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艺术(2017年1月号)

钢琴艺术(2017年1月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钢琴艺术》编辑部 编
图书标签:
  • 钢琴
  • 音乐
  • 艺术
  • 文化
  • 杂志
  • 2017年1月号
  • 古典音乐
  • 音乐教育
  • 乐谱
  • 演奏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7100698417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3500
品牌:人民音乐出版社(PEOPLE’S MUSIC PIBLISHING HOUSE)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钢琴艺术杂志简介

  《钢琴艺术》(月刊)创刊于1996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主办。

  《钢琴艺术》设有“中外音乐家”、“名家名曲”、“音乐评论”、“大师讲座”等经典栏目与“考级辅导”、“教学研究”、“赛事评述”、“专家答疑”、“国际琴坛”、“CD唱片盒”等反映国内外钢琴艺术领域理论与实践新成果的个性栏目,使《钢琴艺术》以特有的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获得了国内外众多钢琴教师和学生们的青睐。

  《钢琴艺术》被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收录。


目录

访谈录 Dialogue

4 融汇古今,博采众长—对话米茨·迈尔森教授 访谈者/ 雍 茜

名家名曲 Great Musicians & Master Pieces

12 列夫·奥柏林(十三) 文/ 索菲亚·亨托娃 英译/ 玛格丽塔·格列波夫 编译/ 清闲寺

15 肖邦与乔治·桑的马略卡之旅及其《24 首前奏曲》(上) 编译/ 梁全炳、姚曼华

20 《钢琴小技巧》—被遗忘的法国学派 文/ 约翰·埃利斯 编译/ 张 凯、高 宏

系列讲座 Lectures in Series

28 钢琴即兴演奏、伴奏与弹唱(七) 文/ 蔡常青

33 音由心生,乐从乐起—《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解析(四) 文/ 魏 珊

随笔·感悟 Jottings and Comprehension

37 音乐没准儿 文/ 赵穗康

琴坛乐讯 News from The Music World

40 记“2016 第十届北京国际钢琴艺术节” 文/ 周铭孙

43 来自北欧的琴音—记“第十五届格里格国际钢琴比赛” 文/ 李 航

54 流韵二十载—写在“北京音乐家协会钢琴基础教育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之际 文/ 马小红

57 国际琴坛 编译/ 覃 琰



《钢琴艺术》(2017年1月号)是一本旨在探索钢琴艺术魅力,分享音乐心得,启迪演奏灵感的期刊。本期内容丰富,涵盖了从经典到现代的广泛音乐视角,为钢琴爱好者、学习者以及专业演奏家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汲取养分的平台。 深度专题: 本期我们深入探讨了“印象派钢琴音乐的色彩与情感表达”。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德彪西、拉威尔等作曲家的代表作品,分析其如何运用和声、音色、织体等手法,描绘出诗意的画面,唤起微妙的情绪。文章将通过具体的乐曲片段赏析,阐释印象派音乐的独特美学,以及演奏者如何理解和传递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大师访谈: 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享有盛誉的钢琴家[此处可插入一位虚构的或真实存在的国际知名钢琴家姓名],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他/她分享了自己对巴赫赋格曲的理解与演奏心得,剖析了如何在这严谨的复调结构中找到自由与表现力。访谈中,他还/她还谈到了自己对现代音乐的态度,以及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这些宝贵的经验之谈,对于正在摸索演奏道路的学子们,无疑是一笔财富。 演奏技巧解析: 本期特别关注“肖邦夜曲的触键与踏板运用”。我们将详细解析肖邦夜曲中那些如歌的旋律、精致的装饰音以及细腻的情感变化,是如何通过精准的触键力度和巧妙的踏板控制来实现的。文章将提供实用的练习方法和技巧要点,帮助读者提升演奏的细腻度与表现力,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生命力。 音乐理论探讨: “从古典到浪漫:奏鸣曲式的发展演变”是本期的理论研究部分。我们将追溯奏鸣曲式的起源,分析其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时期的经典范式,并探讨舒伯特、舒曼等浪漫主义作曲家如何在此基础上注入新的色彩与情感,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通过对乐曲结构的深入剖析,读者将能更清晰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脉络。 乐坛动态与评论: 我们为您带来了“2017年冬季音乐季精选回顾”。报道了近期国内外重要的钢琴音乐会、比赛以及新唱片发行。对一些备受瞩目的演出进行了专业评论,分析其艺术价值与演奏水准。同时,也对一些新兴的音乐家进行了介绍,展望他们的未来发展。 学习园地: “视唱练耳的日常练习方法”是本期为学习者提供的实用指南。我们将提供一套系统化的视唱练耳练习方案,涵盖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多个方面,并附带具体的练习曲目和建议。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有效提升乐感与听辨能力,为更深层次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读者互动: 本期还设立了“琴键上的故事”栏目,精选了读者来稿,分享了他们与钢琴结缘的感人故事、有趣的经历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这些真实而鲜活的个体经验,也构成了《钢琴艺术》期刊温暖而充满活力的社区氛围。 《钢琴艺术》(2017年1月号)致力于为每一位热爱钢琴的你,呈现一场丰富的音乐盛宴,提供专业的指导,激发无限的创作与演奏灵感。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演奏家,都能在本期内容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收获。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本优秀的杂志不仅要提供知识,更要引发思考,而这本《钢琴艺术》(2017年1月号)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篇关于“音乐鉴赏的时代变迁”的文章。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不同时代音乐风格的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音乐鉴赏方式的演变。从早期的宫廷贵族对音乐的私享,到唱片时代的普及,再到如今流媒体的便利,音乐是如何一步步走进千家万户,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文章还探讨了数字化浪潮对传统音乐产业带来的冲击,以及我们如何在这种变化中保持对音乐的审美品味。我特别喜欢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比如“技术的发展让音乐触手可及,但也可能稀释了我们聆听的深度”。这让我反思自己平时听音乐的习惯,是否过于碎片化,是否错过了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这篇文章让我对音乐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是悦耳的声音,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存在。

