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书全鉴(珍藏版) | ||
| 定价 | 68.00 |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6-08-01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黄石公 | |
| 装帧 | 精装 | |
| 页数 | 307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18026517 | |
关于《素书》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王者师”。这位老人即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虽只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在精准地认识世道、把握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生谋略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点。由汉朝黄石公所著、东篱子解译的《素书全鉴(珍藏版)(精)》一书对《素书》全书按原典进行了解译,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的解读。
原始章xx:关于立身成名的根本问题
1.五种思想构建人生格局
2.道是人必须遵循的x高法则
3.有多高尚的德行就有多大的成就
4.做个有慈惠恻隐之心的仁者
5.以道义为准绳方可立功立世
6.时刻践行礼的规范
7.要想建功立业就不能五缺其一
8.要通晓盛衰与成败的道理
9.不得意时就守志待时
10.乘势而上就能一飞冲天
11.道的修养超乎一切
正道章第二:x有效的人生韬略是“守正”
1.道德的力量足以威服远方
2.至诚守信能够统一不xx的认识
3.要善于以古鉴今
4.言行之中透出人的品性
5.恪守本分聪明有度
6.不因嫌疑猜忌而避让推脱
7.不做见利忘义的小人
求人之志章第三:志向明确的人才能成大器
1.没有无边的欲望所以活着不累
2.不为恶事自然无过
3.贪酒近色坏了好名声
4.远离是非之地才能保身无误
5.博学多问微言修身
6.恭俭谦约才能守住幸福
7.亲友正直自己也不至于误入歧途
8.任用人才要量其所能
9.打击恶人谗言才能防止混乱
10.学习古人的经验才能不迷惑
11.凡事三思而行
12.懂得权变才能解开很多死结
13.说话到位而无过可以避免灾祸
14.坚守信念才能立功
本德宗道章第四:懂得权变与操控的基本原则
1.正确地运用智慧、谋略
2.忍辱方能身安
3.做事之前先修德
4.心诚好善一生常乐
5.看透事物的本质
6.知足是福多欲是苦
7.做不到心平气和就会痛苦和悲伤
8.切不可贪图不义之富贵
9.傲慢自大者容易变成孤家寡人
10.用人切忌疑心太重
11.自私自利招致败局
遵义章第五:用错方法会陷自己于被动境地
1.对下属也要留一手
2.知错就改迷途知返
3.谨防祸从口出
4.令出如山执法必严
5.树立权wei是一门大学问
6.用人者不可当众辱人
7.对你所敬仰之人不可怠慢
8.明辨忠奸善恶
9.贪恋女色使人昏庸
10.私心重者不可委以重任
11.名不副实、傲气冲天者必无善终
12.厚己薄人不得人心
13.别因为一点过失就xx否定人的才能
14.别让问题出在内部
15.人才不可用而不任
16.轻诺寡信必招人怨恨
17.诚心施舍不要期望报答
18.富贵不可忘乎所以
19.用人不可计较前嫌
20.用人不当功败垂成
21.为人做官要处理好自己的“强”和“弱”
22.阴计外泄肯定会失败
23.只顾敛财的人是干不成大事的
24.勿让奋勇杀敌的人贫穷
25.腐败是千年不变的公害
26.记过不记善就是暴君
27.刑罚不可滥用
28.有奖赏才可立大功
29.奖惩一定要分明、公正
30.喜欢谗言排斥忠谏者必亡
31.贪人之有必招败亡之祸
安礼章第六:顺应世理才能做事事成
1.不舍小过会让人怨恨
2.未雨绸缪谋算者必胜
3.积善者福积恶者祸
4.鄙视劳动者忍饥懒于织造者受寒
5.天下安定是因为得到了XX的人才
6.勤俭的人才会真正的富有
7.为上者要避免下属多疑
8.不轻慢上级不侮辱下级
9.是“信”还是“疑”
10.狂妄邪恶的人不会有正直的朋友
11.有好领导才有好下属
12.对于贤能之人要厚待而养之
13.吸引人才要有一个好的大环境
14.山高则崩河满则溢
15.是玉还是石需要用心辨认
16.衣领不正会毁掉整个形象
17.走路不看道注定要跌倒
18.柱子坏了屋子也就倒了
19.脚受冻了心也就受伤了
20.大山崩塌是基石出了问题
21.不要与将要翻倒的车辆同行
22.把悲剧消灭在萌芽状态
23.时时警策自己可保平安无事
24.有道则吉无道则凶
2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6.同志同仁为得而忧
27.心怀不轨的人会臭味相投
28.美女在一起容易产生嫉妒
29.同等智慧的人相遇就会相互谋算
30.同官同利就会相互残害
3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2.志同道合则大业可成
33.同行是冤家
34.放纵自己怎么能去教导别人
35.顺“道”而行则万事不难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素书》原典
附录二 黄石公传
附录三 张商英(宋)原序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直击心灵的触动,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古朴厚重的质感,让人瞬间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封面上的字体和图案,透着一股子不怒自威的气场,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在其中流淌。我尤其欣赏他们对细节的处理,内页的纸张选择恰到好处,既有阅读的舒适度,又不失古典韵味。翻开书页,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味道,真是一种享受。对于一个像我一样痴迷于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这种精良的制作本身就是一种对经典的尊重和致敬。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光是看着都觉得心头一热,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我甚至觉得,单是这份心意,就值回票价了。
评分我特意留意了这本书的“珍藏版”所做的注释和导读部分,做得相当到位。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概念和历史背景,都有详尽的解释,这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接触这门深奥学问的门槛。可以说,它既满足了专业研究者的需求,也照顾到了初涉此道的门外汉。这种平衡做得非常巧妙,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赋予了现代的易读性。编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没有简单地堆砌资料,而是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梳理和引导,使得阅读体验流畅且富有成效。这让我想起那些真正好的教育者,他们总能找到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现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沉郁顿挫”,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它不像我们现在习惯的快餐式阅读,需要你沉下心来,逐字逐句地去品味其中的深意。初读时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但一旦进入状态,就会发现其文字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那些比喻和典故的运用,精准而有力,常常是一语双关,令人拍案叫绝。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学的享受。对于追求文字美感和思想深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场盛宴,它提升的不仅仅是对世事的理解,还有对汉语表达的鉴赏力。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书籍爱好者,我必须承认,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漫长的自我对话和审视。它迫使我停下来,审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第一反应,以及在人际交往中那些不自觉流露出的本能。这种内省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也是极其必要的。我尝试将书中的一些观点应用到近期的工作和生活中去验证,发现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是教你如何去“赢”,而是教你如何“不输”——保持清醒,不被表象迷惑,这才是真正的强大。这种实操性和哲学思辨的完美结合,是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结构编排上,展现出一种清晰而深刻的逻辑脉络,读起来让人感觉作者对世事的洞察力非同一般。它不像许多现代的“成功学”书籍那样浮于表面,而是直指人性的幽微之处,那些我们平日里不愿意承认却又真实存在的弱点和驱动力,都被毫不留情地剖开了。我发现,书中对于权谋和处世之道的阐述,并非教人阴险狡诈,反而是提供了一套清醒的认知框架,让你看清世界的底色。每一次深入研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涌现,仿佛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智慧之门。特别是在解析那些看似复杂的局势变化时,作者总能用最简洁的语言点出关键所在,这份穿透力,着实令人叹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