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傳記愛好者,喜歡閱讀女性傳奇的讀者 ★蔣英齣身名門,是民國著名軍事理論傢、“抗日持久戰”首倡者蔣百裏的三女兒,也是“兩彈一星”元勛、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夫人。她本人,則是中國著名聲樂教育傢、享譽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傢。
★1947年,蔣英曾在上海舉辦一場獨唱會,美麗不可方物,歌聲驚艷歌壇,也贏得瞭著名科學傢錢學森的深深愛慕。可她又早早離開瞭歌唱的舞颱,成為錢學森背後那個默默付齣的女人。
★她在中央音樂學院她從教近半個世紀,為我國聲樂理論發展做齣瞭巨大貢獻,更親手培養二十多位知名歌唱藝術傢,被譽為“培養大師的大師”。
★錢學森這樣評價妻子蔣英:
蔣英給我介紹瞭音樂藝術,正是這些音樂藝術裏所包含的詩情畫意和對於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豐富瞭對世界的認識,學會瞭藝術的廣闊思維方法。或者說,正因為我收到這些藝術方麵的熏陶,所以我纔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
英先生的第1本人生傳記。包含近50幅珍貴授權照片,展現蔣英傳奇多彩的一生。
內容簡介
蔣英是我國不可多得的一位傳奇女子。她的父親,是蔣介石的軍事顧問蔣百裏;她的丈夫,是“兩彈一星”的功勛錢學森。她本人則是中國傑齣的聲樂教育傢、女高音歌唱傢。她十五歲留學德國,深陷二戰鏇渦仍堅持完成學業。在丈夫錢學森被軟禁美國期間,她堅韌支撐整個傢庭。迴國後,她為支持丈夫的科技事業告彆瞭舞颱,在“文化大革命”苦難麵前保持瞭善良本性,遲遲暮年仍傾盡全力培養聲樂人纔。她從教近半個世紀,親手培養二十多位知名歌唱藝術傢,被譽為“培養大師的大師”。
作者簡介
王文華,高級工程師,工程技術專傢,四川省作傢協會會員。已齣版錢學森研究專著有《錢學森實錄》《錢學森的情感世界》《錢學森學術思想》《人文錢學森》等。《錢學森實錄》獲中共四川省委建黨80周年獻禮圖書,四川省“五一文學藝術奬”,中華全國總工會“五一文化奬”,四川省zui佳圖書奬。《錢學森學術思想》獲樂山市政府奬。《錢學森的情感世界》被國傢新聞齣版總署和共青團中央聯閤評為“全國青年優秀讀物奬”等。發錶學術論文、技術報告等100餘篇,翻譯日語英語科技文獻100餘萬字。參與的3個項目獲得部級科學技術進步奬,另獲特大型企業科學技術進步奬4項。
王曦,新聞學碩士,編輯。四川省經濟文化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已齣版著作有《人文錢學森》《神奇的日本》《日本名勝與風情》《郭沫若楹聯叢話》等。
目錄
捲首語:有愛,所以美麗
第一樂章 華麗傢族,群星璀璨
1. 藏書世傢齣嬌美
2. 父親,兵學泰鬥蔣百裏
3. 母親,傳奇女子蔣左梅
4. 蔣傢“五朵金花”
5. 金庸、徐誌摩:沒有血緣的親情
第二樂章 大師初啓,音樂情緣
1. 多彩花季
2. 在父親引導下走嚮音樂王國
3. 中西女中的音樂啓濛
4. 青梅竹馬燕雙飛
5. 青年音樂纔子錢學森
第三樂章 旅歐十載,求學戰亂
1. 留學德國
2. 考取柏林音樂學院
3. 噩耗傳到歐洲
4. 躲避戰亂於瑞士路山音樂學院
第四樂章 世人楷模,夫妻典範
1. 獨唱音樂會,轟動音樂界
2. 良緣天成,世傳佳話
3. 波士頓的“蜜月期”
4. 隨夫赴美
5. 勇敢營救錢學森
6. 在軟禁中相濡以沫
7. 輾轉寄齣一封密信
8. 歸鄉之途
第五樂章 迴歸祖國,舞颱綻放
1. “我要生活在美夢中”
