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看遍瞭韆篇一律的客廳、沙發、電視牆,住宅還有更多的可能性麼?陽颱是否除瞭種花、曬衣服還能打坐、讀書、小憩,如同一個玲瓏的暖陽間?衛生間在居室中沒有自然采光,如何讓它自然亮起來?有對居室、生活的更多設想麼?
在城市中數以億萬計的普通幾室幾廳的住宅戶型,究竟有多大的潛力去承載現實中的生活美學,兩位作者用近一年的時間去探索這個問題。
建築師用貼閤日常的瑣細願望磨去概念的棱角,與既存的建築邊界閤謀齣新意,也希望靠近手工製作的細膩。這是一次舊建築改造和傢具設計之間的工作,希望既能迴應復雜的生活需求,也能承載內心對詩意的訴求。本書是建築師關於這個項目設計、建造過程的自述,包括整個建造過程中的手記,闡釋其設計思想、概念的有關中國傳統文化、園林建築文化的研究,以及建築的各階段照片、圖紙,詳盡地記錄瞭設計的誕生和心曆路程。
內容簡介
《一粒迷樓》是兩位建築師關於北京一幢普通老居民樓的室內設計項目的設計、建造過程的自述。
作者最大程度地利用頂層的層高,創造齣空間高度上的疊加,並設計齣若乾小空間,這些小空間彼此之間相互呼應,甚至使人有如在園中遊的體驗。
作者充分利用傢具設計,創造齣更多的儲物空間,也解決瞭小傢居的儲物難題。
本書從設計的考量和斟酌、材料的選擇、施工的過程、手工藝製作的過程等詳細記錄瞭整個傢裝的過程,包括各階段照片、圖紙,並穿插筆記部分,記錄瞭作者思考和尋找答案的軌跡,也試圖對傳統文化進行當代的轉譯。
作者簡介
張波,在造建築工作室主持建築師。中國古藝術品鑒賞者。
張清帆,在造建築工作室主持建築師,畫傢。《現代裝飾》專欄作者。
在造建築工作室由張波和張清帆於北京創立,一直緻力於傳統空間的現代轉化。在每一具體項目中關注城市人生活的身心體驗,尋找不為商業與形式符號束縛的解決方案。設計既是麵嚮當下,也尋求曆史天空中那片詩意之雲的再現。
代錶作:九方宅、南新倉四號庫、兩院宅、巧盼美睫店室內設計、“一粒迷樓”住宅室內改造等。
設計作品發錶於《建築創作》《 建築技藝》《 城市?空間?設計》《 Abitare 住》等學術期刊,2013 年齣版《宅在故宮邊:九方宅建造手記》;
2013 年12 月港深城市 建築雙城雙年展(香港)Single Family House 專題展覽;
2008 年獲得第三屆國際建築藝術雙年展醫院論壇建築設計競賽第三名。
內頁插圖
目錄
引子
一百平方米老房子的改造潛力
工地散記
後記
作者簡介
精彩書摘
一、概念的零度
剛開始接觸這個普通住宅樓的室內改造項目時,我們也睏惑,還有多少機會可以見縫插針地放入想象力?很多傢裝隊施工免費送設計,但卻是效果圖的任意拼貼,原本鮮活的生活夢想,被簡化為裝飾風格的選擇。我們更希望和使用者一起從真切的體驗和需要開始,尋求最終的動人之處。
通常,我們總是習以為常地從一個懸在空中的概念開始,從一個預設的智力遊戲開始,從一個超齣日常的願景開始。那些概念遊戲,或許來自某本書、某個建築項目的獨特開端、某個適應特定環境的可能性。但是,概念也並非純粹的抽象,它們攜帶著各種形狀、各種觀看的角度、體驗的方法、價值的側重。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不同的場地裏,我們卻往往得到相似的建築形式和解決方案。盡管藉用流行的審美趣味,似乎無傷大雅,但很可能遮蔽瞭一個基地的真實需要,以及激發創造力的可能。在我們的經驗裏,每一個真實的項目和場地,具體的需要如同人們因時而異的感受,不斷變化,韆差萬彆。也許這更該是建築師可以傾聽和仰賴的設計起點,不妨讓概念暫時缺席,從“概念的零度”齣發。這並非去除智性,而是需要更多對現實的關注、對美的敏感,需要更多的現場體驗,需要細心珍藏那些觸碰內心的啓發。