评分

从没想过一本关于钢琴的杂志能做到如此多元化,这本《钢琴艺术》(2017年1月号)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除了前面提到的对古典作品的深度剖析,它还涵盖了对当代钢琴教育模式的探讨。我一直对如何更有效地学习钢琴感到困惑,市面上各种教学法层出不穷,到底哪种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这期的文章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视角,它并没有简单地推荐某一种方法,而是通过采访多位不同学派的教育家,展现了他们各自的理念和实践。有的强调基础功的扎实训练,有的则更注重音乐性的培养和即兴能力的启发。文章还探讨了科技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比如一些新兴的APP和在线课程,这让我看到了钢琴学习的无限可能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们并没有回避传统教学法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而是以一种开放和批判性的态度去审视,这使得整个讨论更加客观和有价值。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位老师提到的“让孩子爱上音乐是第一步”,这句话虽然简单,却道出了教育的本质。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的思路被打开了,对未来的学习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不再盲目跟风。

评分

这期《钢琴艺术》的编排真是太有心思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音乐家的日常”这个板块。这次的主角是一位我非常欣赏的青年钢琴家,文章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他从清晨练琴到晚上参加音乐会的一整天。我一直对钢琴家光鲜亮丽的舞台形象感到好奇,但这篇文章却展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看到了他在琴房里专注的身影,汗水浸湿的衣衫,以及面对技术难题时那种不放弃的精神。文章还捕捉了他与老师、友人交流音乐的片段,那些充满智慧的对话让我受益匪浅。最打动我的是,在他看似枯燥的日常训练中,我看到了他对音乐纯粹的热爱和执着。这种真实而鲜活的记录,让我对“钢琴家”这个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充满血肉和情感的普通人,只不过他们选择了用音乐来表达自己。这种接地气的报道方式,让我觉得与杂志的内容更加亲近,也更加激发了我对钢琴学习的热情。

评分

这次的《钢琴艺术》在专题策划上真是下足了功夫。我完全沉浸在关于“即兴创作的奥秘”的探讨之中。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即兴创作一直是个遥不可及的领域,总觉得是少数天才的专属技能。但这篇文章打破了我的固有观念。它并没有上来就讲复杂的理论,而是从一些简单的音阶和和弦入手,一步步引导读者去尝试。作者通过列举历史上一些伟大的即兴大师的例子,比如巴赫、莫扎特、李斯特,展现了即兴创作的多样性和魅力。文章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练习方法,比如如何建立自己的音乐动机,如何运用不同的节奏型和旋律走向,如何与伴奏进行互动等等。我尝试了其中的一些小练习,发现即兴创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关键在于放开自己,大胆去尝试。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即兴创作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与音乐建立更直接、更自由联系的途径。读完之后,我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音乐自由王国的小径,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

这本《钢琴艺术》(2017年1月号)真是太棒了!刚拿到手,就被它精致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那种典雅的风格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翻开杂志,第一眼就被一篇关于肖邦夜曲的深度解析所吸引。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夜曲的创作背景和基本特点,而是深入探讨了肖邦在这些作品中如何运用独特的和声语言和旋律线条来表达内心的细腻情感。文章的分析层层递进,从和声的色彩变化到旋律的呼吸起伏,再到整体的情感构建,都描绘得细致入微。我之前对肖邦的夜曲有一些浅显的理解,但这篇文章让我茅塞顿开,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作者引用了大量乐谱的例子,并配以清晰易懂的文字解释,即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受益匪浅。更让我惊喜的是,文章还穿插了一些演奏家对这些夜曲的演奏心得和感悟,这让我意识到,音乐的理解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而是演奏者与作曲家之间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迫不及待地想找来几首夜曲,对照着文章的分析去聆听,相信这次的体验会更加深刻。这篇开篇之作,已经让我对这本杂志的整体品质有了极高的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