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文房四宝是中国的国宝。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大多靠笔墨传承。明清时期,在浙江、安徽、江西一带有许多制笔的作坊,出现了一些制笔高手名家,周虎臣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周虎臣在苏州开设笔墨庄。上海开埠后,笔墨庄由苏州迁至上海。周虎臣毛笔制作集湖笔、水笔、书画笔三大制笔技艺之大成,融会我国南方制笔技艺,创导了海派毛笔,使之与海派书画相伴而生。
《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一书记录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周虎臣毛笔制作的历史与现状,使中国文化数千年书写工具的变迁以及近现代在上海得到发展的史实得以保存。同时,上海笔墨博物馆的文献资料也为本书增色不少。全书彩色印刷,配图170多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通俗易懂。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上海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之一。笔是文房四宝之首,制笔技艺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周虎臣是我国毛笔制作业中历史悠久、技艺高超、品质上乘的著名品牌,是享誉中外的“中华老字号”。本书就是对这个源自临川,创业苏州,迁徙上海,创下辉煌,留下传奇的中华老字号的全面描述。
作者简介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系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上级主管部门,指导并组织上海“非遗”名录项目丛书的编撰、整理工作。参与本书编撰的多系周虎臣笔业的专家、见证人。
目录
总序
前言
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的基因:
毛笔的“文明因子”及渊源
毛笔的世代沿袭及“谱系”
毛笔的“中国元素”及神韵
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的身世:
周虎臣笔业前史
周虎臣笔业后传
周虎臣笔业续记
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的根基:
毛笔的“外貌表相”
毛笔的“肌体内质”
毛笔的“宗嗣姓氏”
毛笔的“品质德性”
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的内核:
备料——制笔前期准备工作
水盆——制作笔头核心工序
成笔——整体组合装整工序
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的精髓:
海派制笔技艺的形成发展
海派制笔技艺的六大精要
海派制笔技艺的顶层理念
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的成果:
传统名笔,文房至宝
名帖名笔,管城书友
名技名笔,妙可生花
名人名笔,情技并重
名冠管城,美誉载道
商行天下,缘结四方
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的传承:
三个世纪的骄傲
世代匠师的承继
“申遗”路上的行进
附录: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文房四宝是我们的国宝。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大多靠笔墨传承。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无数美丽的陶器上已经留下了许多毛笔的痕迹。在殷商时期留下的甲骨上,我们看到了用毛笔涂描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中国有“蒙恬造笔”的传说。其实,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秦墓和湖南长沙信阳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毛笔已经证明,在蒙恬之前的很多年,中国已经有了毛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毛笔呈现多样性的发展,有了鸡距笔、散卓笔、枣心笔等不同做法的毛笔,出现了长锋、中锋、短锋等不同形制的笔,还有鼠须笔、鸡毛笔、羊毫笔、狼毫笔、兼毫笔等取材不同的笔,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毛笔工艺,满足了历代文人雅士的创作和书写的需求,留下了无数用笔墨表达的珍贵的经典著作、名帖名画。
明清时期,在浙江、安徽、江西一带有许多制笔的作坊,出现了一些制笔高手名家,周虎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周虎臣,江西临川文港人,1672年生。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在苏州开设了周虎臣笔庄,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长的中华老字号制笔品牌的序幕。1992年,“周虎臣”品牌被上海市政府评为“上海名牌”“上海著名商标”;1993年,老周虎臣笔厂被国内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2011年,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周虎臣品牌自创立至今已经有300多年了,无论身处太平盛世还是艰难岁月,周虎臣十几代传人始终将其制笔的事业扎根于社会的需求之中,竭尽全力为书画家服务好。从文港到苏州,从苏州到上海,尽管时代和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这个宗旨始终没有改变。在这个宗旨的引领之下,形成了精益求精、博采众长、个性定制的品牌发展特色。
