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針灸易學>校注》分上、下兩捲。上捲包括針灸源流、手法、認癥三部分;下捲為尋穴。其中,上捲手法部分有手法歌、修針、取寸、持針、定神、補瀉法、退針、閤法、暈針等內容;認癥部分有紀氏治法、行針指要、百癥賦治法、勝玉歌治法、天星秘訣歌治法、肘後歌治法、玉龍歌治法、治癥總要治法、婦人門、小兒門、眼目門、瘧疾門、傷寒門、四總穴名、論奇經八脈、補瀉歌、灸法、以言治病法,督任頭圖、背部穴圖、腹部穴圖等內容。下捲尋穴包括尋穴歌、穴目、十二經圖、十二經穴、十二經補瀉圖、八法圖、督任脈圖、奇經腧穴交會穴、經外奇穴等。
目錄
《針灸易學》捲上
針灸源流
一、手法
手法歌
論修針
論取寸
論持針
論定神
四明高氏補瀉
論退針
論閤法
論暈針
二、認癥定穴
難經
紀氏治法
行針指要歌
聚英先生《百癥賦》認癥定穴治法
繼洲楊先生《勝玉歌》認癥定穴治法
《長桑君天星秘訣歌》認癥定穴治法
聚英先生《肘後歌》認癥定穴治法
扁鵲先生《玉龍歌》認癥定穴治法繼洲楊先生注解
繼洲楊先生《治癥總要》認癥定穴治法
婦人門
小兒門
眼目門
瘧疾門
傷寒門
四總穴名
韆金穴歌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
五髒募穴
五髒俞穴
八會
論奇經八脈
八脈交會八穴歌
八脈配閤歌
奇經八脈
十二經補瀉歌
十二經分陰陽歌
十五絡脈
灸法
灸補瀉法
取火法
灸癥
以言治病法
習醫須知
《針灸易學》捲下
三、尋穴
尋穴歌
穴目
手太陰肺經穴
手陽明大腸經穴
足太陰脾經穴
足陽明胃經穴
手少陰心經穴
手太陽小腸經穴
足少陰腎經穴
足太陽膀胱經穴
手厥陰心包絡經穴
手少陽三焦經穴
足厥陰肝經穴
足少陽膽經穴
奇經八脈
經外奇穴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針灸易學》校注》:
中髎:三空俠脊陷中。三壯,二分。
下髎:四空俠脊陷中。三壯,二分。
會陽:陰尾尻骨兩旁。五壯,八分。
附分:二椎下,附項內廉兩旁,去脊三寸,正坐取之。五壯,三分。
魄戶:直附分下,三椎下兩旁,去脊三寸,正坐取之。七壯,五分。
膏肓俞: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兩旁去脊三寸。百壯至五百壯。
神堂:五椎下兩旁,去脊三寸陷中,正坐取之。五壯,三分。
譩譆:肩膊內廉,俠六椎下兩旁,去脊三寸,正坐取之。七壯六分,至百壯。
膈關:七椎下兩旁,去脊三寸,正坐開肩取之。三壯,五分。
魂門:九椎下兩旁,去脊三寸,正坐取之。三壯,五分。
陽綱:十椎下兩旁,去脊三寸,正坐闊肩取之。三壯,五分。
意捨:十一椎下兩旁,去脊三寸,正坐取之。七壯,五分。
胃倉:十二椎下兩旁,去脊三寸,正坐取之。三十壯,五分。
肓門:十三椎下兩旁,去脊三寸陷中,正坐取之。三十壯,五分。
誌室:十四椎下兩旁,去脊三寸,正坐取之。三壯,九分。
……
前言/序言
中原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光輝燦爛的中原古代文明造就瞭豐富多彩的中醫藥文化。
中州自古多名醫。在這塊土地上,除瞭偉大的醫聖張仲景之外,還産生瞭許多傑齣的醫學傢。早在商代初期,就有商湯的宰相伊尹著《湯液》發明瞭湯劑。伊尹是有莘國(今河南開封縣,一說是嵩縣、伊川一帶)人。早期的醫方大傢、晉朝的範汪是潁陽(今河南許昌)人,一說南陽順陽(今河南內鄉)人,他著有《範汪方》。較早的中醫基礎理論著作《褚氏遺書》的作者、南朝的褚澄是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唐代的針灸和中藥名傢甄權是許州扶溝(今河南扶溝)人,壽103歲。