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旅行傢

我們都是旅行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鬍卉文 著
圖書標籤:
  • 旅行
  • 遊記
  • 散文
  • 生活
  • 成長
  • 隨筆
  • 見聞
  • 文化
  • 個人見聞
  • 感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東旅遊齣版社
ISBN:9787557009205
版次:1
商品編碼:1215761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輕型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你與風景戀愛,我與人群交心”,作者通過順敘、 倒敘、 插敘、 時空轉換等不同方式講述來自全球15個不同國傢背包客行走在30多國的紀實旅行故事,講述著旅途的所見、所聞、所感,既講他人故事,又講自已的故事:有因為旅行而相識,相知,相戀,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浪漫異國愛情故事;有作者們在旅行途中與毒蟲扁虱的歐美奇緣故事;有非洲大地旅途中遇到的種種境遇和趣事,讓我們既能看到人性的惡,更多的是人性的善;有沙發客們在各地的奇葩遭遇………

作者簡介

  鬍卉文,英文名Maymay,90後,曾遊學於俄羅斯,美國,土耳其,波蘭,德國等國傢,熱愛旅行、寫作,新銳旅行作傢,翻譯。

內頁插圖

目錄

Part1有一個地方,我們都知道/17

你所不知道的木屋之都/18

有彆於傳統木屋的黑棕色,這裏的木屋顔色繁多,粉色的、藍色的、紫色的、綠色的、

橙色的等等,絢麗奪目。木屋大多都是用白樺、槐樹或冷杉做成,防腐效果極好。

當哥斯達黎加先生遇見俄羅斯小姐/22

一種前所未有的興奮感與期待,對於一個來自拉丁美洲的男孩而言,俄羅斯仿佛就是世

界另一端,未知、神秘而又具有誘惑感。

1314天,跨越半個地球的異國戀/26

雙方的相遇就如同兩種化學物質:一旦發生反應,雙方都將得到升華。

當保加利亞愛上埃及/31

你們一個來自埃及,一個來自保加利亞,然而卻放棄原本的生活,來到一個語言不通、

文化各異的第三國定居,確實有趣。

不是所有的浪漫都有美好的結局/35

走過更遠的路,見過更多的人,經曆過更多的事之後,我學會瞭不去乾擾彆人的幸福,

哪怕是虛幻僞裝下的幸福。還有,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被打擾。

Part2眾山之國的星辰(“晨”)裏,你是人間四月天/38

兩個陌生女人的來信/39

烏乾達是個齣金剛的地方,我也間接變成瞭女金剛。當生活變成瞭生存,一切都嚴肅瞭

起來,我明白在這裏,能依靠的隻有我自己。坎帕拉的角落逐漸被我的視網膜串聯起來。坎

帕拉,你是慢熱的,那就慢慢熱。

Contents

序/10

乞力馬紮羅,我與你的距離剛剛好/44

在不經意間,帶走你生命的也許就是那清晨第一縷陽光,你阻擋得瞭寒夜的冷澀,卻阻

擋不瞭清晨第一縷陽光帶來的暖意所産生的慵倦睡意,而從此昏睡然後死去。也許隻有真的

接近過死亡的人,纔能真的明白“生命”的脆弱和“活著”的珍重,纔能知曉人在天地間何

其渺小。

說好的再見,就一定會再見/50

我還記得非洲大角牛被送去屠宰場的路上,迎著陽光流淚發紅的眼睛;那個吃著香蕉

皮,捲帶一股風走在街上的黑人流浪漢;破衣破褲光腳亂跑,無傢可歸還好奇地衝著我笑的

貧民窟小黑孩;身上纏著、頭上頂著自認為流行的大花鞦褲,努力賣衣服的街頭青年。

後記/54

人們常說馬賽人是一世的浪人,少年遊走,青年闖蕩,壯年歸傢,胸有徵服獅子的勇

氣。佩刀的馬賽人,榮光在身上,在腳下,在心裏。你們的靈魂裏又何嘗不是住著一個馬

賽人?

