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中公教育为2017年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历史考生打造实用复习教材!
考生需要、实用为先的编写理念,帮助考生合理、有效地进行考前复习!
《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历史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中公版)》汇集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的研发团队,结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真题考查内容,对教材内容安排加以完善,帮助考生明确考试重难点,明确出题规律和考查内容,理解专业知识,灵活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的支持,本书还配有中公移动自习室,在线模拟练习和相关高清视频,开阔考生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根据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真题,全书共设四大部分: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为了满足考生的需要,在保留精华内容的基础上,相应考点放有历年真题、考题预测和知识拓展。每章后的“能力提升训练”配有相关试题,方便考生随看随练。本书还有“前言”“应试攻略”等辅助材料,带领考生了解考试动态和具体内容,节省宝贵的复习时间。
“真题二维码”:本书中含有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扫一扫真题旁的二维码就可以获得该试题的真人讲解,方便考生复习。
中公移动自习室:考生通过在线模拟练习和相关高清视频,可以梳理复习思路,检测复习效果。
目录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与能力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
考点聚焦(2)
第一节初中历史课程概述(2)
考点梳理(2)
一、初中历史课程理论(2)
二、初中历史教材的认识与使用(10)
第二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10)
考点梳理(10)
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10)
二、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使用(16)
第三节初中历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17)
考点梳理(17)
一、认识史学理论(18)
二、与初中历史教学相关的史学方法(20)
三、中西史学史概述(22)
能力提升训练(2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8)
考点聚焦(28)
第一节中国古代史(28)
考点梳理(28)
一、基本线索(28)
二、要点概述(29)
第二节中国近代史(57)
考点梳理(57)
一、基本线索(57)
二、要点概述(58)
第三节中国现代史(83)
考点梳理(83)
一、基本线索(83)
二、要点概述(84)
能力提升训练(101)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08)
考点聚焦(108)
第一节世界古代史(108)
考点梳理(108)
一、基本线索(108)
二、要点概述(109)
第二节世界近代史(122)
考点梳理(122)
一、基本线索(122)
二、要点概述(123)
第三节世界现代史(139)
考点梳理(139)
一、基本线索(139)
二、要点概述(140)
能力提升训练(158)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68)
考点聚焦(168)
第一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168)
考点梳理(168)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168)
二、教学设计的要素(169)
三、教学设计的特点(169)
第二节历史教学设计的原则(170)
考点梳理(170)
一、整体设计的原则(170)
二、以学生为主的原则(171)
三、意义建构的原则(171)
四、过程开放的原则(172)
能力提升训练(173)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74)
考点聚焦(174)
第一节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运用(174)
考点梳理(174)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174)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的关系(175)
第二节解读教材(176)
考点梳理(176)
一、历史教材(176)
二、历史教材的使用与教学设计的关系(176)
第三节学情分析(177)
考点梳理(177)
一、学情分析(177)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179)
第四节制定教学目标(181)
考点梳理(181)
一、教学目标(181)
二、“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181)
三、制定教学目标要做的准备(182)
四、如何撰写教学目标(183)
第五节教学策略设计(183)
考点梳理(183)
一、组织教学内容(183)
二、选择教学方法(185)
三、制定教学策略(188)
四、选用课程资源(189)
五、制作教学课件,设计课堂练习(194)
第六节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撰写(195)
考点梳理(195)
一、历史教学设计的流程(195)
二、中国史的教学设计(196)
三、世界史的教学设计(201)
能力提升训练(206)
第三部分教学实施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10)
考点聚焦(210)
第一节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210)
考点梳理(210)
一、历史学习的基础(210)
二、历史学习过程(212)
第二节历史学习指导(213)
考点梳理(213)
一、学习类型的含义与特征(213)
二、学习类型的分类(214)
三、历史学习方法(220)
能力提升训练(223)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24)
考点聚焦(224)
第一节历史课堂导入技能(224)
考点梳理(224)
一、历史课堂导入技能的原则和要求(224)
二、历史课堂导入技能的功能(226)
三、历史课堂导入技能的类型(227)
第二节历史课堂语言技能(229)
考点梳理(229)
一、历史课堂语言技能的原则和要求(229)
二、历史课堂语言技能的功能(231)
第三节历史课堂提问技能(232)
考点梳理(232)
一、历史课堂提问技能的原则和要求(232)
二、历史课堂提问技能的功能(234)
三、历史课堂提问技能的类型(234)
第四节历史课堂概念阐释技能(238)
考点梳理(238)
一、历史课堂概念阐释技能的含义(238)
二、历史课堂概念阐释技能的要求(238)
第五节历史课堂讨论和对话技能(239)
考点梳理(239)
一、历史课堂讨论和对话技能的含义(239)
二、历史课堂讨论和对话技能的要求(239)
第六节历史课堂板书技能(240)
考点梳理(240)
一、历史课堂板书的类型(240)
二、历史课堂板书的布局(242)
三、历史课堂板书的技巧和要求(243)
第七节历史课堂结束技能(245)
考点梳理(245)
一、历史课堂结束技能的含义(245)
二、历史课堂结束技能的功能(245)
三、历史课堂结束技能的类型(246)
四、历史课堂结束应注意的问题(249)
第八节历史课堂演示技能(249)
考点梳理(249)
一、历史课堂演示技能的含义(249)
二、历史课堂演示技能的要求(250)
第九节历史课堂的组织和管理策略(250)
考点梳理(250)
一、历史课堂组织技能(250)
二、历史课堂教学组织策略(254)
三、历史课堂教学管理策略(257)
第十节历史课外活动概述(260)
考点梳理(260)
一、历史课外活动的地位和作用(260)
二、历史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和组织方法(260)
三、开展历史课外活动的注意事项(263)
能力提升训练(264)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66)
考点聚焦(266)
第一节历史教学评价概述(266)
考点梳理(266)
一、历史教学评价的内涵(266)
二、历史教学评价的作用(267)
三、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267)
第二节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267)
考点梳理(267)
一、教育测量(267)
二、教育评价(268)
三、教育评价的方法(268)
四、教育评价与学业评价的关系(269)
五、试卷质量的评价(269)
能力提升训练(271)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74)
考点聚焦(274)
第一节历史课堂教学评价(274)
考点梳理(274)
一、历史课堂教学评价(274)
二、自我反思(276)
第二节学业评价(277)
考点梳理(277)
一、学业评价的类型(277)
二、学业评价的功能(278)
三、学业评价的方法(278)
能力提升训练(279)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283)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86)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与能力
学科知识与能力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本部分包含的内容有:初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和“两大通史”(即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在“初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中,对初中历史课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初中历史教学涉及的重要史学理论及史学方法进行深入地介绍。“两大通史”部分按照考试大纲和真题分布规律,分六节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进行有针对性的阐述,将考试涉及的重要政治经济制度、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全面地呈现给考生。