在設計工作裏,投入的欲望越復雜,越容易變成一個“尋找麻煩”的過程。也許實現理想的過程就像一條拋物綫,從一無所有的起點開始,梳理、撫平所有欲望,讓最初的願望在現實裏落地。
二、小房子的想象力
第一次去看場地,是一個早春的中午,舊裝修用木闆包裹起牆裙,包裹起在每個房間穿插的暖氣管道,這些包裹頗費空間,也阻擋瞭不少光綫,讓房子顯得睡意沉沉,無精打采。房間不少,但每個房間麵積都不大,此前的住戶似乎對小開間無能為力,在管道和木闆過度包裹的剩餘空間裏,床的方嚮、書桌的朝嚮、
沙發的尺度以及傢具之間,看上去似乎有些尷尬。某種意義上,生活正是各種物件在傢裏咬閤而成的地圖,為達適用,不可不花心思去編織。
設計什麼樣的住宅?這意味著要迴答,選擇什麼樣的生活。
窗明幾淨,氣定神閑。盡管今天,直接住在土地上太過奢侈,人們隻有選擇居民樓裏這個盒子或那個盒子的自由。而選擇盒子的自由,也附帶著被戶型隔牆約束的不自由。麵對這些束縛,怎樣纔能爭取到一些自由呢?
拆舊之後,我們麵對的設計基礎,是一個坡屋頂躍層單元房,磚混結構,兩層,共七個房間,東西朝嚮。這意味著早晨更早迎來陽光,晚上更晚告彆太陽。朝陽湧入廚房和客廳,夕陽浸染臥室和陽颱。我們試圖尋找光綫在這個傢裏的通道,也試著梳理因此而閤理的活動流綫,再把一些瑣碎之處進行歸類,希望使原本難以利用的消極角落也積極起來。總之,凡是那些讓人感覺不適之處,務必逐一改變,而有著詩意潛能的地方,要使之更好發揮。
從陽光開始
依照光綫條件,一層兩間西嚮的房間仍是臥室,二層西嚮的房間因為是間接的采光,設計為工作室。
一層客廳東嚮連著一個小陽颱為客廳采光,於是設想一個貼著北牆的榻,嚮東延伸至陽颱窗下。這樣一來,東窗的榻上,就可以成為兩三人的促膝茶室。為方便儲藏,榻分內外兩部分,靠牆可以翻蓋儲藏,靠外可以移動,拼擺成餐桌,以應對聚餐的人數變化。
衛生間夾在樓梯間和主臥室之間,暗淡無光、尺寸狹長、開門朝嚮客廳。於是打掉衛生間與主臥之間的不承重隔牆,使主臥退讓齣一間淋浴間,也在主臥和衛生間之間留齣一個入口空間,
衛生間不必再尷尬地朝嚮客廳開門,而衛生間的玻璃磚隔牆則可以保障白天不開燈也可以使用。衛生間和臥室共有的迂迴入口空間裏,主臥牆麵做通高的平開門和推拉門,需要時可以完全打開,使臥室和客廳連在一起,下午可以為客廳彌補光綫。
西嚮小臥室的陽颱上,也見縫插針地布置瞭一個小寫字颱,利用整個下午充足的陽光。
為小空間歸類
零碎的空間格局裏,我們還需爭取把小空間變成大空間的感受。陽光影響之餘,我們需要解決的便是將一些零碎、又不可或缺的功能進行協調,它們占用瞭不少空間,安排起來甚是棘手;如果隨意布置,又看上去剩餘且消極。這些都需要閤並同類項,尋找一種歸類法。它與尺度最為相關,其次拷問想象力。
從現狀看,入口樓梯起步緊臨入戶門,樓梯平颱下擠著不舒服的洗手池。因此,第一步便是將樓梯翻轉,使第一跑貼著衛生間的牆。洗衣機恰好可以藏在樓梯平颱下,排水管做坡度引入衛生間的下水管。
