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高老師有一種安靜的力量,這力量源於內心,訴諸文字,傳遞給瞭讀者。當筆者深入整理書稿時,意識到中醫思維對一位臨床醫生的重要性。
《中醫名傢臨證實錄 大道至簡:跟師高建忠抄方筆記》傳遞給讀者是中醫的思維,而不是方劑或療效。
作者簡介
馮文全,主治醫師,中醫學碩士,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經方研究室主任高建忠先生弟子;《臨證實錄與抄方感悟》副主編。跟師學習多年,現為北京同仁堂太原中醫醫院門診專傢,太原理工大學老年大學中醫養生講師,太原人民廣播電颱老年之聲《健康*重要》欄目特約嘉賓。
目錄
序言——可道非常道
自序——江湖名,中醫道
胃腸病
久病當慮“神不使”——慢性胃炎醫案一則
辨證當分虛實——腹瀉醫案一則
腹脹當分虛實——脘腹脹滿醫案一則
理中不忘祛濕——潰瘍性結腸炎醫案一則
補中升陽瀉陰火——食後即便醫案一則
先化飲,後治痞——胃脘不舒醫案一則
肺病
輕劑可以去實——咳嗽氣短醫案一則
治咳當隨證、隨時用藥——慢性咳嗽醫案一則
咳逆上氣,定喘建功——刺激性咳嗽醫案一則
過敏體質下的鼻鼽與咳嗽——咳嗽醫案一則
咳嗽日久當顧中焦——咳嗽醫案一則
鼻病
重視專科檢查的辨證意義——鼻竇炎醫案一則
舊病未愈,又添新疾——鼻鼽伴老胃病醫案一則
六經辨證治鼻鼽——過敏性鼻炎醫案一則
鼻鼽鬱久也可化熱-一過敏性鼻炎醫案一則
鼻鼽辨治當分標本緩急——過敏性鼻炎醫案一則
咽喉病
臨證不可囿於錶象——反復咽痛醫案一則
痰瘀互阻為患多——喉痹、痤瘡醫案一則
中藥是用性味來治病的——喉痹醫案二則
治病當循標本緩急——喉痹醫案一則
氣血失調,百癥由生——慢性咽炎醫案一則
清竅閉阻,升清降濁——腺樣體肥大醫案一則
口齒病
氣虛陰火可緻牙痛——反復牙痛醫案一則
辨證允許適度的推理——舌痛醫案一則
口瘡反復因氣虛——復發性口腔潰瘍醫案一則
虛勞病
治病當求其本——周身乏力醫案一則
辨證論治與辨病論治——乏力醫案一則
大實有贏狀——精神欠佳醫案一則
重視西醫的“病”對中醫辨證的影響——雙下肢乏力醫案一則
熱病
濕溫與傷寒不同——發熱醫案一則
……
婦人病
小兒病
疼痛病
雜病
附錄——中藥配方顆粒與中藥飲片劑量換算錶
跋——花滿枝椏
精彩書摘
《中醫名傢臨證實錄 大道至簡:跟師高建忠抄方筆記》:
在老師的處方裏,小青龍湯中麻黃、桂枝、乾薑、細辛這幾味藥一般都是3g左右,量不會很大。而在《傷寒論》中除瞭五味子和半夏是半升以外,其他的藥都是等量的。
《傷寒論》第40條說小青龍湯治心下有水氣。
後世醫傢一般認為小青龍湯治寒飲在肺。條文中說的心下應該指的是胃,因此小青龍湯中乾薑為必用,並且這裏的乾薑不可以被生薑所取代。
很多醫生(比如清代的陳修園)說小青龍湯中最核心的藥是:薑辛味。小青龍湯是治咳嗽的常用方,甚至有人說是專方。
清代醫傢黃元禦在《四聖心源》中的咳嗽根原篇齣瞭一方,名為薑苓五味細辛湯。其組成為:茯苓三錢、甘草二錢、半夏三錢、乾薑三錢、細辛三錢、五味子一錢。並言,咳嗽根原緣於土濕胃逆。
這位有個性的醫生,論咳嗽根原時隻齣一方,裏麵有薑辛味,有茯苓、半夏。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黃元禦先生此處似有糾偏之意。
包括《傷寒論》中小青龍湯條文中說到的心下,其實也是一種糾偏。
肺主氣司呼吸,把咳嗽和肺聯係起來理所當然。但是經典告訴我們,咳嗽與肺有關,但是咳嗽不止於肺。五髒六腑隻要影響到肺氣的宣降,都會令人咳。
肺經的循行是先入胃,再上肺。所以寒痰引起的肺寒也可以理解為是肺、胃的寒。因此,治療肺寒總不離乾薑。
如果小青龍湯治錶寒裏飲,則與《傷寒論》中所論相同,外有錶寒,心下復有水氣,那麼麻黃、桂枝量應當大一些。
如果沒有錶證,則麻黃、桂枝、乾薑、細辛的量都不必過大,因為除外錶證,它們在這裏主要起到的是溫通、溫散的作用,並且這種溫通、溫散的作用很難用其他藥來取代。
臨床上,很多咳嗽患者在就診時錶證多不明顯,故老師用小青龍湯時多取麻、桂、薑、辛的溫散之性,此時用小劑量更為切證。
2.關於用藥的劑量
很多患者看到老師處方中用那麼多3g劑量的藥物,多會疑惑地問:這麼小的劑量能治病麼?
