水面使其能够继续执行任务,如此看来秋津洲或许只能称为“半飞行艇母舰”。直接开往浩瀚且难见岛礁的太平洋中部为飞行艇提供洋上补给,秋津洲仍然是难以做到的。飞行艇搭载上秋津洲的航空甲板后,可固定在甲板中央的大型转盘上,这样艇身可以转动,从而方便各部位的维修整备工作。秋津洲舰体是长艏楼型,舰艏甲板上安装1座127毫米双联装高射炮,舰桥和前桅之后还有1座同型高射炮。与神威号一样,秋津洲的众多士官室可供飞行部队军官休养,远程通信设备也比较完善。该舰的动力装置采用舰本式柴油机,另外舰内的航空燃油库可储存689吨燃油,其他弹药与补给品可满足8架飞行艇作战两周的需求。1940年10月29日秋津洲在川崎神户船厂开工建造,1941年4月25日下水,1942年4月29日竣工服役。
秋津洲号水上飞行艇母舰主要性能参数:
标准排水量:4650吨。公试排水量:5000吨。舰体全长:114.8米。最大舰宽:15.8米。平均吃水深度:5.4米。动力装置:舰本式22号10型十缸柴油机4台。输出功率:8000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9节。燃料搭载量:重油455吨,补给用航空轻质燃油689吨。续航距离:8000海里/14节。武器装备:双联装40倍径127毫米高射炮2座,25毫米机炮若干。搭载舰载机:大型飞艇1架(停泊时)。乘员:545人。
秋津洲竣工服役时,堪称其鲜明特点的除了后方甲板搭载飞行艇时的雄姿和舰艉高高耸立、设立了无线电桅的总高度达30米的吊车外,还有一个就是极其独特的舰体涂装:舰艏、舰艉两处是伪装的浪花(这样即使是在停泊时好像也在开动,用于迷惑敌军在射出鱼雷时给出错误提前量),夹杂一些斜纹等等,这是其首任舰长黛治夫大佐想出来的主意。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之后秋津洲停靠拉包尔,与黛舰长相熟的第八舰队参谋长大西新藏少将不无嘲讽地说:“这好像是浓妆艳抹一样。”黛舰长回答说:“本舰没有攻击力,只好像昆虫那样弄点保护色啦。”
如果秋津洲的服役时间能够提前数月,很可能为日本海军使用大艇侦察珍珠港美军舰队动向从而为中途岛行动提供更好的情报保障做出贡献,但中途岛攻击计划制定的时候秋津洲还未服役,而另一艘飞行艇母舰神威则基本只能为飞行艇所在港口运送补给物资。日本海军只得计划让飞行艇在侦察夏威夷完毕后停靠在海中无人沙洲——弗伦奇弗里盖特沙洲,由潜艇事前将航空燃油运去该沙洲供其补给,结果美军突然将舰艇和水上飞机派遣至该沙洲附近,导致日军的飞行艇远距空中侦察企图流产。而派遣潜艇部队实施前出侦察最终也失败了(领先一招的美航母舰队通过之后,日军潜艇才抵达并布设侦察封锁线)。由于飞行艇在中途岛战役前都在为将要流产的空中侦察行动做准备,5月终于来到拉包尔前线的秋津洲没有飞行艇可以搭载,只是执行一些运输任务,同时使用与飞行艇等重的模型进行吊装、搭载试验。6月中途岛战役结束,8月瓜岛战役爆发后,飞行艇部队和秋津洲都有大量任务需要执行,后者在所罗门群岛到处活动,运输并补给物资、为飞行员提供休憩场所,颇受前线官兵欢迎。
黛舰长实在是个脑筋灵活的人,又发明了所谓的“秋津洲流战斗航海术”,即在停泊中遭遇空袭时,先将锚抛下,然后启动航行至离锚链入水点150米处,当敌机袭来时全力加速,舰体在锚链牵制下急速转向,使得敌机投下的炸弹因此失的。秋津洲在前线除了为飞行艇提供补给外,还从事飞行艇基地设立、鱼雷艇运输等各种工作,一直活跃至1944年2月。美军大举空袭特鲁克时,秋津洲被击中3枚炸弹,舰体大破,舰艉吊车被炸毁,只得返回本土维修,结束时已成为一艘工作舰。原吊车支柱部位加装了三联装机炮,舰桥的两侧、顶端以及烟囱后面也都加装了机炮,前桅上安装了21号电探;原飞行艇甲板上设置了3组搬运导轨,可放置5艘鱼雷艇或大发登陆艇。9月,秋津洲执行运输任务前往菲律宾,24日在科龙湾被美军TF38舰载机群捕捉,一枚炸弹引爆了其航空燃油库,瞬间引发大爆炸,秋津洲沉没,具体位置在北纬11度59分、东经120度02分海域,阵亡官兵84人,1944年11月10日被除籍。
秋津洲本有一艘姊妹舰,即丸四计划第303号舰,预定舰名为“千早”。但该舰1942年7月25日同样在神户川崎船厂开工后,由于战局影响很快停建并解体。改丸五计划中列入的3艘秋津洲后继舰也都只停留于纸面。
……
前言/序言
20世纪初,人类社会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力拉动下飞速发展。这一时期对于曾经辉煌的东方古国——中国来说,是屈辱而悲惨的黑暗年代。不到十年之前清政府还拥有一支颇为宏伟、以铁甲巨舰为支柱的北洋海军,却因在甲午战争中被迅猛崛起的日本帝国海军击败而走向了覆亡。而日本由此进入了工业大发展、社会各方面之进步均大为提速的辉煌年代,日本国内上至权贵下至平民,均对未来充满美丽的憧憬与信心,决心付出一切努力建立崭新的东亚霸权帝国。
