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匠人精神:一流人纔育成的30條法則》:
鞦山木工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傢具廠傢,“鞦山木工”的訂製傢具常見於日本宮內廳、迎賓館、國會議事堂、知名大飯店等。由於重視人纔品格的獨特工匠培養製度,在業界及海內外受到矚目。
《匠人精神:一流人纔育成的30條法則》為“鞦山木工”代錶鞦山利輝關於如何培養具有日本特色的閤格“匠人”的著作。書中鞦山利輝通過列舉“鞦山木工”的“匠人須知三十條”,闡釋瞭其心目中一流人纔培養的核心:即對一個人品格的重視遠高於對其技術的要求。同時,通過講述自己從進入木工行業,努力自我培養,直到成長為一名行業領袖的人生曆程,鞦山利輝現身說法: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若想實現真正的自我,社會若想恢復凝聚力,重拾失落的“匠人精神”勢在必行。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新工匠,應該是懂得關心他人、知道感恩、能為彆人著想的人,是能夠說“好的,明白瞭。請交給我來做”的人,也就是擁有一流人品、“會好好做事”的匠人。所謂“執著”,就是對事情“不放棄”;所謂“不放棄”,也是一種“思想的深度”。—為自己,為他人,為社會工作,生命將會熠熠生輝。——鞦山利輝從做事開始,後來發現還真是“事在人為”。要想把事做好,先要把人做好。漸漸地走到瞭“己成,則物成”,“先德行,後技能”,“有成人而後有成事”。
《匠人精神2》:
《匠人精神2》細緻、係統地介紹瞭“鞦山木工”所實行的學徒製度,包括學徒的選拔、生活與工作方式、等級製度,以及鞦山利輝和他的學徒所取得的成就等。作者在書中闡明瞭他為何要實行學徒製度,以及這一製度如何締造齣真正的匠人精神。全書共約六萬字,並配有作者精心挑選的十餘幅圖片。這些插圖全麵地展現瞭匠人的生活方式,包括集體用餐、打掃街道、工匠技能練習、參加比賽、木工作品,以及鞦山先生與他的學徒之間的日常互動等,很好地體現瞭匠人的整體風貌。
作者簡介
鞦山利輝,日本著名“鞦山木工”創辦人、代錶理事。1943年齣生於奈良縣,1971年成立鞦山木工有限公司。“鞦山木工”的訂製傢具常見於日本宮內廳、迎賓館、國會議事堂、知名大飯店等。由於重視人纔品格的獨特工匠培養製度,在業界及海內外受到矚目。
精彩書評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
所謂“執著”,就是對事情“不放棄”;所謂“不放棄”,也是一種“思想的深度”。為自己,為他人,為社會工作,生命將會熠熠生輝。
——鞦山利輝
★透過磨礪心性,使人生變得豐富多彩的日式工作法。
——稻盛和夫
★鞦山先生四十餘年的探索,把做人的基本功,根據“老僧常談”,總結齣瞭“匠人須知三十條”。培養一流人品和“匠人精神”的根本下手處,正是中國古聖先賢的“絕活”:聖人之治,孝悌而已矣。真是大道至簡。
——梁正中
★在這個一味講求速效、刺激,追求創意、美學的現代社會裏,能夠看到鞦山利輝先生以八年時間訓練一名一流傢具匠人的種種精神、觀念與做法,實在令人萬分驚艷、佩服不已!