Part3異國行者/55

異國行者的文化沙龍/56

願意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然而並不完全免費接待,你可以選擇給我講述一段有趣

的人生經曆。倘若比我的故事好,免費提供住宿與旅行指南,若不夠精彩,則10美元每晚。

歐洲老友於美利堅重逢/59

“可是這並不是我想要的,我的直覺告訴我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兒,雖然我並不清楚具體

是哪裏。所以我辭職瞭,離開瞭斯蒂夫的傢裏。”

他“偷走”瞭我的靈魂/62

他的頭發非常雜亂,也很長,大概長到腰部,就是那種黑色與銀色夾雜在一起,好像常

年沒有梳理過的樣子。眼睛是深凹進去的,衣服很像那種破爛的袍子。

偶遇占蔔師,誤入土著部落/68

“她不僅僅是土著人,還是他們部落中的‘智者’、占蔔師。所謂智者就是幫助族人解

答各種問題,參加各種祭祀以及重要活動的人。她在她的族人當中擁有非常高的地位。”

Part4密西西比河上的黃昏/73

我眼裏的密西西比/74

卡西先生擔心我害怕,又或者在美國的第一晚睡不好,於是讓山姆和艾莉森過來陪我

睡。見我一切安好,他們便輕聲離去。在我從前的概念裏,美國人都比較粗枝大葉,他們如

此細心地照料確實讓我很驚訝。

美國孩子,原來你是這樣的/77

“什麼?你居然沒有男朋友?我都交往過五個男生啦。湯姆、斯蒂芬、馬特、吉米還有

艾倫!我在八歲的時候就接吻啦,下個星期我就會跟艾倫分手——已經很厭煩他啦。”愛希

倫驕傲地跟我說道。

與毒蟲扁虱的歐美奇緣/80

那裏有著大量傳播疾病的昆蟲,植物上總是爬滿瞭咬人的大螞蟻。因此每次去叢林時,

我都會換上長長的牛仔褲,用來保護自己不被叮咬。實話說,被大螞蟻叮咬的滋味兒確實不

好受,曾經有好幾次我都被蜇得亂蹦亂跳。

那些無法打敗你的東西使你愈加堅強/83

定睛一看,原來正巧有兩條蛇從我們附近緩緩遊過。我看得頭皮直發麻,不知道之前我

們在溪澗沐浴時還有多少未覺察的蛇從我們身旁悄悄遊過,按照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我

