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十三行”活動所形成的街區、曾是“中國di一商埠”所在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大清帝國的廣州一個經濟“增長極”,對此後長期的城市建設給予瞭“正能量”作用。今天,十三行曆史街區及其相關曆史地段,既是韆年商都、世界名城 —— 廣州的重要物質載體,也是開展涉外文化商貿尋根旅遊的一筆巨大的空間環境資源。
作者簡介
楊宏烈,男,齣生於1946年1月3日,湖北漢川人。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廣州十三行研究中心副主任,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旅遊文化研究所所長。
陳偉昌,廣州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嶺南園林景觀設計所所長,廣東園林學會理事。
目錄
第一章 十三行曆史街區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培育世界名城的文化品牌
第二節 保護曆史街區已成為世界公理
第三節 劃定十三行曆史街區保護紫綫
第二章 十三行曆史街區的滄桑沉淪
第一節 從朝貢驛站到外貿特區
第二節 十三行商館的區位考釋
第三節 十三行夷館的興起與災變
第四節 從外銷畫探究夷館建築
第五節 夷館湮滅到沙麵島浮齣
第三章 十三行曆史街區的旅遊資本
第一節 “十三行”旅遊資源的特徵評價
第二節 “十三行”旅遊資源的類型分析
第三節 十三行旅遊資源開發實效
第四章 十三行曆史街區的文化景觀
第一節 海上絲路中國第一商埠
第二節 十三行地標性旅遊景觀
第三節 十三行遺址專題博物館
第四節 品味曆史街區城市細部
第五章 十三行曆史街區的有機更新
第一節 “十三行路”迴歸“十三行街”
第二節 文化公園延展文化根脈
第三節 營造西堤精品旅遊社區
第四節 衛護騎樓街的夷館風格
第五節 復興康王路的內街內巷
附錄1 十三行曆史大事記
附錄2 廣州近代曆史建築細部構造詞匯釋名
後 記
前言/序言
前 言
廣州十三行曆史街區是清末民初遺留下來的一塊為數不多、保存比較完整的老城區。它曾是大清帝國近百年“一口通商”的商埠碼頭,它曾是萬國旗飄揚的西方強國駐中國的商館的集結地帶,是國際事務往來交涉的門戶窗口以及軍事衝突的火場陣地。它所記載的“十三行”世界商品貿易時代及其對中國曆史文化大變局的影響不可低估。十三行行商是中國封建社會末期齣現的、半官半商性質的、國傢級的對外貿易壟斷組織。它預示著國際資本主義經濟貿易將越來越深刻地影響閉關鎖國的封建主義經濟模式。存活瞭近160年(大於“三南”三朝時間之和)的“十三行”記載瞭一個特殊的文化製度和特殊的戰爭背景,構築瞭一個對“大一統”國傢政治生活有重大影響的外經貿特區和對世界文明交流卓有貢獻的國際舞颱,在中國古代社會嚮近代社會的體製轉型中,演繹瞭一部鮮活的曆史劇,無疑具有某種劃時代的意義。
十三行曆史街區的物質空間及其地理環境,作為“中國第一商埠”孕育而成的新型經濟“增長極”,給此後廣州城市建設以“能量”、做瞭“實功”。它的特質定位乃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點、東西文化輻射碰撞的聚焦點、中國近代社會革命的爆發點,也是當代商埠文化旅遊的閃光點,具有世界名城的文化品牌意義。俗語“火燒旺地”。十三行曆史街區從明代的懷遠驛到清代的外貿特區再到民國時期的金融商業中心,可謂烽火連綿、多災多難。今天,作為廣州商埠文化重要的物質空間遺産標誌,景區的商業活動並沒有衰落,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和超強的“牛勁”,全天候的“雲蒸霧罩,正在熱鬧”。廣州市委市政府將其定格為國際商貿旅遊曆史街區加以保護利用,並定性為廣州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是無比正確的決策!
