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榆生與夏承燾、唐圭璋並稱20世紀的詞學三大傢。三位詞學大師各有側重,夏承燾先生主要做專題研究,做瞭很多重要詞人的年譜;唐圭璋先生側重於詞學方麵的文獻整理,主編瞭《全宋詞》、《全金元詞》;龍榆生先生則主要是從事詞學評論。詞學研究界一般認為現代詞學學科的建立,龍榆生貢獻較大。這與他詞學史、韻文史、詞麯概論性質的專著有關,也與他《唐宋名傢詞選》、《近三百年名傢詞選》受眾頗大有關,更與他曾主編《詞學季刊》和《同聲月刊》兩大雜誌有關。所以,龍榆生全集的整理,實際上是一個梳理現代意義上的詞學學科建立的過程。從專著到詞選,再到詞學題跋,比較全麵地呈現齣20世紀詞學發展的一個走嚮和輪廓。
龍榆生雜著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詞集題跋為主,包括曆年所撰序跋、附記、題識等文字;第二部分為散見於雜誌報紙上的各類文章,即散文與雜文。此部分文章,按寫作時間先後排序,大緻可分為四類:一自述,二懷人,三時論,四遊記及其它。第三部分為科普讀物,如《蠶寶寶的故事》等。
龍榆生(1902-1966),名沐勛,晚年以字行,號忍寒。1902年4月26日齣生於江西萬載,1966年11月18日病逝於上海,曾任暨南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龍榆生的詞學成就與夏承燾、唐圭璋並稱,是20世紀較負盛名的詞學大師之一。主編過《詞學季刊》。編著有《風雨龍吟室詞》、《唐宋名傢詞選》、《近三百年名傢詞選》等。他和商務印書館閤作,也編選瞭很多普及性讀物及中學國文補充讀本,參與瞭所謂“民國老課本”的構建。
剛拿到這套書的時候,我的目光立刻被其中關於古典小說批評的那部分吸引住瞭。龍榆生先生的評論角度非常獨特,他似乎總能從一個非常刁鑽的角度切入,揭示齣作品深層的美學意蘊。我花瞭一整晚的時間仔細研讀瞭他對《金瓶梅》人物塑造的分析,那種對復雜人性的洞察力,簡直令人拍案叫絕。他沒有陷入傳統的道德批判泥淖,而是著重探討瞭社會結構如何塑造瞭潘金蓮和西門慶的行為邏輯,這種現代性的解讀視角,即便是放在今天來看也毫不過時。文字的節奏感把握得極好,邏輯鏈條環環相扣,讀起來酣暢淋灕,完全沒有一般學術著作的枯燥感。每讀完一個小節,我都忍不住閤上書本,在腦海中重新梳理一遍他的論點,那是一種智力上被充分挑戰和滿足的愉悅感。這套書裏的雜著部分,簡直是一部濃縮的文學史“內參”。
評分這套《龍榆生全集》的收錄範圍之廣,實在讓人驚嘆。我特地翻閱瞭其中關於近代詩歌流派演變的那幾捲,感受頗深。龍先生的文筆犀利而不失溫潤,他對不同詩人群體的觀點分析得入木三分。比如,他對“新月派”與“現代派”的論述,不是簡單的羅列作品,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們背後的思想根源和社會背景。他對於格律的堅守與革新的探討,至今仍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尤其欣賞他引用的那些一手資料和書信往來,使得整個論述充滿瞭文獻學的嚴謹性。讀起來仿佛置身於那個風起雲湧的文壇之中,能真切感受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在探索文學道路上的掙紮與輝煌。這本書無疑是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史不可或缺的珍貴文本,其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都達到瞭極高的水準。對於任何想深入瞭解近現代文學思潮變遷的讀者來說,這都是一本必讀的“案頭書”。
評分這套《龍榆生全集》中的一些篇章,是關於民國時期文人交往與書信往來的記錄與梳理。我非常好奇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在私下的交流是如何運作的,而這些“雜著”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份好奇心。從那些泛黃的信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學術爭論背後的私人情誼,看到他們在艱難時局下如何互相扶持、砥礪前行。龍先生以極大的耐心整理瞭這些零散的材料,並加以注釋和背景說明,使得後人能夠無障礙地進入那個特定的語境。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幾位著名教授在抗戰期間堅守學術陣地的片段,文字中那種隱忍的傢國情懷,讓人讀後久久不能平靜。這套書的價值,已經超越瞭單純的文學研究,它更像是一部鮮活的、有溫度的時代編年史,記錄瞭一群知識分子的風骨與擔當。
評分我是一個業餘的文學愛好者,對文言文的駕馭能力有限,本來還有些擔心閱讀難度,但龍榆生先生的這套雜著(我主要看的是其中涉及的書法鑒賞和碑帖研究的那幾冊)卻給瞭我極大的驚喜。他的敘述,即使是專業性極強的領域,也寫得極富畫麵感和感染力。他談論起魏晉風度時,筆下的氣韻流轉,仿佛能透過紙張看到那些書法大傢運筆的力道與神采。特彆是他對於幾件著名碑刻的流傳考證,考據細密,論證嚴密,但語言卻保持著一種文人特有的雅緻。我甚至可以從中學習到如何更細緻地觀察一件藝術品背後的曆史脈絡。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大傢能夠將深奧的學問用最清晰、最動人的方式講述齣來。它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一場美的熏陶,讓我對傳統文化産生瞭更深層次的敬畏與熱愛。
評分老實說,我最初接觸這套書是衝著龍榆生的名頭去的,想著隨便翻翻,結果卻陷進去瞭。特彆是那些討論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的章節,簡直是“乾貨”滿滿。與其他純粹的理論著作不同,龍先生的論述總是能結閤具體的文學現象來展開,避免瞭空泛的理論說教。比如,他談到“意在筆先”這一概念時,不僅追溯瞭其源頭,更對比瞭不同朝代文人的實踐差異,分析得鞭闢入裏,層次分明。書中對宋代話本與元麯之間的繼承與創新關係的探討,視角新穎,論據紮實,徹底刷新瞭我過去對兩者關係的認知。這本書的排版和注釋也做得極其考究,讓你在閱讀過程中感到非常舒適,每當遇到生僻詞或典故,都有詳盡的解釋,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這是一部需要慢讀、細品的巨著,每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光亮。
龍榆生全集:龍榆生雜著
評分特侖蘇可怕的頭發抬頭一看時間算瞭算瞭同樂落基山脈拒絕我
評分龍榆生先生的文集。
評分很不錯,謝謝~~~~~~~~~~~~~~~
評分一般
評分一般
評分書看起來不錯,快遞服務也不錯
評分龍榆生先生的文集。
評分特侖蘇可怕的頭發抬頭一看時間算瞭算瞭同樂落基山脈拒絕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