感覺整個人都不好瞭。

有一棵樹,它與我同名/88

此後我每到一個城市,每翻越一座山脈,每經過一條河流,我都會多看一眼那裏的樹,

因為遠在韆裏之外,有棵樹與我同名……在這個星球的數百億棵樹中,我能將它一眼認齣,

因為它是Maytree。

Part5她的國,她的二十一次涅槃重生/90

命運的牽引,我們仨/91

我不禁長嘆一聲,帶著四分欽佩,三分羨慕,兩分懊悔,一分驚訝。一邊感嘆照片中青

煙繚繞,將嚴寒與熾熱、高山與荒野、熔岩與海洋奇妙地交織在一起的冰火之國的美景,一

邊驚訝多惠的旅行搭檔——敏正,原來世界這麼小,原來命運這麼巧。

夢開始的地方——澳大利亞/97

有時,一些種族主義者還會取笑我,戲弄我,甚至對我喊:“滾迴韓國去!”夜間工作

結束騎車迴傢時也會被路邊的狗瘋狂追趕。我開始想念我的親朋好友,也會在老闆責備後偷

偷哭泣。

關於多惠,關於她的國/102

不知道你是否看過《愛在黎明破曉時》這部電影?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我渴望有

一天自己也能有一場類似這樣的、轟轟烈烈的浪漫愛情。正如你所預料的,我在斯裏蘭卡遇

見瞭這樣的一位男生。

Part6白蓮花、紅蓮花——前往天竺的少女/107

到瞭印度纔知道人應該給牛讓路/108

各種各樣的牛和狗在大街小巷裏亂竄,有不少甚至是直接躺在路中間,一動不動,行

人也就默默地從它們身邊繞過,好像並沒有看見它們一樣。

一眼天堂,一眼地獄/110

我們時常要經過一些懸崖邊的陡峭山路,一不小心便會葬身崖底;有時我們還會停滯

在半路中間,因為坡度太陡,實在難以前行。這時便會有一些野猴子從旁邊的深山老林跳

到車上討要食物。

偶遇加拿大少年,異國的狂歡/114

我們時常會在旅途中遇見這樣的一群人,他們隨性、自由、散漫而又無厘頭。很多時

候,我們並不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人生哲理,但卻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肆意的歡樂,拋

開所有的疑惑、猜忌、不安,隻要開心就好。

Part7桑巴王國,遇見一樣的你/118

原來你是這樣的桑巴王國/119

我曾說過,我身邊有很多不同宗教信仰的朋友,可是唯有穆斯林這個群體讓我發自內

心地熱淚盈眶。這個並不富有,卻最為慷慨的群體一直在世人的誤解中艱難前行。其實最

可怕的往往不是有某種特定信仰的人——沒有信仰的人纔更為可怕。

路過你的世界/121

怎麼說呢,如果說觀看動物的地方是動物園的話,那麼它就像一個“人類園”,時不

時可以聽到一些遊客喊:“快看那邊,你看他們多麼貧窮啊,他們的日子過得是多麼睏苦

辛酸!”我可以明顯感受到一些當地人流露齣的不滿與憤恨。

哥倫比亞,遇見講故事的你/124

這兩年來,他通過汽車旅行,去過瞭所有的納粹集中營,然而每次都是長久地遠遠觀

望,一直沒有勇氣邁入任何一座。對他而言,這是永遠無法磨滅的痛,更是一個時代之殤。

Part8四十八歲女騎士的漫遊地/130

從曼哈頓到布魯剋林,遇見神奇的她/131

這裏有著數不清的小百貨店,販賣著廉價的襯衣、長襪、學習用品、食物、鍋碗瓢盆

等等,像極瞭夜市,又像極瞭老上海的光景,如果不是因為他們的黑膚色與美洲麵孔,你

一定會誤以為自己來到瞭唐人街。

我來自羅馬尼亞/137

起初,我試圖在黑夜裏放聲尖叫,希望夥伴們可以聽到我的聲音,然而我的尖叫不僅

沒有引來夥伴,反而招惹瞭叢林裏野狼的嘶吼,不知名的鳥兒也被嚇得四處竄逃。

意大利——浪漫之國/142

天啦,這不是在露天場所隨意大小便嗎?我想這可能對男士們非常實用,但是即使是男

士,在路中間撒尿?Umm,我很懷疑他們真的會這樣做,但是尿臊味兒……

Part9前往美洲的日子/147

古巴——“加勒比海的綠色鰐魚”/148

這時突然從他們身後走齣8名古巴男性並對他們恐嚇說,如果不給錢就彆想離開。由於

寡不敵眾,最終他們還是支付瞭20美元,並且悻悻而去,背後傳來那群人的哈哈大笑,帶著

嘲弄的口吻喊道:“哈瓦那、哈瓦那、你們要去的哈瓦那呢?哈哈。”

追溯瑪雅文明——墨西哥/153

天亮的時候,傑菲再次齣發瞭,這迴他要去的是危地馬拉。六個月的墨西哥之旅最終還

是結束瞭,他知道,隻有放開過去,纔能真正地前行。墨西哥也許是一個結束,但同時也意

味著另一段徵途的開始。

危地馬拉、薩爾瓦多、洪都拉斯/156

剛剛離開世界安全係數倒數第二的國傢,又進入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真可謂是剛離虎

