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之王(经典版) [King of Capita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资本之王(经典版) [King of Capita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资本之王(经典版) [King of Capita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戴维·凯里,约翰·,莫里斯 著,巴曙松 陈剑 译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2

商品介绍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778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5084
品牌:湛庐文化(Cheers Publishing)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财富汇
外文名称:King of Capital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12
字数:323000

资本之王(经典版) [King of Capita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产品特色



更多精彩,点击进入湛庐文化旗舰店>>

编辑推荐

◆ 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成长史:黑石从仅有三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美国上市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史蒂夫·施瓦兹曼3.98亿美元的年薪和6.84亿美元的黑石IPO所得,究竟从何而来?

◆ 一部透视黑石集团运作内幕的巨作,首度展现了黑石创始人史蒂夫·施瓦茨曼叱咤风云的私募传奇。

◆ 一段创造者与掠夺者的风雨传奇:看清私募股权公司与生俱来的双重面孔,他们究竟是在猎食那些被收购的公司还是助其发展、共同增值?

◆ 一场私募股权业并购的饕餮盛宴:黑石及其同行不仅在全球掀起并购浪潮,而且在华尔街向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金融巨头发起挑战。黑石仅仅控制着51家公司、雇佣了50万人,然而却有1 71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 本书与黑石创始人彼得·彼得森的自传《黑石的起点,我的顶点》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构成了一部完整的黑石成长史。

◆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领衔翻译

◆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 本书展现了世界著名的私募公司黑石集团成长史,以及创始人之一史蒂夫?施瓦茨曼与黑石的起落沉浮,介绍了这些事件背后千丝万缕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黑石、乃至整个PE行业在不同环境下的发展轨迹。

◆ 书中描述了黑石集团所参与过的每一笔交易,对私募股权业进行了一番全面彻底的检视,作者为读者奉上的是一堂百科全书式的收购案例大课。同时,本书对黑石集团荣辱兴衰与投资运作经验的刻画,为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提供了一个参照,它使我们有更大的空间揣度其中的参考价值,进而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个行业的运行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 戴维·凯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文学硕士,曾经担任《财富》、《机构投资者》等美国著名财经杂志撰稿人和《公司金融》杂志编辑,有二十多年私募业及并购业报道经验,现为《生意》杂志(The deal)资深作家。

◆ 约翰·莫里斯哈佛大学法理学博士,曾为《美国律师》杂志编辑兼撰稿人、《生意》杂志纽约及伦敦分社助理编辑,有多年私募业报道经验及法律方面的工作经验,现为《道琼斯投资银行家》杂志编辑。

[译者介绍]

巴曙松

◆ 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兼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 主要著作有《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主要译著有《大而不倒》《金融之王》《证券分析》(原书第六版)等。


精彩书评

赵令欢 弘毅投资总裁、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务高级副总裁

在全球金融市场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被寄予厚望。对于如何把握中国私募投资的发展方向,我们更为需要的不是一套空洞的说教,而是具有可操作性、能直观感受到的样本和参照。本书对黑石集团的起起落落、荣辱兴衰和投资运作经验的刻画,直接折射出美国私募股权行业的发展轨迹,以及对实体经济所起到的推动作用,非常值得参考和借鉴。

缪建民 中国人寿集团总裁

关于黑石及私募股权投资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但如果了解仅限于此,那么我们对于黑石或私募股权投资的理解则可能陷入片面。巴曙松研究员主持翻译的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部纪录片,它使我们有更大的空间揣度其中的参考价值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进而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个广受关注的行业的运行规律。

万放 万放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正迎来一轮快速成长期,如何促使这个充满生机的行业健康发展,如何在可能到来的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而不是被淘汰,市场参与者必须得有一个参照。而这本书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参照,它促使参与者在阅读之余冷静思考,把握这个行业的真正趋势。

史蒂夫·福布斯 《福布斯》创始人

美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是其高水平的创新能力,而私募行业正是这一理论的例证。在书中,两位作者以敏锐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的成长历史。


