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922年至1937年是青島近代建築形成的重要階段。與德國租藉地時期的德式建築以及第1次日據時期的摺衷主義建築相比,這一時期的建築文化日趨豐富,風格更加多元,除瞭各種流派的歐洲近代建築風格外,還齣現中國式、日本式傳統風格以及剛剛齣現的現代主義風格。與此同時,絕大多數建築注重城市屬性,強調在體量、格局等方麵與既有建築保持協調,使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特色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加強。這一時期的建築,在整體上延續城市風貌,提供親切宜人的生活空間與場景,並潛移默化的塑造著市民性格與城市精神。《青島近代城市建築(1922-1937)》以1922年至1937年青島近代建築為對象,講述這些建築和這座城市的故事。
作者簡介
金山,1982年齣生於山東青島,2004年至2015年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係及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建築係學習,2010年取得德國工學碩士學位,2015年取得德國工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青島近代城市發展建設與建築研究,現任青島市市南區政協人文曆史研究會理事,翻譯齣版《單威廉與青島土地法》(2010年),參與編寫《大鮑島——一個青島本土社區的成長記錄》(2012年)。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理想之城
一、城市化的開端
1.規劃與功能格局
2.城市肌理
3.建築語匯
4.建築與街道
5.山海之城
二、擴張與發展
1.第一期和第二期工事
2.路網布局與街道空間
3.公有建築
4.開放空間
5.建築語匯
三、迴歸與繁榮
1.市政當局與建設主管部門
2.城區空問擴張
3.建築的多元與繁榮
第二章 市政楷模
一、城市形象的塑造者
1.棧橋與迴瀾閣
2.水族館與水産研究所
3.青島市禮堂
4.青島市體育場
5.中小學校捨
6.國術館
7.海軍招待所
二、平民精神的溫情
1.平民住宅
2.車夫休息亭
三、擁抱自然的公共空間
1.城市與山體公園
2.棧橋與海濱公園
3.海水浴場
四、未完成的夢想
1.中央市場
2.市立圖書館
3.大運動場
五、文化隔離與復興
第三章 商業傳奇
一、中山路上的財富路綫
1.莊俊與交通銀行大樓.
2.明華大樓
3.亞當斯大廈
二、公園變身銀行區
1.中國銀行
2.大陸銀行
……
第四章 文化地標
第五章 裏院乾坤
第六章 花園範式
第七章 公寓形態
附錄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後記
前言/序言
《青島近代城市建築(1922-1937)》是一部基於本地原始檔案文獻,就城市特定曆史時期建設理念、模式、經驗進行的研究,也是一次係統地對青島傳統街區、建築進行的檔案與調查結閤的學術梳理。這項研究不僅具有曆史認識價值,同時對青島老城區的保護與更新,對本土城市化發展路徑的思考,都具有藉鑒意義。
作為20世紀早期中國城市化的一個模範案例,青島的城市化推動經過瞭殖民和後殖民兩個迥然不同的階段,奠基和不曾停止的本土再生探索,構成瞭城市尋找理性現代化發展道路的邏輯綫索,並由此積纍瞭豐富的建設經驗。青島自1898年全麵啓動近代城市化進程,曆經德租、日據、北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等多個曆史發展階段,城市建設目標一緻,建設內容彼此銜接、相互傳承,又各具特色。伴隨著城市發展與空間擴張,城市建設一麵繼承和積纍既有經驗,一麵通過接納新觀念、新技術不斷得到更新,並在1922年至1937年形成瞭新一輪建設高峰。
以街道和沿綫的城市建築為元素構成的青島城市空間形態,是這一時期青島城市建設與發展的物質呈現。在這15年中,青島市政當局積極籌建禮堂、學校、學術研究機構、運動場、公園等建築和設施,提升城市在文化、教育、科技、體育、休閑等方麵的公共服務水平。與此同時,商業機構與文化團體興建瞭為數眾多的銀行、旅館、交易所、會館、教堂廟宇等不同類型與功能的城市公共建築,進一步提升瞭城市金融貿易影響力,豐富瞭文化生活。此外,更大數量的平民裏院和花園住宅顯著拓展瞭市民的日常生活空間與內容。這些建設活動激發瞭城市活力,豐富瞭城市內容,改善瞭居住條件,緩和瞭社會矛盾,推進瞭社會進步,為城市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奠定瞭基礎。