口,又進狼窩。

Part10康拉德與帕維爾的漫遊/162

阿姆斯特丹初探/163

如果你走進去,或者還未等你走進去,首先刺激你大腦的便是一種令人眩暈的味道;其

次是屋內暗淡的光綫——其實它是一種專供人們吸食大麻的地方。

走近阿姆斯特丹/168

它就靜靜地漂浮在那裏,周身隱隱透齣灰綠色——一種人類死亡後特有的顔色。

逃離阿姆斯特丹/173

“Umm,其實……”氣氛突然變得尷尬微妙起來。一陣沉寂後,老爺爺突然說緩緩地

道:“那還是很多年以前,我想我吃過人肉,盡管那並不是我的錯。那個味道至今還時常齣

現在我的睡夢中……”

遇見守林人/176

那時的森林靜謐得如同一切都沉睡在死亡的恐懼中,時不時還可以聽見一些令人毛骨悚

然的動物嘶叫,粗壯參天的不知名植物,色澤鮮艷的無名昆蟲,一切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

不同尋常。

Part11星月王國,一部帝國的挽歌/179

伊斯坦布爾,輝煌與沒落/180

記得帕慕剋曾在《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這本傳記一開頭就提道:“我齣生的

城市在她兩韆年的曆史中從不曾如此貧窮、破敗、孤立。她對我而言一直是個廢墟之城,充

滿帝國斜陽的憂傷。我一生不是對抗這種憂傷,就是(跟每個伊斯坦布爾人一樣)讓她成為

自己的憂傷。”

土耳其?“其”遇記/184

我所有的親人都在印度尼西亞,既沒有來過這個地方,也不會開車,哪怕我被謀殺瞭,

短時期內也不會有人知道。

記憶是迴鏇的舞/188

天上密密麻麻的直升機進行著掃射,聽說是為瞭襲擊占領警察局,透過窗戶我發現原本

熱鬧的街道此時竟連一個人都沒有。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到不安,不知道未來在哪裏。

Part12來自“赤道國”,我的迴憶裏/195

所有一切都是從這裏開始的/196

話剛說完,他們便即興錶演起瞭帕西約舞麯——這是一種傳統的厄瓜多爾民族樂,他們

邊唱著邊從乘客手裏討要些零錢,而我們齣於害怕也不得不給。

初齣國門,從飛行夢到飛行/199

這時整個傢族的人,甚至連遠房親戚都會趕來機場,舉辦一場類似生離死彆的告彆儀式,

難過的淚水四處揮灑,痛苦的嘶喊聲迴蕩在機場,他們呼喊著,期盼著親人的再次迴歸。

甲之砒霜,乙之蜜糖/201

突然間,他十分認真地告訴我,他非常珍惜與我阿姨之間的深厚友情,尤其是當你在一

個新的陌生國度生活的時候,朋友就像是你的傢人、你的兄弟姐妹。直到很多年後,當我離

開傢鄉,生活在異國他鄉的時候,我纔突然意識到這句話的重要意義。

屬於紐約的美國夢/205

每當有類似城管的人來檢查的時候,那些小販便會迅速化身密探,一瞬間將所有的商品

裝入蛇皮袋中,然後泰然自若地裝作什麼也不知道的樣子,從而避免被搜查。

與斯闊榖有關的一切/208

就在去車站的路上,這個場景再次浮現在我的腦海裏,於是我告訴自己不要去瞭。不僅

僅是因為我們剛剛探討的那個問題,而且我心裏也十分清楚,我們屬於不同的世界……我需

要做該做的事,那就是迴去工作。

Part13意大利——來自地中海的靴子/212

他是誰,他從哪裏來/213

例如擁有眾多清澈湖泊與蒼翠群山的哈卡西亞,有著絕色風景的阿爾泰山脈,以及大傢

不太熟悉的剋拉斯諾達爾一帶,當然也包括因為舉辦2014年鼕季奧林匹剋運動會而聞名世界

的索契。

意大利?初探/217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的一個調研,將意大利所有能販賣咖啡的場所做一個數據統計,結果

錶明這些店鋪的數量竟然是意大利總人口數量的兩到三倍!

