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場沒有地圖的漫長旅行,以古老的方式探索土屋、巫醫和食人族乘火車和卡車穿越塞拉利昂,徒步跨越利比裏亞和幾內亞沒有哪個詞語能更好地形容這個貧窮、懶散而又美麗的多民族國傢瞭。
——格雷厄姆·格林
內容簡介
三十歲的格林無法忍受婚姻令人窒息的壓力,邀請年輕的錶妹陪他去西非探險。這是格林首次離開歐洲,他們需要徒步穿越長達三百五十英裏的森林,這片森林橫跨兩個國傢,一個是貧窮的塞拉利昂,另一個是受戰爭影響很深、為被解放的奴隸而建立的共和國利比裏亞。他帶著一隊腳夫,從塞拉利昂的紅土地來到大巴薩的海岸,開始瞭解這片未受西方殖民主義侵害的地方。在此次旅行中,他希望能遠離文明,探索非洲的“黑暗之心”。
作者簡介
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英國作傢、劇作傢、文學評論傢。從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畢業後,在《泰晤士報》擔任副編輯,因《斯坦布爾列車》而聲名鵲起。1935年,他穿越利比裏亞,迴國後寫成《沒有地圖的旅行》。1938年,他探訪墨西哥,報道當地宗教迫害,完成《非法之路》及著名小說《權利和榮耀》。1941年,他進入英國外交部並被派駐塞拉利昂,此後以西非為背景創作瞭小說《問題的核心》。戰後他卸下公職,四處旅行,足跡遍及南美、東歐、亞洲和非洲,同時以自由投稿人的身份繼續發錶著作。
格林著作豐富,包括二十五部長篇小說、四部遊記、六部劇作、三部自傳、四部童書、數本短篇小說集,以及詩集、評論、報道等。他的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獲奬無數。格林曾被授予“英國功績勛章”和“榮譽勛爵”封號。
目錄
前言
導讀
第二版序
第一部
第一章 通往非洲的道路
第二章 貨輪
第三章 來自故鄉的故鄉
第二部
第四章 利比裏亞西部
第五章 總統閣下
第六章 進入巴斯地區
第七章 黑色的濛巴納斯
第三部
第八章 傳教所
第九章 “文明人”
第十章 大巴薩的獨裁者
第十一章 最後一圈
第十二章 濛羅維亞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通往非洲的道路
城裏狹小的街旁,又高又黑的大門依然緊閉。我按下門鈴,敲敲門,又按瞭按門鈴。鈴兒沒響;一遍又一遍的按下門鈴隻是一種堅信或失望的本能反應。我坐在法屬幾內亞的小屋前,從未想過自己會齣現在這裏。我記得這是第一次迷路,看著公共汽車駛過街頭的拐角,頭上頂著蒼白的鞦日。
這時一名童僕過來問我是不是要找領事,我說是找領事,他便帶我徑直走到聖鄧斯坦教堂口,上樓來到事務室。我之前收拾行囊,帶上那頂從未用過的帳篷、皮下注射器、藏在鞋櫃的自動手槍,還有儲錢箱裏的幾袋銀幣時,全然未想到旅行的開始會是這樣。事務室所有人都在準備豐收節;屋裏堆滿大片裝飾用的黃花和西葫蘆碎;我不知道哪個是領事。微弱的燈光下,小男孩在黃花中左顧右盼,最終指著在花中彎腰忙活的小姑娘說,“看!就是她,你問她就行啦。”
我踮著腳擠進聖鄧斯坦教堂滿是花草的房間,感到很不自在,“請問?利比亞領事……”還沒等我問完話,她就告訴我瞭,於是我朝另外一條街道走去。
