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从经济角度研究古代社会,我们能获得一个比较可靠的研究视角。因此,了解历史财经人物,是拨开各王朝败亡迷雾的钥匙。
作者是金融行业人士,又是社科院研究员,兼具学术背景和金融背景,同时语言通俗,故事精彩,可读性强。
王巍、吴念鲁、贾康、薛军力推荐。
内容简介
记述历史的人,大多难以摆脱其政治立场。因此,史书典籍中记载的帝王将相、社会精英们的政治、军事活动,言论主张,多有虚假伪造。经历了历代朝廷的更替,历史变得扑朔迷离,云山雾罩。
但是,无论是伪造历史,还是篡改历史,从经济角度研究古代社会,我们能获得一个比较可靠的研究视角。因此,了解历史财经人物,是拨开各王朝败亡迷雾的钥匙。
本书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八位财经明星人物:张汤、第五琦、刘晏、杨炎、蔡京、贾似道、阿合马和脱脱。通过对这八个人物所作所为的了解,搞清他们所处王朝盛衰兴替的经济原因。
从这八位历史关键人物入手,作者将历史相关事件、人物、背景和货币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将中国古代的货币法制史串联起来,基于大量的历史材料,力图让本书既有历史性,又有故事性。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财政大臣们是如何为政府和君主敛财的,同时也更加了解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
作者简介
石俊志,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货币法制史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民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在中国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招商银行总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渤海银行总行任高管职务,具备25年的金融从业和管理经验。担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湖南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中国金融出版社《金融论著译丛》编委会委员。
精彩书评
作者以其睿智的观点、独特的视野、生动朴素的笔法,讲述评议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八大名臣对钱币发行、流通及其对经济民生的不同政见。读者可从书中有关钱币的鲜活故事,知晓历史的真相,又能回味反思铜臭背后的血腥和残酷。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 吴念鲁
虽然现代和古代公共财政制度有很大差异,但均面临财政收支矛盾。如何在“量入为出”原则和“量出制入”的压力间权衡,既防横征暴敛,又达至财源不断,需在制度机制创新之中打造公共理财应含的人文关怀实现机制,矫治和防范可能的扭曲与偏颇。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贾康
作者学识丰富,选题独特。以财政洞察国力人情,选敛臣把握朝廷兴亡,简约万象,脉络明了。中国金融源远流长,民间重利市,官家重敛财,背道而驰,各有千秋故事,此书有滋有味,值得推荐。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王巍
八位财相既为皇帝献策,又辅佐朝廷聚集大量财富,使国力强盛,可谓“能臣”。但他们的下场又很悲惨,“能臣”终成“弃子”,王朝的统治也在他们的命运起伏中繁荣败落。本书为读史的人们了解王朝兴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历史学者、韩山师范学院原院长 薛军力
目录
目 录
一、张汤
1、 司法天才
2、 皇室大案
3、 升任九卿
4、 权大于法
5、 御史大夫
6、 伪忠受宠
7、 张汤三策
8、 废半两钱
9、 天下愁苦
10、危机四伏
11、被害身死
12、民不思念
附:张汤年表
二、第五琦
1、 太子党羽
2、 渔阳鼙鼓
3、 讨要官职
4、 八年战乱
5、 宫廷争斗
6、 食盐专卖
7、 大钱当十
8、 暴敛天下
9、 创造虚钱
10、元帅举荐
11、宦官帮衬
12、功过是非
附:第五琦年表
三、刘晏
1、 曹州神童
2、 青年名士
3、 乱世能臣
4、 初掌财权
5、 上元官吏
6、 出任财相
7、 疏通漕运
8、 改革盐法
9、 平抑物价
10、枝繁叶茂
11、木秀风摧
12、有功于国
附:刘晏年表
四、杨炎
1、 欺世盗名
2、 文采超群
3、 投靠元载
4、 官拜宰相
5、 匡救时弊
6、 独揽朝政