目录

译者序 黑石,全球PE行业的象征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中文版序 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瞩目的新焦点

主要人物一览表

第1章 一场自我加冕的盛典

“他的派对比他的生意更吸引眼球”。施瓦茨曼耗资300万美元的奢华生日派对,其实是一场自我加冕的庆典,昭示着镀金年代新国王的诞生。镀金年代市场火热,巨额财富充斥着整个华尔街,私募股权领域更是财源滚滚,而施瓦茨曼正是华尔街私募股权领域的领头军——黑石集团的CEO。

第2章 “这会是一个金矿”

早在1978年10月,名不见经传的投资公司KKR就以3.8亿美元的高价成功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这使得31岁的投资银行家施瓦茨曼迫不及待地想一探其中的究竟。他隐约感到一种新兴事物正在孕育,这种新事物将带来不可思议的利润以及绝佳的施展才华的机会,一项全新的事业正在召唤着他。

第3章 德崇时代

投行新秀德崇证券发明了垃圾债券,为收购公司募集了远超他们想象的大额资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事业巅峰的米尔肯和他的团队每年至少承销了20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占据了整个融资市场的60%。他们给杠杆收购界带来的新的融资手段,彻底改变了并购市场的游戏规则。

第4章 黑石的诞生

1987年秋初,黑石集团的基金已募集了6亿美元,虽然离他们所设想的10亿美元还差不少,但那段依靠不稳定的并购咨询费过活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经过两年的煎熬,黑石集团终于修成正果,可以在这梦幻般的领域大干一场了。施瓦茨曼说,“我们仅仅是搭上了末班车”,但这也许是黑石集团历史上“最为幸运的时刻” 。

第5章 “我们是您最忠实的拍档”

运输之星公司的交易,为彼得森和施瓦茨曼3年来一直推崇的“友好合作型方式”好好做了一回广告。黑石无疑是这笔交易的赢家:交易完成后仅两年多时间,黑石集团收回的资金就几乎达到了当初投资额的4倍。运输之星公司的成功向华尔街证明了,彼得森和施瓦茨曼精于运作收购业务。

第6章 每一单交易都是或生或死的抉择

运输之星公司的成功带来一系列良好的后续效应,可惜好景不长。1989年,两个错误投资决策使公司很快偏离先前设定的轨道,让这个年轻的公司不得不重新考虑投资决策方法。接连的失败也催生出一个残酷的不成文的规矩:任何人只要犯一次足够严重的错误,就必须出局,合伙人也不能幸免。

第7章 一个人的舞台

虽然在黑石集团诞生这件事上,与他的小拍档相比,彼得森贡献更大。但到1989年,施瓦茨曼已经是公司毫无争议的领导者,这时距黑石集团成立还不到4年时间。劳伦斯?古费认为,彼得森是黑石集团的指南针,但是,施瓦茨曼制定公司事务议程,没人指责他自视清高、难以接触,他是个充满活力而又凶猛的老板。

第8章 并购噩梦

20世纪80年代的最后几个月,市场对步履蹒跚的经济状况及其对杠杆收购业务不良影响的担忧越来越多。1989年初秋,贷款人开始担心,大量杠杆收购企业很快就会被沉重的债务负担所拖垮,因此他们都拒绝为新的杠杆收购融资。一场经济风暴正在酝酿,而黑石集团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在这一年,黑石集团接连遭受4次重创。

第9章 对手不止一个

残酷的经济动荡终结了过去10年的杠杆收购交易狂潮,永远地改变了杠杆收购行业的力量对比。在那些大吹大擂的公司倒掉的同时,黑石集团生存了下来,以更平等的地位与KKR公司展开竞争。剧变还令新一代弄潮儿脱颖而出,其中4家新公司后来与KKR和黑石集团一道,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

第10章 和彼得森分道扬镳

彼得森的一位投资银行家朋友说:“钱对彼得来说并不像对史蒂夫那样重要。”以施瓦茨曼为标准,彼得森对物质利益的渴望并不强烈。“彼得看不惯的是史蒂夫的生活方式、他对财富的炫耀和哗众取宠,这些都不是彼得的风格。”

