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中国作物史研究丛书:中国南瓜史》属于农业史(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的研究范畴,以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国南瓜史。重点分析南瓜的起源、世界范围的传播、品种资源、名称考释,中国引种的时间、引种的路线、推广的过程、生产技术的发展、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引种和本土化的影响等,力求全方位动态展现南瓜在中国引种和本土化的全貌。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科学(GIS)技术的运用,尽可能地将历史时期南瓜种植分布情况地图化,以便更清晰、直观地呈现南瓜种植的时空演变。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中国作物史研究丛书:中国南瓜史》以“引种”和“本土化”为核心。顾名思义,“引种”是指美洲作物南瓜从域外引种到中国,包括引种的时间、路径、过程等相关问题。“本土化”则包含了三层含义:第1,推广本土化,南瓜从引种到中国以后,通过多种方式、路径在中国推广,从起初引种的东南沿海、西南边疆推广到各大地区,并逐步覆盖全国,南瓜的推广本土化过程不但使南瓜在全国迅速普及,而且也导致南瓜主要种植区发生了时空的变迁,推广本土化*为重要,南瓜很快成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作物,推广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基本完成;第二,技术本土化,虽然南瓜的生产技术与加工、利用技术在美洲历史悠久,但是没有随着南瓜引种到中国而一同传人,完全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传统瓜类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南瓜生产技术体系和加工、利用技术体系,技术本土化*为复杂,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民国以来继续发展,改革开放之前基本完成;第三,文化本土化,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狭义的文化,南瓜文化融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南瓜民俗的兴起,到南瓜文学的传播,再到南瓜精神的扩散,南瓜文化从属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文化本土化*为深人人心,是当今国人不知南瓜为域外作物的重要心理原因,文化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发展*快,达到了高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乃至到今天都从未停止。推广本土化、技术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研究也主要从这三个层面展开。
作者简介
李昕升(1986-),籍贯山东日照,后居河北秦皇岛,南京农业大学本、硕、博、博士后,现供职于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农业史、历史农业地理研究。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南瓜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节 南瓜在美洲的起源与传播
第二节 南瓜传人中国的时间和路径
第二章 南瓜的名实与品种资源
第一节 南瓜名称考释
第二节 南瓜属作物与南瓜品种资源
第三章 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推广
第一节 南瓜在全国的引种路线
第二节 明清民国时期南瓜在各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的生产和发展
第四章 南瓜生产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栽培技术的积累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生产技术的改进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生产技术的发展
第五章 南瓜加工、利用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奠基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改进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
第六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自然生态因素
第二节 救荒因素
第三节 移民因素
第四节 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
第五节 经济因素
第七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对救荒、备荒的影响
第二节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节 对经济的影响
第八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科技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第二节 南瓜与文化
第三节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结语
附录
附录1 不同时期方志记载南瓜的次数
附录2 古籍记载南瓜一览表
后记
前言/序言
南瓜起源于美洲,学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南瓜在中国的产地不同,叫法各异,南瓜无疑是该栽培作物最广泛的叫法。南瓜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和菜粮兼用的传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经由欧洲人间接从美洲引种到中国,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目前,中国是世界南瓜的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南瓜的栽培面积很广,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产量颇丰,南瓜除了作为夏秋季节的重要蔬菜,还有诸多妙用。
本书属于农业史(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的研究范畴,以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国南瓜史。重点分析南瓜的起源、世界范围的传播、品种资源、名称考释,中国引种的时间、引种的路线、推广的过程、生产技术的发展、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引种和本土化的影响等,力求全方位动态展现南瓜在中国引种和本土化的全貌。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科学(GIS)技术的运用,尽可能地将历史时期南瓜种植分布情况地图化,以便更清晰、直观地呈现南瓜种植的时空演变。
