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慎墨堂诗话(套装共4册)

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慎墨堂诗话(套装共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邓汉仪 撰 著,陆林,王卓华 辑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文学
  • 诗话
  • 宋代文学
  • 历代诗评
  • 慎墨堂
  • 文学研究
  • 古典文献
  • 套装
  • 中华传统文化
  • 诗词鉴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414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7539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6
套装数量:4
字数:1340000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慎墨堂诗话》四十四卷,是清初著名诗人邓汉仪的诗歌评论著作,系2009-2015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整理者陆林、王卓华耗时多年,将邓汉仪的评论文字及其相关诗歌详尽摘录,为我们展示了清初诗坛的诗歌和诗学的整体风貌。今中华书局将其纳入“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丰富了此套丛书的品种,可以推进学者对清初诗学的深入研究。

内容简介

  邓汉仪是清初著名诗人,曾与吴伟业主盟诗坛数十年。所评选《诗观》、《慎墨堂名家诗品》等,搜罗富而抉择精,以同时人选同时诗的优势,反映了清初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本稿辑录邓汉仪所编选总集、别集及诗评类著作之评语及笔记中论诗文字,内容首列《诗观》三集四十一卷,以清康熙慎墨堂刻本为底本,以乾隆仲之琮深柳读书堂重辑本和书林道盛堂本为参校本;次列《慎墨堂名家诗品》一卷,清康熙刻本;再列清康熙介安堂刻本孔尚任《湖海集》和清康熙师白堂刻汇印本之李赞元《出门吟》、《悔斋集》、《又新集》;末卷为清夏荃辑、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民国钞本《慎墨堂笔记》。书后附录邓汉仪诗歌序跋、诗歌评论及传记资料等,以备参考。

作者简介

  邓汉仪(1617—1689),字孝威,号旧山,别号旧山梅农、钵叟。清初著名诗人,曾与吴伟业主盟诗坛数十年。所评选《诗观》、《慎墨堂名家诗品》等,搜罗富而抉择精,以同时人选同时诗的优势,反映了清初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

  陆林(1957-2016),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校点《明语林》、《舌华录》,辑校《金圣叹全集》,选注《朱柏庐诗文选》,参与编撰《清人别集总目》等,有著作近20部。在《文学遗产》《明清小说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上百篇。

