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教科书的基础是在包括IEEECCNC,IEEEICC,IEEEGLOBECOM和IEEEVTC等所有主要IEEE会议上发表的有关这一专题的系列教程,以及FalkoDressler的在欧洲、美国、南美和亚太地区举办的IEEE杰出讲师讲座的内容。我们还设计了一个新的研究生水平的大学课程,在欧洲不同的大学里教授。这个也激发了我们以一本教科书的形式来汇集我们的经验,为广泛的读者—从希望进入这一激动人心的新领域的学生,到寻找一个综合概述的实际工作者,提供一个集中了过去和未来车辆网联专题共同概念的参考。
译者序
前言
缩略语
第1章引言1
1.1术语和定义3
1.2Who is who4
1.2.1规则制定、法规和标准5
1.2.2研究6
1.3如何使用这本书7
1.3.1目标读者7
1.3.2给非专家们的概述7
1.3.3有经验的读者的深入研究8
第2章车内通信11
2.1车载网络12
2.2汽车总线系统14
2.2.1CAN14
2.2.2LIN20
2.2.3MOST22
2.2.4FlexRay24
2.3车载以太网29
2.3.1背景30
2.3.2车载网络的适应性32
2.3.3引入汽车33
2.4无线车载网络34
第3章车辆间通信35
3.1应用35
3.1.1交通信息系统36
3.1.2交叉路口碰撞预警系统43
3.1.3队列前进44
3.1.4交通灯信息与控制46
3.1.5娱乐应用49
3.2要求和组件51
3.2.1应用需求51
3.2.2评估IVC方案的指标57
3.2.3通信实体59
3.2.4通信原理62
3.3车辆间通信的概念65
3.3.1调频广播和数字音频广播65
3.3.2蜂窝网络71
3.3.3自组织路由73
3.3.4广播78
3.3.5地理路由88
3.4基本的限制92
3.4.1迈向异构网络92
3.4.2广播风暴问题94
3.4.3VANET的扩展性96
第4章无线接入技术98
4.1蜂窝网络98
4.1.1GSM101
4.1.2UMTS103
4.1.3LTE104
4.1.4未来发展106
4.1.5蜂窝网络在IVC中的使用106
4.2短程无线电技术109
4.2.1无线局域网(WLAN)109
4.2.2IEEE 802.11p112
4.2.3高层协议114
4.3空白频段和认知无线电119
4.3.1认知无线电119
4.3.2TV空白频段120
4.3.3空白频段在IVC中的应用121
第5章信息传递124
5.1自组织(ad-hoc)路由125
5.1.1主动路由协议126
5.1.2被动路由协议128
5.1.3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
中的应用132
5.2地理位置路由139
5.2.1地理位置路由140
5.2.2基于虚拟坐标路由143
5.3信标152
5.3.1自组织的交通信息系统153
5.3.2协同感知消息157
5.4自适应信标158
5.4.1自适应交通信标159
5.4.2分散式拥塞控制(DCC)169
5.4.3动态信标174
5.5地理多播180
5.5.1ETSI地理网络180
5.5.2分布式环境通知信息182
5.5.3拓扑辅助地理机会路由183
5.6基础设施支持187
5.6.1路侧单元188
5.6.2停泊车辆192
5.7DTN与对等网络198
5.7.1分布式车联广播199
5.7.2MobTorrent201
5.7.3PeerTIS205
第6章性能评估208
6.1性能测试208
6.1.1概念和策略208
6.1.2现场运行试验210
6.1.3仿真技术220
6.2仿真工具231
6.2.1网络仿真232
6.2.2道路交通仿真235
6.2.3IVC仿真框架237
6.3场景、模型和指标240
6.3.1场景240
6.3.2信道模型249
6.3.3驾驶人行为259
6.3.4指标262
第7章安全与隐私275
7.1安全的基本要素275
7.1.1安全目标和技术要求276
7.1.2安全关系279
7.1.3证书280
7.1.4安全与隐私283
7.2保障车辆网络安全283
7.2.1IVC的证书应用283
7.2.2性能问题285
7.2.3证书撤销287
7.2.4位置验证288
7.3隐私289
7.3.1位置隐私290
7.3.2跟踪方法291
7.3.3临时假名292
7.3.4交换假名294
参考文献296
说实话,在购买“车联网套装(京东套装共2册)”之前,我对车联网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阶段,以为它就是车载导航和简单的蓝牙连接。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片面。这本书的编写非常严谨,逻辑性很强,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车联网的复杂世界。它没有回避技术上的难点,而是用相对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比如它对5G在车联网中的应用,以及不同通信技术(如LTE-V, DSRC)的优劣势分析,都让我印象深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智能座舱”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各种人机交互方式,以及未来座舱可能具备的功能,比如AI语音助手、AR导航、甚至沉浸式娱乐体验。这让我对未来的驾驶体验充满了期待。我也注意到了书中关于车联网产业生态的分析,包括了不同参与者(车企、科技公司、运营商、芯片厂商等)的角色和关系,这对于理解整个行业的运作模式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底层技术到上层应用,再到产业发展趋势的各个方面,绝对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深入阅读这套“车联网套装(京东套装共2册)”,我发现它在“车联网的挑战与风险”这一章节的论述尤为深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风险。“车联网套装”这本书,并没有回避这些敏感话题,而是坦诚地探讨了车联网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例如技术成熟度不足、数据孤岛问题、网络安全威胁、以及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它甚至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我特别看重的是书中关于“车联网的伦理问题”的讨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决策的普及,我们如何界定责任?如何确保算法的公平性?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伦理议题。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深度,它不仅提供了技术知识,更引发了读者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科技改变生活充满期待,而车联网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车联网套装(京东套装共2册)”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车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现有技术的介绍,而是大胆地预测了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方向。比如,它是否会预测到V2G(Vehicle-to-Grid)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是否会讨论量子计算在车联网安全领域的潜在影响?这些前瞻性的观点,对于我这种想要把握时代脉搏的读者来说,非常有价值。我也很关心书中关于“车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AI在车联网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从智能推荐到自动驾驶决策,AI都扮演着核心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剖析AI在车联网中的具体实现方式,以及它将如何进一步提升车联网的智能化水平。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有启发性,让我对未来科技充满了期待。