城市建築同時也是都市文化的重要呈現。伴隨著青島1922年至1937年間的建設與發展,西方現代文明和中國傳統文化不斷融入與融閤共生,在保持城市風貌和諧性的前提下,現代性和時代感不斷增強,民族風格與特徵不斷增加,親和自然的觀念不斷增長。就這個意義而言,青島近代城市建築,也是這座城市開拓與進步史上不可磨滅的文化標誌。需要指齣的是,現代性始終是這一時期青島建築文化的標誌,也是青島建築文化的精神主體。圍繞著現代性展開的種種城市建築實踐,指引瞭青島城市化拓展的方嚮。
《青島近代城市建設檔案研究課題》是青島市城市建設檔案館近期重點推進的檔案編研工作之一。研究課題與金山博士閤作,基於城建檔案與其他曆史資料,從多個角度對青島1922年至1937年間的建設與發展進行全麵、係統的解讀,以檔案編研為契機,利用與“文化青島”的本土優勢緊密結閤,發掘、發現、發揚城市成長的文化基因,促進城市的文化傳承與人文精神塑造。
作為研究成果,這部文稿展現瞭青島近代城市建築一個重要篇章。第一章對青島近代城區的發展以及建築風格的演變進行瞭簡要的迴顧,第二章介紹瞭政府主導建設完成的市政公共建築,第三章和第四章講述私人領域完成的具有特殊功能和形象的建築,第五章和第六章關注以裏院為代錶的一般商住建築和獨立花園住宅,第七章對作為新生事物的集閤住宅以及一個以集閤住宅為典型社區進行瞭描述,第八章對這一時期建築的特點以及由其共同組成的城市風貌進行瞭總結。
當前,國內外已經齣版瞭一係列關於青島近代建築的書籍,在此基礎上,本次研究著重在特定的曆史時間範圍內,對研究對象類型和研究重點進行瞭拓展。在研究對象方麵,當前研究大多以具有鮮明形象和重要功能的建築為描述對象,本次則將作為城市建築大多數的普通商業與居住建築納入瞭研究範圍。此外,傳統的近代建築研究往往關注建築本身的風格特徵,而本書將關注的視野拓展到建築的城市屬性,闡述建築樣式與功能格局的內在規律,介紹建築與城市環境的交流與相互影響,通過建築還原城市建設與風貌特徵。
青島市城建檔案館的館藏檔案,是本次研究視野拓展的重要支撐。城市建設檔案,不但記錄瞭諸如土地類型、建造師、業主與建造年代等信息,也可以通過圖紙,直觀還原與反映建築最初的外觀樣式、平麵格局與功能設想。同時,對於那些在不同的曆史階段分期建造,或者進行過改建的建築,建設檔案還忠實記錄瞭其産生與改變的過程。這些信息,對於研究那些因曆史原因而與原始狀況相差巨大的建築,有著決定性意義。特彆重要的是,通過對這些建設檔案的綜閤性、貫通性研究,可以對不同時期、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用途的建築進行係統比對、還原,從中發現青島城市化開發與建設中的邏輯綫索與規律性元素。
在研究與文本撰寫過程中,青島市城建檔案館與同濟大學齣版社及青島本地文史學者進行瞭多次交流,並邀請青島文史專傢李明先生對全部書稿進行瞭認真的通稿與校對。青島市城建檔案館的孔繁生先生、張艷波女士和同濟大學齣版社江岱女士對本書的齣版做瞭大量辛勤的工作。
本書以青島市城市建設檔案館保存建築審批檔案和市政當局的行政記錄等一手文獻資料為研究基礎,部分藉鑒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其中涉及大量曆史時間與事件、人物在錶述上互有齣入,盡管我們對上述內容盡最大努力進行瞭校對和驗證,但疏漏與錯誤在所難免,希望讀者不吝賜教,以使關於我們城市成長史的描述,更加客觀,更加接近曆史真實。我們願意以這項工作為契機,與社會各界有識之士一起共同努力,為本土文化的傳承,為城市丈明的發揚光大,貢獻齣微薄力量。
青島近代城市建築(1922-1937) [Modern Urban Architecture in Qingdao 1922-1937]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青島近代城市建築(1922-1937) [Modern Urban Architecture in Qingdao 1922-1937]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青島近代城市建築(1922-1937) [Modern Urban Architecture in Qingdao 1922-1937]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青島近代城市建築(1922-1937) [Modern Urban Architecture in Qingdao 1922-1937]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