  王卓华,玉林师范学院教授,文学博士。著有《中州文献总录》、《近思录注译》等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烟波浩渺,诗情万种:中国古代诗歌批评的璀璨星河 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致力于为读者呈现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粹。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慎墨堂诗话》以其独到的见解、精妙的论述,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套装共收录四册《慎墨堂诗话》,旨在全面展现这一杰出诗话的学术价值与艺术魅力,引领读者徜徉于中国古代诗歌的海洋,领略其不朽的风采。 《慎墨堂诗话》:诗歌评论的典范之作 《慎墨堂诗话》是明代文学家、批评家王穉登(号慎墨堂)晚年的心血结晶。王穉登以其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诗歌功底,对历代诗歌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与评论。本书并非简单的诗歌赏析,而是对诗歌创作、理论、流派、风格、意境、韵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观点,对后世诗歌创作与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册:溯源论道,诗学正宗 本册重点收录《慎墨堂诗话》中关于诗歌理论源流与核心观念的论述。王穉登追溯诗歌的起源,探讨诗歌的社会功能与审美价值,阐述“诗言志”、“诗教”等传统观念的精髓。他深入分析了历代诗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尤其对汉魏六朝、唐宋诗歌的理论建树进行了精细的梳理与评价。书中不乏对名家诗作的评论,如曹植的“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李白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的“沉郁顿挫,精工巧思”,苏轼的“豪放旷达,汪洋恣肆”,王穉登的评论,不仅点出作者的风格特点,更深入挖掘其艺术匠心与思想内涵,为读者理解诗歌的创作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此外,本册还着重探讨了诗歌的“形”与“神”。王穉登强调,诗歌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辞藻的华丽、音律的和谐,更在于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和情感的真实流露。他认为,脱离了真情实感的诗歌,即使技巧再高超,也只是一具空洞的躯壳。他通过对历代优秀诗篇的细致解读,揭示了诗歌“神韵”的生成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意象”的营造来传达深邃的情感与思想。对于初学者而言,本册是建立正确诗歌观、掌握诗歌鉴赏方法的基础。 第二册:名篇精析,风格万象 本册聚焦于对历代著名诗歌作品的深入分析与解读。王穉登以其独特的视角,对诸如《诗经》中的民歌,《楚辞》的浪漫,《乐府》的现实,唐诗的群星璀璨,宋词的婉约豪放,元曲的生动活泼,明清诗歌的演变等进行了细致的品评。他并非简单地罗列名篇,而是深入剖析每一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艺术手法、思想情感,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书中对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诗歌风格进行了鲜明的界定与比较。例如,在论述唐诗时,他详细区分了初唐的雍容、盛唐的雄浑、中唐的清健、晚唐的绮丽,并对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大家的作品进行了详尽的点评。在论述宋词时,他既肯定了柳永的铺叙,辛弃疾的慷慨,也赞赏了李清照的凄婉,苏轼的旷达,深入分析了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是如何在音乐性的基础上,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 本册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素材,更教会读者如何“读懂”一首诗。王穉登在评论时,善于从字词的运用、句法的安排、意象的选择、情感的抒发等多个层面入手,揭示诗歌的精妙之处。他对于诗歌中“弦外之音”、“味外之旨”的把握尤为精准,引领读者体会诗歌含蓄蕴藉的艺术美。通过阅读本册,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诗歌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审美追求。 第三册:匠心独运,技法精微 本册深入探讨诗歌创作的各种技法与艺术手段。王穉登认为,诗歌的艺术魅力离不开精湛的技巧,而技巧的运用应当服务于情感的表达与思想的呈现。他详细论述了诗歌的格律、对仗、用典、炼字、炼句、意象的设置、比兴的运用、借代的手法等,并结合大量范例进行讲解。 例如,在谈及“炼字”时,他引用了“枯藤老树昏鸦”的例子,分析“枯”、“老”、“昏”三字的精妙之处,如何通过这几个字营造出凄凉萧瑟的意境。在论及“对仗”时,他既强调了形式上的工整,更注重内容上的关联与意境的拓展,指出成功的对仗应是“意合”而非“形合”。书中还对诗歌的“用典”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强调用典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诗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张力,而非炫耀学问。 本册对诗歌创作中的“意境”营造有着独到的见解。王穉登认为,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是情与景的融合,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形成的丰富而深刻的艺术感受。他通过分析大量写景诗、咏物诗,揭示了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抒发人生的感慨。他对于“移情于物”、“寓情于景”等创作手法有着精辟的阐释,为读者理解中国诗歌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第四册:辨章学术,传承有绪 本册着重于《慎墨堂诗话》的学术价值及其对后世诗歌批评的影响。王穉登在撰写《慎墨堂诗话》的过程中,吸收了历代诗话的精华,并对其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与发展。本册梳理了《慎墨堂诗话》与历代重要诗话著作的关系,如《诗品》、《沧浪诗话》、《词源》、《唐宋词选》等,分析了其在诗歌理论体系中的独特贡献。 王穉登的诗话,对明代及以后诗歌的创作与评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他所提出的许多观点,如对诗歌“神韵”的强调,对“意境”的重视,对“炼字”、“炼句”的细致考察,以及对诗歌“格调”的辨析,都成为后世诗歌批评的重要参考。本册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爬梳整理,力图展现《慎墨堂诗话》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传承与发展脉络,以及其在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理论价值。 同时,本册也收录了一些关于《慎墨堂诗话》的现代学术研究成果,对其中一些重要观点进行补充、解读与辨析,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学术视野。通过阅读本册,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慎墨堂诗话》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典籍的重要地位,及其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 结语: 《慎墨堂诗话》(套装共4册)不仅是一套珍贵的文学研究典籍,更是一扇通往中国古代诗歌世界的大门。它以其精深的理论、生动的论述、精美的范例,引领读者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无论您是文学研究者、诗歌爱好者,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这套《慎墨堂诗话》都将是您不可错过的珍贵读物。它将带您穿越时空,与千古诗魂对话,领略那烟波浩渺、诗情万种的中国古代诗歌的璀璨星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感和纸张散发出的独特油墨香气,就让人感受到一种对传统的敬畏。封面采用了经典的线装设计,古朴典雅,仿佛一下子就将人拉回到了那个墨香四溢的年代。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纹理细腻,透光度适中,阅读时既不会反光刺眼,又能清晰地看到那些饱含深意的文字。每一册的字迹都清晰可辨,排版疏密有致,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作为一名痴迷于古典文学的读者,我特别欣赏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每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触动。从整体观感上来说,这套书的制作水平,完全配得上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绝对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珍藏。