评分作为一名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车联网套装(京东套装共2册)”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系统且深入的了解车联网世界的窗口。我最看重的是它是否能够清晰地阐述“车联网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点”。毕竟,任何技术最终都需要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才能得以推广。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论述,让我对车联网产业的生态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是否能详细介绍不同类型车联网服务的盈利模式,例如车载信息娱乐服务、远程诊断、OTA升级、以及基于数据的广告推送等等?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这些商业模式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很高,涵盖了从技术实现到商业应用的各个层面,对于想要全面理解车联网的朋友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汽车与互联网的结合都充满了好奇,总觉得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的萌芽。所以当我在京东看到“车联网套装(京东套装共2册)”这个名字时,立刻就被吸引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书籍的排版、封面的设计,以及初步翻阅的章节标题,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枯燥的技术讲解,更像是在描绘一幅未来出行的蓝图。我特别关注的是它是否能清晰地阐述车联网的核心技术,比如传感器、通信协议、数据分析等等,并且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像我这样非技术背景的读者也能有所领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车联网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概念到如今的实际应用,让我了解这项技术是如何一步步演进的。同时,我也很期待它能深入探讨车联网在提高行车安全、优化交通效率、改善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具体作用,例如自动驾驶、远程诊断、信息娱乐系统等等。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可以让我更直观地理解车联网是如何改变我们日常出行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激发我更多的思考,甚至引导我成为车联网领域的积极探索者。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前沿科技很感兴趣的人,所以“车联网套装(京东套装共2册)”一上市我就关注到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它不仅仅聚焦于技术本身,更关注车联网对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车联网安全”的专题论述。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潜在的风险。这本书深入剖析了车联网可能面临的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威胁,并探讨了相应的防御措施和行业标准。这让我感觉作者对这个领域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责任感。此外,书中对“车联网与自动驾驶”的融合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自动驾驶的实现离不开车联网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更清晰地了解车联网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成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将如何通过车联网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化和安全性。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有价值,它不仅满足了我对技术的好奇,更引发了我对未来出行和科技伦理的深入思考。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汽车行业发展动态的爱好者,我一直认为车联网是下一轮汽车革命的核心驱动力。“车联网套装(京东套装共2册)”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对这个领域的深度求知欲。我非常喜欢它对“车联网标准与法规”的梳理。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技术领域,标准的统一和法规的完善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的普及。书中对国内外主要车联网标准组织和相关法规的介绍,让我对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也对书中关于“车联网数据商业模式”的探讨很感兴趣。数据是车联网的核心资产,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并创造商业价值,是所有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比如,基于用户驾驶行为的保险定价,或者个性化的汽车后市场服务推荐等等。这本书的广度和深度都让我感到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了解车联网世界的“全景图”。
评分我最近购入的“车联网套装(京东套装共2册)”,着实让我对“车联网的演进历程”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在梳理历史脉络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线罗列,而是深入分析了每一个阶段的技术突破、市场需求以及关键性事件。从最初的On-Star服务,到如今的5G赋能下的高级自动驾驶,这本书为我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我尤其欣赏它对“车联网与人类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的探讨。车联网的发展,并非是孤立的技术进步,而是与城市化进程、居民出行习惯、乃至社会管理模式息息相关。这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展现了车联网如何逐渐渗透并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它让我意识到,车联网不仅仅是关于汽车,更是关于连接、关于智慧、关于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评分最近我花了不少时间阅读了这套“车联网套装(京东套装共2册)”,整体感觉非常充实。我一直对“车联网的应用场景”非常好奇,特别是它如何能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生动地展现了车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比如,在智慧交通方面,它如何帮助我们缓解拥堵,优化停车,甚至实现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在车内服务方面,它如何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娱乐、办公、健康监测等服务。我还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车联网与能源管理”的讨论。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车联网在优化充电桩布局、管理电池寿命、以及实现智能电网互动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接地气,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而是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评分我最近刚入手了这套“车联网套装(京东套装共2册)”,还没完全看完,但已经迫不及待想分享一下我的初步感受。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相当不错,纸张也挺厚实,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我最看重的是它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之间的平衡。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罗列一堆专业术语,而是能够真正地“讲明白”车联网的原理。比如,它是否能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解释V2X(Vehicle-to-Everything)通信的各种场景和技术细节?是否会介绍当前主流的车载操作系统和其背后的技术架构?还有,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有深刻的探讨,而不是简单提及。我一直在思考,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个人数据将如何被收集、存储和使用?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思考的维度?此外,我也对它在智能交通管理、共享出行、以及与智慧城市融合方面的论述非常感兴趣。毕竟,车联网不仅仅关乎一辆车,更是未来城市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观点,让我们对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车联网发展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本书的定价也比较适中,对于想要系统了解车联网的读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