不光是患者理解不瞭,有時候醫生也很難理解。清代醫傢葉天士屬臨床擅用小劑量者,同時代的醫傢徐靈胎就因其劑量太小而批評道“此老至死不渝,用藥如兒戲”。
不理解葉天士隻能說明徐靈胎的境界不夠,葉天士這樣用藥自然有他的道理。自清代以後,有那麼多醫傢來研究葉天士的學問,將其稱之為“葉學”,何紹奇先生就曾說過“葉學鱗爪,淡以通陽”,足見後世醫傢對於“葉學”的認可。
對劑量的態度,老師始終覺得能小就不要大。這樣做並不是因為膽子小,隻因中醫博大精深。很多問題在我們沒有足夠瞭解的時候,盡量不要去隨意地改變劑量。況且中醫的療效也不是靠增加劑量就可以取得的。
無論我們齣於什麼樣的目的,如果能用小劑量解決的問題何必用大劑量?
麻黃、附子、細辛三味藥湊到一起能治陽虛外感;柴鬍、黃芩、甘草組閤起來可以解決發燒。雖然藥味不多,力量不大,但用錯也能壞事。
所以,對藥物的把握不僅僅是劑量的大小,比這更重要的是藥物之間的配伍。如果配伍閤適,小劑量也能發揮大作用;如果配伍不閤適,藥物之間就會互相牽製,影響療效。
因此,我們在處方時,首先要相信這張方子,相信這樣用藥是可行的。如果這樣用下來,在辨證無誤的前提下療效仍不明顯,這時候再去考慮加大劑量。
我們處方的目的是驅邪,在驅邪的同時不忘扶正,這是中醫臨證的精髓,也是中醫療效能超過西醫的關鍵。西醫更多關注的是藥物本身的問題,不會藉力打力,在武學中這應該是兩種不同的境界。
丁甘仁先生說:“輕劑可去實,常被好用重劑者不屑。”好用重劑者,其目的在於對抗病邪;好用輕劑者,取的是藉力打力,通過藥氣引導體內的正氣與邪氣爭鬥。如《內經》說“輕可去實”。
……
前言/序言
中醫像是一個沒有刀劍的江湖。
在刀劍的江湖裏,筆者喜歡華山劍宗風清揚。迴到中醫的江湖,便忍不住想到金元醫傢李東垣。雖然李東垣柔弱的外錶與風清揚這一劍宗高手的形象相去甚遠。但在各自的江湖裏:一個劍法超脫,飛花拈葉均可傷人,金石俱是神兵;一個用藥輕靈,升降浮沉各有歸宿,草木皆能迴生。
不同的背景,相同的氣質。
平靜中帶著些許孤傲,自信中透著幾分灑脫。
中醫的江湖裏,名傢輩齣。
老師在其著作中毫不掩飾其對金元醫傢的推崇,並坦言在這四傢中更喜歡李東垣,喜歡易水學派。於2015年齣版的《讀<內外傷辨惑論>》,可見老師用思之深。
雖然老師對易水學派格外的“偏愛”,但也常告誡學生,不可執念於此。中醫各傢皆有所長,做學問可以有所側重,但做臨床切不可厚此薄彼。
中醫之名,不偏之道,承製之術。
故而我們從老師《臨證傳心與診餘靜思》這本書的副標題中讀齣瞭外感與內傷的對立,讀到瞭張仲景與李東垣的統一。明代王綸“外感遵仲景,內傷法東垣”為本書點瞭傳神的一筆。經方的拙樸與易水方的精巧風格迥異,卻又交相輝映。一個如少林羅漢拳般剛勁雄渾,一個如武當八卦掌般輕靈瀟灑。實為後學者彆開一門徑。
拜入師門,學習本領。於是聽老師的課,讀老師的書,看老師的案,解老師的方。這便是筆者對學生時代最深刻的記憶,這些記憶伴隨著成長融化進思維深處。
“中醫,需要用中醫的思維去思考。”老師常這樣叮囑我們,反復地說。
曾經,覺得老師嘮叨。
曾經,覺得此句多餘。
然,隨著跟師日久,隨著走上臨床。漸漸覺得用中醫的思維去思考中醫,對一位中醫而言,是如此的重要。可算是踏入中醫江湖的一道門檻兒。
踏入這江湖,便迷上中醫。當思想遊走在曆史的長河裏,我們可以去聽孫思邈講述不老真言;去嚮葉天士求教踏雪之術;去看王堉在醉花窗裏講述那醫林往事。
很多年裏,一直想看清楚中醫的樣子,但卻始終未能如願,總有一種霧裏看花的無奈。
不知不覺中,忽然發現這個整日被自己端詳的傢夥似乎漸漸地有瞭一絲模樣兒。
這一絲中醫的模樣兒,恰是在跟師抄方中潛移默化的結果。
依稀記得跟師抄方時,因為抄錯瞭劑量被老師直接把本子扔迴來。當時特彆奇怪,為什麼老師掃瞭一眼就知道方子抄錯瞭?
老師說每一張方子都是醫者的一件作品,就像書法傢的字。
中醫名傢臨證實錄 大道至簡:跟師高建忠抄方筆記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醫名傢臨證實錄 大道至簡:跟師高建忠抄方筆記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