下午三點,領事館午飯剛過。狹小的房間裏擠著三名工作人員,不知道是什麼國籍。領事館坐落在全新的辦公大樓深處,樓麵閃閃發光。窗颱齊刷刷擺著破舊的電話簿和化學教材。廢紙簍上卡一臉盆,有個人在那清洗餐具,油膩的水中漂著模糊不清縴維般的黃色絲綫,他從煤氣竈中提起一壺熱水倒入盤中,然後用布擦乾盤子。桌上擺著散亂的包裹,看起來像堆石頭,搬運工在門口不斷伸進頭來,朝地闆上接二連三地甩下包裹。這房間就像明亮整潔的街道中臨時停靠的破敗拖車,讓人覺得幾個小時後再迴到這座閃亮的大樓裏,就恐怕會找不著瞭,哪怕是幾個小時的功夫,這拖車也會消失不在。
領事館的人都很友好。到頭來就是付錢的問題;沒人問我為什麼要去利比裏亞,倒是許多非洲行傢跟我說,利比裏亞共和國憎恨外來人。領事館裏,他們偶爾開開傢常的玩笑。“打仗前,”大個子說,“我們都不用護照。亂七八糟。而且隻能去阿根廷。”他瞥瞭瞥對麵幫我填文件的男子,又開口說道,“如果你要去阿根廷,有時甚至得提前一個月備份指紋,這樣倫敦警局纔能跟布宜諾斯艾利斯警方打好招呼。世界上所有的無賴都去阿根廷瞭。”
我仔細端詳牆上那一貫空白的地圖,隻在海岸綫和邊界上零星點綴著一些村莊和城鎮。“你去過利比裏亞沒?”我問他。
“沒,沒去過,”他迴答道,“我們讓他們來我們這裏。”
這時那男子在我護照上蓋個圓形紅章,上麵畫著利比裏亞國徽:一艘三枝桅杆的船、一棵棕櫚樹、一隻空中翱翔的鴿子,寫著“熱愛自由使我們來到這裏”。在這個紅章上我簽署瞭“外國人即將入境利比裏亞共和國聲明”。
我看過利比裏亞《移民法》的規定,確信自己有資格進入利比裏亞共和國。
我知道,如果被列為移民法禁止入境的人群,就會被驅逐齣境或者被逮捕拘留。
於是我鄭重宣誓,以上有關本人陳述絕對屬實,在利比裏亞共和國,我會完全遵守當地法律,支持當地政府機構。
對於利比裏亞法律,我隻知道除通過利比裏亞許可的港口以外,白人禁止通過其他港口入境,除非花大筆錢買個“探索傢許可證”。我打算從英屬邊界進入利比裏亞,然後穿過內陸森林直達海岸。我是一名天主教徒,但未必會完全感性地接受天主教條,至少算得上理性的知識分子;我承認禮拜天錯過彌撒是一種道德罪過。所以我發現諸如“我鄭重宣布”……這種人類心理上的矛盾行為尤為有趣。
我在五月曾讀過《英國政府藍皮書》對利比裏亞的介紹:
老鼠數量可以用“群聚”來形容,木房和波形鐵皮房是老鼠的群集之地……
政府沒有采取任何措施……,既沒采取有效措施控製黃熱病或瘟疫,甚至連黃熱病病發的通告也沒有,再加上那些毫無醫藥監管的貨船不斷抵達利比裏亞海岸……
首都濛羅維亞的大部分蚊子幾乎同屬一類,而且會傳染黃熱病毒……
一共燒毀四十一個村莊,總死亡人數一百四十一人,其中六十九名男性,四十五名女性和二十七名兒童……
我還從多方消息打聽到,曾經有名男子在薩斯頓附近與侵略軍衝突時受傷,想要投降。當時他沒有任何武器,並且還在求饒,但是卻當著柯爾摩上尉的麵被士兵一槍斃命。
士兵悄悄潛入村莊周圍的香蕉林,朝小屋裏群槍射擊。一名剛産下雙胞胎的婦女在床上斃命,雙胞胎也在士兵縱下的熊熊烈火中身亡……
在有個侵略軍經過的村莊裏還發現六具燒焦的兒童屍體……
說到這還可以提一下,曾經有一名政治罪犯在新薩斯頓稱他曾聽到士兵們在高談闊論用彎刀殺死兒童,然後扔到烈火炎炎的小屋裏……
後來我聽說戴維斯上校在天普跟幫我打點農場的孩子有衝突,還抓捕虐待皮爾特爾人。聽到這個消息大傢都非常害怕……
據稱利比裏亞內陸地區疾病主要有象皮病、麻風病、雅司病、瘧疾、鈎蟲病、血吸蟲病、痢疾、天花和營養不良。利比裏亞整個國傢隻有:在首都濛羅維亞有兩個醫生,都是外國人,而且都是私人開業;在費爾斯通種植園有一個醫務室;內陸地區隻有三四個教會醫生……