第11章 房地产,黑石的“新宠”

随着20世纪80年代资产泡沫的无情破灭,房地产商和银行在困境中挣扎,而政府急于脱手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储蓄和贷款资产,将其卖给出得起价的买家。在步入低谷的房地产业务中,施瓦茨曼看到了大发横财的机会。

第12章 跻身王者之列

1997年10月,正式结束募集的黑石集团第三只投资基金达到40亿美元,成为第二大私募股权基金,仅次于产业大哥大KKR集团1996年募集到的57亿美元收购资本。有了这笔钱,黑石集团再也不是空有抱负的并购业新星,而是实力雄厚的大玩家。在这之后,再也没人怀疑施瓦茨曼从KKR集团手中夺过私募股权王冠的野心。

第13章 150亿美元,科技泡沫时代的巨大收获

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黄金时代,黑石集团等私募股权已不是资本市场的主角,盈利率低却稳定的公司被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遮挡了光辉。黑石集团发现,自己成了这场革命的旁观者,但他收购业务部门里最年轻的合伙人马克?加洛格利却不经意间在互联网大潮里取得了一些成功。

第14章 昂贵的德国之旅

黑石集团在2000年正值市场巅峰时期所做的投资中,有2/3都失败了,而在德国的投资堪称最大的败笔之一。对于黑石集团的新媒体与电信基金来说,损失几乎是毁灭性的,因为它从自有资金里拿出来投资的这1.59亿美元占该基金已投资额的70%以上。伴随着2003年整个电信产业的严重萧条,想要依靠新投资来摆脱困境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第15章 做一只精明的“秃鹰”

在2001年末和整个2002年,股票和债券市场仍然处于不断衰退阶段,黑石集团等私募股权公司偏离传统的投资法则,调转方向进入了秃鹰债务投资领域。他们是十足的机会主义者,利用市场的混乱和商界的经济问题为他们自己和投资者牟利。但他们在市场底部投资的亿万美元资金为卖家提供了渡过难关急需的资金,也稳定了公司不断下滑的估值。

第16章 寻找下一个“施瓦茨曼”

21世纪初,施瓦茨曼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市场的动荡,他还在与一家管理层已经无法驾驭的公司博弈。黑石集团再也不是头十年他和彼得森管理的那个飘摇不定的小公司了。他说:“我每天工作14小时,大部分周末也在工作。我最终会变成公司成长的瓶颈。很明显,我需要帮助。”

第17章 塞拉尼斯,最成功的投资

2005年1月,塞拉尼斯再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塞拉尼斯公司筹集的普通股及优先股市值近10亿美元,其中8.03亿美元由黑石集团及其联合投资者获得。到2007年5月,当投资者将其持有的最后的股份售出后 ,黑石集团及其联合投资者从塞拉尼斯获得的利润高达29亿美元,这一数字是他们投资成本的5倍,也是黑石集团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业务收入。

第18章 变现再投资

经济复苏简直是上帝对这个行业每个人的恩赐,但是黑石集团却超越了他最大的竞争对手。黑石集团的第四大投资基金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扣除黑石集团自身拥有的部分股权利润后,该基金的年收益率超过了70%,是同期股票市场20%年收益率的约2.5倍,也令KKR集团、阿波罗公司和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等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第19章 必须成为第一个行动者

从公开市场筹集到真正的永久性资本是私募股权管理者的梦想和“圣杯”,因为那可以避免烦琐的资金募集活动,也能拓宽投资者的范围。阿波罗在公开市场争夺战的第一回合中获胜,筹集了近10亿美元的新资本。KKR紧随其后,在公开市场争夺战的第二回合获胜。施瓦茨曼总结这一教训是:“成为第一个行动者是至关重要的。”