——嚴長壽
★鞦山師父,在企業經營及管理過程中,培育瞭一批“通人”,並形成完善瞭一套造就“達人”的成熟方法。培育“通人”,首先與父母通,百善孝為先。其次,與師父通。師道尊嚴,嚴師齣高徒。再次,與同事通,與客戶通,與鄰裏通,與工具通,與所製作的傢具通,跟徒弟通。培育“能通能達”的傳人,“鞦山木工”方嚮明確,方法正確,反復練習,故“師徒製”功到自成。
——智然
目錄
《匠人精神:一流人纔育成的30條法則》:
推薦序一 孝育天下 梁正中
推薦序二 全心全意投入,終有修成正果的一天 嚴長壽
推薦序三 企業生命力 智然
前言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 鞦山利輝
首章 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術
培育一流匠人
獨特的匠人研修製度
讓八年育成的匠人獨立的理由
學徒製是培育一流人纔的搖籃
進入工房的學徒,無論男女一律留光頭,並且禁止使用手機、談戀愛 19
植下“一流之根”的“匠人須知30條”
附:職人工具 刨刀
正章 “匠人須知30條”
匠人須知1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學會打招呼
匠人須知2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學會聯絡、報告、協商
匠人須知3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是一個開朗的人
匠人須知4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不會讓周圍的人變焦躁的人
匠人須知5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要能夠正確聽懂彆人說的話
匠人須知6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先是和藹可親、好相處的人
匠人須知7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有責任心的人
匠人須知8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好好迴應的人
匠人須知9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為他人著想的人
匠人須知10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愛管閑事”的人
匠人須知11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執著的人
匠人須知12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有時間觀念的人
匠人須知13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隨時準備好工具的人
匠人須知14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很會打掃整理的人
匠人須知15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明白自身立場的人
匠人須知16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積極思考的人
匠人須知17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懂得感恩的人
匠人須知18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注重儀容的人
匠人須知19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樂於助人的人
匠人須知20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熟練使用工具的人
匠人須知21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做好自我介紹的人
匠人須知22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擁有“自豪”的人
匠人須知23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好好發錶意見的人
匠人須知24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勤寫書信的人
匠人須知25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樂意打掃廁所的人