3. 綻放在祖國舞颱上
4. 嚮國防部要丈夫
5. “航天之父”的音樂之神
6. 金庸大贊錶姐蔣英
第六樂章 執教半生,薪火相傳
1. 任教中央音樂學院
2. 言傳身教真善美
3. 中國聲樂教育事業的旗幟
4. 歌劇教學實踐碩果纍纍
5. 精深的學術造詣
6. 撰寫《中國大百科全書》條目
7. 永遠銘記總理的關懷
8. “她是我們的蔣阿姨”
9. 紀念蔣英教授執教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10. 嚮祖國匯報,為蔣英喝彩
11. 桃李芬芳,音禮恩師
第七樂章 大傢風範,德藝雙馨
1. 教授之傢氤氳學人氣息
2. 溫馨的晚年生活
3. 中國航天“功臣”的離去
4. 錢永剛眼中的父母
5. 晚霞生輝
6. 音樂照亮的生命
7. 落英絕代,雅音長留
附 錄1 錢學森小傳(1911.12.11~2009.10.31)
附 錄2 蔣英年譜(1919.10.1~2012.2.5)
附 錄3 蔣英著作一覽 240
主要參考書目 242
後記:走近蔣英 250
精彩書摘
藏書世傢齣嬌美
蔣英,號群士,1919年10月1日生於北京,祖籍浙江海寜。海寜的蔣傢,是當地的名門望族。蔣英的曾祖父蔣光煦(1813~1860),是海寜著名的藏書傢、刻書傢,建彆下齋藏書樓,貯書十萬冊,刻印《彆下齋叢書》《涉聞梓舊》等多種書籍流傳於世,稱得上“書香門第”。在傳統的傢庭教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的承載下,海寜蔣傢的後代在文化、軍事、藝術等領域都頗有成就。
海寜地處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南端。海寜之名,寓“海濤寜謐”之意。海寜曆史悠久,文化燦爛,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皮革之都、文化之邦、旅遊之地”的美稱,以潮文化、名人文化、藏書文化、燈文化最具地方特色。被譽為天下奇觀的“海寜潮”因其潮高、多變、凶猛、驚險而飲譽海內外,白居易、李白、蘇東坡等為之留下瞭韆餘首詠潮詩詞,乾隆皇帝曾四次到鹽官觀潮,孫中山、毛澤東等偉人也曾來海寜觀潮。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是杜牧浪漫的詩句。杜牧對於揚州多橋的描述同樣是適閤於海寜的。站在海寜硤石紫微橋上眺望,腦中定會冒齣卞之琳先生的那首《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藏書文化是海寜的一個重要特色。自宋以來,海寜已成為人文淵藪之地,特彆是清末民初以來,許多在國內外有影響的人物噴薄而齣,燦若星辰,點綴著無垠長空。《影響中國的海寜人》一書所錄的約有五十名名人中,其中包括國學大師王國維,軍事理論傢蔣百裏,文史古籍校勘傢張宗祥,詩人徐誌摩、穆旦,小說傢金庸,實業傢查濟民,書畫藝術傢錢君匋,漫畫傢米榖,等等,他們在各個領域獨領風騷。海寜湧現如此眾多的傑齣人物並非偶然,這得益於海寜的藏書文化,最典型的特徵是眾多的藏書樓,其人文精氣直接熏陶瞭一批批的文化人。可以說,古代和近代的海寜人長久以來浸潤於悠悠的書香,文化底蘊深深地根植於浩繁的書捲裏,這纔有瞭名人輩齣的局麵。這些名人的根須是深深紮在藏書樓的書捲裏的,清乾嘉以來日益興盛的藏書文化精氣,直接潤澤瞭其後的莘莘學子,使他們在特殊的年代裏相繼爆發,最終成為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為中國社會的發展建立瞭不可磨滅的功勛。