与依靠信息技术变革的21世纪不同,20世纪初的世界是依靠钢铁、能源、交通等工业技术变革而推动文明快速进步的,且进步的脚步在百余年前显得尤为迅捷,更加让人眼花缭乱,看似先进前卫的事物往往眨眼功夫就已经过时了。以海军军舰为例,1894年中国的北洋海军虽然覆灭了,但其绝对主力——两艘定远级铁甲舰却并没有失败,在大东沟海战中抵挡住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所有疯狂炮击。如果清政府认清形势,事先为北洋海军添置更多铁甲舰或者为已有军舰添置更多威力强、射速快的火炮,决定中日两国国运的甲午战争很可能会是另一种结局。然而,在甲午战争打响之前,英国便诞生了君权级战列舰,开创了前无畏战舰时代,仅仅九年之后日俄战争便宣告爆发,已经被编入日本海军的镇远号铁甲舰(姊妹舰定远号则被日本人拆得七零八落)在此时已经不能充当作战主力,对马海战时东乡平八郎麾下联合舰队中战列舰的主力是三笠、敷岛、富士、朝日这四艘战列舰(原本是六艘,即“六六舰队”扩军计划中规定的六艘主力战列舰,但八岛、初濑两舰在围困旅顺港时被俄军水雷炸沉)。对马海战的结果,凭借着本方战列舰队更猛的火力、更好的防护——这些优点是由日军四艘主力战列舰相对于俄军四艘主力舰博罗季诺级战列舰拥有更大的吨位带来的,当然也有采用了威力凶猛的下濑火药等新技术武器的因素——日本海军最终取得了史上极少见的辉煌胜利,俄海军罗杰斯特温斯基舰队近乎全灭,而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未损哪怕一艘较大吨位军舰。
日俄战争使日本之国力进一步腾飞,这对其后数十年东亚乃至世界的历史演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对马海战对于世界海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样无法忽视。英国迅速于战后的1906年建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无畏级战列舰,于是诞生仅仅十余年时间的前无畏级战舰在刚刚经历堪称辉煌的对马海战后竟然又迅速过时了,大批的钢铁巨兽只好退居二线。又过了仅仅十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916年,均以无畏型战列舰、巡洋舰为主力的英国和德国的庞大舰队集群终于在日德兰海战中进行了一次不算完美顺畅的铁血交锋——当时全世界没有任何人能想到,这便是世界海战史上大战列舰队会战之绝唱!对马海战毫无疑问对日本海军此后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也有巨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主宰性的影响。首先,日本海军彻底成了“大战列舰队在决战中取得制海权乃战争胜利之本”这一思想的忠实信徒。其所设想的下一次战争中的首要任务目标,仍然是取得战列舰队会战之胜利,从而夺取广泛海域内必要的制海权,使日本帝国在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其次,日本海军从此笃信“精强”主义。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精”是认为己方舰队在整体规模上落后于敌方舰队并不等同于弱势,只要战列舰队中最强的主力战舰在吨位、火力、防护等指标上领先于敌军舰队中的最强军舰,则依靠主力战舰对战取得胜利就能得到海战最终的全面胜利,如同对马海战的情况;另一方面,日本海军又非常迷信新式武器的“强”,如对马海战前日军通过无线电报机掌握俄军舰队动向,迫使其在不利状况下投入交战,而日军威力强大的下濑火药又明显压倒俄军的双基火药,这都是日本海军多年潜心追踪并引入最新科技的成果。最后,日本海军在甲午与日俄两场战争的开始阶段都以不宣而战的偷袭行动先向对手打一闷棍,作为后续战事顺利展开之铺垫,而此种卑劣行径竟得到了欧美国家的拍手叫好。日本海军于是从战略、战术层面上均丧失了对战争道义的顾忌,大力发展灵活、隐蔽、快捷的突击性海战兵器,试图在下一次战争开局阶段照方抓药。
1910年3月,日本首次以自身工业实力建造的战列舰——萨摩型首舰在横须贺海军工厂竣工下水,其吨位竟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超过了英国无畏级,然而其整体设计理念与战斗力指标却完全不能与无畏级比肩。1912年日本又建造河内型,向无畏级学习,主炮口径得到统一,然而两舷炮位的设置方式(造成所有火炮不能同时向同方向开火)、火炮身管长度的不同(造成同时开火时射程有差异等),使其仍然与真正的世界顶级战舰存在差距。日本为弥补差距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于是在1913年再次斥巨资向英国购买战列巡洋舰金刚号(称之为超无畏级),认真学习模仿,自建其后续舰比睿、榛名、雾岛。