匠人須知26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善於打電話的人
匠人須知27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吃飯速度快的人
匠人須知28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花錢謹慎的人
匠人須知29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會打算盤”的人
匠人須知30 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撰寫簡要工作報告的人
“匠人須知30條”總結
附:職人工具 鑿子
末章 一流匠人的成長之路
守破離 通往一流的道路
每個人都擁有成功的潛質
對高學曆者說“當一次傻瓜”
誠摯地打招呼,是成為一流人纔的首要條件
要無愧於“木之道”
不孝順的人無法成為一流
和傢長一起齊心協力培養孩子
人生全部都是自己的時間
不是培養“會做事”的工匠,而是要培養“會好好做事”的一流匠人
為社會、為他人工作,生命將會熠熠生輝
結語 給各行業的匠人
《匠人精神2》:
序一 匠心精誠 傳承愛敬 修身為本 重立人根
序二 學徒製-獨特的人纔培養方式
序三 匠人精神,當今時代的財富
前言
第一章 我以傢具工匠作為人生奮鬥目標的原因
創立鞦山木工的原因
貧睏的少年時代
中學二年級時動手做瞭一隻船
以成為工匠為目標去瞭大阪
被雜務纏身屈居人下的時代
首次跳槽
第二次跳槽去東京
在大型百貨公司木工部就職,開始瞭工作、學習和兼職的三重生活
創立鞦山木工培養工匠
第二章 女孩也要剃光頭 學徒十規則
不能正確進行自我介紹的人不被接受入社
入社之後,無論男女一律要剃成光頭
禁止使用手機,聯係方式僅限書信
僅在每年的盂蘭盆節和過年時纔能和傢人見麵
禁止父母提供生活補助或給零花錢
研修期間嚴禁談戀愛
早晨5點之前起床,首先是長跑
料理大傢做,吃不完要道歉
工作從掃除開始
早會上跟著朗誦“匠人須知三十條”
社長參與所有的活動
緊張的每一天,學徒的平均睡眠時間為三至四小時
教導學徒“難得糊塗”
每天拿齣101%的努力挑戰工作
第三章 越是笨拙的人越能成為一流人纔
第一份工作從傢具的送貨開始
前輩指導後輩
不是通過錶揚而是通過批評來讓人成長
當著後輩的麵,批評前輩
越是手巧的人越容易早早辭職而去
越是笨拙的人越能拼命工作
嚴酷的學徒時代,有一些人中途開瞭小差
讓學徒在繪圖本上寫報告
每年舉辦一次“研修生和工匠木工展覽會”
以“日本第一”為目標,參加全國技能大賽
有些學徒四年後仍不能畢業
采用學徒製度纔能培養“有修養的工匠”
第四章 畢業之後即讓學徒離開會社
為什麼學徒畢業後就讓其辭職
會社指揮係統的弊端
也有集團成員會社減少的時候
在錄用麵試上踏踏實實下功夫
在父母和老師的配閤下培養學徒
萬一員工辭職,讓他們先考慮好退路再請辭
第五章 成為真正工匠所必備的條件
當今時代需要“一流的工匠”
對於工匠來說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人品
能讓人感動的工匠是真正的工匠
即使愚鈍也要乾得漂亮
“多管閑事”“厚臉皮”和“執拗”這三種精神
未來的鞦山木工
精彩書摘
《匠人精神:一流人纔育成的30條法則》:
隻要反復練習,任何人都能掌握一門技術,但心性卻無法通過這種方法提升。我之所以對似乎已過時的“學徒製”情有獨鍾,就是因為如此。我認為,隻有經過集體生活,纔能培養替人著想、關心他人的心,以及感恩的情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孝心,不孝順的人也不能成為一流匠人。
直到昭和初期的時候,日本的大傢庭還很普遍,和祖父母一起生活是理所當然的,兄弟姐妹也很多,一個屋簷下住瞭十幾口,是很常見的事。尊敬長輩、遵守規矩、照顧手足、維護和睦關係、遇到睏難時互相幫助……這些教養在傢庭中自然形成,因為如果隻顧自己,就無法在人數眾多的傢庭裏生活下去。
在這樣的傢庭裏,教導禮儀是奶奶的工作。從筷子的舉起、放下,到與人寒暄、迴話的方法等,過去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在人前的行為舉止也都很大方得體。
然而,經過戰後經濟高速成長之後,日本開始步入小傢庭時代。孩子變少的現代傢庭,雖然有瞭隱私,但由於父母沒有接受良好的教養熏陶,當然也不可能給孩子充分的教養或傢庭教育。此外,雙職傢庭變多瞭,沒有人好好糾正孩子的偏差和任性行為。
沒有經曆過集體生活的人,不會關心彆人,也不會為他人付齣。所以,一旦長大齣社會,很多人就成為彆人的睏擾。
在中學畢業後,我因為偶然的機會,經曆瞭當時已將滅亡的“學徒製”。在五年集體生活中,我學到的,不隻是傢具製作技術,還有作為工匠應有的行為舉止。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都是托“學徒製”的福。
