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御伽草纸》这本书,我是想将其打造成一件玩物。好让那些为了度过困难时期而奋斗着的人们,于百忙之中能得到片刻慰藉。因此,尽管近来我身体欠佳,低烧不断,还是在应命于公差,以及处理自家遭灾后的善后事宜之余,利用鸡零狗碎的零星闲暇,积少成多,一点点地坚持写了下来……
原先的打算是,按照《摘肉瘤》、《浦岛太郎》、《噼啪噼啪山》这样的次序,然后是《桃太郎》和《拔舌雀》,《御伽草纸》这本书也就结束了……可是,在我写完了《噼啪噼啪山》,正要动手写我的《桃太郎》时,一阵慵懒的倦意突然向我袭来:桃太郎的故事,就让它仍以那种单纯的形式流传下去吧……
我是个想象力极度贫乏的故事作家,倘若不是自己多少有所经历的事情,我是连一行,甚至连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的。因此,就算我要写桃太郎的故事,也不会将他写成一个只赢不输的绝对强者。我的桃太郎,恐怕是个从小就喜欢哭鼻子的家伙,身体羸弱,还十分害羞,基本上就是个窝囊废。然而,当他遇上了残害人们的心灵,将人们打入无尽的绝望、恐惧与怨恨之地狱的无比狠毒的丑恶魔鬼后,尽管自己身单力薄,却也不愿听之任之,于是愤然而起,揣上黍米团子,毅然决然地奔赴妖魔怪鬼的老巢……
我立刻作出了调整,决定紧接在《噼啪噼啪山》之后就写《拔舌雀》这个故事,并以此来结束《御伽草纸》这本书。"
本版自筑摩书房《太宰治全集·御伽草纸》全本译出,无删节。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森鸥外、东野圭吾、宫部美雪、松本清张多部著作译者徐建雄先生精译并注。特约插画师Tsuki彩绘插画全彩四色印刷。
太宰治
1909-1948
出生于日本东北部的青森县
1930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文科就读
1933年di一次用太宰治这个笔名发表作品
1935年小说《逆行》入围di一回芥川奖
1945年作《御伽草纸》
1948年写作《人间失格》后肺结核恶化
是年6月同爱人投水殉情
身后著作渐为读者重视,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译者(如有)
徐建雄
资深文学译者,日本文学研究者,译有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森鸥外、东野圭吾、宫部美雪、松本清张等人多部著作
如果你读太宰治的《御伽草纸》,千万别漏看他的文学中隐藏的生命的力量。
--文洁若
《大藪春彦的世界》里收录了与三岛由纪夫的对谈。三岛嫌弃太宰治的作品没意思,大藪春彦问:"您要把《御伽草纸》也算进去吗?"三岛无言以对。
摘肉瘤
浦岛太郎
噼啪噼啪山
拔舌雀
摘肉瘤
浦岛太郎
噼啪噼啪山
拔舌雀
这些鬼们嘀嘀咕咕地小声商量着,它们觉得老爷爷脸上那闪闪发光的肉瘤子,一定是个世上罕见的宝贝,如果将它给扣留下来,老爷爷就一定还会来的。经过了这一番愚蠢的推论之后,它们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地将老爷爷脸上的肉瘤子给摘了下来。尽管它们又无知又弱智,可毕竟在深山里住得年深月久了,或许已经修炼成了某种仙术了吧。所以不费吹灰之力,便干净利索地将老爷爷脸上的肉瘤子给摘了下来,连一点疤痕都没留下。老爷爷大吃一惊:"啊呀,这可不得了了。这是我的小孙子啊。"谁知他这么一说,鬼怪们更是得意洋洋,"哇--"地一下子欢声雷动……--《御伽草纸·摘肉瘤》
浦岛太郎终于腻了。或许他就是对"凡事都被许可"这事感到厌倦了。他开始怀念陆地上……那些彼此在意着他人批评的,那些一会儿哭一会儿闹的,那些斤斤计较地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终于,浦岛太郎跟公主说了"再见"。就连这个突如其来的告别,也被公主以无言之微笑的方式加以许可了……公主亲自将他送到龙宫的台阶处,默不作声地递给他一个小小的海贝。这是个两瓣紧紧地合在一起的海贝,放射着令人目眩五彩祥光,就是作为龙宫之礼物的宝盒了……--《御伽草纸·浦岛太郎》
"砰!""砰!"--冰冷的船桨无情地敲打在山狸的脑袋上。山狸在被夕阳映照得闪闪发光的湖面上载浮载沉的。"啊!好痛!好痛!你也太狠毒了吧。我对你做了什么坏事了吗?我只是爱上了你而已啊。爱上你难道有错吗?"说完了这一句,山狸就"咕咚"沉了下去,再也浮不起来了。兔子擦了擦脸,说道:"嗨,看把我累得这一头汗!"……--《御伽草纸·噼啪噼啪山》
没了舌头的小麻雀,你的小窝在哪里?没了舌头的小麻雀,你的小窝在哪里?……每天每日,大雪弥漫。可尽管这样,"老爷子"还是深入竹林,四处寻找着,简直跟着了魔一样。竹林中的麻雀成千上万,要在其中找出一只被拔掉了舌头的小麻雀,无异于大海捞针。可是,"老爷子"怀着异乎寻常的热情,每天每日,都走进竹林寻找着……没了舌头的小麻雀,你的小窝在哪里?没了舌头的小麻雀,你的小窝在哪里?……--(《御伽草纸·拔舌雀》)
说实话,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极其厚重,但又出奇地轻盈。它探讨的主题无疑是沉重的,涉及时间、记忆、宿命等宏大命题,然而作者却能用一种近乎童话般的笔触来描绘,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元素,在书中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我特别喜欢它对环境氛围的渲染,那些细微的气味、光影的变化,都被捕捉得一丝不苟,仿佛可以直接嗅到空气中的尘土和青苔的味道。书中某些角色的对白,简直可以单独摘出来做成语录,充满了智慧的火花,但又不失烟火气。这不像是一部被精心雕琢的文学作品,更像是从一个真实而饱满的生命体中自然流淌出来的叙事。它挑战了我们对既定现实的认知,逼迫我们去审视那些一直以来被忽略的日常。对于喜欢深度思考,又偏爱优美文字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天赐的礼物,让人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这类题材的书籍已经多如牛毛,想要从中脱颖而出,实在不易。