廚房狹長,如果冰箱放在廚房裏,突兀又占麵積,為它在客廳小陽颱上劃一塊凹陷的藏身處,令廚房本身空間完整。從客廳看過來,冰箱也正好隱匿不見。
小臥室的麵寬2.4m,進深3.6m,很狹長,如何布置好呢?對比幾種可能之後,我們設想用“榻”來完成床的功能,衣櫃、書櫃二閤一,藏在門後,並在榻的一端凹陷齣一個“床頭櫃”,床頭上方的書架,則藏在正麵看不到的側嚮開櫃裏。在榻結束之處,即陽颱門洞裏,做齣四扇湘妃竹推拉門隔斷,為小臥室過濾齣夕陽,也為鬆木指接闆的櫃門上留下竹影婆娑。小臥室的陽颱上,靠北嵌一張闆子做書桌,西窗下做一排20cm 進深的小儲物櫃。
歸類瑣碎的空間,還意味著可以更多地從傢具去爭取。譬如,二層三處櫃子和門二閤一,這些門並不需要上鎖密封,而是需要爭取多一些儲藏和趣味。一層的三個房間書架統一高度,掛在牆上,並做外蓋的櫃門避免灰塵,空調機也規劃在櫃子裏。一層廚房裏,早餐闆用風鈎掛在牆上,不用的時候可以卸下。早餐闆上方,設計瞭房屋剖麵變形而來的雜物架,架子當然可以是橫平竪直,但也可以挪用形式、雜陳材料,大小不一的擱架恰好適應廚房內並非整齊劃一的置物需要。最關鍵的是,這一處異形的設計,包含著手工的溫度,似乎有些令日常升華的魔力。
此外,所有榻的下方都是儲藏空間,譬如小臥室的床闆下方,是放置被褥和衣物的抽屜;一層客廳東邊陽颱的榻下方,也是內部劃分瞭隔闆的翻蓋儲藏颱。
邀請詩意落腳
邀請詩意落腳,或許有幾個層麵:首先希望為光綫的變化、材料的質感錶現提供途徑,這需要挖掘場地的潛力,也需要選擇閤適的材料;其次,也是更重要的,為使房間之間的連綴關係變得靈動,還需在剖麵關係中探索。
老房子是磚混結構,原砌築材料便是紅磚,一層和二層北側山牆做固定書架,便決定將這一整麵牆剝去原先的水泥砂漿,經過打磨、刷清漆,以整麵的紅磚牆鋪墊一個素樸的本色。
其次,玻璃磚也為室內空間增彩不少。玻璃磚的尺寸和砌築的方式,和紅磚牆相近。玻璃磚雙層玻璃過濾光綫、並帶有略微弧度的錶麵,就像一個透明發光體,對光綫的摺射都有一種蘊藉,朦朧如同薄霧。我們用在東麵陽颱上做外牆,也用做室內衛生間的圍閤牆,改善光綫的條件,也增加安靜的氛圍。
朝西總有西曬,西曬帶來炫目的強光,也帶來金色的夕陽,遮蔽的同時也要利用。於是西嚮的幾個房間,大傢商定選用帶青皮的竹簾做窗簾,尤其在二樓陽颱,耐曬、耐潮濕的竹簾可以掛在室外,西曬來時,竹簾濾齣靜謐的光影。一樓小臥室也在夕陽浸染範圍之內,於是在陽颱和臥室之間,設計瞭四扇湘妃竹的推拉門。夕陽西下時,“日光穿竹”,透過湘妃竹間隙的光和湘妃竹的影子,隨時間在牆麵上不斷變幻著痕跡。自然的風、樹、竹影、花卉,如果能夠在房子裏為我們記錄時間的點滴流動,也正是我們建造的目的,為美齣神,不囿於此時此地的小小空間。
二層坡屋頂高度為4.5m,山牆固定書架下更要有隨意坐臥之處纔好,於是一層的書架下方設計為長榻,二層為一處能躺臥的榻,“山洞”上沿裝燈,晚上點亮,紅磚斑駁,彆有趣味。
二樓原本沒有洗手間,在樓梯間上方增設一個懸挑的洗手颱,水龍頭裝好後,臨空汲水的感覺頗有些野趣。二層陽颱以瓦鋪地,帶來室外感,也為瞭花盆掉下的渣土和汙水方便清理。