评分

说实在的,我原本对这种“话体”的文学评论持有保留态度,总觉得可能过于口语化或不够系统。然而,这套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老一辈学者那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又没有丝毫松懈的学术态度。读起来就像是跟一位博学的长者在炉火旁促膝长谈诗词艺术的精髓,那种交流的氛围是其他刻板的理论著作所无法比拟的。书中时不时穿插的一些个人感悟和生活体验,让那些枯燥的理论瞬间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人情味。这种将深奥学问融入日常谈吐的功力,着实令人佩服。它成功地架起了专业研究与普通爱好者之间的桥梁,让晦涩的理论也变得平易近人,这一点非常难得。

评分

从实操性而言,这套书对于想要进行深入研究的学子或研究者来说,简直是宝库。书中的注释和引文都做到了详尽准确,每一个关键概念的提出都有明确的出处佐证,极大地便利了二次查阅和核对。更贴心的是,不同册次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逻辑上的递进关系,似乎引导读者从基础的概念辨析,逐步深入到复杂的流派比较和创作论辨。我特别喜欢它对于那些已经被过度解读或概念模糊的术语所做的“正本清源”式的梳理。它提供了一种审视旧有研究成果的全新视角,帮助读者跳出既有的框架,以更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和分析古代的文论。总而言之,这是一套既适合入门者拓宽视野,也适合专业人士深挖细节的必备参考书。

评分

这套书的内容给我带来的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传统诗话传统的梳理和继承。它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巧妙地在尊重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现代的眼光和批判性的思考。我注意到,作者在讨论某些流派的观点时,常常会进行跨时空的比较,将唐诗、宋词乃至近现代诗歌中的某些现象进行串联分析,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文学史观。这种横向和纵向的交织,使得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演变脉络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它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个阶段的诗歌理论,而是将其置于整个文学史的长河中进行考察,这对于构建一个全面的文学认知体系至关重要。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学对话,收获良多。

评分

我最近沉浸在这套书的阅读体验中,它给我的感觉是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温度。作者对诗歌理论的剖析深入浅出,很多以往模糊不清的概念,在作者的笔下变得豁然开朗。尤其是一些关于“意境”和“格调”的论述,作者引用了大量具体的诗例进行佐证,逻辑链条非常清晰有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熟悉的那些经典诗篇,去重新审视和理解其中的细微差别。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思维的引导,它教会我如何更深入地去欣赏和品评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提升自己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人来说,这套书提供的视角是极具启发性和建设性的。它是一盏明灯,照亮了诗歌鉴赏的迷宫。

评分

这套书朴实 扎实 很好 不过度包装

评分

这次618京东图书的活动价都很给力,下了四五张单,用尽所以券,先一一给好评……

评分

很满意的一本书 这个系列都买了快50种了 推荐

评分

非常好的书,内容不错,价格实惠,很喜欢。

评分

这次618京东图书的活动价都很给力,下了四五张单,用尽所以券,先一一给好评……

评分

中华书局出品!精品!!!!

评分

好方便,真好!送货上门,书是正版。藏书达人咯

评分

京东这次很不错,给孩子买的都买了,很开心的。

评分

专业著作,值得购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