7、 假公报恩
8、 陷害刘晏
9、 谪途殒命
10、推行两税
11、爆发钱荒
12、世人评说
附1:杨炎年表
五、蔡京
1、 进士门第
2、 文人墨客
3、 入朝为官
4、 官运跌宕
5、 敛财宰相
6、 行当十钱
7、 兴学救困
8、 丰亨豫大
9、 彗星来了
10、方腊起义
11、联金灭辽
12、病死谪途
附:蔡京年表
六、贾似道
1、 将门之后
2、 皇亲国戚
3、 蒙军入侵
4、 鄂州和议
5、 独掌朝政
6、 行公田法
7、 推排打量
8、 频繁辞职
9、 蟋蟀宰相
10、请求出战
11、兵败鲁港
12、命丧木棉
附:贾似道年表
七、阿合马
1、 宋蒙战争
2、 兄弟相残
3、 身世之谜
4、 发行纸币
5、 盐铁大臣
6、 独断专行
7、 废子改钞
8、 称职宰相
9、 瞒上欺下
10、被刺身亡
11、以身饲犬
12、前仆后继
附:阿合马年表
八、脱脱
1、 官宦家庭
2、 宫廷斗争
3、 大义灭亲
4、 主修三史
5、 辞任首相
6、 治理黄河
7、 变更钞法
8、 红巾起义
9、 白脸元帅
10、临阵换将
11、毒酒夺命
12、余音不绝
附:脱脱年表
精彩书摘
张汤三策
张汤陆续提出三项币制改革措施,即发行皮币白金、铸行三铢钱和铸行五铢钱。后世有人将其称为“张汤三策”。张汤三策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发行虚币的方式,将民间财富集中到朝廷,用来解决朝廷财政资金匮乏的问题。张汤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大力支持,并被迅速贯彻实施,效果显著。
张汤提出的第一项币制改革措施是发行皮币白金。皮币白金的法定价格极其高昂,远远超过其制造成本。朝廷发行皮币白金的目的,就是用来收敛贵族和百姓手中的半两钱。
皮币是白鹿皮。皇家苑囿中养着白鹿,杀鹿取皮裁成一尺见方,四周绣上水草文,每张皮币法定兑换四十万枚半两钱。皮币被确定为王侯宗室朝见天子或聘问献享必须使用的礼物,所以王侯宗室一定要购买。因此,皮币成为朝廷收敛贵族手中半两钱的工具。
白金是使用银、锡金属合铸而成的钱币。当时,皇室库府中存有许多银、锡金属。将银、锡金属合铸成钱币,作为法定货币,进入流通,便被称为白金。白金有圆、方、椭三种形制,应合天、地、人,合称为白金三品。白金三品表面铭刻的花纹也分为三种:圆形文龙,方形文马,椭形文龟。文龙的白金重量八两,每枚法定价值三千枚半两钱;文马的白金重量略低,每枚法定价值五百枚半两钱;文龟的白金重量更低,每枚法定价值三百枚半两钱。朝廷发行白金,作为法定货币,可以用来收敛百姓手中的半两钱。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 年),就是汉匈战争决战的这一年,汉武帝朝廷开始发行皮币白金。由于皮币白金的材料都出自皇室,属于皇家财产,而不是出自掌管朝廷财政的大司农(即治粟内史),所以通过兑换收敛的半两钱也归皇家所有,而不是归朝廷财政所有。汉武帝得到这些钱,主要用于赏赐将士,掌控军队。而支持战争的开支,还是要靠朝廷财政和地方财政来解决。朝廷发行大量虚币,兑换半两钱收购物资,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百姓手里的半两钱大幅度贬值,百姓迅速陷入贫困。
张汤提出的第二项币制改革措施是铸行三铢钱。就在发行皮币白金的同年,西汉王朝颁布了铸行三铢钱的法令。铸行三铢钱的实施主体不是朝廷,而是地方官府,朝廷只是采取了给政策的方式。战争造成朝廷财政匮乏,也造成地方财政匮乏。朝廷发行皮币白金,虽然发行利益落在皇帝自家的腰包,但仍可用于赏赐战士,控制局势。然而,许多军事开支需要由地方官府支付,因此造成地方财政枯竭。所以,朝廷命令地方官府销毁半两钱,更铸三铢钱,从中渔利以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当时市场上流通的铜钱,是重量只有四铢的半两钱。汉代的重量单位一斤折合十六两,一两折合二十四铢。半两钱应重十二铢。但是,当时的半两钱实际上早已大幅度减重。汉文帝时期铸行的铭文“半两”的钱币,已经是法定四铢了。张汤提议铸行三铢钱,是将过去铭文“半两”法定四铢的钱币,更铸为铭文“三铢”实重三铢的钱币。熔毁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每枚钱便可以渔利一铢。官府渔利一铢,民间资财便减少一铢,百姓愈加贫困。无奈之下,百姓争相盗铸三铢钱,致使钱币流通愈加滥恶。同时,三铢钱与半两钱并行流通的情况更加使钱币流通与兑换出现了混乱。况且,朝廷并没有从更铸三铢钱的措施中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所以,战争结束后不久,更铸三铢钱的法令就被废止了。
