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她像那死去的蝴蝶,仍然一來再來,
在每朵花中尋找它自己——張愛玲。
她未曾到過你的世界,卻令你念念不忘她的人生;
她用驚世駭俗的直白與深刻,直麵世事炎涼、人間冷暖;
她把愛寫得蕩氣迴腸的不朽傳奇,卻逃不開寂寞一生的悲涼素描。
內容簡介
作者分八個篇章講述瞭張愛玲一生的故事,在市聲紛亂的今日,邀你一起再度走近張愛玲。她用細膩的文字,從張愛玲的齣生,到張愛玲的離世,透過那一絲絲時代的氣息,描述瞭張愛玲一生的清冷、孤寂。我們都記得她說的那句“齣名要趁早”,卻不知她自己承受瞭多少悲涼,曆經瞭多少滄桑。期待通過解讀張愛玲的人生往事,能夠給現代女性在人生成長道路上多些指導和幫助。
作者簡介
蘇尹,原名尹麗華,河南省作協會員,國傢二級心理谘詢師,現定居海南。曾用筆名恩恩婭婭在《花溪》《愛人坊》《傢庭之友》《女報》等雜誌撰稿,齣版懸疑小說《光影迷城》,視寫字為生命的拓展和體驗,不斷尋找更貼近內心的自然生活。《林徽因傳》為作者的第二本人物傳記,此書傾力展現一代纔女多情動人的人生軌跡。
內頁插圖
目錄
壹 舊日華章
01 /傢世
02 /故園
03 /傢事
04 /纔情
05 /嗜好
貳 上海迷夢
01 /動蕩中的傢庭
02 /俗世裏的哀傷
03 /早慧間的蘭心
04 /藩籬中的逃離
05 /自由裏的不安
叁 初渡香江
01 /青春作伴
02 /書香歲月
03 /戰亂時光
04 /淪陷之後
肆 傳奇之光
01 /享受市井之聲
02 /開始賣文之路
03 /作品接連齣世
04 /齣名要趁早呀
05 /上海灘女作傢
01 /相交又相識
伍 低到塵埃
02 /臨水雙照影
03 /歲月待靜好
04 /多情空餘恨
05 /紅塵戲中戲
06 /人間不瞭情
陸 浮沉彆離
01 /挨罵
02 /奮起
03 /離開
04 /爭議
05 /摯友
柒 他鄉歲月
01 /拜見鬍適
02 /相識賴雅
03 /再結連理
04 /貧病交加
05 /相攜共度
捌 浮世悲歡
01 /命運莫測
02 /生離死彆
03 /再上巔峰
04 /孤島之末
精彩書摘
享受市井之聲
1942年,張愛玲迴到瞭上海。港大尚未畢業,可因為戰爭,她卻不得不休學瞭。愛玲是喜歡上海的,她說:“這裏有一種奇異的智慧。誰都說上海人壞, 可是壞得有分寸。上海人會奉承,會趨炎附勢,會渾水裏摸魚。 然而,因為他們有處世藝術,他們演得不過火。” (張愛玲《到底是上海人》)
剛迴到上海的時候,張愛玲猛一見到街上肥白的人,還有些不適應。在香港看慣瞭廣東人、印度人或者馬來人的黑黑瘦瘦,上海人的白與胖,簡直像代乳廣告畫上下來的人,十足的市井氣息,溫暖而熨帖。還有一路叫著“剋林,剋萊”從樓下跑過去的電車,鈴聲作響,像平行的勻淨的河流,在暗夜裏流淌到入睡人的枕邊。這是愛玲喜歡的市井聲,聽著聽著,便慢慢入睡瞭。
上海是她的故鄉,她深知,生活在這裏最傳統的中國人卻受著彆的地方沒有的高壓訓練,新舊文化交流使他們有瞭自己獨特的“通”與智慧。就像她的小說裏,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完全的壞人,一切都是現實中本來就有的。她用上海人的眼光去看香港,寫瞭一係列香港的傳奇。《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心經》《玻璃瓦》《封鎖》《傾城之戀》這七部以香港為背景的故事,湊成瞭一個纔女眼中的香港傳奇,也開啓瞭作者自己的傳奇。
迴到上海,母親仍然漂泊在外,姑姑傢成瞭唯一可以收留她的居所。赫德路192號,還是那棟公寓,隻是汽車已經賣掉瞭,白俄司機與法國大廚也走瞭,行動與餐食都要自己動手。愛玲知道,姑姑這些年也不易,雖然她給自己的信上從來都是雲淡風輕,但生活的變故也是一樁接一樁地上演。
愛玲離開上海的時候,張茂淵在英商怡和洋行做事,清閑富足,衣食無憂。也許是太悠閑,她聽人勸說開始投資起瞭股票,不料後來時局動蕩,股價大跌,一下子破瞭産。洋行待不下去瞭,又轉到電颱播新聞,及至後來,又去大光明戲院做翻譯。
從外有司機,傢有大廚的富小姐到衣食住行皆要自己動手解決的無産階級,張茂淵並不以為苦。她似乎總有一種清平的機智見識,自嘲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文能夠寫信,武能夠納鞋底。愛玲與姑姑一起住,生活簡單些,但樂趣總是不缺的。
愛玲很快適應瞭與姑姑一起的公寓生活,她把這裏當成傢,眼光放嚮四周,開始觀察身邊的人和事。
由公寓說起,樓下那個開電梯的人就蠻有意思。他可不是慣常的那種工人做派,很紳士,再熱的天,他都要在你按鈴之後換上熨平的紡綢褂再去開電梯。他對於公寓裏每傢每戶都是那麼瞭解,可他又很有涵養,從不仗著自己瞭解就在背後說短道長,反而會教愛玲他們如何煮紅米飯,煮得又透,又不至於稀爛塌架,還保持著米的筋道。
愛玲托他買豆漿,交給他一個瓶子,過些日子他來報告說:“瓶子沒有瞭。”也不解釋是如何沒有的,是爛瞭還是丟瞭。過瞭些日子,他自己拿來一個牛奶瓶,比之前的小一號,裝瞭豆漿給愛玲,愛玲詫異:“瓶子又有瞭?”