然而,仅仅翻开第一页,我就知道,这次我淘到宝了。它没有那种刻意的煽情,也没有故作高深的晦涩,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故事的推进节奏把握得极佳,张弛有度,高潮迭起,却又不会让人感到疲惫。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对于“留白”的运用。有些情节,他只描绘了一个轮廓,剩下的部分,便交由读者自己去填充想象,这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参与感和沉浸感。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别人的故事,而是真切地活在了那个世界里,与主角们一同经历风雨。书中的世界观构建得宏大而自洽,每一个设定的背后似乎都有着一套严谨的逻辑支撑,使得整个故事的基石异常稳固。读完后,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促使我反复咀嚼其中的细节,每一次重读,似乎都能发现新的光亮。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可以用“惊艳”二字来概括,但这种惊艳并非来自表面的华丽,而是源于内在的强大生命力。它拥有古典文学的厚重底蕴,却又充满了现代的焦虑与反思,成功地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书中的那些意象,比如特定的物件、重复出现的场景,它们携带的象征意义,层层递进,每次解读都有新的发现。它仿佛是一个复杂的密码本,需要耐心去解开,一旦破译,那种豁然开朗的愉悦感是无与伦比的。与其他作品相比,它更注重内在逻辑的自洽性,而非外部的戏剧性冲突,这种内敛的力量反而更具穿透力。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对事物的观察变得更加细致入微。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在一边的书,而是会沉淀下来,成为你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时不时地提醒你,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迷人得多。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视角变化多端,像是一个万花筒,从不同的棱镜折射出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有时是冷静的旁观者,有时是热烈的参与者,这种频繁而又无缝的切换,让故事保持了极高的活力和新鲜感,避免了传统线性叙事可能带来的沉闷。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处理多线索叙事时的功力,那些看似分散的支线,最终总能在某个意想不到的节点上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对着书页发呆,思考作者是如何在如此复杂的结构中保持清晰的脉络不乱的。它不像许多流行小说那样追求一时的感官刺激,而是更注重长远的共鸣。它要求读者付出一定的专注力,但回报是丰厚的。它让你感到,自己确实参与了一场智力与情感的双重挑战,并且在这场挑战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评分这部书的构思之精巧,着实令人拍案叫绝。作者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碎片,巧妙地编织成一张细密而富有张力的网。阅读的过程,犹如在迷宫中探险,每转一个弯,都有新的惊喜浮现。那些人物的塑造,更是达到了栩栩如生的地步,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抉择,都深深地牵动着读者的心弦。我常常在深夜里,被书中的某个场景所震撼,久久不能平复。那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世间百态的精准捕捉,绝非寻常笔力所能及。特别是对一些边缘人物的描摹,入木三分,让人在同情之余,更能引发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更是毋庸置疑的,辞藻华美而不失力度,叙事流畅却又不失韵味,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部关于存在、关于选择的哲学寓言,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评分这本书真的很不错,无论从封皮到内页都设计的很出色,京东包装很好很结实,果真给力!好评!
评分京东618便宜到没朋友,不想买都不行,太划算了,各种满减各种卷,最后白条还有那么大的优惠,简直了,不买都对不起自己,先囤着,以后慢慢看。
评分很可爱的书
评分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评分很好的一部书,使得推荐,大促满200-100,屯书季,一次性买了大批书
评分书不错,送货也快!读书对我们以及现代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有了知识,就等于有了在社会立足的资本。金钱不是最重要的,知识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读书不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
评分书超级nice,快递小哥也超级nice,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京东的原因
评分京东618便宜到没朋友,不想买都不行,太划算了,各种满减各种卷,最后白条还有那么大的优惠,简直了,不买都对不起自己,先囤着,以后慢慢看。
评分买了好几本,今年的任务完成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