從現有的記載來看,海寜的私傢藏書活動始於宋代。經過元、明兩代的發展,到清代時達於鼎盛。據吳晗《江浙藏書傢史略》統計,海寜有藏書傢38傢,在浙江省僅次於杭州。據範鳳書先生《中國私傢藏書史》所載,清代全國萬捲以上的藏書傢543人,而海寜一地即有11人,海寜曆代藏書傢達80人之多。海寜的藏書樓和藏書文化可以稱得上蔚然大觀。海寜的藏書傢雖有官僚、富商,大多還是諸生、貢生、監生等學者型士人,這是因為他們傢庭條件較為優厚,藏書為用、為著述,這是海寜藏書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
清代硤石的藏書傢以陳鱣的嚮山閣著稱於世,繼起的則有蔣光煦的彆下齋和其從弟蔣光焴的衍芬草堂。王國維曾評價這一時期海寜的藏書文化:“(海寜)固文獻之邦也。康雍之際,他山先生(查慎行)得樹樓與馬寒中(馬思贊)道古樓,並以藏書著聞東南。至乾嘉間,吳氏拜經樓,陳氏嚮山閣之藏,乃與吳越諸大藏書傢相埒。而蔣氏生沐之東湖草堂,寅昉之寶彝堂為之後勁。”
刊於鹹豐年間的《東湖叢記》,為蔣光煦的讀書筆記,其中記錄瞭他平生寓目的諸多珍本秘籍和金石碑帖,凡141則。蔣光煦自謂“隨得隨抄,初無義例,叢零掎拾,自備遺忘”,因其抄錄瞭這些罕見典籍中的大量遺文、題跋,由此保存瞭一份珍貴的版本學和金石學資料。
此書傳世有兩種本子:一是鹹豐六年(1856)蔣光煦彆下齋自刻本;一是光緒九年(1883)江陰繆荃孫輯刻《雲自在龕叢書》本。
蔣光煦少孤好學,凡音律、博弈、雜藝、詩文莫不涉獵,繼而專意收藏金石書畫,十餘歲即開始藏書,得其從叔蔣楷大半藏書外,又加意搜求,數十年先後積古籍達5萬餘捲。延聘學者張叔未、費曉樓、翁小海、管芷湘等為其鑒彆和整理藏書。建藏書樓為彆下齋、雙峰石室、頤誌居、北苑夏山樓,其思不群齋專藏明刊本、抄本及其他善本。最多收藏達10餘萬捲,名刻善本居半。錢泰吉、俞樾、邵懿辰、錢熙祚等學者至其傢,見其所藏多影宋抄本、刻本,極為推重。
蔣光煦輯刻的《彆下齋叢書》《涉聞梓舊》,編校精當,為藝林所重。還刻有《甌香館集》《群玉堂英光堂殘帖》;著有《東湖叢記》《斠補隅錄》《花樹草堂詩稿》《彆下齋書畫錄》等。
他刊刻的《彆下齋叢書》,收書28種90捲,為前代及同代人著作,多詞學專著。先輯為《宜年堂叢刊》,後經重編成此書。另刊有《涉梓舊聞》叢書,收書25種100捲,是《彆下齋叢書》的續編,主要收金石考訂和金石之作,校勘較精。刻《群玉堂英光堂殘帖》,為研究書法提供瞭資料。藏書印有“放庵居士文房之記”“彆下齋藏書印”等。惜所藏圖書和刊刻圖書的版片於太平軍起義時,悉被毀於兵火。著《彆下齋書畫錄》,管廷芬為之作序,並敘述其藏書源流甚詳。
蔣光煦從小就勵誌好學,年長後豪飲好客,精通音律、博弈及諸般雜藝,一生風流倜儻,身邊名士雲集。蔣傢原本就是書香世傢,其堂伯祖桐庵築有藏書樓深柳草堂,堂伯父夢華築有藏書樓來青閣,藏書不少,雖昔人有言:“積金未必能守,積書未必能讀。”蔣光煦自幼便好購藏,勤於搜訪,但凡遇到名跡或善本,不惜韆金以求,傢中圖書滿室。
蔣光煦所藏既富,所見又廣,在長期購書中,善與苕賈打交道。苕賈即書賈,因為當地江河水網密布,舊傢積書也流落頗多,所以販書為業成為謀生一途,後來人們就把這些活動於江南一帶的書賈客船的主人稱作“苕賈”。蔣光煦搜集古書之法,就是將自己所藏之復本及刻印稍遜之書與湖州等地書商交易,而當時書商的種種作弊手段,客觀上提高瞭他的版本鑒彆能力和識見。
彆下齋藏書樓毀於近代太平軍入浙時。鹹豐十年(1860),太平軍入硤石,蔣光煦居所被毀,所刻《彆下齋叢書》《涉聞梓舊》等書版、生平所藏珍籍及金石書畫等未隨身攜帶走的亦同時成為劫灰。避難在桐木港的蔣光煦聽到消息,痛心嘔血,不久即離開瞭人世。
衍芬草堂與舊日的彆下齋毗鄰,主人蔣光焴(1825~1895),字寅昉,號吟舫,一號敬齋,是蔣光煦的從弟。貢生,候選大理寺評事,著有《敬齋雜著》《敬齋雜詩小識》等。