从试题和分值分布情况来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所占分值比较接近。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是主要考查题型。根据考试大纲和真题规律,建议考生在牢固掌握初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和“两大通史”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对文字、图片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能够将提取的有效信息同掌握的知识点紧密结合。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1.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2.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本章内容在考试中的考查重点是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同时需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第一节初中历史课程概述
一、初中历史课程理论
历史课程是对国民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课,通过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一)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作用与功能
1.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与传统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必修性相比,新课改后的初中历史课程不是一般的基础课、必修课,而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必修课程。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课程在课程性质上,除定位于基础课程外,更加突出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在课程功能上,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成为实施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初中历史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初中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特点如下:
(1)普及性。普及性是指初中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2)基础性。基础性是指初中历史课程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3)发展性。发展性是指初中历史课程既要考虑到全体学生,也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为学生进入和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基础。
(4)思想性。思想性是指初中历史课程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坚定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5)人文性。人文性是指初中历史课程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6)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初中历史课程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2.初中历史课程的作用
(1)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贯穿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最核心的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将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指导下,《义务教育课程历史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构建了初中历史课程所具有的基本理念,主要涉及: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些基本理念是指导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其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初中历史新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培养少数几个具有历史特长的学生,而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三个一切”应该成为发挥初中历史课程育人作用的出发点。
“一切为了学生”,就是要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初中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初中历史课程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就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关注每一位学生潜藏于灵魂深处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志品质及涵养的厚度,而不只是关注其知识技能堆叠的高度。“一切为了学生”,就必须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促进每一位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应该是每位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要素。
“为了学生的一切”,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情感对认识的积极影响,发掘课程内容的情感内涵,关注情感的内化调节作用,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为了一切的学生”,就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历史课改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应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就是尊重、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要知道,人的自尊一半来自自己,一半来自别人。一个人如果从来就不欣赏自己,他就不会拥有自尊;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有被别人欣赏过,他也不会获得自尊。所以,在教育学生自信、自尊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尊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的学生”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并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生在农村还是生在城市,也不管他们对历史课程是否有兴趣,教师都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学习历史的机会和爱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发展的潜能,使所有的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和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
前言/序言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建立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实行“国标、省考”的标准参照性考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教师资格考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范围广。教师资格考试不仅考查教育理念、教育法律、职业道德和拟任教学科的教育教学知识,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写作能力、教学情境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2)考试难度大。教师资格考试理解型题目较多,考查形式多样,考查角度多变,无形中增大了考试的难度。
为帮助广大考生准确把握教师资格考试,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于2012年推出了适合考生备考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备考用书。此后研发团队不断研究考试,紧扣考试大纲和真题特点,优化图书内容,提高课程质量。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查教师资格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各科考试大纲指明了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试卷结构。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材料分析题、课例点评题、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