周虎臣创业之初,幸逢“康乾盛世”,周虎臣将毛笔品质定为其事业的立足之本。由于他对毛笔的质量精益求精,在众多的制笔作坊中声名鹊起,脱颖而出。1713年,适逢康熙六十大寿,周虎臣精心制作60支“万寿贡笔”,由时任两江总督进献朝廷。康熙试笔后龙颜大悦,盛赞“笔走龙蛇”。此事影响甚广,为江南的制笔行业争得了脸面。乾隆年间,又有大臣向皇上推荐“万寿贡笔”。乾隆用后果然得心应手,欣然题书“周虎臣”三字,赐为店招。从此以后,朝廷的订单纷至沓来,周虎臣的“清爱堂”“天香深处”相继成了“御笔”。康熙、乾隆的褒奖,将周虎臣的事业推向了巅峰,使得“周虎臣”品牌名扬天下。周虎臣的成功为其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子孙秉承祖业,不负使命,延续了“周虎臣”品牌的辉煌。
“周虎臣”对于品质的追求,从来不是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而是博采众长,不断进取。解放前,笔店林立,竞争激烈。周虎臣始终注视着同行的进步,虚心学习,注重改进。解放后,周虎臣、李鼎和、杨振华等著名笔店经过“公私合营”,先后合并,品牌之间取长补短,工艺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李鼎和技艺发端于善琏湖笔,经四代人精心研究,在羊毫的抓笔、提笔、联笔、对笔方面独享盛誉。杨振华以狼毫笔著称于海上,他背着青布小包,带着各种毛笔,走街串巷,穿梭于书画名家之间,为他们修笔定制,推销新品,逐渐做大,跻身于同业前茅。三家名店聚集于“周虎臣”的旗下,使得“周虎臣”的品牌在质量、品种、工艺、技术、管理、营销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周虎臣”品牌的内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提升。
“周虎臣”在制笔行业的兴盛,完全在于其深深扎根于为书画家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之中。毛笔自古有“尖、齐、圆、健”的品质要求,史称笔有“四德”。然而,当书画家的艺术发展到巅峰水平时,必然会对“四德”作出自己的诠释,必然会对书画工具提出各式各样的新诉求。服务的过程、满足的过程就是“周虎臣”在工艺技术上不断突破和进步的过程。“周虎臣”如果不从江西迁到上海,如果不与上海一流书画家结合,就没有以后100多年的创新发展。“周虎臣”为李瑞清、王一亭、吴昌硕、张大千、吴湖帆、沈尹默、赵朴初、谢稚柳、李天马、白蕉、唐云、胡问遂、任政、黄胄、吴青霞、程十发、林曦明等著名书画家所设计并配制的毛笔,不仅满足了他们的种种不同的需求,还成为“周虎臣”名笔中别开生面的系列。譬如,吴湖帆的“梅景书屋”,赵朴初的“赵朴初用笔”,张大千的“张大千选用画笔”,沈尹默的“尹默选颖”,李天马的“希逸斋选用笔”等。这些定制毛笔的总和,铸成了“周虎臣”的“名人名笔”系列,它是一流书画家与能工巧匠共同智慧的结晶。
近10年来,“周虎臣”在“传统名笔”和“名人名笔”的基础上,针对日益扩大的书画爱好者的群体学习的需求,先后推出了“名帖名笔”“名技名笔”两大新的系列。学习书法,无论从真、草、隶、篆哪本字帖入手,都可以在“名帖名笔”系列中找到合适的用笔。同样,学习国画,无论勾线、点皴还是面皴,都可以在“名技名笔”系列中找到适合于此种技法的用笔。这些创新发展完全秉承了“周虎臣”300多年来所坚守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书画界服务”。
如今,国家以列入“非遗”名录的方式保护传统技艺,曹素功、周虎臣双双列入其中。2009年7月18日,国家有关部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文房四宝艺术大师”的称号,隆重授予笔墨纸砚行业中领衔的能工巧匠,极大提高了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的行业地位,极大提高了文房四宝艺术大师的社会地位。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组织出版国家级“非遗”名录丛书,周虎臣也名列其中,这表明党和政府为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的顶层安排和艰辛努力,对于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周虎臣”制笔业300多年的历程中,其技艺和经营原先都是在周氏及其家族范围内繁衍发展的。解放后,“周虎臣”的优秀技艺以新的传承方式得到了保护、继承和发扬。以制笔大师佘其春、吴庆春为代表的品牌传承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一大批有志于笔墨传承弘扬的新秀正在茁壮成长。“周虎臣”不会忘记,在21世纪初,上海笔墨业曾经陷入困境,濒临破产。2008年,在黄浦区政府、新世界集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曹素功、周虎臣进行了企业改制重组,成立了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同时筹建成立了上海笔墨博物馆。“周虎臣”的“非遗”技艺从此获得了崭新的保护机制和发展机制。近年来,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的生产经营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积极培养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公司被列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正在为弘扬优秀的传统工艺,为国家的“非遗”保护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加积极的努力。
编写《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从周虎臣的历史发展、制笔技艺传承等方面作出了概要的介绍,是一份珍贵的“非遗”资料。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新世界集团等部门及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杨庆红、高春明编委以及专家组的多次指导和帮助,编写组各位同仁夜以继日,收集资料,认真编撰,在此谨表示诚挚的感谢。“周虎臣”品牌300年风雨,历经沧桑,史料尚有缺失,史实未能详尽。我们愿以此书的出版为起点,继续探索整理,考据推敲,也希望有识之士不吝指教。
上海笔墨博物馆馆长许思豪
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