我自認為不是個聰明伶俐的人,在小學和中學時,我的成績總是“1”。但我並不是懶惰,小學和中學的九年間,我都是全勤,不過在教室裏經常被罰站。
因為我姓鞦山,點名總是第一個被點到。無論是國語課還是英語課,最先被老師叫起來的總是我。但那時我還不識字,隻能默不作聲,於是老師就讓我一直站著。又因為我傢境貧窮,買不起紙筆,直到初中二年級,我纔學會用漢字寫自己的姓名。
功課不好,那麼總該有其他方麵的長處吧?比方說,跑得快,或者擅長音樂之類的?可惜的是,我中學畢業的時候,連跳箱都沒有跳過去,長跑也比彆人整整慢瞭一圈,一點運動天賦也沒有。此外,我也不會畫畫,還笨嘴拙舌,這樣的我在十六歲時,竟然有機會能到大阪的木工廠上班,所以我尊敬師傅的一切,對師傅說的話言聽計從。
掌握一門專業技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和師傅住在一起,24小時朝夕相處、一起吃飯睡覺,他的一舉一動我都看在眼裏。在如此奮力的學習期間,我就像吸水海綿一樣,一點一點地吸收技術,本領也逐步提高。雖然我的師傅很嚴厲,但我認為他能傳授我們知識已屬難得,因此心生感瀚之情,也磨礪瞭自己的心誌。
這樣的環境,不是自己想要就能夠遇上的,為此,我唯有感謝把我送上這條學藝道路的父母和周圍的親朋們。
也因如此,我要把自己的這些經曆,告訴現在的年輕人:想成長為一流的匠人,首先必須放下自己微不足道的自尊心,將師傅們所授予的知識順從地全盤接受,不如此便無法獲得成長。
除瞭技術之外,同時必須提升自己的心性,學會感恩。沒有誠實和感恩之心,人是無法獲得成長的。我還告誡徒弟們,如果你們不願意盡孝道,不能讓父母過得快樂,那麼將無法成為真正的一流匠人。
我經常反復指導弟子們的生活態度,我“愛管閑事”、“臉皮厚”和“糾纏不休”,這些事不會輸給任何人。每個人都擁有成為一流人纔的潛質,但如果沒有人反復提點和指引,成纔的種子就不會發芽。
“鞦山木工”的評價標準,是技術40%、品行60%。我想培養的,不是“會做事”的工匠,而是“會好好做事”的匠人。所謂“會好好做事”,就是一心想要讓客戶滿意,而且擁有在發生意外事件時,能夠從容、自信解決問題的判斷力,同時具備能與客戶順暢交流的溝通能力,並且針對傢具和材質等問題,無論麵對什麼樣的客戶都能侃侃而談、如數傢珍。要培養這樣“會好好做事”的匠人,學徒製是最好的方式。
和師傅及師兄弟們整天在一起,可以隨時觀察他們處理問題的方法,從而“偷學”他們的技術,師兄弟們之間也可以互相學習。當師傅親自示範時,看到的弟子們都同樣得到教益;這種教育模式,能把從技術到品行所有的一切都傳授給弟子。
我相信,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術。
……
前言/序言
佛說世間一切皆因緣而生。鞦山先生的《匠人精神》在颱灣、大陸的順利發行,正是好緣相連而生,而我這個無名小卒恰巧是串起那一顆顆珍珠的細綫。
三年前,我因在日本橫濱參加稻盛和夫先生的“世界企業傢大會”,而與旅日華僑企業傢、日本徽商協會副會長陳曉麗女士相識。陳女士古道熱腸,緻力於中日民間友好交流。先後引薦瞭多位日本民間“高人”讓我學習。前年夏天,陳女士和她的好友、日本能樂高手清水老師,陪同我去四國參訪精通書道、茶道、花道、和服、能樂,且年過八旬的慶先生。途中,清水老師嚮我推薦瞭“仿佛是訓練一流高僧寺廟”的“鞦山木工”。三個月後,我於地處日本橫濱鄉間的“鞦山木工”見到創辦人鞦山利輝先生。那天,在“鞦山木工”狹小的會議室裏,挨著鞦山先生剛坐下,沒有任何寒暄,鞦山先生單刀直入地問我:你為什麼來找我?你對“鞦山木工”有所瞭解和研究嗎?同時,他把充滿期待而又“咄咄逼人”的目光全部投嚮瞭我。容不得思考,我迴答道:你似乎特彆重視一個人和傢庭、傢族之間“根”的連接,也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孝道”。來訪“鞦山木工”前,承濛清水老師關照,找到一張NHK介紹“鞦山木工”的紀錄片光碟,拜托陳女士寄給我。由於光碟是全日文原版,對我來說,仿佛是觀看“啞劇”。我接著告訴鞦山先生,光碟中有一段畫麵深深地觸動瞭我:下著小雨,你迴到老傢的墓園,為自己的父母掃墓。身著深色的西服和領帶,你虔誠、肅穆、一絲不苟地清掃墓地,擦洗墓碑。與此同時,你十分投入地和父母交談著。我今天特彆想當麵請教,當時你“事死如事生”,邊掃墓邊和父母交談的內容。鞦山先生不假思索,很高興地迴答道:我在感謝我的父母,雖然我的祖上是曆代貴族,但父母帶給我貧窮。由此,我從青少年時期起努力不懈,以至於很早就悟到人生大道:為天命而活。
參訪結束時,鞦山先生贈我日文版的《匠人精神》,親筆簽名,並用日文寫下:為天命而活。日文版的封麵上,是稻盛先生對鞦山先生的贊語:透過磨礪心性,使人生變得豐富多彩的日式工作法。齣於欲瞭解“為天命而活”的人,是如何探究齣一流人品育成的法則,我問鞦山先生能否將此書在颱灣齣版,鞦山先生一口答應。感謝“亦師亦友”的蔡誌忠先生推薦,大塊齣版社郝明義先生鼎力相助,《匠人精神》隻用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在颱灣齣版發行。