在首都濛羅維亞,瘧疾病幾乎遍地都是……
在其他地方,物價一般都由廠傢製定,但是在利比裏亞,買傢為瞭私利會強迫賣傢底價齣售……
如果我們不投降,利比裏亞政府就會殺光所有薩斯頓以及剋魯海岸的部落人民。但我們不會迴到海岸綫,也不會投降,除非英國領事館從濛羅維亞發齣消息稱不會再有戰爭。那樣我們纔會迴到老薩斯頓……
……
前言/序言
序
我第一次讀《沒有地圖的旅行》,是在利比裏亞首都濛羅維亞,當時正值宵禁,被鎖在陰冷的旅館房間裏,想必格雷厄姆·格林一定認同,在這樣的環境中看這本書應該再閤適不過瞭。外麵一片吵鬧,不知是因為暴雨雷鳴還是因為從天而降的迫擊炮,垂死的利比裏亞獨裁軍閥查爾斯·泰勒已經深陷叛軍的重重包圍之中。二〇〇三年六月,我飛往利比裏亞,報道這個瀕臨瓦解垂死掙紮的國傢。一九八〇年以來,利比裏亞政府一直深陷腐敗的深淵。在踏上飛機之前,我唯一能找到有關利比裏亞的書便是格雷厄姆·格林的這部遊記,書中描述他一九三五年搭乘火車和卡車穿越塞拉利昂,然後徒步三百五十英裏跨越利比裏亞和日內瓦的旅行。
格林在他後半段職業生涯中,嚮媒體報道瞭大量勢力衝突和國傢危機的新聞。一九六七年,在以色列贏得“六天戰爭”幾個月後,格林受《星期日電訊報》所托前往這塊聖地,戰爭給這個國傢帶來新的開始,或許和平也會隨之而來。但隨著埃及的炮火直逼蘇伊士運河,格林冷嘲地寫道這場戰爭的名字可能搞錯瞭,這哪是“六天戰爭”。一九六七年底,格林又受《觀察者》委派前往非洲塞拉利昂,由於之前在外交部工作時已駐守過塞拉利昂,《觀察者》想讓格林撰文報道這個對他來說熟悉的地方,當時塞拉利昂剛剛發生獨立後的首次政變。在置身事外的後人眼中,這個前英國殖民地在格林的筆下被完美地勾勒成為“湯甜之地”。這個詞並不是格林的發明,而是他在一名年輕婦女穿的棉衣上看到的詞語,當時他在塞拉利昂首都弗裏敦做午夜彌撒,就坐在她身後。他藉用這個術語,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因為“沒有哪個詞語能更好地形容這個貧窮、懶散而又美麗的多民族國傢瞭”。一九三五年,格林三十而立,被《泰晤士報》派往非洲進行報道,在此之前他從未離開過歐洲。
我至今還保留著一本平裝的《沒有地圖的旅行》,它曾陪我曆經非洲戰爭。封麵還殘留著驅蟲劑的痕跡,書頁裏零星地寫著幾行旁注,翻瞭好幾遍之後書脊有些脫落,但是對我來說這本書依然珍貴,因為它不隻是簡單的報告文學。不過細心閱讀幾遍後也的確能發現不少錯誤,想必這位副主編自己也沒想到吧。格林在書中對利比裏亞國歌的描述有些偏差,此外旅行開始和結束的日期也記錄錯誤。他在利比裏亞曾遇見一位名叫喬治·哈利的美國傳教士,書中對哈利待在利比裏亞的年份也記錄不準確。
雖然格林的書中有許多不準確之處,我反而感到欣然。在我眼中,這意味著他也隻是一介凡人,也會被塵封在後人的記憶之中,重點是這些偶然的錯誤絲毫不影響《沒有地圖的旅行》這本書的內在力量。透過這本書,我可以窺視到更多格林的世界,也可以更加瞭解自己的世界。
這本書包括兩段旅行。第一段旅途真可謂是長途跋涉,格林隨同他的錶妹芭芭拉·格林、四名僕人和二十六名腳夫穿越遙遠的非洲大陸。二〇〇九年,戰爭在利比裏亞早已成為曆史,我循著格林走過的每一寸炙熱的土地前行,看著一個彆樣的非洲,一個與格林筆下的文學世界中截然不同的非洲。在苦苦跋涉的這幾周,我切身體驗瞭非洲灼熱的氣候和令人窒息的叢林地貌,看來格林不僅擁有強壯堅韌的身體,還擁有異常強大的精神力量。格林一九三五年的非洲之旅可以說是一次意義非凡的旅途,沒有身體力行的勇氣和義無反顧的決心是絕對不行的。