第20章 证券化,再掀并购狂潮

随着2005年交易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一波收购浪潮在私募股权基金的推动下成了一场史诗般的运动。除了股权资本的支持外,收购风潮的掀起还源自于债券市场的创新——证券化,这种创新犹如80年代迈克尔?米尔肯对债券市场的改变,詹姆斯说:“你看到的是过度的繁荣、过分的信心,人们在过去145年里所承受的风险都已经不值一提。这就像是一个泡沫。”

第21章 疯狂的写字楼聚会

收购办公物业投资信托公司的交易额为387亿美元,轻而易举地超过了1989年KKR对雷诺兹-纳贝斯克烟草公司支付的313亿美元。黑石集团这个既谦逊又在公众场合很腼腆的格雷,不仅登上了房地产界的顶峰,而且正在打破除亨利?克拉维斯之外没有人能创造的私募股权的记录,这是黑石集团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交易。

第22章 黑石上市了

黑石通过出售股权所获得的76亿美元中,黑石集团及其合伙人拿到46亿美元,施瓦茨曼一个人就拿到6.84亿美元,处于半退休状态的黑石集团共同创始人彼得?彼得森,拿到19亿美元。黑石集团的上市不仅仅是私募行业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美国近5年来最大的IPO,它直接推动黑石集团晋升为华尔街顶级公司。现在,黑石集团的市值已经与雷曼兄弟齐平,同时也是高盛的1/3。黑石集团成功了。

第23章 繁华后的落寞

这是一首华丽的终曲,就像国庆日绽放的烟火,绚烂之后便是一片寂静。由于次贷的负面影响仍在不断蔓延,过去几年里慢慢构筑起来的债务大厦也开始颤抖,地板在吱吱作响,墙上的裂缝开始不断变大,市场投资者已是一片惊慌。垃圾债券的利差降到了历史最低点,“风险“,这个几乎已经从金融大辞典里消失的字眼又重新被人们议论起来。

第24章 改为这一切付出代价了

2007年市场情况进一步恶化,在行情不错时放大收益的“杠杆”很快开始起反作用。私募股权基金所控股的公司市值缩水,但账面负债却丝毫未减,双重压力让大力投资的私募股权公司面临巨额股权投资化为乌有的威胁。经济形势大好的时候,私募股权公司拼命举债,然后再不断抬高收购标的公司的价格,尽可能的攫取每一分钱的利润。现在,该为这一切付出代价了。

第25章 是创造者,还是掠夺者

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人们开始质疑私募股权的一切:它的未来、它的经济地位以及它创造价值的能力。尽管将自己更名为“私募股权”,努力想把自己打造成通过重构公司业务而创造价值的企业工匠,但是,收购行业从未超越其在20世纪80年代的声誉。在大众眼里,他们是无情的职业操刀手,为了短期的利益掠夺他们公司的现金和资产。

第26章 资本,永恒的王道

现在,私募股权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但这并不是说资金短缺,整个行业始终还是坐拥3500亿~5000亿美元的资金,它们不停地向市场注入大笔资金。杠杆收购仍然是私募股权公司的典型业务,当债务市场回暖时必将首先繁荣起来,但私募股权行业注定会向新型业务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被淘汰。”这是施瓦茨曼喜欢对黑石集团员工讲的话。


精彩书摘

[中文版序]

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瞩目的新焦点

就像是一部未完待续的剧本,2010年,私募行业继续书写着自己的传奇故事。行业目前现状已有所改善,但前景不够明朗。

时隔一年,并购业务依旧顽强地发展着。在我们刚刚完成《资本之王》的出版时,并购生意兵败如山倒,并且许多业内在05—07年发起的大手笔生意都是江河直下。但也就是从那之后,市场开始强力反弹,超低的贷款利率以及复苏的经济及时扭转了并购界的颓势。在十年大额交易的中期报告中,绝大部分交易都是处于净盈利状态。新的收购生意开始酝酿。黑石集团的股价也从2009年2月的3.55美元反弹到2011年初的20美元。

这一年间,我们跟踪黑石和杠杆收购的几个主题也愈发明朗。而且,业内的精英集团也不断多元化私募投资行业,同时业内企业公开上市的步伐也在加速。此次的经济危机改变,甚至重塑了行业的发展模型。