我們曾在園林裏收獲瞭很多超齣日常的空間體驗,其中最精彩的便是嶙峋的山意。換言之,是山中的剖麵關係,高下遠近的混淆,咫尺空間裏能有很多層次的體驗。我們希望山意也能轉化在這個小房子裏。一處想法是,為利用二層坡屋頂的高度,也為凸顯其高,在屋脊下設計瞭兩處懸挑的小平颱,僅容一人憑欄,又是另一種視角。站在二層客廳嚮上望,小平颱也是人的身體可及的尺度提示,也是空間利用的提示。當然,這兩處平颱也並非僅為視覺服務的擺設,從陽颱嚮室內齣挑的木格柵洞口兼做過濾夕陽的“燈”;樓梯上方齣挑的平颱延伸齣角鋼架,可以置物。
在陽颱和工作室之間,有一處可隨意坐臥的設計,利用陽颱地麵高於工作室的30cm 高差,陽颱窗口的坐凳高度正好也是工作室窗口延伸齣的桌麵,一舉兩得。可惜後來未能實現。
三、手藝的用武之地
因為傢具與空間互相咬閤,所以有不少木工活。木工師傅李斌曾打過雕花老傢具,但可惜近十年裝修裏,做的都隻是石膏闆造型吊頂或是更為程式化的活計。我們暗暗竊喜,慶幸師傅的手藝在這一次設計裏稍許得到瞭發揮和尊重。我們常和師傅討論如何解決細節,獲益匪淺。最初選用木材時,設想用1.7cm的鬆木指接闆。隨後發現,在跨度更大,更貼近人體的地方需要一種更堅固更厚的木闆,於是增加瞭2.0cm 厚的水麯柳指接闆。新的可能、新的需要,或是不需要、不可能,更多想法是在現場得來的,在現場發現的。
此外,我們也做瞭配閤使用的可移動小傢具。值得一提的是竹麵小凳子(分帶輪子的和不帶輪子的兩種)和小茶幾。兩件小傢具和室內氛圍比較貼切,因竹材親切,方便融入環境,方便日後被淡忘在時間裏。做小傢具的初衷仍是希望恰到好處地糅閤功能和審美,力求“應物象形”和“文質彬彬”。
竹麵小凳子是30cm 見方,比通常坐具的40cm 左右略矮,因為立方體再大就會顯得笨重。凳子麵最初設想的是用竹片編織,但竹片比預想的要厚1cm 的厚度,編齣來會有大的縫隙,因此放棄瞭編織的想法,采用竹片平行排列。凳子側麵帶一個小門,裏麵可以儲藏,為求方便做瞭扣的開口,也方便把小凳子拎起來。
茶幾搭配矮坐具,高度是40cm,寬度是30cm,適宜在坐榻上、床上閱讀時盤腿坐時使用,也適閤兩三個人喝茶或吃飯用。茶幾榫卯結構,因為時間倉促,很不夠精緻。剛做時,竹子的青皮還很鮮艷,漸漸就褪成黃色,時間再久一些,最終會變成紅色。
工地的磨閤過程中,想象中的輕,逐漸變為現實中的重。盡管是普通的室內設計,一個小住宅的潛力可見一斑。設計一個小房子,如果迴到最初的願望,是希望接納自然微妙的變化,是希望看到更多、感受到更多的胸襟,也是盡情遊走和寜靜休憩的願望。如果沒有機會做一個上韆平方米的完整園林,隻有手頭零敲碎打一角半邊的小活計,我們讀的園林著作、體驗到的繪畫情景,以及在園林裏的種種幻想,就成為屠龍之技瞭嗎?日本wabi-sabi 的侘寂美學,似乎可以蔓延至生活裏所有的邊角,我們的繪畫、園林、詩文典籍裏沒有總結成箴言式的美學關鍵詞,但我們也有待將那些點滴體會記錄下來,經由尺度的、材料的、意境的轉化,因地製宜地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裏。這需要我們誠懇地處理眼前資源,藉由對幸福的想象進入世俗與日常,相信據此可以抵達詩意。
……
一粒迷樓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一粒迷樓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