张汤提出的第三项币制改革措施是铸行五铢钱。铸行五铢钱的措施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分期依次完成:一是朝廷命令郡国铸行五铢钱,这种钱被称为郡国五铢;二是朝廷自己铸行五铢钱,这种钱被称为赤仄五铢。元狩五年(公元前118 年),汉匈战争已经结束,西汉王朝经济千疮百孔。为了解决战后的货币流通问题,张汤奏请朝廷命令郡国铸造五铢钱。此时,三铢钱已被废除,市场上流通的是实重四铢的半两钱。铸行五铢钱,比流通中的半两钱多一铢,每枚需要增加一铢成本。朝廷自然不愿承担这种成本,便将这种成本转嫁到郡国身上,命令郡国铸造五铢钱。此时,郡国的财政也十分困难,被逼无奈只得粗制滥造,所以郡国铸造的五铢钱质量非常糟糕。
到了元鼎元年(公元前116 年),汉武帝谋财工商的政策取得了惊人的成果。算缗告缗令的实施,使得无数商户破产。他们的财产大量涌入朝廷,从而使朝廷的财政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张汤趁机奏请朝廷命令京师铸造官方赤仄五铢钱。由于国库变得充盈,京师铸造的赤仄五铢钱质量精良。不过,朝廷不会让自己吃亏,赤仄五铢钱法定以一当五,即一枚赤仄五铢钱可以换取五枚郡国五铢钱或五枚半两钱。通过铸行赤仄五铢钱,朝廷又发了一笔横财,百姓又遭受了一场浩劫。
为了保证一枚赤仄五铢钱可以换得五枚旧钱,朝廷规定赤仄五铢钱作为唯一的法定纳税货币。朝廷下达了这样的法令,百姓为了完税,就不得不忍痛以五枚旧钱兑换一枚新钱的价格,向官府兑换赤仄五铢钱。
前言/序言
前 言
中国古代各王朝的盛衰兴替,都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
然而,传统史学对于中国古代各王朝的败亡,多归咎于其军事失败或政治失败,很少分析其经济原因。
马克思主义主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采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古代各王朝的经济变化,才是找出其败亡原因的关键。
第一,从经济角度研究古代社会是一个比较可靠的视角。
记述历史的人,大多难以摆脱其政治立场。因此,史书典籍中记载的帝王将相、社会精英们的政治、军事活动,言论主张,多有虚假伪造。经历了历代朝廷的更替,政治立场不断变换,后世变本加厉,篡改史书,更使历史变得扑朔迷离。但是,无论是伪造历史,还是篡改历史,都是围绕着政治立场展开的,很少在社会经济状况的记述方面蓄意作伪。于是,从经济角度研究古代社会,我们就获得了一个比
较可靠的研究视角。
第二,了解历史财经人物是拨开各王朝败亡迷雾的钥匙。
中国古代各王朝经济状况的剧变,往往出自朝廷实施的变法改革。这些变法改革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富国强兵。富国强兵需要长期的经济建设和军事建设,所需时间长远,皇帝等不得。于是,就出现了特别聪明的大臣,实行变法,希望使国家财政迅速地丰裕起来,自己也可青史留名,成为历史上的财经明星。
本书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八位财经明星:张汤、第五琦、刘晏、杨炎、蔡京、贾似道、阿合马和脱脱。希望读者通过了解这八个人物对经济所做的改革,明白他们所处王朝盛衰兴替的经济原因。
尽管文献典籍多有虚伪,我们在介绍这些人物的生平时,仍然采用正史的记载,不增不减,保持其原来面貌。但是,对于这些人物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通过经济分析,结合文献记载,考证出土文物,分辨真伪,力图达到进一步接近历史真实面目的研究目的。本书内容曾分十六期刊载于《当代金融家》杂志,原题为《中国古代八大敛臣》。经出版社改定,本书标题有所变动,但内容基本保持原貌。我们认为,只有掌握了真实的历史信息,我们才可以经过研究思考,探明是非,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点燃认知未来的智慧之光。
真伪属于客观的界定,是非却是主观的认识。辨真伪易而明是非难。真伪以客观为准绳,是非靠立场来判断。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判断,主要有两个立场:一是帝王的立场,二是百姓的立场,两者经常处于对立状态。历史活动的价值取向,又有两个利益目标:一是当前利益,二是长远利益,两者也经常处于对立状态。如果站在百姓是否幸福的角度上,兼顾百姓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我们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就有了可供判断的立足点;我们对历史发展的预测,也就有了逻辑严谨的思考。
为了方便读者们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我们在每个人物故事的后面附上人物年表,以供参考。
夺富于民:中国历史上的八大聚敛之臣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夺富于民:中国历史上的八大聚敛之臣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