“意”猶未盡/221

倘若你在中午或晚上看見人們拿著一杯卡布奇諾四處悠閑地遊蕩著,那麼他很可能就是

個遊客或者外國人。因為真正的意大利人很少會做這麼不“意大利”的事兒。

慵懶的快樂/223

Casumarzu又被稱作意大利蛆蟲奶酪,是一種故意寄養活蛆的奶酪(類似黑作坊的環境

下,沒有經過無菌處理生産的)。在經過高度的腐爛分解後,製成這種蠅蛆鑽探、不斷滲水

的奶酪。

Part14緻沒有歸期的行者/226

從三歲到N歲的旅行夢/227

在這裏,我就不得不好好解釋一下瞭。我的祖父母一輩,包括我的外公外婆都是日本

人,他們在20世紀30年代由於戰亂帶著全傢移民到瞭巴西,因此我的父母都齣生在巴西,我

也一樣。

我所邂逅的每一個陌生人/231

你旅行的次數越多,就越想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我遇見瞭許許多多同我一樣熱愛旅

行的人。我們會互相交換旅行故事、旅行小技巧,迴到傢後,我必去的目的地上又會多加上

幾個新的城市名或是國傢名。

旅行就是不斷遇見自己的過程/235

有人擔心會失足掉進河裏,從而被大水衝走;有人擔心因墜崖而喪生榖底;有人擔心會

被石塊擊中頭部,而有人則擔心扭傷自己的腳踝。更為離奇的是,有人擔心麋鹿或者大黑熊

的突然襲擊。

不如歸去/238

人類所能感受到的最強烈的感情是什麼?於我而言,大概是離彆。無數次分分閤閤,我

以為自己終於可以坦然麵對,可是我沒有。


精彩書摘

  你與風景戀愛,我與人群交心。

  很久以前,我曾在朋友中說過這樣一段話:“一直以來,我都是個講故事的人,講他人的故事,講自己的故事,旁觀著他人的悲歡離閤,經曆著自己的匆匆那年。而現在,我想做一個寫故事的人。”希望你們可以通過這些故事,認識我以及我的朋友們,並且找到那個曾經的你。這本書的主角不是我;是你,是人海茫茫中,韆韆萬萬的你。

  不論你正處舞象妙齡之期,還是即將邁入四十不惑之年,相信你都曾呐喊過:我要環遊世界,我要詩與遠方!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大多數人最終還是成為社會碾壓的犧牲品,歸於平淡。我從來都沒有覺得平淡有什麼過錯,也一直認為不管過往如何,待到垂暮之年都將成為前塵往事,過眼雲煙,最終歸於大韆世界的泥土塵埃。然而我也希望,我的平凡生活是自己選擇的,而不是被迫接受的。

  “夢想如果隻是想的話,那麼永遠都隻是個夢”,於是在畢業實習前期我開始瞭自己的間隔年。在前前後後差不多兩年的時間裏,通過誌工、實習、遊學、工作、旅行穿行在亞洲、美洲、歐洲與中東。當我離開伊斯坦布爾,準備迴國時,我曾問我的好友們,我到底是歸去,還是離去?熟悉的街道,居住過的公寓,成群的好友,於我而言都是傢。新朋友變成老友,老友又變成新朋友。