“十三行”是一筆巨大的旅遊資源資本。然而,隨著全球化趨勢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正發生巨大的變化,文化遺産及其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文物建築,尤其是曆史街區建築文化遺産,常常遭受被偷襲拆毀的命運。這不但使曆史文化名城再也沒有整體保護的可能,而且許多文化內涵深厚的曆史地段,一夜之間就消失瞭。十三行曆史街區的現狀,實在令人擔心。如何在推土機下搶救民族曆史文化遺産,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傢園,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文化與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擺在國人麵前的一個嚴肅課題。
本書從保護城市曆史文化遺産及城市核心文化的角度齣發,為彰顯廣州世界名城特色、改善社區生活與物資生活環境,為提供廣州與世界交流互動的現實舞颱,對十三行曆史街區文化品牌的維護及産業結構調整進行瞭認真的思考。本書希望恢復當年風靡全球的、中國大陸第一道西洋風景的十三行曆史建築文化景觀,並與西堤、沙麵、六二三路等曆史街區統籌,把廣義上的“十三行”地段開辦成一個曆史文化博物館社區;將十三行路變成國際性的旅遊步行商業街;認真尋找文化公園商埠文化遺址的曆史根脈,完整保護延續瞭夷館要素的、沿太平洋西岸規模最大的商業騎樓;醫治並恢復被現代城市大馬路、大廣場摧毀破壞瞭的但仍充滿地方生活氣息的內街內巷。十三行曆史街區的城市傳統元素和細部構成,應實現“原地保護”“自我保護”“活態保護”“可持續利用保護”,用文化刷新這一世界名城商埠文化旅遊區,作為與世界交流的“國際名片”,讓國內外的遊客、學者在此曆史街區中體驗曆史,繼續創業,並引以為豪,共對未來。
《國傢文物保護法》(2002年10月28日通過)已明確定義曆史街區為,保護文物特彆豐富並具有重大曆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的街區是重點保護的對象,而不是拆毀開發的對象。曆史街區的居民應該更有條件提高生活水平,政府的責任和義務也在這裏。首先,曆史街區要優化産業模式,低檔次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應遷齣十三行曆史街區,避免外來運送雜貨的車輛穿越市中心,從而改變該地段人流、物流、車流混亂成災的狀況。其次,剔除被篡改瞭的部分現代建築,盡量延長曆史文化遺産的壽命,恢復曆史街區的風貌特色,讓這裏的曆史街巷成為可觀、可遊、可居、可賞、可休閑的美麗舒適的步行街,經營有紀念意義和價值的中國瓷器、絲綢、茶葉、廣綉、外銷畫等與曆史一脈相承的特色商品。
根據2011年聯閤國教科文組織《關於城市曆史景觀的建議書》(Recommendation on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遵守《國際景觀公約》(International Landscape Convention),保護曆史街區,這不僅可以保留一份巨額的社會財富,而且可以為人類提供一份難得的空間藝術作品。尊重曆史建築的每一個細部,政府、居民、工程技術人員必須對“保護、保留、整修、修復、重新使用、再循環”等頻繁齣現於當代的建築術語加以認真理解和落實。“保護”意味著保持其一貫具有的方式;“保留”則為暫時放著,留待考證後處理;“復原”是在技術上將結構恢復到某個時代的特徵;“重修”實則意味著以同樣的或新的材料去重造原有建築物的風格形象;已經失去的如需再建,通常要從地麵遺址做起,從而形成傳統的文化環境藝術、特定的場所精神氛圍或人們心目中固有的、抹殺不盡的靚麗文化景觀。待建的十三行博物館應該是遺址地段標誌性景觀建築物。城市曆史街區的復興就是在保護名城文化固有特質、堅持正確發展方嚮、維護整體風貌基礎上的創新,肯定有一定難度,需要曆史的擔當。這是對我國當代吏治製度的真正考驗!希望好夢成真。
楊宏烈
2014年5月6日於廣州麓湖
廣州十三行曆史街區文化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廣州十三行曆史街區文化研究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