嚴格地說,格林的第一段旅行並不是“沒有地圖的旅行”,而更多地可以稱為“沒有好地圖的旅行”。格林在非洲之行中帶瞭兩張地圖,分彆是英國和美國的軍事規劃圖,非常破舊,隻標齣瞭塞拉利昂、利比裏亞和幾內亞的輪廓,而中間地區幾乎空白。
格林書中的第二段旅行算得上是真正的“沒有地圖”,也是格林在內心深處找尋自我和人生真諦的旅程。書中有好幾處他都藉用瞭精神分析的術語,根據自身的切身體驗描述他年輕時接受精神治療的感受。他在書中寫道,自己迴到“壓抑的思想”和“原始的迴憶”之中,在這場內心深處的旅途中,利比裏亞這個目的地已經顯得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到達利比裏亞釋放自己的思想。格林並不是要身體力行讓肉體迴到非洲,而是通過非洲之行在精神上迴歸原始的純真。
這也是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啓發。二〇〇三年,我一直深感睏惑利比裏亞為何總是充滿混亂和殘酷的戰爭,讀完格林在利比裏亞內陸遭遇的種種睏難,我感到一絲欣慰。最近我又重拾這本書,它讓我思考作為白種局外人,自己有時想要投射的種種偏見,不單單指嚮利比裏亞,還指嚮更加廣闊的非洲大陸。格林書中的照片盡是破敗不堪的場景,看起來遭遇睏境,有些甚至已經無法辨清,但是卻愈發吸引我迴到書中的世界。每次讀完《沒有地圖的旅行》,都能從中尋迴一些新鮮的感覺,這本書絕對是佳作的典範。
提姆·布徹,二〇一〇年
第二版序
寫完這本書後時隔六年,我又來到塞拉利昂——在沒有戰亂的和平年代去哪兒尋歡作樂,這是作傢應該仔細想想的問題,因為一到戰時就可能不會再有機會重返舊地。我從拉各斯機場起飛,在空中循著利比裏亞海岸的浪花綫,望著一簇簇狹小的棚屋,而這就是大巴薩,這種感覺非常奇妙。我曾經在這裏遣散我的腳夫。我曾穿過狹小孤立的白色建築物——濛羅維亞英國大使館。更奇妙的是,我重新尋覓從弗裏敦到凱拉洪的蹤跡,搭乘同一趟狹小的燈箱火車,住在同一傢旅館。
現在迴首往事,我後悔自己曾對弗裏敦寫下苛刻言辭,因為現在的弗裏敦已經成為我常年生活和工作的傢園。作為一名遊客,我曾經嚴厲地批評彆人墨守成規的秉性。而在弗裏敦停留一年之後,我卻在自己身上也發現瞭這種秉性。或許過往的遊客曾對弗裏敦産生種種誤會,其實就連像我這樣與弗裏敦關係密切的人也時常會産生誤會。在這兒待瞭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弗裏敦被忽視的東西實在太多,如果我現在寫弗裏敦,我筆下的畫麵一定會無比安逸,安逸得有些超乎尋常,因為我已逐漸迴想起夕陽西下的時刻,所有紅土小道幾分鍾後被化成玫瑰色的情景,還有那古老的奴隸城堡,那草地上擺放的加農炮,在遺棄的鐵軌上啄食的幾隻雞,偶爾齣沒在狹小空蕩而又腐爛的車站,我依然想起六點鍾喝的第一杯杜鬆子酒的味道。我已開始忘記作為遊客腦海中最清晰的那部分記憶——那些骯髒邋遢、不幸、遭遇不公、筋疲力盡的人們。但是隻要畫麵真實,我就會讓它一直駐留在腦海中。
倫敦,一九四六年十一月
遠行譯叢:沒有地圖的旅行(軟精裝)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遠行譯叢:沒有地圖的旅行(軟精裝)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