唐代名醫張文仲為高宗時禦醫,是治療風病專傢,曾著《療風氣諸方》,為洛州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對癆病(結核病)提齣獨到見解,著有《骨蒸病灸方》一捲的崔知悌是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中國現存最早的食療專著《食療本草》的作者,唐代的孟詵是汝州(今河南汝州)人。北宋著名的醫方類書《太平聖惠方》的作者王懷隱是宋州睢陽(今河南商丘)人。宋代著名的兒科專傢閻孝忠是許昌(今河南許昌)人,他為恩師編寫《小兒藥證直訣》一書,使兒科大師錢乙的學說得以傳世。北宋仁宗時,“校正醫書局”中整理古醫書的高手有好幾位河南人。如撰《嘉祐本草》的掌禹锡為許州郾城(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區)人,完成《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的孫兆、孫奇,均為衛州(今河南衛輝)人。北宋醫傢王貺是考城(今河南蘭考)人,著有《全生指迷方》,《四庫全書提要》評價說:“此書於每證之前,非惟詳其病狀,且一一詳其病源,無不辨其疑似,剖析微茫,亦可為診傢之樞要。”北宋末期的著名醫傢、《雞峰備急方》(又稱《雞峰普濟方》)的作者張銳是鄭州(今河南鄭州)人。南宋的傷寒大傢,《傷寒補亡論》的作者郭雍是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南宋法醫學傢鄭剋是開封(今河南開封)人,他著的《摺獄龜鑒》是與宋慈的《洗冤集錄》齊名的一部法醫著作。金元四大傢之一,攻下派的代錶金代張子和是睢州考城(今河南蘭考縣,一說民權縣)人。元代名醫滑壽祖籍是襄城(今河南襄城縣)人,他著有《讀素問鈔》《難經本義》,對《黃帝內經》和《難經》的研究做齣瞭巨大貢獻;他著的《診傢樞要》和《十四經發揮》分彆是診斷學專著和針灸專著,均在中醫發展史上占有光輝的一頁。明太祖硃元璋的五皇子硃橚,就藩在開封,為周定王,他著的《救荒本草》,以河南的災荒為背景寫成,開創瞭對野生可食植物的研究,對後世産生瞭深遠影響。著名的醫史專傢、明代的李濂是祥符(今河南開封)人,他的《醫史》十捲,是我國首次以“醫史”命名的醫學史專著,書中為張仲景、王叔和、王冰等人補寫瞭傳記。清代名醫,《嵩崖尊生全書》的作者景日畛,是登封(今河南登封)人。清代溫病學傢的北方代錶人物、《寒溫條辨》的作者楊栗山是中州夏邑(今河南夏邑)人。清代著名的植物學傢吳其溶,是河南固始縣人,他撰寫的《植物名實圖考》和《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不僅是植物學的名著,也是繼《本草綱目》後最重要的本草類著作,對世界醫學曾産生過重要影響。還有很多很多,不再一一列舉。據不完全統計,史傳和地方誌中有籍可考的河南古代醫傢多達1000餘人。《周易·係辭上》日:“子日:'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些著名的醫傢,猶如璀璨的群星,照亮瞭中醫學發展的曆史道路。
《針灸易學》校注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針灸易學》校注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學習參考使用,留存備查。正版圖書。
評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
學習參考使用,留存備查。正版圖書。
評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
學習參考使用,留存備查。正版圖書。
評分
☆☆☆☆☆
學習參考使用,留存備查。正版圖書。
評分
☆☆☆☆☆
學習參考使用,留存備查。正版圖書。
評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