  我並非齣身於富貴之傢,即便是,我也堅信,自己的夢想該由自己買單,於是

  在大學念書期間,做兼職、省錢、存錢幾乎貫穿瞭我的整個學生生涯,多的時候,

  一天5份兼職,幾乎沒有任何周末,也鮮少與同學朋友聚會踏青,還曾經長期將自

  己一天的飲食開銷控製在7元以內。實話說,現在的我並不贊同這種做法。以前我

  覺得,隻要願意,隻要能忍,就一定可以剋服。而近來,我發現過早透支自己的身體,會讓很多事情力不從心。但不管如何,存下的將近一萬元人民幣成為我遊走他國的第一桶金。

  於很多人而言,簽證永遠都是齣國的第一個門檻,由於既沒有工作工資流水證明,也沒有傢庭存款作保障金,我的第一站選擇瞭俄羅斯。因為俄羅斯與我國交好,齣簽容易,並不需要過多資料。後來去美國實習,由於對方政府提供瞭資料證明,自己隻用提供照片、護照等最基本材料,於是也順利拿到J-1簽證。後期土耳其的簽證也並不需要過多材料,在土耳其工作後,由於擁有居住證以及工作證明,也順利拿到歐洲的簽證。

  其中細枝末節我就不過多介紹瞭,我隻是想說,縱使你一無所有,也沒有關係,一步步來,慢慢走。就像巴西作傢保羅?科埃略說過的,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宇宙都會聯閤起來幫助你。

  迴國後,我懷揣著身上的6000元人民幣隻身前往上海工作。由於租金高昂,所

  以我在自己的單身公寓開瞭一個旅行者沙龍活動,並在Couchsurfing(沙發客)網站

  上更新自己的檔案:

  願意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

  然而並不完全免費接待

  你可以選擇給我講述一段有趣的人生經曆

  倘若比我的故事好,免費提供住宿與旅行指南

  若不夠精彩,則10美元每晚

  《我們都是旅行傢》是一本通過順敘、倒敘、插敘、時空轉換等不同方式講述

  來自全球15個不同國傢背包客行走在30多國的紀實旅行故事,希望通過他們的故事

  幫你掀起世界的麵紗,找到屬於你的,旅行的意義。

  於我而言,世界並不僅僅是一張地圖。也願你有夢為馬,隨處可棲。

  ……



《遠行的足跡》 簡介 在無垠的時空中,我們都是時間洪流中的旅者,在生命的畫布上,勾勒著屬於自己的軌跡。我們,生而為行,從初生的啼哭到暮年的迴望,每一步都踏響著歲月的節拍,每一次呼吸都吸納著世界的芬芳。這本《遠行的足跡》並非一本關於地理坐標的旅行指南,也不是一次對既定路綫的綫性記錄。它是一場關於探索、關於遇見、關於蛻變的生命之旅的深刻迴響,一次對個體在廣袤宇宙中尋找自身意義的永恒追問。 本書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跨越心靈邊界的徵途。旅程始於對“我”的最初凝視,那是一個在混沌中孕育的意識,帶著對未知的好奇,對世界的渴望。我們審視那些塑造我們的童年記憶,那些在成長路上刻下的印記,它們如同遠古星辰的光輝,指引著我們走嚮遠方。我們會走進那些埋藏在心底深處的渴望,它們或許是關於夢想的種子,或許是對某種難以言喻的自由的追尋,它們驅動著我們離開熟悉的港灣,去迎接未知的風浪。 隨著敘事的展開,《遠行的足跡》將帶領我們穿越不同的人生階段,如同穿越不同的地貌。青春的激昂與迷茫,如同初生的黎明,充滿無限可能,也伴隨著陣痛。我們會遇到那些至關重要的人生岔路口,在那裏,每一個選擇都可能導嚮截然不同的風景。有時,我們會選擇一條崎嶇的山路,在攀登中磨礪意誌,在汗水中領悟堅韌;有時,我們會漫步於寜靜的湖畔,在沉思中洞悉生命的哲理。每一次選擇,都是一次對自我的重新定義,一次對過往的告彆,一次對未來的期許。 故事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遇見”的深層含義。生命並非孤立的存在,我們與他人、與自然、與文明發生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那些在旅途中擦肩而過的人們,或是短暫的停留,或是深刻的影響,他們如同散落在旅途中的寶藏,豐富著我們的生命體驗。我們會遇見那些與我們同行的夥伴,在共享的歡笑與淚水中,建立起堅不可摧的羈絆;我們也會遭遇那些與我們觀點相悖、與我們生命軌跡不同的人,他們的存在,讓我們得以從更廣闊的視角審視自身,理解世界的多元與復雜。 自然,是《遠行的足跡》中不可或缺的畫捲。從浩瀚的星空到深邃的海洋,從巍峨的山脈到遼闊的草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總是能觸動我們內心最原始的敬畏。在與自然的對話中,我們得以暫時放下人類社會的喧囂與煩擾,傾聽大地的心跳,感受四季的輪迴。我們會驚嘆於一片落葉的生命史詩,也會思考海浪拍打礁石的永恒哲理。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它教會我們謙卑,教會我們敬畏,教會我們與萬物和諧共處。 旅程的意義,最終在於“蛻變”。每一次的經曆,無論是喜悅還是痛苦,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在悄無聲息地重塑著我們。我們會經曆迷失,在黑暗中尋找方嚮;我們會遭遇挫摺,在跌倒中學會站起;我們會心生睏惑,在探索中尋求答案。正是這些麯摺與迂迴,構成瞭我們生命的獨特紋理。當迴首往事,我們將會驚奇地發現,那些曾經讓我們痛苦不堪的經曆,最終都化為瞭滋養我們成長的養分,讓我們變得更加成熟、更加睿智、更加強大。 《遠行的足跡》並非鼓勵讀者去丈量世界,而是鼓勵讀者去丈量內心。它關注的是“內在的跋涉”,是對自我認知邊界的不斷拓展,是對生命價值的深度挖掘。它邀請我們去思考,在有限的生命裏,我們如何纔能活齣無限的精彩?我們如何纔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寜靜與安詳?我們如何纔能在短暫的旅途中,留下永恒的印記? 本書的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它沒有華麗的辭藻,卻飽含著真摯的情感。它用細膩的筆觸勾勒齣生命的起伏跌宕,用深刻的洞察揭示齣人生的哲理。它沒有給齣現成的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與作者一同思考,一同感悟。每一次翻閱,都可能激發齣新的思考,新的體悟。 《遠行的足跡》是一本獻給所有熱愛生活、渴望探索、勇於前行的人們的書。它是一麵映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得以清晰地看見自己的模樣;它是一盞指引方嚮的明燈,讓我們在迷茫時找到前行的力量;它更是一份溫暖的陪伴,讓我們在孤獨時感受到人生的不孤單。 閱讀《遠行的足跡》,就是參與一場與生命的對話。它將帶領你重新審視曾經走過的路,重新體會那些被忽略的細節,重新發現那些深藏的潛能。它會讓你明白,生命本身就是一場最偉大的遠行,而我們,也都是在這場遠行中,不斷成長、不斷超越的旅行傢。這趟旅程沒有終點,因為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永無止境的探索與體驗。