本书以“引种”和“本土化”为核心。顾名思义,“引种”是指美洲作物南瓜从域外引种到中国,包括引种的时间、路径、过程等相关问题。“本土化”则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推广本土化,南瓜从引种到中国以后,通过多种方式、路径在中国推广,从最初引种的东南沿海、西南边疆推广到各大地区,并逐步覆盖全国,南瓜的推广本土化过程不但使南瓜在全国迅速普及,而且也导致南瓜主要种植区发生了时空的变迁,推广本土化最为重要,南瓜很快成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作物,推广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基本完成;第二,技术本土化,虽然南瓜的生产技术与加工、利用技术在美洲历史悠久,但是没有随着南瓜引种到中国而一同传人,完全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传统瓜类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南瓜生产技术体系和加工、利用技术体系,技术本土化最为复杂,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民国以来继续发展,改革开放之前基本完成;第三,文化本土化,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狭义的文化,南瓜文化融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南瓜民俗的兴起,到南瓜文学的传播,再到南瓜精神的扩散,南瓜文化从属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文化本土化最为深人人心,是当今国人不知南瓜为域外作物的重要心理原因,文化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发展最快,达到了高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乃至到今天都从未停止。推广本土化、技术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研究也主要从这三个层面展开。
美洲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南瓜的起源中心,南瓜在美洲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前哥伦布时代,南瓜已经是美洲印第安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对南瓜的生产和利用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南瓜随着欧洲向美洲殖民、探险、宗教传播的高潮,先传人欧洲,并经由欧洲人之手传遍世界各地。中国可能是在16世纪初期由葡萄牙人首先引种到东南沿海,稍晚西南边疆也独立从印度、缅甸一带引种南瓜。由此,南瓜迅速在中国内地推广,南瓜与其他美洲作物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除了个别省份基本上都是在明代引种的,17世纪之前,除了东三省、台湾、新疆、青海、西藏,其他地区南瓜栽培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人清以来南瓜在各地发展更加迅速,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逐渐成为南瓜主要产区。新中国成立之后,南瓜产业发展有序而规范,“文革”时期南瓜生产进入停滞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瓜产业才再次焕发生机,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南瓜的生产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才是推动南瓜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
南瓜拥有丰富的基因库,品种、形态非常多样,生物多样性极其突出,堪称“多样性之最”,因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南瓜称谓混乱、名实混杂以及正名与别称长期共存的现象,对南瓜的名称进行考释,可以理清其命名原由等问题。同时,南瓜与同为南瓜属的美洲同源作物笋瓜、西葫芦的对比以及对南瓜的品种资源的梳理,都有助于更准确地认识南瓜本土化过程。
南瓜传人中国不久,劳动人民便通过认真观察、总结,创新出了关于的南瓜的选种育种、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的一整套栽培技术体系以及贮藏、食用、药用和饲用等多方面的南瓜加工、利用技术体系,体现了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我国传统农业的包容性,这些关于南瓜的技术经验和基本成就,对于现代南瓜生产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遗产。即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南瓜技术成就,受现代自然科学影响越来越深,也还是能看出传统技术深深的烙印。
南瓜是美洲作物中的“急先锋”,引种和本土化速度为美洲作物之最,有着深刻的动因:前提因素是自然生态因素(生态适应性、生理适应性),最重要因素是救荒因素,移民因素是加速因素,经济因素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因素且作用越来越大,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南瓜引种和本土化产生了诸多影响,深远意义:对救荒、备荒的影响是南瓜在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影响,在全国任何地区均是如此,养活了无数的人;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蔬菜作物结构,完善了传统农业种植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是对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影响,历史上就从来不乏依靠南瓜谋利的人群,如今,南瓜产前一生产一加工一市场,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构成了南瓜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晚明以降南瓜就一直是重要的中药材,不但充实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更在救死扶伤方面建树颇多,对传统医学影响很大;最后便是对文化的影响,南瓜文化丰富多彩,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多样的文化符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中国作物史研究丛书:中国南瓜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中国作物史研究丛书:中国南瓜史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