“嗯,有瞭。”他依舊不解釋。這個脾氣,有趣,愛玲很是欣賞。愛玲和姑姑訂的報紙,他每日也要讀完纔會送來,尤其是小報,因為讀得仔細,送上去時往往已近中午。當然,外文報紙他是沒有興趣的,一大早就給她們插在門上瞭。
讓愛玲想不到的是,此人還有極重的等級觀念,不許自己的兒子去做電車售票員,理由就是那個職業不體麵。就像對於那些衣衫不整的人,他一定會拒絕為他們服務。這真是個極有思想的人,隻可惜他的思想被禁錮在兩個小房間裏,一個是他在樓下的住所,一個便是這不斷上上下下的電梯。愛玲隻有在被米裏的蟲子嚇得把碗都扔瞭的時候,纔會忽然想起以前被用人奶媽伺候的光景,感覺齣公寓生活的不便來,但也僅此而已瞭。這麼高的樓上,彆的蚊蟲是很難上來的,單隻飛到窗口一望,便有暈過去的可能—愛玲每每自己想著拿來逗趣。
而近觀身邊許多雜事,更是有無數說不齣的樂趣。就說菜市場裏,那鮮嫩的豌豆、油綠的辣椒、金黃的麵筋透著多樣的生趣。及至菜下到鍋裏,沾在篾筐上的濕菜葉,又讓她聯想到瞭籬笆上的扁豆花。即使不去想那麼多,單那個篾筐就夠有一種古樸詩意的美瞭—這些始終是張愛玲獨有的欣賞與理解,諸多的生活細節與她精巧的心思相撞,便都生齣一種迷人來。
與剛逃齣戰亂的香港相比,這個公寓實在是個清淨避世的好地方。住在公寓的頂層,換衣服都不用關窗戶—對麵隻是藍瑩瑩的天,誰也望不到這邊來。這份肆意的自由,是那些一提到避世便聯想到鄉野村莊的人著實體會不到的。有利就有弊,住在頂樓盡管自由,但是屋頂花園常有些孩子嬉鬧追逐,腳步聲不停。這還算好的,要是有人溜冰就慘瞭,那冰鞋擦著水泥地,磨牙一般的聲音,令人耳朵發癢。隔壁是個英國紳士,攥著拳頭怒聲要上去找他們算賬,盡管語言不通,但他以為這拳頭一揮對方自然便可懂得。然而英國紳士很快就下來瞭—那些孩子年齡實在都不小瞭,而且都是些美麗的女孩子。
公寓有自由,但畢竟是群居之地,關上門是桃源,打開門便是世俗。夏日裏,傢傢敞門開戶,秘密就沒有一點躲藏之地瞭。這邊人傢打電話,那邊人聽得仔細,還能翻譯給身邊人聽;彈鋼琴的那位太太似乎跟貝多芬有仇,一下一下,仿佛是用拳頭砸嚮琴鍵;還有哪傢燉瞭肉,哪傢泡瞭茶……私生活裏煙火氣息生動,惹得好奇之人不由得要探看一下。偷看者得到片刻愉悅,而被看到者也沒什麼損失,那就犯不著計較瞭。
“較量些什麼呢?—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張愛玲《公寓生活記趣》)
前言/序言
序
1995年,兩個影響世界的華人女性相繼離開:一個是風華絕代的歌手鄧麗君,一個是纔華傾世的作傢張愛玲。在這個本就平淡的年份,人們因兩個香消玉殞的靈魂而變得分外感傷。
倏忽之間,張愛玲已經離開20年瞭。
張愛玲齣生於1920年的上海,倘若活著,已近百歲。生活這襲錦袍,外在的華美,內裏的虱子,皆已看透—其實,年輕的她就已經做到瞭,如果活到現在,則當是另一種境界瞭吧?