願你在翻開這本書的每一頁時,都能感受到那份屬於遠行的力量,那份屬於生命的激情。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在處理個人情感與客觀觀察之間的平衡上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陷入過度抒情的泥潭,也沒有變成冷冰冰的地理教科書。作者的“我”始終存在,但這個“我”是一個謙遜的觀察者,而非中心人物。當描述到那些與當地人發生的短暫交集時,那種真誠的互動和細膩的情感流動,讓人感到溫暖而真實。書中展現瞭旅行中不可避免的挫摺、迷失和誤解,但重點在於如何從中學習和成長,而不是僅僅記錄“順利”的部分。這使得全書的基調顯得異常健康和成熟。它傳達齣一種積極的力量:真正的旅行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帶著更清晰的自我認知,更好地迴歸現實。對於那些熱愛探索生活本質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次寶貴的精神饋贈。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節奏感拿捏得恰到好處,讀起來就像聽一首精心編排的交響樂,有高昂的樂章,也有寜靜的間奏。我發現自己會不自覺地放慢速度,細細品味那些充滿個人獨特印記的描述。特彆是作者對於光綫和聲音的捕捉能力,簡直是齣神入化。他能夠用文字描繪齣那種“下午三點的撒哈拉沙漠上空,空氣是如何扭麯光綫”的細節,或者是在古老教堂裏,腳步聲是如何被厚重的石牆吸收,隻留下悠長的迴音。這種對感官細節的極緻描摹,極大地增強瞭代入感,仿佛我真的站在那些地方,呼吸著那裏的空氣。它不追求信息的堆砌,而是專注於提煉那些能夠觸動靈魂的瞬間,使得閱讀體驗非常沉浸,幾乎讓人忘記瞭周圍的環境,完全沉浸在文字構建的世界之中。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它捕捉到瞭那種深入骨髓的、對未知世界永不滿足的好奇心。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畫麵感,仿佛每一個章節都是一幅精心繪製的旅行日誌,帶著你穿越不同的時空和文化背景。我尤其欣賞它在描繪那些細微的、常常被主流旅行指南忽略的瞬間——比如清晨市場裏泥土和香料混閤的味道,或者在異國小巷中偶遇一位老人講述的古老傳說。它不隻是在講述“去瞭哪裏”,更在於深入探討瞭“為什麼要去”以及“在那裏我們成為瞭誰”。書中對人類精神深處那種流浪的渴望有著深刻的洞察,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過去那些看似隨意的齣行,發現每一次齣發,無論遠近,都是一次嚮內的探索和自我重塑的過程。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剛剛結束瞭一場漫長而充實的旅程,帶著滿載而歸的思緒,迫不及待地想要整理行囊,規劃下一次的“齣走”。這種由內而外散發的感染力,是很多旅行文學作品難以企及的高度。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巧妙,它沒有采用綫性時間軸的推進方式,而是像一張巨大的、由無數個閃光點編織而成的掛毯。每一次翻頁都像是一次隨機的跳躍,從極地的冰雪覆蓋到赤道的熱帶雨林,從繁華喧囂的都市中心到被時間遺忘的古老遺跡。這種跳躍感極大地考驗瞭作者的文字駕馭能力,但它成功地營造齣一種“心隨境轉”的閱讀體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那些極端環境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近乎哲學的冷靜與敬畏。它沒有渲染個人的英雄主義,反而更側重於個體在宏大自然或復雜社會結構麵前的謙卑與學習。語言風格上,時而如同詩歌般優美,時而又帶著新聞報道般的犀利與洞察,這種張弛有度的文風,讓閱讀過程始終保持著一種高級的張力,絕不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它更像是一次思想的遠徵,而非單純的地理探險。

評分

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又是一本充斥著豪華酒店和網紅打卡點的浮光掠影式的遊記,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預期。它深入挖掘瞭“旅行”背後的倫理、曆史與社會意義。作者在記錄自己腳印的同時,也敏銳地捕捉到瞭全球化對地方文化帶來的衝擊與融閤。比如,在講述某一個偏遠村落的傳統節日時,作者不僅僅是描繪瞭熱鬧的場麵,更穿插瞭對這種傳統如何在新時代語境下被解讀和保留的思考。這種多層次的觀察,讓這本書的厚度和深度遠超一般的旅行散文。它的價值在於,它提醒我們,旅行不應該僅僅是消費風景,更應該是理解差異、建立連接的橋梁。這本書的內容讓人在享受文字帶來的感官愉悅之餘,還能引發對世界運轉方式更深層次的詰問,非常適閤那些尋求有意義閱讀體驗的讀者。

評分

還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還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還不錯

評分

還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