海寜蔣氏原是海鹽吳敘橋蔣傢村人,於乾隆中葉遷居硤石聚族而居。其祖蔣雲鳳遷硤石後有子四人,蔣光煦是二房之後,蔣光焴是四房之後。蔣氏藏書始自蔣光焴的祖父蔣開基、嗣父蔣星緯、父蔣星華,至蔣光焴更廣為收購,每遇善本,不惜重金收藏,或輾轉傳抄得之,在硤石蔣氏宗祠後另有藏書處三楹,貯藏明清兩代古籍。蔣光焴與其從兄蔣光煦並著稱於浙江,後人稱為“二蔣”。他的衍芬草堂約始建於乾隆末葉,門首有聯:“九侯望族,萬捲藏書。”草堂所藏蔣光焴自其祖迄其曾孫,聚書保藏二百餘年。
衍芬草堂現位於硤石鎮河東街八十六號,除瞭最前麵的兩座廳堂,即寶彝堂和五硯齋,在20世紀50年代因海寜市搞排澇工程拆除外,至今大體保存完好,目前尚存衍芬草堂、頤誌居、北苑夏山樓、思不群齋、雙峰石室等五座廳堂。
中國文化滲透瞭對不朽的期望。藏書傢都希望世守其藏。然而,書樓有興廢,藏書有盛衰,私傢藏書已經成為典籍中記載的曆史,書樓已經成為書籍中用以懷舊的名詞。李清照有言:“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這也仿佛成瞭古今藏書傢無法逃避的宿命。海寜曾如珠玉般璀璨的私傢藏書樓,現獨存衍芬草堂。但不滅的卻是人們對知識的敬仰和對文化的崇尚。這些藏書樓雖曆經百餘年仍難免消失,讓人看到瞭這種“不朽”是脆弱的,然而它也是堅韌的。因為,的確有不朽的東西流傳瞭下來。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蔣英的父親、“一代兵聖”蔣百裏(1882~1938)的橫空齣世,並非偶然。蔣百裏就齣生於書香熏染的蔣傢,他祖父就是著名的藏書傢、彆下齋主人蔣光煦。蔣傢至蔣百裏時傢道已中落,但蔣母深知文化教育的重要,因此蔣百裏從小就接受母親嚴格的教育,飽讀古文典籍,打下瞭紮實的國學底子。他的一生,雖在軍界,但並非一介武夫,而是和所有飽學之士一樣纔華橫溢。蔣百裏先生的個性魅力、人格光輝,無不與青少年時期的文化熏陶有著深厚的淵源。若是在一塊文化貧瘠的土壤裏,我們無法得知是否能夠孕育齣蔣百裏一樣的名傢。
而蔣光煦曾孫蔣復璁(1898~1992),即蔣百裏的侄子,1923年從北京大學哲學係畢業,時梁啓超自歐洲購迴大批圖書,便與其叔父蔣百裏創辦鬆坡圖書館,蔣復璁齣任編輯。1937年抗戰爆發,他隨蔣百裏齣使意大利、德國。次年初迴國,即投入護送善本圖書西遷工作。
1965年,蔣復璁任颱灣“故宮博物院”院長,並連任八屆院長,曾主持影印齣版《四庫全書》。後為颱灣“中央圖書館”終身名譽館長。曾當選颱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先後得到過韓國成均館大學和美國聖約翰大學名譽博士學位,以及羅馬教廷“聖額我略高級爵士”稱號。1983年退休時,颱灣當局授予其二級景星勛章,又獲得颱灣“教育部”金質奬章及“行政院”文化奬章。退休後任颱灣“總統府”顧問、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等職。
蔣復璁先生學識淵博,尤精圖書、博物。個人專著計有《圖書與圖書館》《中國圖書分類論》《圖書館管理法》《論語集目》《孟子集目》《四書集目》《易經集目》等。參與編著有《珍帚齋文集》。主編有《徐誌摩全集》和《蔣百裏先生全集》。作為中國現代圖書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颱灣文博界享有極高的知名度,被全球文博界譽為“中華瑰寶的守護神”。
……
蔣英傳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蔣英傳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