这本书讲述了黑石集团以及整个私募行业近几十年来发展壮大的故事。这两个主题对中国的读者都有极大的吸引力。

自从2007年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购买黑石集团10%的股权以来,黑石集团就与中国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了。除了投资黑石集团(管理多家投资基金的母公司)外,中投公司还大量投资于黑石集团管理的投资基金,因此,中国人民可以间接地享有黑石集团及其投资的成功收益。

除了黑石集团之外,私募股权在过去的30年内不断收购、重组企业,为企业提供资本,成了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最近几年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力更大。正如本书最后一章中所解释的,私募行业可以看作一个替代资本市场,为需要资本或者想要出售资产的企业提供类似股票市场和银行信贷的功能。

私募股权还可以看作公司出现经营困难时,比如价值被市场低估或者需要进行重大变革时,公司所有权的临时表现形式。上市公司和大企业的子公司自身很难解决这些问题。

私募股权通过履行这些功能,同时巧妙地利用市场,在贷款利率较低时借款,在公司价值低估时收购,为其投资者和创始人比如黑石集团的合伙人兼CEO史蒂夫·施瓦茨曼取得了神话般的利润。事实上,施瓦茨曼的财富在2007年他为自己举办了一场奢华的生日宴会后变得众所周知,当时正是市场的顶峰。这次生日宴会也正是本书的起点。

虽然到目前为止私募股权对中国经济的作用还微乎其微,但是,随着中国的货币不断流入私募管理的基金,中国的读者将会渴望获知黑石集团及其为数不多的竞争对手在几十年来是如何获取超常利润的——其收益率高于西方股票市场几个百分点,以及为什么其他公司轰然倒闭,给其投资者带来损失。即使黑石集团也曾经出现失误,我们在书中做了详细的编年记录。从许多方面来看,它的错误投资才是最有趣的部分。

如今,亚洲市场正作为私募股权未来发展的重要部分快速崛起。私募股权基金过去的投资者主要是美国养老基金、大学捐赠以及金融机构。但是,随着财富在世界另一端的中东和亚洲不断累积,黑石等私募公司的投资资本越来越多地来自这些地区,正如中投公司的投资。

而且,金融危机开始以来,大型私募股权公司把目光投向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不仅仅是为了投资资本,更重要的是寻找投资机会。如果美国和欧洲经济如多数观察家所预测的那样维持长期低增长,那么这将成为最重要的原因。

黑石集团登陆亚洲市场较晚,但是2007年以来在中国进行了多笔交易。它投资了中国蓝星集团,一家化学公司,并且同意帮助中国蓝星收购国外其他企业。它还投资了中国的一家商场,2009年它还与浦东政府达成了创建一家人民币投资基金的协议,将其资本投资于中国。这些都清晰地表明中国在黑石集团这样的私募公司未来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以及他们希望参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多样性。

这本书的一个关键主题是,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变化,像黑石集团这样最成功的私募股权公司一直在随着时间调整、改变其投资策略。当人们对他们的了解还限于杠杆收购(LBOs)时,即他们只投资一小部分自有资金(比如25%),通过借款获得剩余资金来收购一家公司,而在其他时间,他们已经进行了完全不同的投资。

资本之王(经典版) [King of Capita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资本之王(经典版) [King of Capital]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资本之王(经典版) [King of Capital]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资本之王(经典版) [King of Capital]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资本之王(经典版) [King of Capita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你要的不是一点点我的错

评分

牛逼的一塌糊涂的书 看了很有收获很有感触 资本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

评分

还没来得及看,京东很划算,物流很快。

评分

好书,值得一看!!!!!!!

评分

这本书内容非常多,也很实用

评分

资本之王—老师推荐!作为上市类别的书,送货很快,如果价格更优惠点就更好了!

评分

励志成为资本之王

评分

翻译不错,内容值得学习总结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资本之王(经典版) [King of Capita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资本之王(经典版) [King of Capita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