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她的作品, 仿若在一塊深沉蒼涼的麻布上,綉起瞭層層的花團錦簇,那逼人的光芒,絕不單純是一針一綫的時光所造就。那是刻在骨子裏的符碼,推及情緒、感受與思想。世人眼中茫然的一切,在她橫平竪直的文字裏,色、香、味俱全。
生活在那樣一個動亂的年代,她的故事,注定無法逃離一個動蕩又光怪陸離的背景,但是對每個現代人來說,她打開的那扇窗卻並不遙遠。那時的月光,一直照徹現在,懸在我們的頭頂。
張愛玲的不同尋常,承襲瞭傢族的風雲過往。作為李鴻章的後人,雖生於沒落時代,但先輩的盛名與傢族詩書禮儀的熏陶卻非虛妄,加之與父母之間特殊的關係,自幼隱忍小心的童年,皆是她體內噴薄而齣的纔情的催化劑。
於是,自《茉莉香片》《傾城之戀》《金鎖記》開始,張愛玲悲涼中藏著妖嬈,喧囂中挑起冷寂,在那個本來就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年代裏,她如同一麵招展的旗幟,漸成一派,令世人矚目。
天纔多有怪癖,張愛玲也不例外。她孤高傲世,她特立獨行,她揣摩遍世間珍物卻還視錢財為心頭所好;她與心愛的姑姑相依為命,但財帛畢清;即使你看她百般不順眼,她亦不會迎閤你。
世人皆知,齣名要趁早,這恰是張愛玲的名言。她的纔情也的確自少年便鋒芒畢露,直至青年,一發不可收拾。其實她的閱曆很少,但那個時代的一切似乎自會與她交涉—鬍蘭成對她的評價,一相識便彼此仿若驚為天人,故一句道破天機。他們兩個人在的地方,世人隻有一半去得,另一半,無論如何也到不瞭。
這樣的愛情,與其說是張愛玲自情竇初開時便埋下的追逐,不如說是命中注定的一場驚天動地!與他相談,欲仙欲死;與她對座,驚動靈魂。那些時日,誰都不曾辜負。
仿佛應和瞭張愛玲那些故事的影子—她的故事裏,人物追求著新鮮與愛,可大多數最終卻不得不墜入或流離或悲慘的結局—她與鬍蘭成亦無法逃開。
有人說,張愛玲自小缺乏疼愛,所以遇見鬍蘭成那般有手段、有纔氣的男子,便愛得一發不可收拾,而把自己低到瞭塵埃裏—所以,便給瞭鬍踏雪成泥的機會,令張苦戀至決絕;也有人說,鬍本來一介布衣,生就貧苦,與大傢齣身的張愛玲自然格格不入,隻不過仰慕張作品與生活裏新鮮的精緻,以及驚世的情態而已,他們的相戀注定隻是一場不會久遠的伴隨。但斯人已逝,無論怎樣的猜測,代錶的都是觀者自己的注解。我們也許能讀懂她的作品,卻不一定能透見她的人生。這一棵特立獨行的植物,頂著旁若無人又自省自護的花,縱使顛沛流離,也不改最初的顔色。
後來,張愛玲遠渡重洋,與年長她許多的美國人賴雅結婚。在遭遇寫作瓶頸的日子裏,這是一種喜樂安定的感情,與之前和鬍蘭成的驚天動地相比,是另外一番光景。而進入這個時期的張愛玲,再也不是那個昂首挑眉、高高在上的風情女子,而是一個貼身伺候垂暮老人的中年婦女。生命華美就此傾覆,隻剩下睏窘與壓力,她不得不俯下身子,受命於生活。
命運的起伏,高至淩霄,低入泥塘,張愛玲都嘗遍瞭。她並無驚訝與閃躲,因為她的眼睛、她的文字,從一開始便鑽透瞭人生—她活在塵世,但卻與塵世隔瞭一層。
愛情是張愛玲筆下曼妙的題材,卻隻是她人生時節裏不多的瀲灧,命運的注腳。有瞭這樣一份鮮明的映照,我們纔得以更加理解她筆下那些女人與男人悲涼的一生裏,偶然照進的清光與艷色,它們如同亙古不變的月,在世相與人性的深處埋伏,偶露崢嶸。
在市聲紛亂的今日,我邀你一起再度走近張愛玲。我述說的是我看到的她,希望你看到的—是她昨日的人生裏,照見的今世。
彼時的月亮路過,抬起頭,是今日的光。
一戀傾城,一世憂傷:張愛玲傳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一戀傾城,一世憂傷:張愛玲傳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