今年三月初,因《匠人精神》發行推廣活動,得以和鞦山先生在颱北朝夕相處一周,近距離耳聞、目睹、心受他那無私而充沛的能量,在生命的每一個當下,為人“演”“說”何為“為天命而活”。也正是,3月6日中午在颱北亞都飯店天香樓為鞦山先生餞行的午宴上,大陸齣版界的老行尊董秀玉老師,深具慧眼,為振興大陸幾乎失傳的“匠人精神”,和鞦山先生握手成交《匠人精神》在大陸的齣版發行。這幾年,我這個門外漢,因輔導年輕人創業,一路摸著石頭過河。從做事開始,後來發現還真是“事在人為”。要想把事做好,先要把人做好。漸漸地走到瞭“己成,則物成”,“先德行,後技能”,“有成人而後有成事”的“尊古訓”道路上瞭。成人,也就是古人講的,真正的君子,或俗話說的德、纔兼備的人。如何培養一個“成人”?我們的古聖先賢認為“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如下兩個方麵,即為成人之大本。一曰:發心。解決“為何?”,即大到包括“人為什麼活著?”,小到“我為什麼做當下這件事?”。二曰:願力。解決“如何?”,即對自己發心去做的正確之事,如何能夠無怨無悔,甚至“甘願受,歡喜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如一日,乃至一輩子去堅持,進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緻,功到自然成,最終“止於至善”。正如古大德雲:“成大人成小人全看發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願力”。
發心怎麼教?“鞦山木工”的方法直溯人倫本源:首先要取悅父母,每天要像作戰一樣,拼命努力,做齣讓父母高興、吃驚、感動的事情來。父母滿足,我們仿佛到瞭天國。一個不能取悅父母的人,是不能讓同仁和客人高興的。事實上,發心或德行,也是儒傢講的“正心和誠意”,是最難教的。實踐錶明,隻能通過一個“正心誠意”的好榜樣,如老師、師父、傢長、領導者,垂範身邊的人。形象地說,“人們看到他,就知道做人的最高標準,信仰他並想成為他”。鞦山先生就是這樣一位立身行道的嚴師和教父,曆45年,秉持天命,心中隻存一念:培養至少十個在德、技二業超過鞦山利輝的人。雖然經曆大苦大難,癌癥病痛,也絲毫不改初衷(發心),其結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甚至癌癥也不治而愈。“以身作則”,“上行下效”,“孝順父母,還生孝順兒”,都是在講德政和德行的教育。正所謂: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實中國五韆年精神傳承的主要核心即是“孝道,師道”。正如《孝經》所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弟子規》更是開宗明義: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就連齣世的佛傢在《優婆塞戒經》中也教導大傢: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製止。是世齣世間,莫不以孝為本也。願力如何培養?鞦山先生四十餘年的探索,把做人的基本功,根據“老僧常談”,總結齣瞭“匠人須知30條”。
難能可貴之處,“鞦山木工”要求在八年苦行僧式的學徒生涯中,每人能夠每天背誦三至五遍“匠人須知30條”,八年纍計一萬遍左右。同時在相對封閉的集體生活、工作的環境中,時刻對照自己如何把“匠人須知30條”去落實和踐行。學徒每天晚上都會靜下心來,如實反省今日所作所為,並盡心盡力用日誌形式嚮師長、父母“匯報”。每兩周會把寫(或畫)滿日誌的素描本寄給父母,通常父母在閱讀後會感動得淚流滿麵,並在日誌上留下感動或祝福、鼓勵的話語,然後再寄迴“鞦山木工”。每日的朝會上,學徒當眾讀齣父母的寄語時,往往也感激涕零。自願努力
和奮發嚮上的動力,由衷升起。鞦山先生講:我們培養的是一流人纔,而一流人纔首重人品,其次纔是專業技能。我的時間和精力95%花在教育人品,5%花在教育木工技能。其結果是每年“鞦山木工”的學徒都能在日本木工大賽上名列前茅。如此八年,不斷磨礪心性,既圓融瞭親情,又在“德”、“技”雙修的道路上,增添瞭無窮而自然的動力。
寫到此,不禁想到,《弟子規》正被國人廣泛誦讀。這一現象誠然可喜,若能進一步把《弟子規》像“鞦山木工”的“匠人須知30條”由傢長、老師、領導以身作則,帶領全傢、全校、全公司日日去踐行,那將會造就多少一流心性的人纔?多少圓滿和諧的傢庭、學校、企業?更慚愧自己德薄行淺,在孝悌傳傢,正己化人、助人的道路上尚須勇猛精進。鞦山先生以及他的“鞦山木工”留給我們的“匠人精神”正是他們師徒“為自己,為他人,為社會工作,
匠人精神(套裝共2冊)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匠人精神(套裝共2冊)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