这“四大金刚”不但成为日本海军新一代的强大主力战舰,傲然于东洋之上,且证明了日本自身造舰实力也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准,为长门型乃至大和型战舰的诞生打下了坚实基础。金刚型的建造还在进行中,欧洲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前还属于空中冒险家们手中玩具的螺旋桨动力飞机突然之间成了杀人兵器,并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更新升级。战前某些最为大胆的飞行员甚至已经尝试驾驶过非常原始的多翼飞机,在铺设了木制临时性平台的军舰上起飞和降落。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埃利(EugeneEly)驾驶一架50马力的寇蒂斯双翼机由伯明翰号轻巡洋舰(USSBirmingham)的临时平台上起飞,1911年1月18日又在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USSPennsylvania)上大约36米长的倾斜木制平台上安全降落,轰动世界。然而在当时,如此壮举并不被认为具备实质军事意义——在军舰上铺设起降平台既麻烦又使得其舰炮无法使用,而在全世界海军官兵的头脑中,“大舰巨炮”主义是根深蒂固的,为了起降飞机而让军舰丧失开炮的能力当然是不可接受的。飞机转而通过经改造的普通民用船只上舰(民用船舶上层建筑较为平坦,而军舰上高耸的舰桥和笨重的炮塔是对飞机上舰的天然阻碍),同时采用执行任务完毕返回时先降落在水中然后由吊车回收的方式上舰(因飞机降落时所需甲板长度要大于起飞时所需,这样虽然也很麻烦,却可以大大缩短飞行甲板长度),这被认为是最合理的方式。
一战前欧洲的紧张局势促使海军头号强国——大英帝国成为海军航空兵发展的先锋。1912年末皇家海军首先在竞技神号巡洋舰(HMSHermes,这个名字后来多次被皇家海军使用)上进行了飞机起飞试验。1914年7月,即战争爆发前,英国组建了独立的皇家海军航空队,改造多艘商船成为水上飞机母舰,并利用搭载的飞机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袭击作战,如袭击位于德国境内的齐柏林飞艇基地。排水量7020吨、搭载10架水上飞机的皇家方舟号(HMSArkRoyal,这个名字同样被重复使用)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正式建成而非改造得到的水上飞机母舰,并被投入地中海战事中。1916年日德兰海战的结果虽然是德国公海舰队从此不敢出港,但从战术层面上说英国皇家海军的损失要大得多,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即是敌情侦察不力(水上飞机母舰恩加丁号放出的单单一架侦察机没能发挥作用)。依靠军舰搭载飞机(军舰的航速要快于商船,能够跟上舰队的航行)实施侦察的想法开始受到重视,于是1917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艘“形似航母”——还在建造过程中的暴怒号战列巡洋舰(HMSFurious)被去掉前甲板上的炮塔,变成了一艘前半部分是起降甲板,后半部分仍然有舰桥和火炮的混血舰。但是,这样的设计造成飞机的舰上降落过程更加危险,直接导致有飞行员牺牲。由此英国人产生了“全直通式飞行甲板”的想法,1917年末诞生了百眼巨人号航母(HMSArgus,由罗索伯爵号邮轮改造而来),能够搭载20架索普威思杜鹃式鱼雷攻击机——这是世界上第一种鱼雷攻击机。通过搭载战机携带威力强大的鱼雷武器,表明百眼巨人号作为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因其首创的全直通式甲板),已经准备要正式参与到海战当中,依靠空中力量击沉敌军战舰了。但不久之后的1918年末,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航母的发展脚步立刻缓慢下来。1918年初,世界上第一艘按照一直延续到今日的航母标准(船体本身为军用舰船构造,上层拥有全直通式甲板,保证飞机起降畅通安全)开工建造的航母——竞技神号出现在了英国的船台上。但是也因战争结束,该舰推迟至1923年才最终建成。此时英国人发现,有两个国家已经在海军航空兵领域追赶上来了。一个是首创飞机在舰船上起降,却在此之后进展缓慢的美国;另一个,则是东方的日本。
日本航空母舰全史(精装)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本航空母舰全史(精装)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